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2004U -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72004U CN209172004U CN201821791982.0U CN201821791982U CN209172004U CN 209172004 U CN209172004 U CN 209172004U CN 201821791982 U CN201821791982 U CN 201821791982U CN 209172004 U CN209172004 U CN 2091720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p
- heating
- cup body
- electric water
- out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热水杯和料理机,该电热水杯包括: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下部设有加热件,所述杯体具有容腔和连通所述容腔的开口;杯盖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杯体开口处的内盖、套设于所述内盖并与所述杯体上端可开合连接的外盖,所述内盖设有通孔、以及可密封或打开所述通孔的密封结构;控制组件,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所述电热水杯具有所述外盖连接于所述杯体上端,以使密封结构密封所述通孔的使用状态,以及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上端,以使密封结构打开所述通孔,且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的加热状态。本实用新型旨在提高电热水杯使用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电热水杯、电热水壶等产品。
现有的电热水杯通常包括杯身和杯盖,杯身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使用时,可将加热装置接通电源,为杯身中的水加热。
由于煮沸水时蒸汽会产生压力,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目前的电热水杯大多是不能煮沸水的,有些低电压的电热水杯虽然可以煮沸水,但为了泄压而不能密封,携带时会漏水,使用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水杯,旨在提高电热水杯使用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热水杯,包括:
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下部设有加热件,所述杯体具有容腔和连通所述容腔的开口;及
杯盖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杯体开口处的内盖、套设于所述内盖并与所述杯体上端可开合连接的外盖,所述内盖设有通孔、以及可密封或打开所述通孔的密封结构;
控制组件,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
所述电热水杯具有所述外盖连接于所述杯体上端,以使密封结构密封所述通孔的使用状态,以及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上端,以使密封结构打开所述通孔,且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的加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外盖设有感应元件,所述控制组件设有触发开关;
在所述加热状态时,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的上端,使所述感应元件触发所述触发开关,以使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元件固设于所述外盖;
在所述加热状态时,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上端,并邻近所述杯体放置,以使所述感应元件触发所述触发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元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外盖或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
在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感应元件位于所述外盖和所述密封结构之间,所述外盖连接于所述杯体的上端,以挤压所述感应元件使密封结构密封所述通孔;
在所述加热状态时,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的上端,所述感应元件置于所述杯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以触发所述触发开关,使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元件为磁铁或电容或机械结构;
且/或,所述触发开关为霍尔元件或电容信号检测器或微动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盖帽,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凸设有可滑动穿过所述通孔的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所述容纳槽底壁的一端设有止挡件;
密封件,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及
弹性件,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并套设于所述滑杆,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弹性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盖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包括杯底以及连接于杯底的杯身,所述杯身和杯底围合形成所述容腔,所述杯身远离所述杯底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开口,所述杯身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有真空层,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杯底。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的底部还设有传热层,所述传热层位于所述杯体底部与所述加热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管、厚膜、PTC发热体或红外加热片;
