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5683U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5683U
CN220575683U CN202322067190.6U CN202322067190U CN220575683U CN 220575683 U CN220575683 U CN 220575683U CN 202322067190 U CN202322067190 U CN 202322067190U CN 220575683 U CN220575683 U CN 220575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hole
movable
accommoda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71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剑
李永海
徐中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e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e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e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e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671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5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5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5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其包括: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滑动连接且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弹性件,容纳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能够对第二夹持件施加朝向第一夹持件的作用力,使两个夹持件呈夹持状态;活动件,设置成抵靠第二夹持件;操作部,用于接收压力而促使活动件远离夹持组件转动;活动件远离夹持组件转动时,将第二夹持件朝远离第一夹持件的方向推动,使两个夹持件呈松开状态。由此,该夹持装置通过机械传动式结构能快速地执行夹紧组件的自动夹紧与张开的动作,适用于多个场景,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实用性高,稳定可靠,并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夹持机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例如电子雾化装置产品的生产组装过程中,电子雾化装置中的各个元件通常需要经历生产流水线上的多个工位和工序,例如焊接工序、贴胶工序等,此时则需要使用能实现夹紧与张开动作的治具。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治具实现夹紧与张开动作一般需要应用辅助气缸的驱动。然而,由于治具需要在流水线上长距离流动,且每到一个工位都需要开夹,随着工位数量的增加,则每个工位都需要额外增加一套含气缸的驱动机构,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同时还增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夹持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包括: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滑动连接,第二夹持件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弹性件,容纳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设置成对第二夹持件施加朝向第一夹持件的作用力,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呈夹持状态;以及活动件,设置成抵靠第二夹持件;操作部,用于接收压力而促使活动件远离夹持组件转动;活动件远离夹持组件转动时,将第二夹持件朝远离第一夹持件的方向推动,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呈松开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底座,夹持组件支撑在底座上,且底座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弹性件,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置槽;其中,活动件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容置槽,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容置槽内,且第二弹性件设置成对活动件的第二端施加朝向夹持组件的作用力。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件包括:活动件本体,收容于第一容置槽;凸起,自活动件本体延伸设置,且凸起远离活动件本体的一端抵接第二夹持件的朝向第一夹持件的侧面。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包括:夹持主体,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容纳第一弹性件;凸出部,自夹持主体延伸设置,且所述凸出部与第二夹持件至少部分重叠;其中,凸出部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二夹持部设有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操作部穿过第三通孔并至少部分位于第四通孔中,第四通孔的尺寸设置成允许第二夹持件相对于操作部朝远离或靠近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与夹持主体的连接处设有容纳孔,且容纳孔被配置为容纳待组装的产品。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设置有收容腔,且至少部分收容腔与第一容置槽对应设置,以共同形成活动件的转动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其顶部与凸出部至少部分重叠,且其侧部与凸起抵接;两个第二夹持部,并列设置于第一夹持部的两端,且分别与夹持主体滑动连接;其中,当活动件被驱动绕转轴转动远离夹持组件,凸起推动第一夹持部朝远离夹持主体的方向移动,且两个第二夹持部相对夹持主体朝远离夹持主体的方向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部依次穿设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且操作部的一端抵接于活动件;其中,当操作部被驱动朝靠近第二弹性件的方向移动,其进一步压缩第二弹性件。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其中,第二容置槽内设置有隔条,且隔条将第二容置槽分为纵向分布的第一子容置槽和第二子容置槽,凸起容纳于第一子容置槽,所述第二子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界定形成夹持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两个支撑块,收容于第一容置槽,且分别位于活动件的第一端的两侧;和转轴,其将活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支撑块上;其中,当活动件被驱动绕转轴转动远离夹持组件,凸起推动第二夹持件朝远离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第一弹性件、操作部以及活动件之间的共同配合,夹持组件可以实现自动张开或夹紧动作。