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8299U -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8299U
CN213568299U CN202022296486.1U CN202022296486U CN213568299U CN 213568299 U CN213568299 U CN 213568299U CN 202022296486 U CN202022296486 U CN 202022296486U CN 213568299 U CN213568299 U CN 213568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ffle
belt
conveying belt
lead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964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聪
程立斌
高森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ayuan Zhonglu Packaging Co ltd
Suzhou Hycan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ayuan Zhonglu Packaging Co ltd
Suzhou Hycan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ayuan Zhonglu Packaging Co ltd, Suzhou Hycan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ayuan Zhonglu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964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8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8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8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其将三线输送带上的产品通过三合一结构整合形成单排产品排列输出,其结构简单、且降低了设备成本。三模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末端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横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三模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顶部横板的长度方向一端固设有轴向驱动装置,所述轴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接有挡板支架,所述挡板支架上固装有垂直驱动气缸,所述垂直驱动气缸的下部活塞端贯穿横板后固接有第一挡板,所述三模输送带的末端后方设置有暂存平台,所述暂存平台的末端设置有上凸止挡板,所述三模输送带和所述暂存平台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升降挡罐面板,所述暂存平台的输出侧外侧设置有快速输送带。

Description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罐体输出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罐体制作线设置冲床三模输送带结构,单次进行三线冲模,冲模过后的每个产品需要经过单独检测,检测工位仅设置单一输送线,故现有的三模输送带需要通过中间转运结构输送到单一输送线上,现有的中间转运结构是通过一组机械手快速转运来完成的,其需要机械手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其将三线输送带上的产品通过三合一结构整合形成单排产品排列输出,其结构简单、且降低了设备成本。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模输送带,所述三模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末端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横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三模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顶部横板的长度方向一端固设有轴向驱动装置,所述轴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接有挡板支架,所述挡板支架上固装有垂直驱动气缸,所述垂直驱动气缸的下部活塞端贯穿横板后固接有第一挡板,所述三模输送带的末端后方设置有暂存平台,所述暂存平台的末端设置有上凸止挡板,所述三模输送带和所述暂存平台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升降挡罐面板,所述暂存平台的输出侧外侧设置有快速输送带,所述快速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于所述三模输送带布置,所述暂存平台上还布置有步进驱动结构,所述步进驱动结构的输出端固接有输送端板,所述输送端板用于朝向快速输送带步进输入产品,所述三模输送带、暂存平台、快速输送带的输送面位于同一平面布置。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三模输送带的起始端设置有导向隔板,确保三线输送;
所述轴向驱动装置具体包括第一步进电机、第一轴向丝杆,所述顶部横板的一端固装有所述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器连接第一轴向丝杆,所述第一轴向丝杆的末端安装于第一支承架,所述第一支承架固装于所述顶部横板的另一端,所述顶部横板的底部设置有轴向导轨,挡板支架的顶部嵌装于所述轴向导轨,所述第一轴向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挡板支架的对应丝杆螺母,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挡板支架轴向行进、带动第一挡板轴向行进;