且/或,所述传热层为铝板或导热硅脂。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加热件间隔设置的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杯体和所述控制组件均容纳于所述外壳内;
在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外盖套设于内盖并与所述外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水杯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底部可拆卸地连接的供电底座和遮挡盖,所述供电底座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的供电装置;
在所述加热状态时,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上端,且所述外壳底部与所述供电底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
在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外盖连接于所述外壳上端,且所述外壳底部与所述遮挡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模块、底盖及设于所述底盖的连接器和,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加热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料理机,包括机座和如上述所述的电热水杯,所述电热水杯设于所述机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热水杯通过在内盖设置通孔和可密封或打开通孔的密封结构,在杯体下部设置加热件,利用外盖套设在内盖并连接于杯体上端时,外盖挤压密封结构,使得密封结构密封通孔,从而使电热水杯具有携带功能;利用外盖打开杯体上端,使得密封结构打开通孔,保证杯体的容腔与大气相通,同时利用控制组件控制加热件加热杯体,从而使电热水杯具有加热功能,以保证电热水杯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利用可拆卸连接的外盖,可方便使用者用外盖少量饮用杯体容腔内的液体,提高电热水杯的使用便利性。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不仅可以对水加热,还便于携带,同时提高了电热水杯使用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杯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杯在使用状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杯在使用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杯在加热状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杯在加热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杯在加热状态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杯在加热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内盖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热水杯10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热水杯100包括杯体组件1、杯盖组件2及控制组件3。其中,杯体组件1包括杯体11,杯体11下部设有加热件113,杯体11具有容腔11a和连通容腔11a的开口11b;杯盖组件2包括连接于杯体11开口11b处的内盖21、套设于内盖21并与杯体11上端可开合连接的外盖22,内盖21设有通孔21a、以及可密封或打开通孔21a的密封结构211;控制组件3与加热件11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热水杯100具有外盖22连接于杯体11上端,以使密封结构211密封通孔21a的使用状态,以及外盖22打开杯体11上端,以使密封结构211打开通孔21a,且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的加热状态。
具体地,杯体11的容腔11a用于盛放液体,例如水,杯体11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容腔11a的开口11b,通过开口11b可往容腔11a内装入液体,也可通过开口11b将容腔11a内的液体倒出,方便饮用和更换。
为了对杯体11容腔11a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下部设有加热件113,例如加热件113设于杯体11底部或杯体11侧壁下方等。加热件113可以实现对杯体11容腔11a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优选的,加热件113为加热管、厚膜、PTC发热体或红外加热片等,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加热件113可以固定连接于杯体11下部,例如焊接等;当然,加热件113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于杯体11底部,例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杯盖组件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内盖21和外盖22,内盖21盖合于杯体11的开口11b处,也即当内盖21一端封堵于杯体11开口11b内时,内盖21的端部周缘与开口11b内壁密封抵接,以防止杯体11发生漏液。