具体地,当需要实现夹紧组件的自动夹紧动作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提供对第二夹持件施加朝向第一夹持件的作用力,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呈夹持状态,即:通过第一弹性件的机械传动式结构可以使得夹持组件实现自动夹紧动作;当需要实现夹紧组件的自动张开动作时,可以通过按压操作部,该操作部能够接收压力而促使活动件远离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活动件远离夹持组件转动时,能够将第二夹持件朝远离第一夹持件的方向推动,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呈松开状态,即:通过活动件和操作部之间的配合,形成机械传动式结构,即可带动第二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实现夹持组件的自动松开动作。由此,通过本申请中的夹持装置的结构设计,无需气动、液压驱动、电动等方式进行驱动,而是通过机械传动式结构能快速地执行夹紧组件的自动夹紧与张开的动作,适用于多个场景,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实用性高,稳定可靠,并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沿III-III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第一夹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沿第一弹性件拉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第二夹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沿III-III线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100可以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产品组装,例如,电池组件、雾化组件等的组装。具体地,该夹持装置100可以适用于电子雾化装置产品组装的流水线、转盘等环境,以实现流水线上夹持件的自动夹紧与张开动作。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该夹持装置100可以包括:底座10、夹持组件、第一弹性件40、第二弹性件50、活动件60以及操作部70。其中,底座10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01,且与夹持组件层叠设置。夹持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夹持件20,设置有第一通孔201;第二夹持件30,与第一夹持件20滑动连接,第二夹持件30设有与第一通孔201对应的第二通孔301。第一弹性件40容纳于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301,且第一弹性件40设置成对第二夹持件30施加朝向第一夹持件20的作用力,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夹持状态。第二弹性件50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容置槽101。活动件60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容置槽101,活动件6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容置槽101内,且活动件60设置成抵靠第二夹持件30,以及第二弹性件50设置成对活动件60的第二端施加朝向夹持组件的作用力,例如,施加朝向第二夹持件30的弹力,即:第二弹性件50能够为活动件60提供返回的作用力。进一步地,操作部70可以设置在夹持组件上。该操作部70用于接收压力而促使活动件60远离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活动件60远离夹持组件转动时,将第二夹持件30朝远离第一夹持件20的方向推动,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松开状态。
由此,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100的结构设计中,通过第一弹性件40、第二弹性件50、操作部70以及活动件60之间的共同配合,夹持组件可以实现自动张开或夹紧动作,以用于夹持或松开待组装的产品80。具体地,在组装过程中,当需要对待组装的产品80进行操作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件40提供对第二夹持件30施加朝向第一夹持件20的作用力,例如,可以提供拉伸力/弹力,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夹持状态,进而夹持待组装的产品80;当完成了待组装的产品80的相关操作时,可以通过按压操作部70,该操作部70能够接收压力而促使活动件60远离夹持组件转动,并且当活动件60远离夹持组件转动时,能够将第二夹持件30朝远离第一夹持件20的方向推动,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松开状态,进而释放待组装的产品80。由此,本申请中的夹持装置100通过第一弹性件40、第二弹性件50、活动件60以及操作部70之间的配合,可以依据待组装产品的具体需要,使得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之间呈夹持状态或呈松开状态,即:在产品组装过程中,夹持组件能够实现自动张开或夹紧动作,以夹持或松开待组装的产品8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两个支撑块90。这两个支撑块90收容于第一容置槽101,且分别位于活动件60的第一端的两侧。进一步地,夹持装置100还可以通过设置转轴63,以将活动件60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支撑块90上。可选地,这两个支撑块90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01内。
请再次参阅图2,如图2所示,底座10大体呈方块状,以支撑夹持组件。第一容置槽101设置于底座10朝向夹持组件的一侧,例如,设置在底座10的顶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101的形状大致呈T型设计,即:其可以包括两个大体呈矩形状的容置槽,且这两个矩形容置槽可以形成T型形状。第二弹性件50和活动件60至少部分收容于其中一个矩形容置槽,且两个支撑块90收容于另外一个矩形容置槽。可以理解的,形成T型的两个容置槽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等,只要可以满足“第二弹性件50和活动件60至少部分收容于其中一个容置槽,且两个支撑块90收容于另外一个容置槽”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的边缘处还可以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03,以将夹持装置100安装于产品组装流水线中的其他机构。
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4,如图2和图4所示,夹持组件中的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可以实现自动松开或夹紧动作,以用于夹持或松开待组装的产品80,例如,电池组件、雾化组件等。
具体地,请参阅图5并结合参阅图2,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100的第一夹持件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可以包括:夹持主体21和凸出部22。其中,夹持主体21支撑在底座10上,且夹持主体21设置有第一通孔201,以容纳第一弹性件40。进一步地,夹持主体21的底部,例如,第一夹持件20,设置有收容腔203,且至少部分收容腔203与第一容置槽101对应设置,以共同形成活动件60的转动空间。
