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1341U - 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71341U CN213571341U CN202022127582.3U CN202022127582U CN213571341U CN 213571341 U CN213571341 U CN 213571341U CN 202022127582 U CN202022127582 U CN 202022127582U CN 213571341 U CN213571341 U CN 2135713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l
- transverse
- longitudinal
- longitudinal rail
- t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g Units, Guards, And Driving Tracks Of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所述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与第二横向轨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与第二纵向轨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垂直相交;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之间的第一纵向轨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所述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之间的第一横向轨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纵向过轨槽,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内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一纵向轨道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本设计不仅结构设计合理、改造成本低,而且结构布置灵活,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具体适用于小车的接驳行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叉轨道接驳,常用的方式是在两个方向交叉区域设置一台专用接驳设备,该接驳装置或用旋转盘来传送物料到另一轨道,或用两套交叉且上下布局的轨道通过升降装置来完成接驳。
本发明装置,省去专用接驳设备,对物料托盘没有特殊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驳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小车交叉行驶的交叉轨道接驳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所述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与第二横向轨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与第二纵向轨道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垂直相交,所述第二横向轨道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垂直相交;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之间的第一纵向轨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所述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分别贴近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之间的第一横向轨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纵向过轨槽,所述第一纵向过轨槽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与第一纵向轨道、第二纵向轨道围成了矩形轨道交叉区域,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内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一纵向轨道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所述辅助支撑柱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第一横向过轨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之间的第二纵向轨道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横向过轨槽,所述两个第二横向过轨槽分别贴近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内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所述辅助支撑柱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第二横向过轨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之间的第二横向轨道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纵向过轨槽,所述第二纵向过轨槽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内第二横向轨道和第一纵向轨道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内第二横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所述辅助支撑柱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第二纵向过轨槽、第一横向过轨槽和第二横向过轨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之间的第二横向轨道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纵向过轨槽,所述第二纵向过轨槽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和第二纵向轨道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内第二横向轨道和第一纵向轨道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所述辅助支撑柱同时与第二纵向过轨槽、第一横向过轨槽的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辅助支撑柱的底部与固定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设置有横向行驶小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横向行驶小车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横向过轨槽的开槽深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横向过轨槽的开槽宽度。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第二纵向轨道设置有纵向行驶小车,所述纵向行驶小车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纵向行驶小车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纵向过轨槽的开槽深度,所述纵向行驶小车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纵向过轨槽的开槽宽度。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第二横向轨道设置有横向行驶小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纵向轨道、第二纵向轨道设置有纵向行驶小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与纵向行驶小车的车轮结构相同,第一横向过轨槽与第一纵向过轨槽的结构相同,横向行驶小车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横向行驶小车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横向过轨槽的开槽深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横向过轨槽的开槽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中轨道交叉的接驳处可作为小车的终点或中途过轨实现不同的运送需求,省去专用接驳设备,对物料托盘没有特殊要求。因此,本设计结构布置灵活,可根据不同需求布置接驳结构。
2、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中当一个交接处设有两个过轨槽时需要设置辅助支撑柱利用轮沿支撑小车跨过轨道上开设的过轨槽,可根据轨道情况设置辅助支撑柱,设计灵活、改动成本低。因此,本设计结构设计合理,变动灵活、改造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可应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保持轨道顶部共面、开槽底面与辅助支撑柱顶面共面即可实现。因此,本设计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不同轨道的接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辅助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横向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纵向行驶小车通过第一纵向过轨槽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纵向行驶小车通过第一横向过轨槽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纵向行驶小车的停车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
图中:第一横向轨道1、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二横向轨道2、第二纵向过轨槽21、第一纵向轨道3、第一横向过轨槽31、第二纵向轨道4、第二横向过轨槽41、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辅助支撑柱6、固定支撑板61、横向行驶小车7、纵向行驶小车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0,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所述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与第二横向轨道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与第二纵向轨道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垂直相交,所述第二横向轨道2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垂直相交;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之间的第一纵向轨道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31,所述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31分别贴近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一横向轨道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纵向过轨槽11,所述第一纵向过轨槽1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与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围成了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之间的第二纵向轨道4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横向过轨槽41,所述两个第二横向过轨槽41分别贴近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二横向过轨槽41的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二横向轨道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纵向过轨槽21,所述第二纵向过轨槽2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二纵向过轨槽21、第一横向过轨槽31和第二横向过轨槽41的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二横向轨道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纵向过轨槽21,所述第二纵向过轨槽2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二纵向过轨槽21、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底面等高设置。
