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8107U - 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8107U
CN213568107U CN202022274384.XU CN202022274384U CN213568107U CN 213568107 U CN213568107 U CN 213568107U CN 202022274384 U CN202022274384 U CN 202022274384U CN 213568107 U CN213568107 U CN 213568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linear
track
steering
orthog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743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峰
姚业冲
刘小龙
张守刚
程相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Kaiy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Luthai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Kaiy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Luthai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Kaiy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Luthai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Kaiy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7438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8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8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8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包括若干直线输送轨道、及若干正交转向机构;若干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相互连接形成正交的轨道输送系统;在正交节点上设有所述正交转向机构;所述直线输送轨道通过安装立柱进行安装;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及所述正交转向机构通过所述安装立柱架空架设在生产车间上方;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或所述正交转向机构上安装有纱筐身份识别装置。本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针对细络联系统的频繁物料输送要求,采用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轮、带式输送方式,轮带输送相结合现实转向输送;且采用模块化轨道及零部件设计,大大降低了系统设计难度,也降低了现场架设难度,简化了现场维护要求,满足了高可靠性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络联系统中对物料进行输送的轨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细络联,即为细纱机与络筒机相互之间的联接机械设备系统。受限于细纱机的工作效率,一般需要2台以上,甚至3~5台细纱机,才能对应并满足一台络筒机的工作效率。早期纱厂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工人收集细纱管纱,然后再搬运到相应的络筒机区域,供络筒用,这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登记、管理,以防止对应运输出错,影响生产。细纱产品规格涉及颜色、支数等参数,同一颜色的细纱产品,支数不同的产品,是很难通过肉眼来识别的,故为了防止出错,需要严格的进行编号,做好流转、储运记录,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储运过程中的物料混乱风险,故产生了专门的“细络联”设备,通过在多台细纱机与多台络筒机之间建立“细络联”。
本申请人经过对细络联系统进行研究,已申请了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017651A的细络联系统、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003654A的物料提升传输系统等相关专利;在进一步的生产实践中,上述细络联系统技术方案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其中,针对物料输送方式,为提高输送的可靠性、稳定性,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整个细络联系统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以期实现高效、可靠的物料输送,满足细络联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工作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直线输送轨道、及若干正交转向机构;
若干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相互连接形成正交的轨道输送系统;在正交节点上设有所述正交转向机构;
所述直线输送轨道通过安装立柱或墙面角铁支架进行安装;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及所述正交转向机构通过安装立柱或墙面角铁支架架空架设在生产车间上方;
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或所述正交转向机构上安装有纱筐身份识别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包括直线横梁,所述直线横梁上设有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主体,所述直线横梁的底部与安装立柱或墙面角铁支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包括若干直线驱动轮,所述直线驱动轮沿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排布;所述直线驱动轮通过连接部件与直线驱动元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驱动轮以2个以上为一组,安装在同一根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通过驱动轴承座安装在直线输送轨道的底座直线横梁上;
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有驱动轮,若干所述驱动轴相互之间通过连接部件相互连接在一起,最后连接到直线驱动元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包括若干直线随动轮;所述直线驱动轮与所述直线随动轮交替排布。
