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92171U - 夹具及装配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夹具及装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92171U
CN213592171U CN202022071335.6U CN202022071335U CN213592171U CN 213592171 U CN213592171 U CN 213592171U CN 202022071335 U CN202022071335 U CN 202022071335U CN 213592171 U CN213592171 U CN 213592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clamp
assembly
workpiece
clamp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13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713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92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92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92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具及装配设备,其中,夹具包括承载板、第一限位组件以及第二限位组件,承载板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形状与待装夹的工件相匹配,以容置工件的第一部分;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承载板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该侧可选择地抵触工件露出于第一凹槽的第二部分;第二限位组件设置于承载板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该侧可选择地抵触工件露出于第一凹槽的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以及第一凹槽分别施加于工件力的至少部分分量共面,且任两者之间夹角小于180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可靠地夹紧工件。

Description

夹具及装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具及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夹具用于固定工件,使之处于正确的位置,以对工件进一步加工。
对于一些工件,例如半球壳状的工件,受限于其结构,不便于夹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具及装配设备,可以可靠地夹紧工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夹具,包括:
承载板,承载板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形状与待装夹的工件相匹配,以容置工件的第一部分;
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承载板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侧可选择地抵触工件露出于第一凹槽的第二部分;
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设置于承载板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侧可选择地抵触工件露出于第一凹槽的第三部分;
其中,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以及第一凹槽分别施加于工件力的至少部分分量共面,且任两者之间夹角小于180度。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
推块,推块位于第一凹槽一侧,并在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承载板;
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推块之间;
第一顶杆,第一顶杆在第二方向活动设置于承载板,第一顶杆与推块相抵触并形成传动配合结构;
其中,第一弹性件用于产生一弹力以驱动推块朝向第一凹槽运动,进而抵触工件,第一顶杆在第一顶杆运动过程中带动推块背向第一凹槽运动,进而使得推块与工件相分离;或第一弹性件用于产生一弹力以驱动推块背向第一凹槽运动,进而远离工件,第一顶杆在第一顶杆运动过程中带动推块朝向第一凹槽运动,进而使得推块抵触工件。
进一步地,承载板上凸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与推块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弹性件抵顶于推块和固定块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平行于承载板,第二方向垂直于承载板。
进一步地,推块开设有第二凹槽;
第一顶杆在对应第二凹槽处贯穿承载板,并与承载板在第二方向滑动配合,第一顶杆在接近推块的端部上设置有斜面,斜面与第二凹槽的边缘相抵触。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在垂直于第二方向凸设于第一顶杆上,并位于第一顶杆的接近推块的一端;
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在垂直于第二方向凸设于第一顶杆上,并位于第一顶杆的另一端;
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抵顶于第二限位部与承载板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
支座,支座固设于承载板的第一凹槽侧表面;
活动件,活动件一端铰接于支座,另一端开设有缺口,缺口用于在活动件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卡设于工件的露出于第一凹槽的第二部分。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
永磁体,永磁体设置于支座和活动件中的一个;
活动件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处时,支座和活动件中的另一个与永磁体磁性相吸,从而固定活动件。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有多个,并间隔分布于第一凹槽的四周。
进一步地,承载板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每一个第一凹槽都对应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配设备,包括:上述夹具以及翻转装置,翻转装置用于带动夹具转动一定的角度。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包括:
底座;
第一装夹组件,第一装夹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上;
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装夹组件相对底座转动;
第二装夹组件,第二装夹组件与第一装夹组件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第一装夹组件;
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装夹组件接近或远离第一装夹组件;
其中,第一装夹组件和第二装夹组件用于夹紧夹具并带动其相对底座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装夹组件开设有贯通的开口,在第一装夹组件和第二装夹组件夹紧夹具时,开口与第一凹槽相对应。
进一步地,第二装夹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与第一装夹组件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第一装夹组件,开口贯穿第一安装板;
压板,压板固定于第一安装板朝向第一装夹组件侧表面;
在第一装夹组件和第二装夹组件夹紧夹具时,压板用于压设于工件露出于第一凹槽的第四部分。
进一步地,第一装夹组件包括:
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上,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相对底座转动,第二装夹组件与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板;
支撑单元,支撑单元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安装板朝向第二装夹组件侧表面,并在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装夹组件间隔方向具有弹性;
抵接杆,抵接杆固设于第二安装板朝向第二装夹组件侧表面;
在第一装夹组件和第二装夹组件夹紧夹具过程中,支撑单元弹性支撑于第二安装板和夹具之间,抵接杆与第二限位组件相对应,用于迫使第二限位组件中的部分与工件相分离。
进一步地,支撑单元包括:
第二顶杆,第二顶杆在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间隔方向贯穿第二安装板,并与其滑动配合;
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固设于第二顶杆的一端,并位于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之间;
第四限位部,第四限位部固设于第二顶杆的另一端;
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抵顶于第三限位部与第二安装板之间;
滚轮,滚轮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限位部上;
在夹具沿一方向插入第一装夹组件和第二装夹组件所夹空间的过程中,滚轮抵触于夹具并相对其滚动。
进一步地,第一装夹组件包括:
限位块,限位块固设于第二安装板朝向第一安装板侧表面,在第一装夹组件和第二装夹组件夹紧夹具时,限位块用于限制夹具与第二安装板的最小间距。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包括:
第三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装夹组件相对底座转动至第二预定位置后定位所述第一装夹组件。进一步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杆,限位杆设置于底座上;
限位板,限位板固定于第一装夹组件上,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
第三驱动器,第三驱动器固定于底座上;
插销,插销固定于第三驱动器的驱动端;
当第一装夹组件相对底座转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限位杆与第一装夹组件相抵触,以限制第一装夹组件继续转动,插销在第三驱动器的驱动下插设于限位孔中,以定位第一装夹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以及第一凹槽分别施加于工件力的至少部分分量共面,且任两者之间夹角小于180度,可以将工件牢固地固定于承载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夹具实施例中待装夹的工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夹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本申请夹具实施例中工件被夹紧状态的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夹具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9是本申请翻转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左视图;
图11是图9的俯视图;
图12是图9中支撑单元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0中的F向视图。
图中,
10.工件,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
100.夹具;
110.承载板,111.第一凹槽;
120.第一限位组件,121.支座,122.活动件,1221.缺口,123.永磁体;
130.第二限位组件,131.推块,1311.第二凹槽,132.第一弹性件,133.第一顶杆,134.固定块,135.第一限位部,136.第二限位部,137.第二弹性件;
200.翻转装置;
210.底座;
220.第一装夹组件,221.第二安装板,222.支撑单元,2221.第二顶杆,2222.第三限位部,2223.第四限位部,2224.第三弹性件,2225.滚轮,223.抵接杆,224.限位块;
230.第一驱动器,
240.第二装夹组件,241.第一安装板,2411.开口,242.压板;
250.第二驱动器;