所述辅助支撑柱6的底部与固定支撑板6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61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设置有横向行驶小车7,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深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宽度。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设置有纵向行驶小车8,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开槽深度,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开槽宽度。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设置有横向行驶小车7,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设置有纵向行驶小车8,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与纵向行驶小车8的车轮结构相同,第一横向过轨槽31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结构相同,横向行驶小车7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深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参见图4至图6,纵向行驶小车8的轮沿从第一纵向过轨槽11通过,此时轮面受力通行,通过后轮沿经过辅助支撑柱6,此时轮面悬空,轮沿受力支撑,通过后继续正常行驶到指定位置停止。
实施例1:
参见图7,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所述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与第二横向轨道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与第二纵向轨道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垂直相交,所述第二横向轨道2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垂直相交;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之间的第一纵向轨道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31,所述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31分别贴近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一横向轨道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纵向过轨槽11,所述第一纵向过轨槽1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与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围成了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底面等高设置;所述辅助支撑柱6的底部与固定支撑板6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61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8,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之间的第二纵向轨道4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横向过轨槽41,所述两个第二横向过轨槽41分别贴近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二横向过轨槽41的底面等高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设置有横向行驶小车7,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深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宽度。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9,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二横向轨道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纵向过轨槽21,所述第二纵向过轨槽2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二纵向过轨槽21、第一横向过轨槽31和第二横向过轨槽41的底面等高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设置有横向行驶小车7,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设置有纵向行驶小车8,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与纵向行驶小车8的车轮结构相同,第一横向过轨槽31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结构相同,横向行驶小车7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深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宽度。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10,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二横向轨道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纵向过轨槽21,所述第二纵向过轨槽2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二纵向过轨槽21、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底面等高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设置有纵向行驶小车8,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开槽深度,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开槽宽度。
Claims (8)
1.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与第二横向轨道(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与第二纵向轨道(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垂直相交,所述第二横向轨道(2)同时与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垂直相交;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之间的第一纵向轨道(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31),所述两个第一横向过轨槽(31)分别贴近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一横向轨道(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纵向过轨槽(11),所述第一纵向过轨槽(1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与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围成了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底面等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之间的第二纵向轨道(4)上开设有两个第二横向过轨槽(41),所述两个第二横向过轨槽(41)分别贴近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横向轨道(2)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一横向轨道(1)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二横向过轨槽(41)的底面等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二横向轨道(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纵向过轨槽(21),所述第二纵向过轨槽(2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第二纵向过轨槽(21)、第一横向过轨槽(31)和第二横向过轨槽(41)的底面等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之间的第二横向轨道(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纵向过轨槽(21),所述第二纵向过轨槽(21)分别贴近第一纵向轨道(3)和第二纵向轨道(4)的侧部设置,所述矩形轨道交叉区域(5)内第二横向轨道(2)和第一纵向轨道(3)的交叉直角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柱(6),所述辅助支撑柱(6)同时与第二纵向过轨槽(21)、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底面等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支撑柱(6)的底部与固定支撑板(6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板(61)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设置有横向行驶小车(7),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深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设置有纵向行驶小车(8),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开槽深度,所述纵向行驶小车(8)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开槽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向轨道(1)、第二横向轨道(2)设置有横向行驶小车(7),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左、右两侧的车轮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纵向轨道(3)、第二纵向轨道(4)设置有纵向行驶小车(8),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与纵向行驶小车(8)的车轮结构相同,第一横向过轨槽(31)与第一纵向过轨槽(11)的结构相同,横向行驶小车(7)其车轮内侧设置有轮沿,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高度大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深度,所述横向行驶小车(7)的轮沿厚度小于第一横向过轨槽(31)的开槽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27582.3U CN213571341U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27582.3U CN213571341U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71341U true CN213571341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78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27582.3U Active CN213571341U (zh) | 2020-09-25 | 2020-09-25 | 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713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5419A (zh) * | 2022-04-30 | 2022-08-30 | 豪尔沃(山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干涉十字小车导轨 |
-
2020
- 2020-09-25 CN CN202022127582.3U patent/CN2135713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5419A (zh) * | 2022-04-30 | 2022-08-30 | 豪尔沃(山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干涉十字小车导轨 |
CN114955419B (zh) * | 2022-04-30 | 2024-03-22 | 豪尔沃(山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干涉十字小车导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49423A (zh) | 重型有轨自由穿梭小车 | |
CN213571341U (zh) | 一种交叉轨道接驳装置 | |
CN202897422U (zh) | 重型有轨自由穿梭小车 | |
CN208559592U (zh) | 一种可全向行驶的agv底盘及一种agv设备 | |
CN105712048A (zh) | 一种地面单轨车平衡系统 | |
CN211256508U (zh) | 一种有轨电动小车主动转向装置 | |
CN217555750U (zh) | 轨道地面两用自行走升降工作平台 | |
CN210064960U (zh) | 过跨过轨桥式起重机 | |
CN208776211U (zh) | 单梁桥式起重机复合端梁 | |
CN202529720U (zh) | 可移动式起重机 | |
CN216687178U (zh) | 一种轮胎门式起重机 | |
CN115010062A (zh) | 轨道地面两用自行走升降工作平台 | |
CN205555341U (zh) | 一种地面单轨车平衡系统 | |
CN217674783U (zh) | 一种仓储货架 | |
CN103967304A (zh) | 一种建筑钢构架立体停车库 | |
CN211495535U (zh) | 一种新型的穿梭车货架系统 | |
CN111003038A (zh) | 一种汽车车桥专用运输装置 | |
CN211282375U (zh) | 一种四向多层穿梭车换向分离式轨道结构 | |
JPS59162359U (ja) | 台車の横移動装置 | |
CN221316253U (zh) | 一种具有限位防倾倒结构的前桥装配小车 | |
CN207875623U (zh) | 一种小型悬挂车动力行走机构 | |
CN210762748U (zh) | 一种重型夹具转运小车 | |
CN213509814U (zh) | 带三段式抽拉组合轨道的活动框架 | |
CN220769480U (zh) | 隧道衬砌台车便捷式支腿马凳 | |
CN213950485U (zh) | 一种驶入式巷道堆垛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