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19288U - 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19288U
CN213619288U CN202022070713.9U CN202022070713U CN213619288U CN 213619288 U CN213619288 U CN 213619288U CN 202022070713 U CN202022070713 U CN 202022070713U CN 213619288 U CN213619288 U CN 213619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rail
holder
cable
pe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07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一瀬幹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19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19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可靠且有效率地进行滑动门和滑动装置之间的组装的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包括:轨道(14),其形成在踏板(21B)的下表面;保持件(34),其配置在踏板(21B)的下表面侧,具有与卡合于轨道(14)的辊单元(18)相连结的被连结部(41A);动力单元(20A),其安装于踏板(21B),使保持件(34)沿着轨道(14)移动;以及保持构件(40),其将保持件(34)保持在沿着轨道(14)的预定位置,踏板(21B)在与被保持在预定位置的保持件(34)的被连结部(41A)重叠的位置具有能够供连结件(37)贯穿的开口部(42)。

Description

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滑动门移动的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利用马达动力使滑动门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移动的滑动装置,该滑动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设于车身的导轨上。在滑动装置中有设置在车身的乘降口的地板下空间中的踏板配置型、设置在车身的后顶盖侧板的车内侧空间中的后顶盖侧板配置型、设置在滑动门的内部空间中的门内部配置型。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动装置是踏板配置型的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通过利用带齿驱动带轮使与滑动门连结的环状的带齿环形带循环旋转,从而使滑动门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滑动移动。在滑动门固定有导辊单元,在配置于车身的乘降口的踏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下部轨道,该下部轨道将导辊单元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引导。滑动门和带齿环形带借助固定于滑动门的导辊单元和固定于带齿环形带的带侧支架相连结,导辊单元和带侧支架利用螺栓等连结件相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379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动装置中,带侧支架具有自踏板向车外侧突出的结合片,在踏板的车外侧的缘部设有能够收纳带侧支架的结合片的狭缝状的槽部。通过结合片插入到槽部中,从而带侧支架被保持在保持位置。在导辊单元和带侧支架连结时,结合片自槽部脱离,带侧支架沿着下部轨道从保持位置移动向组装位置移动。在带侧支架配置在组装位置的状态下,卡合于下部轨道的导辊单元和带侧支架重叠,而且,利用贯穿于在踏板上形成的作业用孔的螺栓等连结件连结导辊单元和带侧支架。
但是,有时会由收纳结合片的狭缝状的槽部的缺损或者结合片与槽部的不充分的嵌合等引起结合片自槽部错误地脱离,保持位置的带侧支架的保持不可靠。若应处于保持位置的带侧支架自保持位置移动,则有可能对组装作业造成妨碍。此外,在导辊单元和带侧支架连结时,带侧支架需要从保持位置移动向组装位置移动,组装作业需要工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且有效率地进行滑动门和滑动装置之间的组装的滑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滑动装置设在车身的乘降口的踏板部,使封闭该乘降口的滑动门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移动,其中,该滑动装置包括:踏板,其配置在所述踏板部;轨道,其形成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将固定于所述滑动门的辊单元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引导;保持件,其配置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侧,具有与卡合于所述轨道的所述辊单元相连结的被连结部;动力单元,其安装于所述踏板,使所述保持件沿着所述轨道向开门方向和所述关门方向移动;以及保持构件,其将所述保持件保持在沿着所述轨道的预定位置,且能够解除对所述保持件的保持,所述踏板在与被保持在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保持件的所述被连结部重叠的位置具有能够供连结件贯穿的开口部。
