CN211476022U -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 Google Patents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6022U
CN211476022U CN201922048426.5U CN201922048426U CN211476022U CN 211476022 U CN211476022 U CN 211476022U CN 201922048426 U CN201922048426 U CN 201922048426U CN 211476022 U CN211476022 U CN 211476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heating
hole
far
base
far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84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广良
曹双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nait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nait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nait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nait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84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6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6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6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远红外加热盘体、壳体,所述远红外加热盘体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炉体内设置有一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一向上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通孔与容置槽的开口对应,使得进入通孔的液体能够流入容置槽并经排水口排出,以将盘面上的积水排出,同时防止盘面上的液体通过通孔流动至炉体内部的其它地方,减少内部积水,能够较好的保护电子元件。

Description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背景技术
远红外加热是一种利用硅晶面板将发热膜的热能转换成远红外热能的加热手段,其加热效率高,在家用电器中以逐渐得到应用,目前,硅晶面板一般为一完整板面结构,故而极易造成板面积水,且当远红外加热炉需要在板面上开孔安装其他附件如感温组件、防干烧构件时,板面上是水极易从板面上的孔位进入炉体内,极易对炉体内的电子元件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具有板面排水功能,且减少对炉内电子元件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远红外加热盘体、壳体,所述远红外加热盘体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炉体内设置有一基座,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一向上开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通孔与容置槽的开口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使得进入通孔的液体能够流入容置槽并经排水口排出,以将盘面上的积水排出,同时防止盘面上的液体通过通孔流动至炉体内部的其它地方,减少内部积水,能够较好的保护电子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孔开设在远红外加热盘体中部,以便于安装中部感温组件,在使用时,远红外加热炉在中部的温度会高于边缘的温度,将感温组件设置在远红外加热盘体的中部,能够较为直观的检测到被加热物的最高温度,方便使用者判断被加热物的的温度状态,如根据中部温度判断被加热物是否干烧或判断被加热物内的食材是否超过最佳烹饪温度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组装时,可先将支撑座及设置在其上的构件安装于壳体内再与远红外加热盘体组装,组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基座下部匹配的下置槽,所述下置槽底部开设有连通至炉体外部的下排水孔,容置槽内的水可通过排水口进入下置槽并经下排水孔排出,避免液体在炉体内部积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具有一凸起结构以在容置槽底部形成环形槽结构,引导液体流向排水口,减少液体在容置槽的底部积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置有一导通孔,所述导通孔的孔壁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凸起结构,该导通孔可便于在通孔设置感温组件时的导线引出,同时也可与外部形成连通,便于引入外部空气,在炉体未使用或未发生漏水时,便于容置槽的内部干燥,降低内部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与远红外加热盘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以提高密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上配置有一盖装在容置槽的开口上的基座盖,所述基座盖上开设有上盖孔,所述密封垫设置在基座盖与远红外加热盘体底部之间,便于在容置槽置入其它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盖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密封垫上设置有与限位槽对应的凸起部,以定位密封垫,减少移位的情况发生,保证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炉体及能够放置在炉体上的水壶,能够将盘面上的积水排出,并防止盘面上的液体流动至炉体内部的其它地方,减少内部积水,能够较好的保护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炉体及能够放置在炉体上的锅体,能够将盘面上的积水排出,并防止盘面上的液体流动至炉体内部的其它地方,减少内部积水,能够较好的保护电子元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远红外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远红外加热炉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远红外加热炉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远红外加热盘体100、壳体200,远红外加热盘体100上开设有一通孔101,炉体内设置有一基座303,基座303上开设有一向上开口的容置槽306,容置槽306 上设置有排水口308,通孔101与容置槽306的开口对应,使得进入通孔101的液体能够流入容置槽306并经排水口308排出,以将盘面上的积水排出,同时防止盘面上的液体通过通孔 101流动至炉体内部的其它地方,减少内部积水,能够较好的保护电子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通孔101开设在远红外加热盘体100中部,以便于安装中部感温组件,在使用时,远红外加热炉在中部的温度会高于边缘的温度,将感温组件设置在远红外加热盘体100的中部,能够较为直观的检测到被加热物的最高温度,方便使用者判断被加热物的的温度状态,如根据中部温度判断被加热物是否干烧或判断被加热物内的食材是否超过最佳烹饪温度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壳体 200内设置有支撑座201,基座303安装在支撑座201上,组装时,可先将支撑座201及设置在其上的构件安装于壳体200内再与远红外加热盘体100组装,组装方便。