260.第三限位组件,261.限位杆,262.限位板,2621.限位孔,263.第三驱动器,264.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夹具,该夹具包括承载板、第一限位组件以及第二限位组件。承载板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形状与待装夹的工件相匹配,以容置工件的第一部分;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承载板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第一凹槽侧可选择地抵触工件露出于第一凹槽的第二部分;第二限位组件设置于承载板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第一凹槽侧可选择地抵触工件露出于第一凹槽的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以及第一凹槽分别施加于工件力的至少部分分量共面,且任两者之间夹角小于180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配设备,该装配设备包括上述的夹具以及翻转装置,翻转装置用于带动该夹具转动一定的角度。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夹具以及装配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夹具实施例中待装夹的工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述,工件10为半球壳状,其空腔用于容置零部件。本申请的夹具即用来装夹工件10,从而便于在其空腔中组装零部件。为便于描述装夹位置,对工件10的不同部分作如下命名:外壁面的中心区域为第一部分11,边沿为第二部分12,外壁面上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为第三部分13。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是本申请夹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具100,夹具100包括承载板110、第一限位组件120以及第二限位组件130。承载板110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11,第一凹槽111的形状与待装夹的工件10相匹配,以容置工件10的第一部分11;第一限位组件120设置于承载板110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第一凹槽111侧可选择地抵触工件10露出于第一凹槽111的第二部分12;第二限位组件130设置于承载板110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第一凹槽111侧可选择地抵触工件10露出于第一凹槽111的第三部分13;其中,第一限位组件120、第二限位组件130以及第一凹槽111分别施加于工件10力的至少部分分量共面,且任两者之间夹角小于180度。
请参考图5,图5是本申请夹具实施例中工件被夹紧状态的受力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组件120、第二限位组件130以及第一凹槽111分别施加于工件10力的至少部分分量F1、F2和F3位于同一平面,任两者之间夹角θ1、θ2、θ3均小于180度。
在使用时,先将工件10放置于第一凹槽111中,再通过第一限位组件120以及第二限位组件130将工件10固定于承载板110上,由于第一限位组件120、第二限位组件130以及第一凹槽111分别施加于工件10力的至少部分分量共面,且任两者之间夹角小于180度,工件10受力平衡,可靠地固定于承载板110上。同时,工件10的空腔暴露在外,不影响后续在其空腔中组装零部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120和第二限位组件130结构不同,具体见下文。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120和第二限位组件130也可以为相同的结构,工件10的第三部分13与第二部分12也可以位于工件10的同一侧的不同区域。
下面详细描述第二限位组件130的结构。
为实现第二限位组件130可在限位状态和非限位状态间切换,第二限位组件130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阅图2和图6,图6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限位组件130包括推块131、第一弹性件132以及第一顶杆133。推块131位于第一凹槽111一侧,并在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承载板110;第一弹性件132,第一弹性件132设置于推块131和承载板110之间;第一顶杆133,第一顶杆133在第二方向活动设置于承载板110,第一顶杆133与推块131相抵触并形成传动配合结构;其中,第一弹性件132用于产生一弹力以驱动推块131朝向第一凹槽111运动,进而抵触工件10,第一顶杆133在第一顶杆133运动过程中带动推块131背向第一凹槽111运动,进而使得推块131与工件10相分离。
本实施例中,推块131朝向第一凹槽111端的形状可以与工件10相匹配,以更稳定地抵触于工件10。推块131可以通过线轨滑块结构138连接于承载板110,线轨滑块结构138用于引导推块131在第一方向相对承载板110运动。第一弹性件132可以弹簧。
第一顶杆133不动作,第一弹性件132产生的弹力驱动推块131抵触于工件10上,使得第二限位组件130处于限位状态;第一顶杆133动作,带动推块131背向第一凹槽111运动,使得第二限位组件130处于非限位状态。通过控制第一顶杆133的动作,实现了第二限位组件130可选择地进行限位。
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案:第一弹性件132用于产生一弹力以驱动推块131背向第一凹槽111运动,进而远离工件10,第一顶杆133在第一顶杆133运动过程中带动推块131朝向第一凹槽111运动,进而使得推块131抵触工件10。该方案也是通过控制第一顶杆133的动作,实现第二限位组件130可选择地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32设置于推块131和承载板110之间的方式如下:
承载板110上凸设有固定块134,固定块134与推块131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弹性件132抵顶于推块131和固定块134之间。固定块134可以是单独的部分,也可以是承载板110的一部分。固定块134除了可以方便设置第一弹性件132外,还可以对推块131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平行于承载板110,第二方向垂直于承载板110。
推块131在平行于承载板110方向往复运动过程中,在垂直于承载板110方向高度不发生变化,方便在承载板110的第一凹槽111侧设置其余部件,并使得夹具100的结构更紧凑。第一顶杆133在垂直于承载板110方向往复运动,便于在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夹紧夹具100时,抵接杆223驱动第一顶杆133运动(具体见下文抵接杆223部分)。
进一步地,第一顶杆133与推块131形成的传动配合结构如下:
推块131开设有第二凹槽1311;第一顶杆133在对应第二凹槽1311处贯穿承载板110,并与承载板110在第二方向滑动配合,第一顶杆133在接近推块131的端部上设置有斜面1331,斜面1331与第二凹槽1311的边缘相抵触。
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311在第二方向贯穿推块131。承载板110上开设有在第二方向贯穿的孔洞,第一顶杆133设置于孔洞中并与承载板110滑动配合。
当第一顶杆133朝向推块131运动时,通过斜面1331抵推推块131,从而带动推块131运动。