在上述的滑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构件是带状的构件,其通过所述预定位置呈环状地卷绕于所述踏板,所述保持件被所述保持构件捆束于所述踏板。
在上述的滑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构件在横跨所述轨道的方向上卷绕,所述保持件具有在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上将所述保持构件夹入的卡合部。
在上述的滑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踏板在沿着所述轨道延伸的外缘部具有供所述保持构件嵌入的凹部、和/或在隔着所述轨道与所述外缘部侧相反的那侧具有供所述保持构件贯穿的贯通孔。
在上述的滑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开门线缆;关门线缆;开门筒,其卷取所述开门线缆的第1端部侧;关门筒,其卷取所述关门线缆的第1端部侧;以及马达,其使所述开门筒和所述关门筒旋转,所述开门线缆的第2端部绕过所述轨道的开门方向端部连接于所述保持件,所述关门线缆的第2端部绕过所述轨道的关门方向端部连接于所述保持件。
在上述的滑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动力单元配置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可靠且有效率地进行滑动门和滑动装置之间的组装的滑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具备滑动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滑动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滑动装置的保持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滑动装置的组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保持图1的滑动装置的保持件的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7是图1的滑动装置的动力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图1的滑动装置的动力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1的滑动装置的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图1的滑动装置的动力单元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身;11、滑动门;12、乘降口;13、上部轨道;14、下部轨道;14A、引导壁;15、中央轨道;16、后顶盖侧板;17、上部辊单元;18、下部辊单元;18A、下部支架;19、中央辊单元;20、滑动装置;20A、动力单元;21、踏板部分;21A、车身板;21B、踏板;21C、装饰板;22、马达;22A、马达轴;22B、马达齿轮;23A、开门卷索筒;23B、关门卷索筒;23C、筒轴;23D、筒轴;24A、开门线缆;24B、关门线缆;24C、线缆头;24D、线缆头;25A、后侧反转带轮;25B、前侧反转带轮;26、纵轴;27、导辊;28、横轴;29、滚动辊;30A、大径齿轮;30B、齿轮轴;30C、小径齿轮;31、上表面;31A、移动轨迹;32、辊基体;32A、轴孔;32B、水平突部;33、轴;34、线缆保持件(保持件);35A、线缆连结件;35B、线缆支架;36、铆钉;37、连结件;38、切除插入口;39、罩;40、保持构件;41A、被连结部;41B、被连结部;42、开口部;43、卡合部;44、凹部;45、外缘部;46、贯通孔;50、第1收纳体;51、第2收纳体;52、防水罩;53、控制装置;54、连接器;55A、侧壁;55B、侧壁;56、密封件;57A、前部侧壁;57B、前部侧壁;58A、后部侧壁;58B、后部侧壁;59、止水壁;60、后壁;61、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车身10、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车身10的滑动门11、以及可被滑动门11封闭的乘降口12。
在车身10的上部侧设有上部轨道13,在车身10的下部侧设有下部轨道14,在车身10的上下的大致中央设有中央轨道15。中央轨道15配置在车身10的后顶盖侧板16的外表面侧。上部轨道13、下部轨道14及中央轨道15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滑动门11具有上部辊单元17、下部辊单元18及中央辊单元19。通过上部辊单元17卡合于上部轨道13,下部辊单元18卡合于下部轨道14,中央辊单元19卡合于中央轨道15,从而滑动门1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车身10。
如图2所示,乘降口12的踏板部分21由上下重叠的多个板构成,具有最下部的车身板21A、配置在车身板21A之上的踏板21B、以及配置在踏板21B之上的装饰板21C。车身板21A也可以兼作车辆的底板或者等同于底板的地板下部保护板。踏板21B是树脂制的强度板。使用间隔件等在踏板21B和车身板21A之间隔开适当的间隔。为了不对上下车造成妨碍,在上下车时供乘员的脚踩踏的装饰板21C和支承装饰板21C的踏板21B的上表面优选为平坦。