进一步的,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两侧,设有直线限位挡板。
再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限位挡板分段固定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两侧外。
再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限位挡板的顶部向内翻折,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平面构成上下方向上的限位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交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输送机构,及转向升降机构;
所述转向输送机构内设有驱动输送带或驱动轮;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与相应的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所述转向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下方;
所述转向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降下时,所述转向输送机构降的输送平面低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平面;
所述转向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升起时,所述转向输送机构降的输送平面高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输送机构包括转向输送带,所述转向输送带与相应的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所述转向输送带安装在直线驱动轮与直线随动轮的间隙内;
所述转向输送带通过连接件连接到转向驱动轮上,所述转向驱动轮通过连接件与转向驱动元件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输送带平行设有2根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升降机构为凸轮升降机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升降机构包括凸轮、凸轮转轴、凸轮轴座、及凸轮旋转驱动机构;
所述凸轮位于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升降架下方,所述凸轮安装在所述凸轮转轴上,所述凸轮转轴通过凸轮轴座固定在所述正交转向机构的安装机壳底部;
所述凸轮转轴与所述凸轮旋转驱动机构相连。
再进一步的,所述凸轮设有2个以上,对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升降架下表面进行多点支撑。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升降架,及所述正交转向机构的安装机壳底部之间设有直线导轨与直线轴承构成的直线升降导向机构。
本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针对细络联系统的频繁物料输送要求,采用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轮、带式输送方式,轮带输送相结合现实转向输送;且采用模块化轨道及零部件设计,大大降低了系统设计难度,也降低了现场架设难度,简化了现场维护要求,满足了高可靠性的使用需求。
在控制系统的统一控制下,结合智能纱筐,实现了物料的定点精确输送,实现了细络联群联物料输送,实现了纺织车间的进一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细络联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细络联系统的整体俯视图;
图3为细络联系统的整体侧视图;
图4为轨道输送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轨道输送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直线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纱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纱筐的剖视图;
图9为正交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1;
图10为正交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2;
图11为正交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细络联系统,如图1-图3所示,是将细纱机群A产出的细纱,定点投送到络筒机群B的指定机台内,通过纱筐1来储纳细纱管纱,或空纱管,由轨道输送系统2来进行纱筐1的定点搬运与输送,由提升系统3对纱筐1进行升降输送、暂存;具体来说,由提升系统3将细纱机群A产出的细纱管纱存储纱筐1提升,并输入到轨道输送系统2内;由轨道输送系统2将该纱筐1转移到相应的络筒机群B的指定机台工位,再由该机台工位的提升系统3将该纱筐1取下,根据时机将细纱管纱投入到络筒机的进料斗内;络筒机群B络筒后的纱管储纳进空纱筐1内;再由提升系统3将存有纱管的纱筐1提升并输入到轨道输送系统2内;由轨道输送系统2将该纱筐1转移到相应的细纱机群A的指定机台工位,再由该机台工位的提升系统3将该纱筐1取下,根据时机将空纱管投入到细纱机的进料斗内。通过细络联系统,实现细纱机与络筒机之间的自动物料搬运、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
附图中所展示的所述轨道输送系统2是最小的单元;根据车间规模,所述轨道输送系统2可以设置成大型轨道系统,参照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017651A的细络联系统。
本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即重点针对所述轨道输送系统2进行改进设计;所述轨道输送系统2的具体结构形式如图4、图5所示,包括安装立柱21、直线输送轨道22、正交转向机构23;所述轨道输送系统2通过若干所述安装立柱21进行安装,将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及所述正交转向机构23组成的输送系统架设在车间上方,从而节约车间空间,所述安装立柱21可以支撑固定在车间地面上,也可以吊装在车间顶棚上。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对纱筐1进行直线输送,在需要输出或转向对接的位置设有所述正交转向机构23;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及所述正交转向机构23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制造,快捷组装。