进一步地,第二限位组件130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35、第二限位部136以及第二弹性件137。第一限位部135在垂直于第二方向凸设于第一顶杆133上,并位于第一顶杆133的接近推块131的一端;第二限位部136在垂直于第二方向凸设于第一顶杆133上,并位于第一顶杆133的另一端;第二弹性件137抵顶于第二限位部136与承载板110之间。
其中,第一限位部135用于与承载板110相抵触,以对第一顶杆133限位。第二限位部136一方面方便安装第二弹性件137,另一方面,在第二限位组件130中设置多个第一顶杆133时,第二限位部136与多个第一顶杆133固定连接,使得多个第一顶杆133动作一致。第二弹性件137可以是弹簧。
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137,使得第一顶杆133始终保持背离推块131运动的趋势,从而避免斜面1331阻碍推块131与工件10相抵触。还可以使得第一顶杆133朝向推块131运动后及时复位。
下面详细描述第一限位组件120的结构。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夹具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限位组件120包括支座121和活动件122。支座121固设于承载板110的第一凹槽111侧表面,活动件122一端铰接于支座121,另一端开设有缺口1221,缺口1221用于在活动件122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卡设于工件10的露出于第一凹槽111的第二部分12。
支座121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承载板110的一部分。
活动件122限制工件10在垂直于承载板110的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将工件10限制于第一凹槽111。在第二限位组件130抵触于工件10时,缺口1221的内壁面与工件10相抵触,从而与第二限位组件130、第一凹槽111配合夹持工件10。
本实施例中,工件10为半球壳状,设置了多个第一限位组件120,每个第一限位组件120通过缺口1221卡设于工件10的第二部分12以限位,但工件10还可能在第一凹槽111内转动,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组件130抵触工件10的第三部分13,可以防止工件10在第一凹槽111内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组件120还包括永磁体123,永磁体123设置于支座121和活动件122中的一个;活动件122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缺口1221卡设于工件10的第二部分12)处时,支座121和活动件122中的另一个与永磁体123磁性相吸,从而固定活动件122。
通过磁吸力固定活动件122的位置,在拆卸工件10时,可以人工扳动活动件122,解除对工件10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永磁体123设置于支座121上,活动件122可以采用可被永磁体123磁性吸引的材质,例如铁。在别的实施例中,永磁体123也可以设置于活动件12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120设置有多个,并间隔分布于第一凹槽111的四周。多个第一限位组件120可以保证夹紧工件10时,工件10受力更均匀。
为提高生产效率,承载板110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111,每一个第一凹槽111都对应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120和第二限位组件130。夹具100可以一次将多个工件10搬运至设定工位,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配设备,装配设备包括上述的夹具100以及翻转装置,翻转装置用于带动夹具100转动一定的角度。工件10在翻转装置的带动下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方便将不同零部件装载于工件10的空腔中。
夹具100以及翻转装置分离设置,一个翻转装置可对应多个夹具100。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地连续作业,提高加工效率。
请参阅图9至11,图9是本申请翻转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图9的俯视图。
如图9至11所示,翻转装置200包括底座210、第一装夹组件220、第一驱动器230、第二装夹组件240以及第二驱动器250。第一装夹组件22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210上;第一驱动器230用于驱动第一装夹组件220相对底座210转动;第二装夹组件240与第一装夹组件220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第一装夹组件220;第二驱动器250用于驱动第二装夹组件240接近或远离第一装夹组件220;其中,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用于夹紧夹具100并带动其相对底座210转动。
底座210可以固定设置,第一装夹组件220可以铰接于底座210上,第一驱动器230可以是气缸,第二装夹组件240与第一装夹组件220可以通过导柱导套结构连接,第二驱动器250可以是气缸。
动作过程:
第二驱动器250驱动第二装夹组件240远离第一装夹组件220;
将携带有工件10的夹具100放置于第二装夹组件240与第一装夹组件220之间;
第二驱动器250驱动第二装夹组件240接近第一装夹组件220,直至夹紧夹具100;
第一驱动器230驱动第一装夹组件220相对底座210转动至第二预定位置;
第三限位组件260固定第一装夹组件220。
进一步地,第二装夹组件240开设有贯通的开口2411,在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夹紧夹具100时,开口2411与第一凹槽111相对应。可以通过开口2411向工件10的空腔中装载零部件。
具体地,第二装夹组件240包括第一安装板241以及压板242。第一安装板241与第一装夹组件220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第一装夹组件220,开口2411贯穿第一安装板241;压板242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41朝向第一装夹组件220侧表面;在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夹紧夹具100时,压板242用于压设于工件10露出于第一凹槽111的第四部分,工件10的第四部分为第二部分12中第一限位组件120未覆盖的区域,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工件10对应设置了三个第一限位组件120,第四部分即为第二部分12中三个第一限位组件120间隔区域。
通过压板242压紧工件10,实现了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夹紧夹具100,使得夹具100与工件10同步旋转,同时,提高了工件10的紧固程度,避免在装载零部件时工件10晃动。