外盖22套设于内盖21的外壁并与杯体11的上端可开合连接,例如外盖22与杯体1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如此可方便外盖22随时拆下,并方便使用者利用外盖22少量饮用杯体11内的液体,提高电热水杯100的使用便利性;或者,外盖22一端与杯体11的上端铰接连接,如此可保证外盖22不易丢失或弄混,提高电热水杯100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电热水杯100具有使用状态和加热状态,电热水杯100在使用状态时,外盖22连接于杯体11上端,外盖22挤压内盖21的密封结构211,使得密封结构211密封通孔21a,从而密封杯体11的开口11b,使得电热水杯100便于携带;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时,外盖22打开杯体11上端,以使密封结构211打开通孔21a,使得杯体11的容腔11a通过通孔21a连通大气,此时利用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以实现对杯体11容腔11a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的,外盖22打开杯体11上端的情况,可以是指直接从杯体11上端拆下外盖22或外盖22相对于杯体11上端转动而成打开;当然,也可以是指拧松外盖22,确保通孔21a连通大气即可,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外盖22从杯体11上端拆下,如此可方便使用者利用外盖22少量饮用杯体11内的液体,提高电热水杯100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1b主要用于将电热水杯100内的水倒出,通孔21a主要用于在加热电热水杯100内的水时,平衡内外气压,通孔21a的横截面大小等于或小于开口11b的横截面大小。优选地,通孔21a设于内盖21的正中。需要说明的是,通孔21a可以用于排气,以平衡电热水杯100的内外气压;当然,通孔21a也可以用来排水,将电热水杯100内的水倒出。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100通过在内盖21设置通孔21a和可密封或打开通孔的密封结构211,在杯体11下部设置加热件113,利用外盖22套设在内盖21并连接于杯体11上端时,外盖22挤压密封结构211,使得密封结构211密封通孔21a,从而使电热水杯100具有携带功能;利用外盖22打开杯体11上端,使得密封结构211打开通孔21a,保证杯体11的容腔11a与大气相通,同时利用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从而使电热水杯100具有加热功能,以保证电热水杯100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利用可拆卸连接的外盖22,可方便使用者用外盖22少量饮用杯体11容腔11a内的液体,提高电热水杯100的使用便利性。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100不仅可以对水加热,还便于携带,同时提高了电热水杯100使用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热水杯100的安全性如图3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盖22设有感应元件221,控制组件3设有触发开关(未图示),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时,外盖22打开杯体11的上端,使感应元件221触发触发开关,以使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外盖22设有感应元件221,在控制组件3设有触发开关,当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也即加热件113对杯体11进行加热时,为了防止产生高压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外盖22拆下,使得密封结构211打开通孔21a,保证杯体11的容腔11a与大气相通。此时,将外盖22放置在杯体11底部或附近时,使得控制组件3上的触发开关感应到感应元件221,以接通控制组件3和加热件113,使得加热件113对杯体11进行加热。也即利用感应元件221靠近或抵接触发开关时,以触发触发开关,使得接通加热件113。
优选地,感应元件221可以是磁铁或电容或机械结构,触发开关可以是霍尔元件或电容检测器或微动开关等,在此不做限定。当磁铁靠近霍尔元件时,可接通加热件113与电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上还可设置微动开关,感应元件221为机械结构,当机械结构按压微动开关时,从而触发微动开关以使加热件113接通电源,对杯体11进行加热。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感应元件221固设于外盖22,例如感应元件221粘接或以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外盖22,以保护感应元件221。此时,为了防止用外盖22饮用水时,水受到污染,感应元件221设置在外盖22不与水接触的侧壁上,当然,也可将外盖22设置为双层结构,将感应元件221设置在外盖22的双层结构内,也即将感应元件221置于外盖22的内外层之间,如此不仅提高了外盖22的美观性,同时可防止用外盖22饮用水时,水受到污染。可以理解的,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时,外盖22打开杯体11上端,并放置在杯体11的附件,以使触发开关感应到感应元件221,从而触发触发开关接通加热件113,实现对杯体11加热。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感应元件221可拆卸地设于外盖22或外盖22和内盖21之间,例如采用卡扣、插接、螺纹、螺钉或销钉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感应元件221与外盖22或内盖21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热水杯100在使用状态时,感应元件221位于外盖22和密封结构211之间,也即感应元件221的相对两侧分别与外盖22和密封结构211抵接。当外盖22连接于杯体11的上端时,外盖22通过挤压感应元件221,使得密封结构211密封通孔21a,从而密封杯体11的开口11b,使得电热水杯100便于携带。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当外盖22打开杯体11的上端,可将感应元件221置于杯体11远离开口11b的一端,也即将感应元件221放置在靠近或抵接控制组件3的触发开关时,以触发触发开关使加热件113接通电源,从而使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密封结构211包括盖帽2111、密封件2115及弹性件2116,其中,盖帽2111具有容纳槽2112,容纳槽2112的底壁凸设有可滑动穿过通孔21a的滑杆2113,滑杆2113远离容纳槽2112底壁的一端设有止挡件2114;密封件2115容纳于容纳槽2112内;弹性件2116容纳于容纳槽2112内并套设于滑杆2113,弹性件2116的一端与容纳槽2112的底壁弹性抵接,弹性件2116的另一端与内盖21弹性抵接。