所述步进驱动装置具体为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装于电机安装板后通过第二丝杆连接动力侧板的对应螺母结构,所述动力侧板通过直线轴承连接输送端板,所述输出端板和动力侧板间还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输送端板步进推动产品,所述第二丝杆垂直于所述三模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布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三模输送带输送三线流通的产品,此时升降挡罐面板处于上升状态,当产品达到设定的数量时,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挡板在垂直驱动气缸的动作下下移,使得第一挡板和升降挡罐面板之间的区域内为设定数量的三排产品,之后升降挡罐面板下降至输送平面下方位置,轴向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挡板朝向暂存平台输送产品,输送到位后,垂直驱动气缸上升、带动第一挡板上升、同时升降挡罐面板上升,第一挡板复位到初始位置,步进驱动装置在送料过程中每次步进量为相邻的两排产品之间的宽度间隔距离,步进驱动装置在将单排产品输送到位后,快速输送带启动带动对应的产品快速输送,之后步进驱动装置将相邻的单排产品步进送入产品输送带,快速输送带再次启动带动对应的产品快速输送,直至步进驱动装置将三排产品全部送入快速输送带、且快速输送带将产品全部输出后,步进驱动装置带动输送端板复位,等待下一组产品,步进驱动装置在进行步进推产品进入快速输送带的过程中,三模输送带同步向升降挡罐面板输送对应数量的产品,步进驱动装置推料结束、升降挡罐面板和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档板区域内的产品也同步完成对应数量的集合,确保产品的输送效率稳定高效;其将三线输送带上的产品通过三合一结构整合形成单排产品排列输出,其结构简单、且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三模输送带1、顶部横板2、挡板支架3、垂直驱动气缸4、第一挡板5、暂存平台6、上凸止挡板7、升降挡罐面板8、快速输送带9、输送端板10、产品11、导向隔板12、第一步进电机13、第一轴向丝杆14、第一支承架15、第二步进电机16、电机安装板17、第二丝杆18、动力侧板19、直线轴承20、导向柱21。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见图1、图2:其包括三模输送带1,三模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末端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顶部横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三模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布置,顶部横板2的长度方向一端固设有轴向驱动装置,轴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接有挡板支架3,挡板支架3上固装有垂直驱动气缸4,垂直驱动气缸4的下部活塞端贯穿横板后固接有第一挡板5,三模输送带1的末端后方设置有暂存平台6,暂存平台6的末端设置有上凸止挡板7,三模输送带1和暂存平台6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升降挡罐面板8,暂存平台6的输出侧外侧设置有快速输送带9,快速输送带9的输送方向平行于三模输送带1布置,暂存平台6上还布置有步进驱动结构,步进驱动结构的输出端固接有输送端板10,输送端板10用于朝向快速输送带9步进输入产品11,三模输送带1、暂存平台6、快速输送带9的输送面位于同一平面布置。
三模输送带1的起始端设置有导向隔板12,确保三线输送;
轴向驱动装置具体包括第一步进电机13、第一轴向丝杆14,顶部横板2的一端固装有第一步进电机13,第一步进电机1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器连接第一轴向丝杆14,第一轴向丝杆14的末端安装于第一支承架15,第一支承架15固装于顶部横板2的另一端,顶部横板2的底部设置有轴向导轨,挡板支架的顶部嵌装于轴向导轨(图中未画出、属于常规导向结构),第一轴向丝杆14螺纹连接挡板支架3的对应丝杆螺母,第一步进电机13驱动挡板支架3轴向行进、带动第一挡板5轴向行进;
步进驱动装置具体为第二步进电机16,第二步进电机16固装于电机安装板17后通过第二丝杆18连接动力侧板19的对应螺母结构,动力侧板19通过直线轴承20连接输送端板10,输出端板10和动力侧板19间还设置有导向柱21,第二步进电机16驱动输送端板10步进推动产品11,第二丝杆18垂直于三模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布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三模输送带输送三线流通的产品,此时升降挡罐面板处于上升状态,当产品达到设定的数量时,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挡板在垂直驱动气缸的动作下下移,使得第一挡板和升降挡罐面板之间的区域内为设定数量的三排产品,之后升降挡罐面板下降至输送平面下方位置,轴向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挡板朝向暂存平台输送产品,输送到位后,垂直驱动气缸上升、带动第一挡板上升、同时升降挡罐面板上升,第一挡板复位到初始位置,