使滑动门11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移动的滑动装置20设置在乘降口12的踏板部分21。滑动装置20包含踏板21B,滑动装置20配置在车身板21A与装饰板21C之间。滑动装置20具备动力单元20A,动力单元20A配置在踏板21B的下表面侧,安装于踏板21B。
如图3所示,动力单元20A具有马达22及在马达22的作用下旋转的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在开门卷索筒23A连接有开门线缆24A的一端。开门线缆24A的另一端绕过后侧反转带轮25A连接于线缆保持件34。此外,在关门卷索筒23B连接有关门线缆24B的一端。关门线缆24B的另一端绕过前侧反转带轮25B连接于线缆保持件34。而且,线缆保持件34与下部辊单元18连结,下部辊单元18借助下部支架18A固定于滑动门11。
下部辊单元18被下部轨道14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引导。下部轨道14一体地形成在踏板21B的下表面。下部轨道14具有左右的引导壁14A,向下方开放。后侧反转带轮25A配置在下部轨道14的开门方向端部,前侧反转带轮25B配置在下部轨道14的关门方向端部。
在马达22实施开门旋转时,开门线缆24A被开门卷索筒23A卷取,关门线缆24B被关门卷索筒23B放出。由此,线缆保持件34和下部辊单元18向开门方向移动,滑动门11与下部辊单元18一同向开门方向移动。相反,在马达22实施关门旋转时,开门线缆24A被开门卷索筒23A放出,关门线缆24B被关门卷索筒23B卷取。由此,线缆保持件34和下部辊单元18向关门方向移动,滑动门11与下部辊单元18一同向关门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下部辊单元18具有辊基体32,利用贯穿于辊基体32的轴孔32A中的轴33(参照图3)连结于下部支架18A。辊基体32优选为金属制。
在辊基体32的与轴孔32A相反的一侧设有一对水平突部32B,在水平突部32B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轴26。纵轴26轴支承导辊27。导辊27收纳在下部轨道14的左右的引导壁14A之间,在引导壁14A上滑动。通过引导壁14A与导辊27的滑动接触,抑制下部辊单元18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摆动。
此外,在辊基体32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轴28,横轴28轴支承滚动辊29。滚动辊29在车身板21A的上表面31(参照图2)上移行。滑动门11的重量由在车身板21A的上表面31上滚动的滚动辊29支承。优选的是,滚动辊29配置在一对导辊27之间,沿着移动轨迹31A在上表面31上滚动。
线缆保持件34具有线缆连结件35A和线缆支架35B。线缆连结件35A保持开门线缆24A的另一端的线缆头24C,并保持关门线缆24B的另一端的线缆头24D。另一端侧被线缆连结件35A连结起来的开门线缆24A和关门线缆24B整体呈环状。线缆支架35B利用铆钉36连结于线缆连结件35A。而且,线缆支架35B和下部辊单元18的辊基体32利用螺栓等连结件37相互连结起来。
在线缆保持件34和下部辊单元18相连结的状态下马达22实施开门旋转或关门旋转时,开门线缆24A和关门线缆24B呈环状地旋转,线缆保持件34和下部辊单元18向开门方向或关门方向一体地移动。
如图5和图6所示,下部辊单元18以借助下部支架18A预先固定于滑动门11的状态组装于滑动装置20。在组装下部辊单元18时,滑动装置20预先设置在车身10的踏板部分。另外,在图5和图6中省略了滑动装置20的动力单元20A。
在下部轨道14的左右的引导壁14A中的、车外侧的引导壁14A上形成有切除插入口38,下部辊单元18的导辊27从切除插入口38插入到左右的引导壁14A之间。在插入了导辊27之后,切除插入口38被独立的罩39封闭。另一方面,线缆保持件34配置在沿着下部轨道14的预定位置,被保持构件40保持在预定位置。保持构件40构成为能够解除对线缆保持件34的保持。
导辊27被插入到左右的引导壁14A之间的下部辊单元18沿着下部轨道14移动到上述预定位置。然后,在上述预定位置,下部辊单元18的辊基体32和线缆保持件34的线缆支架35B被一对连结件37连结起来。
线缆支架35B具有一对被连结部41A、41B,一被连结部41A配置在踏板21B的下侧,另一被连结部41B突出到踏板21B的车外侧地配置。在踏板21B的与保持在上述预定位置的线缆保持件34的被连结部41A重叠的位置设有开口部42,一个连结件37通过开口部42贯穿于被连结部41A。由此,能够在线缆保持件34被保持的预定位置连结下部辊单元18和线缆保持件34,能够减轻组装作业所需要的工夫。
另外,由保持构件40对线缆保持件34进行的保持在连结前或连结后被解除。提供能够解除的保持的保持构件40是带状的构件,其通过上述预定位置呈环状地卷绕于踏板21B。线缆保持件34通过被保持构件40捆束于踏板21B而保持在沿着下部轨道14的预定位置。作为保持构件40,使用绳、线、捆束带等,在这种保持构件40中,例如通过切断保持构件40而解除对线缆保持件34的保持。这样利用呈环状地卷绕于踏板21B的保持构件40保持线缆保持件34,从而能够可靠地将线缆保持件34保持在上述预定位置。
优选的是,保持构件40在横跨下部轨道14的方向上卷绕,线缆保持件34具有在下部轨道14的延伸方向上将保持构件40夹入的卡合部43。在图5和图6所示的例子中,卡合部43由线缆连结件35A的线缆头24C和线缆头24D构成,但不限定于线缆头24C和线缆头24D。通过利用卡合部43在下部轨道14的延伸方向上将在横跨下部轨道14的方向上卷绕的保持构件40夹入,从而能够抑制线缆保持件34自保持构件40脱落,能够更可靠地将线缆保持件34保持在上述预定位置。
还优选的是,踏板21B在沿着下部轨道14延伸的外缘部45具有供保持构件40嵌入的凹部44,在隔着下部轨道14与外缘部45侧相反的那侧具有供保持构件40贯穿的贯通孔46。由此,能够抑制呈环状地卷绕于踏板21B的保持构件40的偏移,能够更可靠地将线缆保持件34保持在上述预定位置。另外,只要设有凹部44和贯通孔46中的至少一者即可。