可以理解的,密封结构211可相对于通孔21a滑动,以实现密封或打开通孔21a。具体地,内盖21具有内盖骨架(未标示),内盖骨架开设有通孔21a,滑杆2113设有止挡件2114的一端穿过通孔21a,盖帽2111遮盖在通孔21a处,也即盖帽2111和止挡件2114分别位于内盖骨架的相对两侧。为了通过通孔21a实现杯体11的容腔11a连通大气,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1a的孔径大于滑杆2113的直径,也即滑杆2113和通孔21a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同时,为了方便密封结构211密封通孔21a,通孔21a的孔径小于盖帽2111的覆盖面积。盖帽2111面向内盖骨架的一侧设有容纳槽2112,滑杆2113的一端连接于容纳槽2112的底壁上。
为了对通孔21a实现更好的密封,密封结构211还设有密封件2115,密封件2115容纳于容纳槽2112内并套设于滑杆2113,当密封通孔21a时,密封件2115可紧密抵接于内盖骨架设有通孔21a的周缘,也即密封件2115一端密封抵接于容纳槽2112的底壁,一端密封抵接于内盖骨架设有通孔21a的周缘,以对通孔21a实现密封。可以理解的,密封件2115可以是密封垫片或者密封硅胶等。
为了方便自动实现打开通孔21a,密封结构211还设有弹性件2116,弹性件2116容纳于容纳槽2112内并套设于滑杆2113,弹性件2116的一端与容纳槽2112的底壁弹性抵接,弹性件2116的另一端与内盖21弹性抵接。可以理解的,电热水杯100在使用状态时,外盖22挤压盖帽2111以压缩弹性件2116,使密封件2115与通孔21a周缘的内盖21密封抵接,以实现密封通孔21a。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外盖22打开杯体11上端时,盖帽2111的压力消失,使得弹性件2116复位扩张,从而推动盖帽2111带动滑杆2113复位,使密封件2115远离内盖21,以打开通孔21a,此时,止挡件2114与通孔21a周缘的内盖骨架抵接,以保证滑杆2113不脱离通孔21a,使得密封结构211不脱离内盖骨架。
可以理解的,为了防止滑杆2113在通孔21a滑动,使得滑杆2113或止挡件2114封堵通孔21a,导致通孔21a排气不够顺畅,如图12所示,内盖21上还设置有连通容腔11a的排气孔21b,也即内盖骨架开设有排气孔21b,排气孔21b的数量可设置多个,排气孔21b与通孔21a间隔设置,且位于盖帽2111覆盖的区域。此时,排气孔21b可以用于排气,以平衡电热水杯100的内外气压;当然,排气孔21b也可以用来排水,将电热水杯100内的水倒出。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包括杯底111以及连接于杯底111的杯身112,杯身112和杯底111围合形成容腔11a,杯身112远离杯底111的一端开设有开口11b,杯身112包括内壁1121和外壁1122,内壁1121和外壁1122之间形成有真空层1123,加热件113设于杯底111。可以理解的,杯底111和杯身11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利于保证杯体11的密封性,防止漏水的同时,还有利于加工生产。
为了对加热后杯体11容腔11a内的液体实现保温和隔热,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为保温杯体。可以理解的,凡是能够实现杯体11保温和隔热的结构均可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杯身112的保温和隔热性能,杯身112包括内壁1121和外壁1122,内壁1121和外壁1122之间形成有真空层1123。可以理解的,设置真空层1123,有利于杯身112利用真空层1123实现隔热和保温性能。
具体地,内壁1121和外壁1122的形状结构相似。内壁1121和外壁1122的两端均密封连接,以使内壁1121和外壁1122之间形成有真空层1123。内壁1121和外壁1122的同一端开设有开口11b,内壁1121和外壁1122的另一端与杯底111连接,以使内壁1121和杯底111围合形成有容腔11a。在本实施例中,杯底111与内壁1121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杯底111也可以与外壁1122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电热水杯100的外形更加美观,优选地,杯底111与内壁1121为一体成型结构。杯底111与控制组件3连接,控制组件3完全覆盖在杯底111,并与杯身112的外壁1122抵接齐平。为了方便杯底111与控制组件3连接,杯底111朝外凸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杯体11包括内壁1121和外壁1122,内壁1121和外壁1122之间形成有真空层1123,加热件113设于真空层1123内。可以理解的,杯体11为一整体结构,也即杯体11的杯身112和杯底111均包括内壁1121和外壁1122,内壁1121和外壁1122之间形成有真空层1123。具体地,内壁1121和外壁1122的形状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壁1121形成有容腔11a,内壁1121和外壁1122在开始有开口11b的一端密封连接。
为了能够快速实现对杯体11的加热,真空层1123内的加热件113可设置有贯穿外壁1122的连接线或插接件,方便与控制组件3连接。加热件113通过贯穿外壁1122的连接线或插接件与控制组件3连接,使得加热件113能够对杯体11加热。
为了保证对杯体11的加热效果,加热件113在真空层1123内与内壁1121连接。可以理解的,加热件113可以设置在位于杯身112的内壁1121上,也可以设置在位于杯底111的内壁1121上。优选地,加热件113位于杯体11的底部,也即加热件113在真空层1123内连接于杯底111的内壁1121上。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件113为加热管、厚膜、PTC发热体或红外加热片。
可以理解的,在加热完毕后,为了实现对杯体11内的液体进行保温,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211也可以设置为自动机构,也即对杯体11进行加热时可自动打开通孔21a,在加热件113停止对杯体11进行加热时,密封结构211可自动密封通孔21a,如此可更好的对杯体11实现保温。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是能够使密封结构211实现自动打开或密封通孔21a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的底部还设有传热层114,传热层114位于杯体11底部与加热件113之间。可以理解的,传热层114的设置,有利于加热件113对杯体11底部实现均与加热。优选地,传热层114为铝板或导热硅脂。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杯体11的底部还设有与加热件113间隔设置的感温元件115,感温元件115与控制组件3电连接。