为确保压板242能可靠地将工件10压紧,在压板242压紧工件10之前通过抵接杆223解除第二限位组件130的限位作用。
具体地,第一装夹组件220包括第二安装板221、支撑单元222以及抵接杆223。第二安装板221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210上,第一驱动器230用于驱动第二安装板221相对底座210转动,第二装夹组件240与第二安装板221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板221,第二驱动器250用于驱动第二装夹组件240接近或远离第二安装板221;支撑单元222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安装板221朝向第二装夹组件240侧表面,并在第二安装板221和第二装夹组件240间隔方向具有弹性;抵接杆223固设于第二安装板221朝向第二装夹组件240侧表面;在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夹紧夹具100过程中,支撑单元222弹性支撑于第二安装板221和夹具100之间,抵接杆223与第二限位组件130相对应,用于迫使第二限位组件130中的部分与工件10相分离。
具体地,抵接杆223与第二限位组件130中的第二限位部136相对应。
具体地,第二装夹组件240中的压板242与第一安装板241在第二安装板221和第一安装板241间隔方向活动连接,并且,压板242与第一安装板24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以使得压板242始终保持背离第一安装板241运动的趋势。压板242在受到外力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朝向第一安装板241运动设定距离后与第一安装板241相抵触。
压板242压紧工件10的过程:
将装载有工件10的夹具100放置于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所夹空间并放置于支撑单元222上,在夹具100及工件10的重力作用下,支撑单元222被压缩,但此时支撑单元222的顶部高于抵接杆223的顶部;
第二驱动器250驱动第一安装板241朝向第二安装板221运动,压板242与工件10相抵触,并带动夹具100克服支撑单元222的弹力朝向第二安装板221运动,使得夹具100上的第二限位部136接触抵接杆223,从而驱使推块131与工件10相分离;
推块131与工件10分离后,夹具100停止相对第二安装板221运动(可以被下文的限位块224阻挡);
在第二驱动器250驱动下第一安装板241继续朝向第二安装板221运动,直至第一安装板241与压板242相抵触,此时,压板242压紧于工件10。
由于压板242压紧于工件10时,推块131未对工件10施加压力,从而能可靠地将工件10压紧于承载板110上。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9中支撑单元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2所示,支撑单元222包括第二顶杆2221、第三限位部2222、第四限位部2223、第三弹性件2224以及滚轮2225。第二顶杆2221在第二安装板221和第一安装板241间隔方向贯穿第二安装板221,并与其滑动配合;第三限位部2222固设于第二顶杆2221的一端,并位于第二安装板221和第一安装板241之间;第四限位部2223固设于第二顶杆2221的另一端;第三弹性件2224抵顶于第三限位部2222与第二安装板221之间;滚轮2225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限位部2222上;在夹具100沿一方向(图11中的夹具插入方向)插入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所夹空间的过程中,滚轮2225抵触于夹具100并相对其滚动。
由于设置了滚轮2225,夹具100可以更顺畅地插入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所夹空间。当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夹紧时,第三弹性件2224收缩,从而使得夹具100朝向第二安装板221运动,进而使得抵接杆223抵顶第二限位部136。
如图9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222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单元222在垂直于夹具插入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支撑单元222中的设置有多个滚轮2225,多个滚轮2225在夹具插入方向间隔设置。在夹具100插入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所夹空间的过程中,两个支撑单元222可以平稳地支撑夹具100,同时,支撑单元222上的多个滚轮2225减小了夹具100在翻转装置200中运动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第一装夹组件220还包括限位块224,限位块224固设于第二安装板221朝向第一安装板241侧表面,在第一装夹组件220和第二装夹组件240夹紧夹具100时,限位块224用于限制夹具100与第二安装板221的最小间距。
请参阅图10和图13,图13是图10中的F向视图。
如图10和图13所示,翻转装置200还包括第三限位组件260,第三限位组件260用于在第一装夹组件220相对底座210转动至第二预定位置后定位第一装夹组件220。
具体地,第三限位组件260包括限位杆261、限位板262、第三驱动器263以及插销264。限位杆261设置于底座210上;限位板262固定于第一装夹组件220上,限位板262上开设有限位孔2621;第三驱动器263固定于底座210上;插销264固定于第三驱动器263的驱动端;当第一装夹组件220相对底座210转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限位杆261与第一装夹组件220相抵触,以限制第一装夹组件220继续转动,插销264在第三驱动器263的驱动下插设于限位孔2621中,以定位第一装夹组件220。
通过插销264和限位孔2621限位,可以提高翻转装置200的旋转精度。
进一步地,限位板262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2621,以在多个角度定位第一装夹组件220。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以及第一凹槽分别施加于工件力的至少部分分量共面,且任两者之间夹角小于180度,可以将工件牢固地固定于承载板上。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待装夹的工件相匹配,以容置所述工件的第一部分;
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所述侧可选择地抵触所述工件露出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部分;