如图7所示,动力单元20A中的、马达22的马达轴22A、开门卷索筒23A的筒轴23C及关门卷索筒23B的筒轴23D各自的轴芯互相平行地设定,马达22、开门卷索筒23A及关门卷索筒23B以在轴芯方向上不相互重合的方式配置。由此,能有意地抑制动力单元20A的厚度。期望的是,马达22配置在与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相同的旋转平面上。由此,进一步抑制了动力单元20A的厚度。
在马达22的马达轴22A上固定有马达齿轮22B。马达齿轮22B优选为螺旋齿轮。二级齿轮30的大径齿轮30A啮合于马达齿轮22B,二级齿轮30的齿轮轴30B与马达轴22A、筒轴23C及筒轴23D平行地配置。二级齿轮30的小径齿轮30C啮合于开门卷索筒23A的外周齿轮和关门卷索筒23B的外周齿轮。
马达22的旋转经由二级齿轮30被传递到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向同一方向等速地旋转。进行卷索线缆的卷取和放出的卷索筒被分为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而且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被另外的轴轴支承在互不重合的位置,因此与单一的卷索筒相比能有意地缩短卷索筒的轴向上的厚度。
马达22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使用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由于无刷马达不使用电刷,因此为薄型,此外寿命长,机械效率也进一步升高。无刷马达在通电时不会进行滑动接触,因此不产生滑动声,静音性优异,由于不会产生由电刷引起的火花,因此也能够避免EMC噪声问题。此外,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能够将线圈配置在外周侧,因此散热性优异,能够减少旋转惯性。无刷马达的多极化容易,通过多极化来谋求齿槽效应的减弱。
将马达22设为无刷马达,马达22因无刷的特性,能够进行即使在停止状态下也产生保持扭矩的停止保持控制。停止保持控制不另外使用离合器地将马达22用作制动器,因此,能够将滑动门11保持在停止状态,此外,即使在预定角度的倾斜地面上,也能够将滑动门11保持在停止状态。没有离合器的马达22有助于动力单元20A的小型化、薄型化。
马达22能够进行步进马达这样的步进控制,控制性、旋转精度优异。此外,马达22也能够进行正弦波驱动,能够减少扭矩变动。
马达22的停止保持控制也能够使滑动门11的滑动移动紧急制动。在马达22中,能够通过矢量控制而改变永久磁体的磁力,根据滑动门11的种类、其他的规格,能够进行高扭矩低转速运转、低扭矩高转速运转。并且,通过高电压低转速控制而得到步进马达这样的动作。在低电压高转速控制中,能够在滑动门11的手动开闭模式中辅助人手的开闭操作。
通过马达22采用无刷马达,能够利用上述的特征使滑动门11的动作稳定化。通过控制性的提升,能够进行低电流动作,能够使线束直径和熔断器容量减小,谋求成本降低。
这样,基于马达22的马达轴22A方向的小型化、通过将卷索筒分为一对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而实现的筒轴23C、23D方向的小型化、通过将马达22、开门卷索筒23A及关门卷索筒23B设为在轴向上互不重合的配置而实现的轴向的小型化,能够有意地减小动力单元20A的厚度。由此,能够将踏板21B和动力单元20A顺畅地收纳在车身板21A和装饰板21C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狭窄的空间内,能够使踏板21B的上表面和装饰板21C更加平坦。
如图8~图10所示,动力单元20A具有第1收纳体50、第2收纳体51及防水罩52。第1收纳体50将开门卷索筒23A(参照图7)和关门卷索筒23B(参照图7)收纳在其与踏板21B的下表面之间。第2收纳体51将马达22(参照图7)和控制马达22的旋转的控制装置53收纳在其与踏板21B的下表面之间。另外,二级齿轮30(参照图7)跨过第1收纳体50和第2收纳体51地被收纳。在第2收纳体51的车内侧的后壁设有缺口部,在缺口部配置有与马达22、控制装置53连接的连接器54。
马达22、开门卷索筒23A及关门卷索筒23B以在轴芯方向上互不重合的方式配置,马达22配置在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的车内侧。因而,收纳有马达22和控制装置53的第2收纳体51在收纳有开门卷索筒23A和关门卷索筒23B的第1收纳体50的车内侧与第1收纳体50相邻地设置。
在沿着踏板21B的下表面与车内外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上,第2收纳体51的宽度形成为与第1收纳体50的宽度大致相同,在从车外侧沿车内外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第2收纳体51隐藏在第1收纳体50的背后。相对于此,覆盖第2收纳体51的防水罩5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向第1收纳体50的外侧突出的一对侧壁55A、55B,在侧壁55A、55B与踏板21B之间设有密封件56。
侧壁55A具有位于车外侧(滑动门11侧)的前部侧壁57A和位于车内侧的后部侧壁58A,此外,侧壁55B也具有前部侧壁57B和后部侧壁58B。一对前部侧壁57A、57B以朝向车内侧去而相互远离的方式倾斜,一对后部侧壁58A、58B以朝向车内侧去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密封件56存在于前部侧壁57A、57B和踏板21B的下表面之间。另外,密封件56也可以还存在于后部侧壁58A、58B和踏板21B的下表面之间。