进一步地,凸出部22自夹持主体21朝向夹持组件延伸设置,且凸出部22与第二夹持件30至少部分重叠。凸出部22与夹持主体21的连接处设有容纳孔202,以容纳待组装的产品。即:待组装的产品80可以穿过容纳孔2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22设有与容纳孔202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220。其中,操作部70可以穿过第三通孔220。
请参阅图6并结合参阅图2,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沿第一弹性件拉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通孔201内的第一紧固件24。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一紧固件24。其中,第一紧固件24可以为销钉。
请参阅图7并结合参阅图2,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第二夹持件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30整体可以呈U型结构,且其可以包括:第一夹持部31和两个第二夹持部32。其中,第一夹持部31的顶部与凸出部22至少部分重叠,且活动件60抵靠第一夹持部31的侧部。由此,在操作部70促使活动件60远离夹持组件转动时,由于第一夹持部31的侧部与活动件60抵靠,活动件60可以推动第一夹持部31朝远离夹持主体21的方向移动,进而可以将第二夹持件30朝远离第一夹持件20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松开状态,即:实现夹持组件的自动张开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30的第一夹持部31可以包括:第二容置槽311,朝向第一夹持件20,即:第二容置槽311设于第一夹持部31朝向夹持主体21的一侧。其中,第二容置槽311内设置有隔条312,且隔条312将第二容置槽311分为纵向分布的第一子容置槽311a和第二子容置槽311b。活动件60露出第一容置槽101的部分可以容纳于第一子容置槽311a,例如,其露出部分的一侧可以抵靠在第一子容置槽311a的内侧。第二子容置槽311b与第一夹持件20界定形成夹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夹持部31的长度方向,第一子容置槽311a的截面形状可以呈矩形形状,第二子容置槽311b的截面形状可以呈V型形状。可选地,沿第一夹持部31的长度方向,第一子容置槽311a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子容置槽311b的截面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的容纳孔202下方可以为曲面部26,且该曲面部26可以与第二子容置槽311b形成夹持空间。曲面部26的横截面可为弧形等,以使曲面部26可收容圆柱形的产品80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曲面部26可设计为平面部。在组装过程中,待组装的产品80可以穿过第一夹持件20的容纳孔202,且至少部分待组装的产品80收容于该夹持空间,即:当需要对该待组装的产品80进行操作时,通过第一弹性件40对第一夹持部31施加朝向夹持主体21的作用力,使得夹持主体21和第一夹持部31之间呈夹紧状态。由此,第一夹持件20的容纳孔202下方和第二子容置槽311b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此时待组装的产品80穿过容纳孔202后,至少部分待组装的产品80收容于夹持空间,即:至少部分待组装的产品80被夹紧在夹持空间内。当需要将待组装的产品80从夹持空间取出时,则可以通过按压操作部70,操作部70接收压力并促使活动件60远离夹持组件转动,并将第一夹持部31朝远离夹持主体21的方向推动,进而使得第一夹持件20的容纳孔202下方和第二子容置槽311b分离,使得被夹紧于夹紧空间内的至少部分待组装的产品80从夹持空间内自动松开,并穿过容纳孔202从夹持组件中取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在组装过程中,待组装的产品80需要频繁地被放入或被取出夹持空间,因此,第二容置槽311的内壁会有一定程度的磨损,为了保持/增强夹持空间的夹持力度,可以在第二容置槽311的内壁设置垫片313,垫片313的材料可以是硅胶、橡胶或其他具有柔性的任何一种材料。
请再次参阅图6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31还设置有与第二容置槽311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301。进一步地,与设置在第一通孔201内的第一紧固件24相对应,第一夹持部31也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通孔301内的第二紧固件34。由此,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通孔201内的第一紧固件24,且其另一端穿过夹持主体21的第一通孔201和第一夹持部31的第二通孔301,连接在第二通孔301内的第二紧固件34。由此,当第一弹性件40对第一夹持部31施加朝向夹持主体21的作用力时,第一夹持部31和夹持主体21之间呈夹紧状态,从而将待组装的产品80至少部分收容于夹紧空间。可选地,第二紧固件34也可以为销钉。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40可以为拉伸弹簧,以对第一夹持部31施加朝向夹持主体21的拉伸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相应地,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301的数量也对应为两个,其中,这两个第二通孔301分别设置在第二容置槽311的彼此相背的两侧,如图7所示。夹持主体21的两个第一通孔201与第一夹持部31的两个第二通孔301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两个第一弹性件40分别一一对应地收容于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301。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24、第二紧固件34的数量也分别为两个。由此,其中一个第一紧固件24和其中一个第二紧固件34形成第一组紧固件,将其中一个第一弹性件40分别固定在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类似地,另一个第一紧固件24和另一个第二紧固件34形成第二组紧固件,也将另一个第一弹性件40分别固定在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可选地,第一组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34可以并列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01的相对两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4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弹性件,只要可以对第二夹持件30施加朝向第一夹持件20的作用力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此外,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301、第一紧固件24、第二紧固件34以及第一弹性件40的数量并不做如上限制,其具体的数量也可以依据具体设计进行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凸出部22设置的第三通孔220相对应,第一夹持部31在其与凸出部22重叠部分还设有与第四通孔310。进一步地,操作部70可以依次穿设第三通孔220、第四通孔310,且操作部70的一端抵接于活动件60。