优选地,感温元件115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感温元件115的设置,有利于感温元件115随时检测杯体11底部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时,感温元件115检测杯体11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继续加热杯体11,也即在感温元件115检测到杯体11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可使得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继续加热杯体11,保证杯体11内的液体温度。感温元件115检测杯体11的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停止加热杯体11,也即在感温元件115检测到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内的液体达到沸腾时,可使得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停止对杯体11内的液体加热,节省资源。可以理解的,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时,通过感温元件115通过检测杯体11内的温度,以使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继续加热杯体11或停止加热杯体11的操作一般控制在三次以内,以保证杯体11内的水的质量。
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使用者随时知晓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内的液体的情况,控制组件3或杯体组件1的外壁还可以设置指示灯,用于显示加热件113的加热阶段,例如加热件113正在加热,或加热件113停止加热等。当然,也可以是在控制组件3或杯体组件1的外壁设置显示面板或按键,显示面板显示感温元件115随时检测杯体11底部的温度,以便于使用者方便下一步的操作等,按键可方便使用者操作,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更加方便电热水杯100的携带,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杯体组件1还包括外壳12,杯体11和控制组件3均容纳于外壳12内。
可以理解的,外壳12的外形结构与杯体11相似,外壳12的上端设置有杯体11可突显的开口,以方便从杯体11的开口11b处倒水或装水等。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外壳1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口,杯体11和控制组件3均容纳于外壳12内,杯体11的开口11b端从外壳12的上端显露,控制组件3位于外壳12的下端,并从安装口显露。当电热水杯100在使用状态时,外盖22套设于内盖21并与外壳12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热水杯100还包括与外壳12底部可拆卸地连接的供电底座4和遮挡盖5,供电底座4内设置有与控制组件3电连接的供电装置41。
可以理解的,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时,外壳12底部与供电底座4连接,使得供电装置41接通控制组件3和加热件113的电源,以实现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电热水杯100在使用状态时,外盖22连接于外壳12上端,此时外壳12底部与遮挡盖5连接,方便电热水杯100携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电热水杯100,并能随时实现对杯体11进行,以提供热水饮用和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供电底座4上还设置有连接端口(未标识),连接端口与供电装置41电连接,该连接端口连接电源线可以实现供电装置41与外部电源连接,例如外接市电或移动电源等。当然,为了避免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无法使用电热水杯100的情况,供电底座4内部还设有有供电电源,例如内置电池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不设置供电底座4,此时在控制组件3上设置电源线,当需要加热杯体11时,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使得控制组件3控制加热件113加热杯体11。电热水杯100在使用状态时,为了提高电热水杯100的美观度,控制组件3上的电源线可容置于外壳12底部,并将外壳12底部与遮挡盖5连接,方便电热水杯100携带。
为了方便外壳12与遮挡盖5或供电底座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2与遮挡盖5或供电底座4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螺丝固定、销钉固定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遮挡盖5或供电底座4与外壳12底部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凡是能够保证在电热水杯100加热煮水与携带使用过程中,遮挡盖5或供电底座4与外壳12紧密配合不松动、不漏水的连接方式,均可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此处不做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热水杯100在加热状态时,供电底座4连接于外壳12的底部,用于对控制组件3和加热件113进行供电或导通。当电热水杯100在使用状态时,外壳12的底部与遮挡盖5连接,方便电热水杯100的携带和使用,同时提高电热水杯100的美观性。
当需要使用或携带电热水杯100时,外壳12的底部与遮挡盖5连接。具体地,遮挡盖5的设置,不仅方便电热水杯100携带、使用,还提高了电热水杯100的美观性。为了防止加热后的杯体11烫伤使用者,或者对加热后的杯体11进行保温,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盖5设有隔热结构。将遮挡盖5连接于外壳12的底部,利用遮挡盖5的隔热结构对杯体11起到保温和隔热效果,以提高电热水杯100的安全性和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100通过设置于外壳12的底部可拆卸连接的遮挡盖5和供电底座4,通过将供电底座4与外壳12的底部连接时,使得电热水杯100具有加热功能;通过将遮挡盖5与外壳12的底部连接时,使得电热水杯100具有携带功能,同时利用遮挡盖5的隔热结构,以对电热水杯100实现保温隔热。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杯100不仅可以对水加热,还便于携带和保温。