在后部侧壁58A、58B设有止水壁59,止水壁59在沿着踏板21B的下表面与车内外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上向防水罩52的外侧突出。
利用防水罩52的向第1收纳体50的外侧突出的侧壁55A、55B使从车外侧进入到车身板21A和装饰板21C之间的水远离防水罩52的内部的第2收纳体51。由此,抑制了收纳在防水罩52中的马达22、控制装置53的浸水。
特别是,通过侧壁55A的车外侧的前部侧壁57A和侧壁55B的车外侧的前部侧壁57B以朝向车内侧去而相互远离的方式倾斜,从而能够有效地使从车外侧进入到车身板21A和装饰板21C之间的水远离第2收纳体51。而且,通过侧壁55A的车内侧的后部侧壁58A和侧壁55B的车内侧的后部侧壁58B以与前部侧壁57A、57B相反地朝向车内侧去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从而能够抑制水顺着侧壁55A、55B到达防水罩52的后壁60。
优选的是,在后部侧壁58A、58B设有止水壁59,利用止水壁59能够进一步抑制水顺着侧壁55A、55B到达防水罩52的后壁60。还优选的是,在后壁60形成有一个以上排水孔61。由此,万一水渗入到防水罩52的内部,也能够防止水积存在防水罩52的内部,能够进一步抑制马达22、控制装置53的浸水。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滑动装置设在车身的乘降口的踏板部,使封闭该乘降口的滑动门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移动,其中,该滑动装置包括:踏板,其配置在所述踏板部;轨道,其形成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将固定于所述滑动门的辊单元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引导;保持件,其配置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侧,具有与卡合于所述轨道的所述辊单元相连结的被连结部;动力单元,其安装于所述踏板,使所述保持件沿着所述轨道向开门方向和所述关门方向移动;以及保持构件,其将所述保持件保持在沿着所述轨道的预定位置,且能够解除对所述保持件的保持,所述踏板在与被保持在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保持件的所述被连结部重叠的位置具有能够供连结件贯穿的开口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滑动装置是,所述保持构件是带状的构件,其通过所述预定位置呈环状地卷绕于所述踏板,所述保持件被所述保持构件捆束于所述踏板。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滑动装置是,所述保持构件在横跨所述轨道的方向上卷绕,所述保持件具有在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上将所述保持构件夹入的卡合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滑动装置是,所述踏板在沿着所述轨道延伸的外缘部具有供所述保持构件嵌入的凹部、和/或在隔着所述轨道与所述外缘部侧相反的那侧具有供所述保持构件贯穿的贯通孔。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滑动装置是,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开门线缆、关门线缆、卷取所述开门线缆的第1端部侧的开门筒、卷取所述关门线缆的第1端部侧的关门筒、以及使所述开门筒和所述关门筒旋转的马达,所述开门线缆的第2端部绕过所述轨道的开门方向端部连接于所述保持件,所述关门线缆的第2端部绕过所述轨道的关门方向端部连接于所述保持件。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滑动装置是,所述动力单元配置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侧。

Claims (6)

1.一种滑动装置,其设在车身的乘降口的踏板部,使封闭该乘降口的滑动门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
该滑动装置包括:
踏板,其配置在所述踏板部;
轨道,其形成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将固定于所述滑动门的辊单元向开门方向和关门方向引导;
保持件,其配置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侧,具有与卡合于所述轨道的所述辊单元相连结的被连结部;
动力单元,其安装于所述踏板,使所述保持件沿着所述轨道向开门方向和所述关门方向移动;以及
保持构件,其将所述保持件保持在沿着所述轨道的预定位置,且能够解除对所述保持件的保持,
所述踏板在与被保持在所述预定位置的所述保持件的所述被连结部重叠的位置具有能够供连结件贯穿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是带状的构件,其通过所述预定位置呈环状地卷绕于所述踏板,
所述保持件被所述保持构件捆束于所述踏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在横跨所述轨道的方向上卷绕,
所述保持件具有在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上将所述保持构件夹入的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在沿着所述轨道延伸的外缘部具有供所述保持构件嵌入的凹部、和/或
在隔着所述轨道与所述外缘部侧相反的那侧具有供所述保持构件贯穿的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