由此,当操作部70被驱动朝靠近第二弹性件50的方向移动,其可以进一步压缩第二弹性件50。其中,第四通孔310的尺寸可以设置成允许第二夹持件30相对于操作部70朝远离或靠近第一夹持件20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夹持部32并列设置于第一夹持部31的两端,且分别与夹持主体21滑动连接。其中,当活动件60被驱动绕转轴63转动远离夹持组件,活动件60推动第一夹持部31朝远离夹持主体21的方向移动时,两个第二夹持部32相对夹持主体21朝远离夹持主体21的方向滑动。由此,可以使得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松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主体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23,且两个第二夹持部32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滑块23对应设置的第二滑块33,其中,第一滑块23与第二滑块33滑动连接。进一步地,夹持主体21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导轨27。由此,当两个第二夹持部32相对夹持主体21朝远离夹持主体21的方向滑动时,第一滑块23可以在沿导轨27与夹持主体2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带动与第一滑块23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33与夹持主体2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使第二夹持件30朝远离第一夹持件20的方向移动。可选地,导轨27可以为直线导轨27。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0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5,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0背离第一夹持部31的一侧,即:第一安装板25与第一通孔201对应设置。相应地,第二夹持件30也设置有第二安装板35,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1背离夹持主体21的一侧,即:第二安装板35与第二通孔301对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安装板25和第二安装板35分别设置在夹持组件的彼此相背的两侧。
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4,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件60可以包括:活动件本体61和凸起62。其中,活动件本体61,大致呈矩形体设置,且收容于第一容置槽101。可选地,两个支撑块90分别位于活动件本体61的第一端的两侧,并且转轴63可以穿过活动件本体61的第一端,以将活动件本体6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支撑块90上。进一步地,第二弹性件50可以对活动件本体61的第二端施加朝向夹持组件的作用力,例如,施加朝向第一夹持部31的弹力,即:第二弹性件50能够为活动件本体61提供返回的作用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0的第一端可以连接于活动件本体61的第二端,例如,可以嵌设于活动件本体61的第二端,且第二弹性件50的第二端可以连接于第一容置槽101的底壁,例如,可以嵌设于第一容置槽101的底壁。
进一步地,凸起62自活动件本体61延伸设置,且凸起62远离活动件本体61的一侧抵接第二夹持件30的朝向第一夹持件20的侧面,例如,凸起62的一侧可以抵靠在第一子容置槽311a的内壁。由此,当按压操作部70时,操作部70接收压力而被驱动朝靠近第二弹性件50的方向移动,以进一步压缩第二弹性件50,从而促使活动件本体61绕转轴63转动而远离夹持组件,此时凸起62可以推动第二夹持件30的第一夹持部31朝远离第一夹持件20的夹持主体21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松开状态。可选地,凸起62与活动件本体61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凸起62与活动件本体61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其中,凸起62大致呈片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0可以为压缩弹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5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弹性件,只要可以为活动件60施加朝向夹持组件的作用力,例如,施加朝向第二夹持件30的弹力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凸起62可以露出第一容置槽101,且其露出部分的一侧可以抵靠在第一子容置槽311a的内壁。或者,凸起62也可以整体露出第一容置槽101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也可以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以将夹持装置100安装于产品组装流水线中的其他机构。
可选地,夹持装置100也可以被称之为自动开夹治具。相应地,夹持组件可以被称之为治具组件,第一夹持件20可以被称之为治具上模,以及第二夹持件30可以被称之为治具下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操作部70可以大致呈杆状。其中,操作部70依次穿设第三通孔220、第四通孔310且至少部分操作部70露出于第三通孔220。可选地,操作部70也可以被称之为导向杆。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100的结构设计中,当需要实现夹紧组件的自动张开动作时,可以通过按压操作部70,以进一步压缩第二弹性件50,进而第二弹性件50对活动件60施加朝向第二夹持件30的作用力,而活动件60的第一端被两个支撑块90固定,且活动件60的第二端绕转轴63转动而远离夹持组件,进而推动第二夹持件30朝远离第一夹持件20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松开状态,以释放/松开待组装的产品80。由此,活动件60、第二弹性件50、转轴63以及两个支撑块90之间可以形成跷跷板结构,即:通过机械传动式结构即可带动第二夹持件30与第一夹持件2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实现夹持组件的自动松开动作。进一步地,当需要实现夹紧组件的自动夹紧动作时,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301的第一弹性件40,提供对第二夹持件30施加朝向第一夹持件20的作用力,例如,可以提供拉伸力/弹力,以使第一夹持件20和第二夹持件30呈夹持状态,进而实现夹持组件的自动夹持动作,以夹持待组装的产品80。
由此,通过本申请中的夹持装置的结构设计,无需气动、液压驱动、电动等方式进行驱动,而是通过机械传动式结构能快速地执行夹紧组件的自动夹紧与张开的动作,适用于多个场景,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实用性高,稳定可靠,并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第一夹持件,设置有第一通孔;
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第一弹性件,容纳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且设置成对所述第二夹持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呈夹持状态;以及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设置成抵靠所述第二夹持件;