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其中一部分用于在所述侧可选择地抵触所述工件露出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三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凹槽分别施加于所述工件力的至少部分分量共面,且任两者之间夹角小于1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
推块,所述推块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一侧,并在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推块之间;
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在第二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推块相抵触并形成传动配合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产生一弹力以驱动所述推块朝向所述第一凹槽运动,进而抵触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顶杆在所述第一顶杆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推块背向所述第一凹槽运动,进而使得所述推块与所述工件相分离;或
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产生一弹力以驱动所述推块背向所述第一凹槽运动,进而远离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顶杆在所述第一顶杆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推块朝向所述第一凹槽运动,进而使得所述推块抵触所述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上凸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推块在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抵顶于所述推块和所述固定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载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块开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顶杆在对应所述第二凹槽处贯穿所述承载板,并与所述承载板在所述第二方向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顶杆在接近所述推块的端部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缘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顶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顶杆的接近所述推块的一端;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凸设于所述第一顶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一顶杆的另一端;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抵顶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承载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固设于所述承载板的所述第一凹槽侧表面;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一端铰接于所述支座,另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在所述活动件转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卡设于所述工件的露出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二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设置于所述支座和所述活动件中的一个;
所述活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处时,所述支座和所述活动件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永磁体磁性相吸,从而固定所述活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有多个,并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四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每一个所述第一凹槽都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
11.一种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夹具以及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夹具转动一定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包括:
底座;
第一装夹组件,所述第一装夹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装夹组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第二装夹组件,所述第二装夹组件与所述第一装夹组件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装夹组件;
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装夹组件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装夹组件;
其中,第一装夹组件和所述第二装夹组件用于夹紧所述夹具并带动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夹组件开设有贯通的开口,在第一装夹组件和所述第二装夹组件夹紧所述夹具时,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夹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装夹组件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装夹组件,所述开口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
压板,所述压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装夹组件侧表面;
在第一装夹组件和所述第二装夹组件夹紧所述夹具时,所述压板用于压设于所述工件露出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四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夹组件包括:
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所述底座转动,所述第二装夹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并在间隔方向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二装夹组件侧表面,并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装夹组件间隔方向具有弹性;
抵接杆,所述抵接杆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二装夹组件侧表面;
在第一装夹组件和所述第二装夹组件夹紧所述夹具过程中,所述支撑单元弹性支撑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夹具之间,所述抵接杆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相对应,用于迫使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中的所述部分与所述工件相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间隔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并与其滑动配合;
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固设于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固设于所述第二顶杆的另一端;
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抵顶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
滚轮,所述滚轮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上;
在所述夹具沿一方向插入第一装夹组件和所述第二装夹组件所夹空间的过程中,所述滚轮抵触于所述夹具并相对其滚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夹组件包括:
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侧表面,
在第一装夹组件和所述第二装夹组件夹紧所述夹具时,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夹具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最小间距。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任一所述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包括:
第三限位组件,所述第三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装夹组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至第二预定位置后定位所述第一装夹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装夹组件上,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
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插销,所述插销固定于所述第三驱动器的驱动端;
当所述第一装夹组件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至所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装夹组件相抵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装夹组件继续转动,所述插销在所述第三驱动器的驱动下插设于所述限位孔中,以定位所述第一装夹组件。
CN202022071335.6U 2020-09-18 2020-09-18 夹具及装配设备 Active CN213592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1335.6U CN213592171U (zh) 2020-09-18 2020-09-18 夹具及装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1335.6U CN213592171U (zh) 2020-09-18 2020-09-18 夹具及装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92171U true CN213592171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87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1335.6U Active CN213592171U (zh) 2020-09-18 2020-09-18 夹具及装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92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9778A (zh) 夹具及装配设备
CN213592171U (zh) 夹具及装配设备
CN109676334B (zh) 组装装置
CN213856464U (zh) 一种折弯机
CN110466995B (zh) 上料及贴附设备
CN216912871U (zh) 辅助定位组装治具
JPH07276167A (ja) 多連バイス装置
CN214868267U (zh) 弹性定位装置
CN214518963U (zh) 一种钣金件镗孔用多夹具工装
CN215787951U (zh) 马达上料旋转治具
CN215699597U (zh) 导正组件及自动定位系统
CN111048356A (zh) 继电器外壳组立装置
CN212687018U (zh) 薄板材用定位夹具
CN218254705U (zh) 磁性夹紧治具
CN109702525B (zh) 固定装置
CN211578651U (zh) 继电器外壳组立装置
CN113770680B (zh) 安装治具
CN112453863B (zh) 压合治具
CN219337532U (zh) 一种磁铁组装治具
CN210061004U (zh) 开口环组装机
CN218886092U (zh) 一种用于音圈马达测试的可调承载平台
CN215847848U (zh) 一种显示模组组装治具
CN220575683U (zh) 夹持装置
CN219017445U (zh) 一种简易式绕圈骨架固定治具
CN21930490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对焦测试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4

Address after: 214000 floor 2, building 1, No. 20, Xinxi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