开门线缆;
关门线缆;
开门筒,其卷取所述开门线缆的第1端部侧;
关门筒,其卷取所述关门线缆的第1端部侧;以及
马达,其使所述开门筒和所述关门筒旋转,
所述开门线缆的第2端部绕过所述轨道的开门方向端部连接于所述保持件,
所述关门线缆的第2端部绕过所述轨道的关门方向端部连接于所述保持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配置在所述踏板的下表面侧。
CN202022070713.9U 2019-09-25 2020-09-21 滑动装置 Active CN2136192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4286A JP7210855B2 (ja) 2019-09-25 2019-09-25 スライド装置
JP2019-174286 2019-09-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19288U true CN213619288U (zh) 2021-07-06

Family

ID=75156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0713.9U Active CN213619288U (zh) 2019-09-25 2020-09-21 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10855B2 (zh)
CN (1) CN21361928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642B (zh) * 2021-06-29 2022-07-22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拉索安装结构、汽车和汽车滑门拉索的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7965A (ja) 2002-02-05 2003-08-1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固定部構造
JP6020306B2 (ja) 2013-03-29 2016-11-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配線ユニット
JP6187245B2 (ja) 2013-12-25 2017-08-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JP2015171743A (ja) 2014-03-12 2015-10-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工具収納ケース
JP2018076024A (ja) 2016-11-11 2018-05-17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貨物自動車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貨物自動車にpcuを配設する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49877A (ja) 2021-04-01
JP7210855B2 (ja)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6245B2 (en) Door cable pulley system
US7997639B2 (en) Slide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motor vehicle
EP1630342B1 (en) Vehicle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JP5712072B2 (ja) 電動式開閉装置の配線方法及び配線構造
CN213619288U (zh) 滑动装置
WO2012086608A1 (ja) スライドドア開閉装置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CN105229251A (zh) 用于打开和关闭车门的装置
JP6697827B2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およびその取付方法
CN213228273U (zh) 滑动装置
CN105934872A (zh) 马达单元、带减速机构的马达以及滑动门自动开闭装置
JP2009255724A (ja)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2003214031A5 (zh)
JP2007223402A (ja) スライドドア開閉装置
JP2001003638A (ja) 車両用電動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US20200131822A1 (en) Drive unit
CN213627157U (zh) 车辆滑动门的动力滑动装置
CN217439794U (zh) 滑动装置
JP4435911B2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電動開閉システム
CN113316676B (zh) 驱动单元及其安装方法
JP6854309B2 (ja) 車両スライド扉の動力スライド装置
CN102619441B (zh) 全自动物流防尘门
CN113474531A (zh) 车辆滑动门的动力滑动装置
JP6534092B2 (ja) 充電口構造
CN218092638U (zh) 一种汽车侧滑门驱动机构
JPH09317324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