操作部,用于接收压力而促使所述活动件远离所述夹持组件转动;所述活动件远离所述夹持组件转动时,将所述第二夹持件朝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推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呈松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
底座,所述夹持组件支撑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容置槽;
第二弹性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槽;
其中,所述活动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活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成对所述活动件的第二端施加朝向所述夹持组件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
活动件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
凸起,自所述活动件本体朝所述夹持组件延伸设置,且所述凸起远离所述活动件本体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
夹持主体,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以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
凸出部,自所述夹持主体延伸设置,且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至少部分重叠;
其中,所述凸出部设有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二夹持件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操作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第四通孔的尺寸设置成允许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于所述操作部朝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夹持主体的连接处设有容纳孔,且所述容纳孔被配置为容纳待组装的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有收容腔,且至少部分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对应设置,以共同形成所述活动件的转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
第一夹持部,其顶部与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重叠,且其侧部与所述凸起抵接;
两个第二夹持部,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夹持主体滑动连接;
其中,当所述活动件被驱动绕转轴转动远离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凸起推动所述第一夹持部朝远离所述夹持主体的方向移动,且所述两个第二夹持部相对所述夹持主体朝远离所述夹持主体的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依次穿设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且所述操作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活动件;
其中,当所述操作部被驱动朝靠近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方向移动,其进一步压缩所述第二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
其中,所述第二容置槽内设置有隔条,且所述隔条将所述第二容置槽分为纵向分布的第一子容置槽和第二子容置槽,所述凸起容纳于所述第一子容置槽,所述第二子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界定形成夹持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
两个支撑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且分别位于所述活动件的第一端的两侧;和
转轴,其将所述活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两个支撑块上;
其中,当所述活动件被驱动绕所述转轴转动远离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凸起推动所述第二夹持件朝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
CN202322067190.6U 2023-08-02 2023-08-02 夹持装置 Active CN220575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7190.6U CN220575683U (zh) 2023-08-02 2023-08-02 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7190.6U CN220575683U (zh) 2023-08-02 2023-08-02 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5683U true CN220575683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8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7190.6U Active CN220575683U (zh) 2023-08-02 2023-08-02 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5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4867B2 (en) Clamping mechanism
US20120291247A1 (en) Antenna assembly fixture
CN220575683U (zh) 夹持装置
CN110842382B (zh) 焊接夹具
CN112692748A (zh) 居中定位装置
CN113153875A (zh) 耳机上盖保压治具及耳机上盖组装的方法
KR101809368B1 (ko) 보조리턴장치를 구비한 금형용 캠 유니트
CN217072074U (zh) 定位治具及自动化设备
CN111745560B (zh) 一种光器件管脚的夹持装置及操作方法
KR101809367B1 (ko) 보조리턴장치를 구비한 금형용 캠 유니트
CN211679579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源切换杠杆的渐进式冲压模具
CN219324950U (zh) 壳体移栽夹具
CN111509524A (zh) 一种适用于弯脚连接器led灯的搬料组装机构
CN211805736U (zh) 夹紧装置
CN213592171U (zh) 夹具及装配设备
CN111628334B (zh) 一种电器件
CN220433045U (zh) 一种电镀设备的支撑块组件
CN219309986U (zh) 铆接装置
CN221022057U (zh) 埋钉装置
CN220973113U (zh) 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发泡模架
CN219106339U (zh) 一种电池压装装置
KR860000740Y1 (ko) 의복 체결구의 1쌍의 체결구 요소 조립장치
CN216989421U (zh) 冲切模具
CN213103013U (zh) 一种具有锁定结构的产品压紧装置
CN217072212U (zh) 压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