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为便于展示,已拆除部分零部件),包括直线横梁221,所述直线横梁221上设有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的主体,所述直线横梁221的底部与所述安装立柱21相连;如采用吊装式时,则所述直线横梁221再通过横向设置的吊梁与所述安装立柱21相连;所述直线横梁221起码设有2根,分别位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的两侧,形成安装平面;在所述直线横梁221上分别设有直线驱动轮222、直线随动轮228;所述直线驱动轮222与所述直线随动轮228交替排布,分布在所述直线横梁221上;所述直线驱动轮222以2个以上为一组,安装在同一根驱动轴223上,同步进行旋转,节约驱动元件;所述驱动轴223通过驱动轴承座224安装在所述直线横梁221上;所述驱动轴223的一端设有驱动轮225,若干所述驱动轴223相互之间通过柔性驱动件226相互连接在一起,最后连接到直线驱动元件227上;根据具体需要,所述直线驱动元件227一般为电动机;所述柔性驱动件226为普通皮带、同步带、链条,相应的所述驱动轮225为皮带轮、同步带轮,或链轮;通过所述直线驱动元件227可以同步驱动若干所述直线驱动轮222同步旋转,对纱筐1进行输送。
进一步的,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的两侧,还设有直线限位挡板229;所述直线限位挡板229优选的分为若干段,分别固定在所述直线横梁221的外侧;所述直线限位挡板229对所述纱筐1进行限位,防止其从所述直线驱动轮222与所述直线随动轮228构成的输送平面上滑落;同时,所述直线限位挡板229的顶部向内翻折,与所述直线驱动轮222与所述直线随动轮228构成的输送平面形成上下方向上的运动空间,对所述纱筐1的底部进行上下方向上的限位,进一步防止滑落、倾覆等输送意外发生。
相应的,所述纱筐1的结构如图7、图8所示,为了充分满足细络联系统的物料存储、输送需求,所述纱筐1呈斗形,且采用特别的结构设计,包括筐体11、筐底板13;所述筐体11的四面向内、向下倾斜,方便空的纱筐1进行堆叠,节约空间;所述筐体11的顶部向外翻折形成筐顶12,方便把持,及堆叠后的分隔;在所述筐体11的底部设有筐底板13,所述筐底板13与所述筐体11的四侧立面相间隔;所述筐底板13插在所述直线限位挡板229的顶部向内边与所述直线驱动轮222与所述直线随动轮228构成的输送平面形成上下方向上的运动空间内,可以确保所述纱筐1在所述轨道输送系统2内的运动可靠性。
为实现由所述正交转向机构23转向后,所述纱筐1继续由所述轨道输送系统2进行顺利输送,所述筐底板13优选呈正方形,这样转向后底面方向尺寸不变;所述筐底板13的尺寸小于所述筐体11的顶部开口尺寸,从而方能实现堆叠。
所述筐底板13为平整的平面,方便由所述直线驱动轮222与所述直线随动轮228进行驱动输送;为便于驱动输送,所述筐底板13的底平面还可以设有增加摩擦力的粗糙面,或粗糙涂层。
在细络联系统中,所述纱筐1的数量是很多的,其内装载的物品也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对纱筐1进行身份标记;一种方式为,可以在所述纱筐1的外表面,如所述筐体11的外立面,或所述筐底板13的底面,设置条形码、二维码等,通过图像识别来对所述纱筐1进行身份读取,再进行相应的方位输送;另一种方式为,在纱筐1内设置非接触式识别芯片,如RFID芯片,如图8所示,所述非接触式识别芯片14设置在所述筐底板13内;通过在所述轨道输送系统2的不同位置设置非接触式读取设备,就能读取所述纱筐1的身份信息,再进行相应的方位输送。
所述正交转向机构23如图9-图11所示,安装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上,所述正交转向机构23整体设有固定在所述直线横梁221下方的安装机壳,所述安装机壳内设有转向输送机构,及转向升降机构;所述转向输送机构包括转向输送带2311,所述转向输送带2311与相应的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转向输送带2311安装在所述直线驱动轮222与所述直线随动轮228的间隙内;优选的,所述转向输送带2311平行设有2根以上,以期更好的进行转向输送;所述转向输送带2311通过带轮上表面平整的架设在所述直线驱动轮222与所述直线随动轮228所构成的输送平面高度附近,所述转向输送带2311的驱动部件位于下方,通过连接件连接到转向驱动轮2312上,所述转向驱动轮2312安装在转向驱动元件2313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向驱动轮2312旋转,带动同组内的转向输送带2311同步运动。所述转向输送带2311连同所述转向驱动轮2312、所述转向驱动元件2313等安装在升降架2314上,可在所述转向升降机构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进而使所述转向输送带231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输送平面,或低于所述输送平面。
所述转向升降机构由于升降距离较小,故采用凸轮机构作为升降机构,具体包括凸轮2321、凸轮转轴2322、凸轮轴座2323、及凸轮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凸轮2321位于所述升降架2314的下方,部分情况下,为了更加平稳的驱动升降,所述升降架2314的底部可以向两侧延伸,增加驱动接触所构成的面积;同一轴线上的所述凸轮2321安装在同一凸轮转轴2322上,所述凸轮转轴2322通过凸轮轴座2323旋转固定在所述安装机壳底部;所述凸轮转轴2322向外延伸与凸轮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轮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凸轮转轴2322端部的凸轮旋转驱动轮2324,及固定在所述安装机壳上的凸轮旋转驱动元件2325;所述凸轮旋转驱动元件2325可以为减速电机,其端部设有相应的驱动轮,并与所述凸轮旋转驱动轮2324相连,使若干所述凸轮2321在所述凸轮旋转驱动元件2325的驱动下同步旋转;该处传动方式,可以是皮带驱动、同步带驱动、链条驱动,还可以是齿轮驱动等形式,目的仅为采用一个所述凸轮旋转驱动元件2325,同步对多根所述凸轮转轴2322进行同步驱动,进而带动全部所述凸轮2321进行旋转;所述凸轮2321的外表面与所述升降架2314的底面相接触,随着所述凸轮2321的旋转,与所述升降架2314底面相接触的外表面距所述凸轮转轴2322的轴线距离发生改变,进而驱动所述升降架2314相对于所述安装机壳底部的距离发生改变,最终驱动所述转向输送带2311的上表面相对于所述输送平面的高低位置发生改变。
进一步的,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所述升降架2314下方,还设有直线导轨2315,所述直线导轨2315穿设在直线轴承2316内,所述直线轴承2316固定在本正交转向机构23的安装机壳底部;通过直线导轨2315与所述直线轴承2316的配合,使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升降运动更加平稳。
本正交转向机构23为安装机壳进行独立模块化设计,可以安装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的不同位置,将所述直线输送轨道22上的纱筐1进行转向至其他直线输送轨道22上,或输出至提升系统3内,也可以从提升系统3转移到直线输送轨道22上。
本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针对细络联系统的频繁物料输送要求,采用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轮、带式输送方式,且采用模块化轨道及零部件设计,大大降低了系统设计难度,也降低了现场架设难度,简化了现场维护要求,满足了高可靠性的使用需求。