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支撑座201及设置在其上的构件也可安装于远红外加热盘体100底部,在此不作详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支撑座201 上设有与基座303下部匹配的下置槽203,下置槽203底部开设有连通至炉体外部的下排水孔204,容置槽306内的水可通过排水口308进入下置槽203并经下排水孔204排出,避免液体在炉体内部积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容置槽306 的底部具有一凸起结构以在容置槽306底部形成环形槽结构,引导液体流向排水口308,减少液体在容置槽306的底部积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容置槽306 的底部设置有一导通孔316,导通孔316的孔壁向上延伸形成凸起结构,该导通孔316可便于在通孔101设置感温组件时的导线引出,同时也可与外部形成连通,便于引入外部空气,在炉体未使用或未发生漏水时,便于容置槽306的内部干燥,降低内部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基座303与远红外加热盘体100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309,以提高密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基座303上配置有一盖装在容置槽306的开口上的基座盖304,基座盖304 上开设有上盖孔307,密封垫309设置在基座盖304与远红外加热盘体100底部之间,便于在容置槽306置入其它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基座盖304 上设置有限位槽314,密封垫309上设置有与限位槽314对应的凸起部319,以定位密封垫309,减少移位的情况发生,保证密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通孔101及基座303用于安装感温组件及弹性机构,弹性机构能够弹性顶压感温组件部分穿过通孔101并凸出于远红外加热盘体100,使用时,水壶、锅具等被加热物放置在远红外加热盘体100上,被加热物底部与感温组件接触,并推动感温组件克服弹性机构的弹性力下移,从而实现对被加热物的温度检测,同时感温组件由于弹性力的作用,紧靠在被加热物的底部,提高温度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感温组件包括一柱形壳体301、一感温元件302,柱形壳体301上部为封闭式结构,感温元件302设置在柱形壳体301内,柱形壳体301能够穿过通孔101,以保护感温元件30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感温元件302为热电偶感温原件或热敏电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基座 303上配置基座盖304,柱形壳体301下部设置有一限位部305,基座303上开设有一向上开口的容置槽306,限位部305置入容置槽306内,基座盖304盖装在容置槽306的开口上并开设有能够供柱形壳体301上部穿过及限制限位部305穿过的上盖孔307,从而实现了柱形壳体301的伸缩位移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弹性机构包括一压缩弹簧310,压缩弹簧310设置在容置槽306内,且其一端顶压在容置槽306底部,其另一端顶压在限位部305 上,以通过弹性力使柱形壳体301保持弹性顶出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进入通孔101 的液体能够分别经通孔101与柱形壳体301外壁之间的间隙、柱形壳体301与上盖孔307之间的间隙、限位部305与容置槽 306之间的间隙流入容置槽306,从而防止了液体流动至炉体内部的其它地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远红外加热盘体100包括面板101、设置在面板101下端面上的电热膜、及盖装在面板101下端的下盖102,下盖102与面板101之间具有能够填充隔热材料如隔热棉、石棉等的隔热腔,以减少向炉体内部传递的热量,避免炉体内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炉体及能够放置在炉体上的水壶,能够将盘面上的积水排出,并防止盘面上的液体流动至炉体内部的其它地方,减少内部积水,能够较好的保护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热水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炉体及能够放置在炉体上的锅体,能够将盘面上的积水排出,并防止盘面上的液体流动至炉体内部的其它地方,减少内部积水,能够较好的保护电子元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优选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和叠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远红外加热盘体(100)、壳体(200),所述远红外加热盘体(100)上开设有一通孔(101),所述炉体内设置有一基座(303),所述基座(303)上开设有一向上开口的容置槽(306),所述容置槽(306)上设置有排水口(308),所述通孔(101)与容置槽(306)的开口对应,使得进入通孔(101)的液体能够流入容置槽(306)并经排水口(308)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00)内设置有支撑座(201),所述基座(303)安装在所述支撑座(2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201)上设有与基座(303)下部匹配的下置槽(203),所述下置槽(203)底部开设有连通至炉体外部的下排水孔(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槽(306)的底部具有一凸起结构以在容置槽(306)底部形成环形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槽(306)的底部设置有一导通孔(316),所述导通孔(316)的孔壁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303)与远红外加热盘体(100)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30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303)上配置有一盖装在容置槽(306)的开口上的基座盖(304),所述基座盖(304)上开设有上盖孔(307),所述密封垫(309)设置在基座盖(304)与远红外加热盘体(100)底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盖(304)上设置有限位槽(314),所述密封垫(309)上设置有与限位槽(314)对应的凸起部(319)。
9.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加热炉及水壶。
10.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加热炉及锅体。
CN201922048426.5U 2019-11-22 2019-11-22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Active CN211476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8426.5U CN2114760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8426.5U CN2114760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6022U true CN211476022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8426.5U Active CN2114760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6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0031B (zh)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CN211476022U (zh) 具有排水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CN211704269U (zh) 具有被加热物感温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EP2124687B1 (en) Hotplate, and also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a hotplate
CN211476024U (zh) 具有测温功能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CN209172004U (zh)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CN208957797U (zh) 温度传感器及加热器具组件
CN207721678U (zh) 锅盖和灶具组件
CN219125946U (zh) 一种小容量防溢电饭锅
CN210581996U (zh) 保温杯
CN211476025U (zh) 具有红外感温的远红外加热炉及电热水壶、多功能锅
CN208025826U (zh) 一种开水器
CN208259502U (zh) 具有防水排水结构的电饭锅
CN214128190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704246U (zh) 采用远红外加热的电饭煲
CN213395462U (zh) 感温设备和炉灶
CN216534958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424182U (zh) 防溢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7039755U (zh) 烹饪器具
CN212089221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303689U (zh) 一种便携式玻璃杯
CN210130718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8186409U (zh) 一种空气加热上盖和空气加热器具
CN212307532U (zh) 烹饪器具
CN214804140U (zh) 一种充电式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