步进驱动装置在送料过程中每次步进量为相邻的两排产品之间的宽度间隔距离,步进驱动装置在将单排产品输送到位后,快速输送带启动带动对应的产品快速输送,之后步进驱动装置将相邻的单排产品步进送入产品输送带,快速输送带再次启动带动对应的产品快速输送,直至步进驱动装置将三排产品全部送入快速输送带、且快速输送带将产品全部输出后,步进驱动装置带动输送端板复位,等待下一组产品,步进驱动装置在进行步进推产品进入快速输送带的过程中,三模输送带同步向升降挡罐面板输送对应数量的产品,步进驱动装置推料结束、升降挡罐面板和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档板区域内的产品也同步完成对应数量的集合,确保产品的输送效率稳定高效;其将三线输送带上的产品通过三合一结构整合形成单排产品排列输出,其结构简单、且降低了设备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模输送带,所述三模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末端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横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三模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顶部横板的长度方向一端固设有轴向驱动装置,所述轴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接有挡板支架,所述挡板支架上固装有垂直驱动气缸,所述垂直驱动气缸的下部活塞端贯穿横板后固接有第一挡板,所述三模输送带的末端后方设置有暂存平台,所述暂存平台的末端设置有上凸止挡板,所述三模输送带和所述暂存平台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升降挡罐面板,所述暂存平台的输出侧外侧设置有快速输送带,所述快速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于所述三模输送带布置,所述暂存平台上还布置有步进驱动结构,所述步进驱动结构的输出端固接有输送端板,所述输送端板用于朝向快速输送带步进输入产品,所述三模输送带、暂存平台、快速输送带的输送面位于同一平面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模输送带的起始端设置有导向隔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驱动装置具体包括第一步进电机、第一轴向丝杆,所述顶部横板的一端固装有所述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器连接第一轴向丝杆,所述第一轴向丝杆的末端安装于第一支承架,所述第一支承架固装于所述顶部横板的另一端,所述顶部横板的底部设置有轴向导轨,挡板支架的顶部嵌装于所述轴向导轨,所述第一轴向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挡板支架的对应丝杆螺母,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挡板支架轴向行进、带动第一挡板轴向行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驱动装置具体为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装于电机安装板后通过第二丝杆连接动力侧板的对应螺母结构,所述动力侧板通过直线轴承连接输送端板,所述输出端板和动力侧板间还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输送端板步进推动产品,所述第二丝杆垂直于所述三模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布置。
CN202022296486.1U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Active CN213568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6486.1U CN213568299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6486.1U CN213568299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8299U true CN213568299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96486.1U Active CN213568299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82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4507A (zh) * 2021-08-13 2021-11-12 东阳东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于软磁产品的厚度测量分档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4507A (zh) * 2021-08-13 2021-11-12 东阳东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于软磁产品的厚度测量分档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68299U (zh)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CN112093447A (zh) 一种三合一输送带的进料方法
CN113247634B (zh) 一种全自动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CN112093446A (zh) 一种整合输送带结构
CN210943828U (zh) 载具的输送流水线结构
CN210392628U (zh) 一种循环输送装置
CN217893359U (zh) 一种产品的多排推料排料机构
CN211971008U (zh) 一种分料下料机构
CN219274294U (zh) 冲床制品的自动接料设备
CN212892760U (zh) 一种托盘上下料结构
CN213949815U (zh) 贴装用物料输送机构
CN214242743U (zh) 一种三合一输送带的步进送料结构
CN211685779U (zh) 装箱组件
CN209835539U (zh) 升降载具及循环载具
CN211254397U (zh) 托盘取产品设备
CN112193798A (zh) 一种三合一输送带的输送结构
CN110921196A (zh) 一种移动式料板输送装置
CN220810991U (zh) 一种电芯安装料盘装置
CN213568297U (zh) 一种三合一输送带的输送结构
CN218260790U (zh) 一种分选转运装置
CN216402956U (zh) 一种h型钢的码垛转运装置
CN216872001U (zh) 一种归正机构、放框装置及太阳能层压机
CN218578128U (zh) 一种装箱机用进料机构
CN217618986U (zh) 一种led模组的自动化生产线
CN220131180U (zh) 一种托盘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