可以理解的,隔热结构为隔热层,隔热层设于遮挡盖5面向杯体11底部的一侧。可以理解的,在电热水杯100使用状态时,隔热层与杯体11的底部抵接,或隔热层面向杯体11底部的一侧,以保证对杯体11底部实现隔热和保温。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案中,隔热层设于遮挡盖5背向杯体11底部的一侧,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隔热层可以是具有保温、隔热形成的材料制成,例如隔热硅胶等,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隔热结构还可以是具有真空层的结构,隔热结构包括第一真空层,遮挡盖5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第一真空层。可以理解的,在电热水杯100使用状态时,遮挡盖5的周缘与外壳12的底部连接,遮挡盖5的内层与杯体11的底部抵接,或遮挡盖5的内层面向杯体11底部的一侧,利用第一真空层实现对杯体11底部实现隔热和保温。
可以理解的,为了进一步对杯体11底部实现更好地隔热和保温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结构还包括隔热层,隔热层位于外层背向内层的一侧。如此设置,可利用第一真空层和隔热层的双重隔热和保温性能,进一步提高电热水杯100的使用安全性。当然,隔热层也可以设置在内层背向外层的一侧,也即遮挡盖5与杯体11底部连接时,隔热层与杯体11的底部抵接,或隔热层面向杯体11底部的一侧,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挡盖5背向杯体11底部的一侧设有防滑件。可以理解的,防滑件的设置,有利于电热水杯100在使用过程中,电热水杯100放置在桌面或其他地方时,防滑件与桌面或其他地方产生摩擦,保证电热水杯100不容易发生倾倒而发生事故。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包括控制模块33、底盖31及设于底盖31的连接器32,连接器32和加热件113均与控制模块33电连接。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安装供电底座4,底盖31开设有安装孔,供电底座4的供电装置41通过安装孔与连接器32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控制模块33控制加热件113实现加热或停止加热。控制模块33与连接器32、感温元件115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3可以连接于杯体11的底部,也可以连接于底盖31上,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3包括电源板(未图示)和控制板(未图示),为了防止杯体11漏水时影响电源板和控制板,控制模块33还包括安装盒,电源板和控制板均容置于该安装盒内,如此一方面可提高控制模块33的安装可靠性(例如将安装盒连接于杯体11的底部或连接于底盖31等),另一方面在安装盒较小空间的情况下,可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使电热水杯100体积尽可能的小。
可以理解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控制模块33设置有触发开关,当感应元件221放置在底盖31上邻近或抵接控制模块33的触发开关时,以触发触发开关,使得供控制模块33控制连接器32接通加热件113,以实现对杯体11加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料理机,包括机座和电热水杯100。该电热水杯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料理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热水杯100设于机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下部设有加热件,所述杯体具有容腔和连通所述容腔的开口;及
杯盖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杯体开口处的内盖、套设于所述内盖并与所述杯体上端可开合连接的外盖,所述内盖设有通孔、以及可密封或打开所述通孔的密封结构;
控制组件,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
所述电热水杯具有所述外盖连接于所述杯体上端,以使密封结构密封所述通孔的使用状态,以及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上端,以使密封结构打开所述通孔,且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的加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设有感应元件,所述控制组件设有触发开关;
在所述加热状态时,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的上端,使所述感应元件触发所述触发开关,以使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固设于所述外盖;
在所述加热状态时,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上端,并邻近所述杯体放置,以使所述感应元件触发所述触发开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外盖或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之间;
在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感应元件位于所述外盖和所述密封结构之间,所述外盖连接于所述杯体的上端,以挤压所述感应元件使密封结构密封所述通孔;
在所述加热状态时,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的上端,所述感应元件置于所述杯体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以触发所述触发开关,使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为磁铁或电容或机械结构;
且/或,所述触发开关为霍尔元件或电容信号检测器或微动开关。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盖帽,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凸设有可滑动穿过所述通孔的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所述容纳槽底壁的一端设有止挡件;
密封件,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及