在控制系统的统一控制下,结合智能纱筐,实现了物料的定点精确输送,实现了细络联群联物料输送,实现了纺织车间的进一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直线输送轨道、及若干正交转向机构;
若干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相互连接形成正交的轨道输送系统;在正交节点上设有所述正交转向机构;
所述直线输送轨道通过安装立柱或墙面角铁支架进行安装;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及所述正交转向机构通过安装立柱或墙面角铁支架架空架设在生产车间上方;
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或所述正交转向机构上安装有纱筐身份识别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包括直线横梁,所述直线横梁上设有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主体,所述直线横梁的底部与安装立柱或墙面角铁支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包括若干直线驱动轮,所述直线驱动轮沿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排布;所述直线驱动轮通过连接部件与直线驱动元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轮以2个以上为一组,安装在同一根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通过驱动轴承座安装在直线输送轨道的底座直线横梁上;
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有驱动轮,若干所述驱动轴相互之间通过连接部件相互连接在一起,最后连接到直线驱动元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包括若干直线随动轮;所述直线驱动轮与所述直线随动轮交替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两侧,设有直线限位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输送机构,及转向升降机构;
所述转向输送机构内设有驱动输送带或驱动轮;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与相应的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所述转向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下方;
所述转向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降下时,所述转向输送机构降的输送平面低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平面;
所述转向升降机构带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升起时,所述转向输送机构降的输送平面高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输送机构包括转向输送带,所述转向输送带与相应的所述直线输送轨道的输送方向相垂直;
所述转向输送带安装在直线驱动轮与直线随动轮的间隙内;
所述转向输送带通过连接件连接到转向驱动轮上,所述转向驱动轮通过连接件与转向驱动元件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升降机构为凸轮升降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升降机构包括凸轮、凸轮转轴、凸轮轴座、及凸轮旋转驱动机构;
所述凸轮位于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升降架下方,所述凸轮安装在所述凸轮转轴上,所述凸轮转轴通过凸轮轴座固定在所述正交转向机构的安装机壳底部;
所述凸轮转轴与所述凸轮旋转驱动机构相连。
CN202022274384.XU 2020-10-13 2020-10-13 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 Active CN213568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4384.XU CN213568107U (zh) 2020-10-13 2020-10-13 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4384.XU CN213568107U (zh) 2020-10-13 2020-10-13 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8107U true CN213568107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74384.XU Active CN213568107U (zh) 2020-10-13 2020-10-13 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8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909B (zh) 一种筒纱自动上料装置及自动上料方法
CN109775223B (zh) 可内部运输的钢卷立体仓及其钢卷入库方法
CN112224908B (zh) 一种印刷行业自动化仓储系统
CN110844439A (zh) 纱筒仓储系统
CN211569748U (zh) 物料升降及倾倒装置
CN213386402U (zh) 一种智慧生产用输送线上料机构
JP2777816B2 (ja) チューブおよびボビン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搬送装置
CN113830480B (zh)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KR101956713B1 (ko) 타워형 물품 정렬 보관장치
CN111003654A (zh) 物料提升传输系统
CN211920758U (zh) 物料提升传输系统
CN211768480U (zh) 一种重载直线顶升移载机
CN213568107U (zh) 细络联轨道输送装置
CN109178746B (zh) 一种立体仓储系统
CN116216341B (zh) 一种捻线机产线自动落筒码垛系统
CN213386544U (zh)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生产上料输送线
CN111017651B (zh) 细络联系统
CN213894097U (zh) 细络联系统用工作端设备
CN213623171U (zh) 纱筐自动暂存装置
CN213568822U (zh) 细络联专用纱筐
CN213621886U (zh) 细络联装置
CN115057140B (zh) 一种堆叠装置
US20230192403A1 (en) Article sorting device
CN214455123U (zh) 一种饰面材料印刷机凹版辊仓储中转平台
CN214651069U (zh) 一种托盘叠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