弹性件,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并套设于所述滑杆,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弹性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盖弹性抵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包括杯底以及连接于杯底的杯身,所述杯身和杯底围合形成所述容腔,所述杯身远离所述杯底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开口,所述杯身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形成有真空层,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杯底。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部还设有传热层,所述传热层位于所述杯体底部与所述加热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管、厚膜、PTC发热体或红外加热片;
且/或,所述传热层为铝板或导热硅脂。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加热件间隔设置的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外壳,所述杯体和所述控制组件均容纳于所述外壳内;
在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外盖套设于内盖并与所述外壳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水杯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底部可拆卸地连接的供电底座和遮挡盖,所述供电底座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的供电装置;
在所述加热状态时,所述外盖打开所述杯体上端,且所述外壳底部与所述供电底座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杯体;
在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外盖连接于所述外壳上端,且所述外壳底部与所述遮挡盖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模块、底盖及设于所述底盖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加热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14.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水杯,所述电热水杯设于所述机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91982.0U CN209172004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91982.0U CN209172004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72004U true CN209172004U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6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91982.0U Active CN209172004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7200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6192A (zh) * | 2019-12-12 | 2020-05-19 |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电热水杯 |
CN113892816A (zh) * | 2021-11-12 | 2022-01-07 | 胡龙 | 电加热杯 |
-
2018
- 2018-10-31 CN CN201821791982.0U patent/CN20917200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6192A (zh) * | 2019-12-12 | 2020-05-19 |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电热水杯 |
CN113892816A (zh) * | 2021-11-12 | 2022-01-07 | 胡龙 | 电加热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10031B (zh) |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 |
CN202874955U (zh) | 紧扣慢炖煲 | |
CN107343742B (zh) | 电饭煲及电饭煲防凝露控制方法 | |
CN209172004U (zh) | 电热水杯和料理机 | |
WO2015149362A1 (zh) | 电压力锅 | |
CN209300854U (zh) | 电热水杯 | |
CN105686567A (zh) | 智能温控水杯 | |
CN215777085U (zh) | 一种温显提手杯 | |
CN207721678U (zh) | 锅盖和灶具组件 | |
CN216628225U (zh) | 一种功能性强的电热水壶 | |
CN211984856U (zh) | 一种真空电加热保温杯杯盖排汽装置 | |
CN205107378U (zh) | 一种搅奶器发热盘结构 | |
CN211066182U (zh) | 一种用盖子控制开关通断的电水壶 | |
CN202981543U (zh) | 具有透明视窗的电饭煲 | |
CN220546137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211704246U (zh) | 采用远红外加热的电饭煲 | |
CN220275380U (zh) | 一种电加热器具 | |
CN211511452U (zh) | 一种电热水壶 | |
CN217390466U (zh) | 一种方便清洗且密封效果好的加热壶 | |
CN205903171U (zh) | 一种新型双层电热壶 | |
CN220221963U (zh) | 能够有效保温的便携式保温桶 | |
CN202981545U (zh) | 电饭煲 | |
CN221265892U (zh) | 高效焖烧杯 | |
CN212037178U (zh) | 一种全自动控制电热水壶 | |
CN220743975U (zh) | 一种盖体组件及一种液体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