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2202U -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2202U
CN213442202U CN202020632177.4U CN202020632177U CN213442202U CN 213442202 U CN213442202 U CN 213442202U CN 202020632177 U CN202020632177 U CN 202020632177U CN 213442202 U CN213442202 U CN 213442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spring
upper frame
frame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321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Wendi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Wendi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Wendi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Wendi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321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2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2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22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包括架体、缓冲装置、调解器、一级减震机构、二级减震机构和三级减震机构,架体分为上架体和下架体通过缓冲装置连接,调节器位于上架体的前边框的中间位置并通过三级减震机构与缓冲装置相连接,一级减震机构位于调解器上,通过调节弹簧的松紧,达到抗震目的,二级减震机构位于上架体的前边框的底部且与下架体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调节螺母根据所需调节弹簧的弹性强度,进而达到调节抗震强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适应不同体重人员和不同路面、减震效果好、舒适度好和可以缓解疲劳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特别涉及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除了汽车的悬挂系统能够衰减路面带给驾驶员或乘坐员的震动,但是依旧会有震动和颠簸感,因此座椅的减震机构也极其重要,座椅减震机构可以提高驾驶员或乘坐员的舒适度,缓解驾驶员或乘坐员的疲劳。
但是,现在使用的车的减震机构,其弹性大多是固定的,对于不同体重的人或者不同路面,其减震效果也大有不同,不能根据不同的人或者路面调节减震机构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具有可以调节的减震机构,同时利用复合的减震机构,可以做到适应不同路面,不同乘坐员,提高乘坐的舒适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包括架体、缓冲装置、一级减震机构、二级减震机构、三级减震机构和调解器;
所述架体包括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和下架体均为回形结构;
所述缓冲装置连接上架体与下架体,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两副中间铰接的支架、两根轴杆和两根活动轴杆,两根所述轴杆均分别设在上架体和下架体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前端,两根所述轴杆的两端均穿过上架体和下架体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并与上架体和下架体铰接;所述上架体和下架体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后端均设有横向U型的第一滑道,四条所述第一滑道的开口皆面向架体内部,四条所述第一滑道内均设有第一滑轮;两根所述活动轴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架体和下架体的第一滑轮中;两根所述活动轴杆的轴线与两根轴杆的轴线均相互平行;两副所述中间铰接的支架均分别包括两根支杆,两根所述支杆中间位置通过螺栓铰接,两副所述中间铰接的支架的四端均分别套设在两根轴杆和两根活动轴杆的两端并焊接固定;
所述调解器包括旋钮、螺杆、前部设有开口的方形壳体、螺帽和叶片,所述上架体的前边框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前边框前侧部与后侧部的方形穿孔,所述方形壳体的开口处与上架体前边框后侧部的方形穿孔处固定连接,所述方形壳体的后部设有第一穿孔,所述螺杆穿插在第一穿孔中,与方形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旋钮固定连接在螺杆的前侧部,所述螺帽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后端,所述叶片纵向设在螺帽下方,所述螺帽与叶片固定连接,所述调解器与缓冲装置通过三级减震机构连接;
所述三级减震机构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调解器的叶片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架体上的活动轴杆固定连接;
所述一级减震机构位于调解器上,所述一级减震机构包括调节螺母和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螺杆上,所述弹簧位于方形壳体内部,所述弹簧的右侧部与方形壳体的内部后侧壁相抵,所述弹簧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弹簧的左侧部与调节螺母相抵;
所述二级减震机构包括弹簧板、两条U型的第二滑道、第二滑轮和转动转轴,所述弹簧板一端固定连接在上架体的前边框的底部,弹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转轴,所述转动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两条所述第二滑道分别横向位于下架体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部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位于两条第二滑道中。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的:每条所述U型的第一滑道的后端均为密封结构。第一滑道的后端为密封结构是为了防止承重过度,而座椅的尺寸又是有限的,从而第一滑轮掉出第一滑道,密封结构给第一滑轮位置做出限定。
优选的:所述上架体上设有的两条第一滑道均位于上架体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侧部,所述下架体上设有的两条第一滑道均位于下架体顶部后端,且两条第一滑道的开口处分别与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侧部平齐,所述下架体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顶部前端均设有L型支撑板,所述铰接于下架体的轴杆的两端位于L 型支撑板上。缓冲装置位于上架体与下架体的内部,缓冲装置与下架体的连接处位于下架体的顶部,留出了二级减震机构的活动范围。
优选的:所述叶片左端与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叶片左端的转轴的左侧部位于叶片的左方,且转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叶片右端的转轴的右侧部位于叶片的右方,且转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上架体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设有第三滑道,每个所述第三滑轮均位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三滑道中。第三滑轮、转轴和叶片的设置,固定了叶片,防止叶片在旋转螺杆的时候,叶片跟随螺杆转动。
优选的:每条所述第三滑道的前端均为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为了限定第三滑轮的位置,即为了方便调整一级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叶片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二穿孔,所述拉簧前端的拉钩位于第二穿孔中勾住叶片,所述拉簧后端的拉钩勾住上架体上的活动轴杆。拉簧勾住叶片与活动轴杆,方便拉簧失去弹性时更换拉簧。
优选的:所述弹簧板与上架体的连接通过螺栓穿过弹簧板与上架体的前边框螺纹连接而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弹簧板与下架体固定连接,方弹簧板损坏时,方便更换弹簧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一级减震机构,可以适用体重较轻的乘坐人员,路面较为平整的行驶状态,可以做到轻微的晃动,增加人员的乘坐舒适度;当一级减震机构达到使用状态的极限时,通过二级减震机构和三级减震机构,来增加减震效果,适用于体重较重的乘坐人员,路面较为颠簸的行驶状态,具有满足不同体重人员的需要、减震效果好和提高舒适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架体;2、缓冲装置;3、一级减震机构;4、二级减震机构;5、三级减震机构;6、调解器;111、上架体;112、下架体;211、支架;212、轴杆;213、活动轴杆;214、第一滑道;215、第一滑轮;216、支杆;217、螺栓; 218、L型支撑板;311、调节螺母;312、弹簧;411、弹簧板;412、第二滑道; 413、第二滑轮;414、转动转轴;511、拉簧;611、旋钮;612、螺杆;613、方形壳体;614、螺帽;615、叶片;616、转轴;617、第三滑轮;618、第三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包括架体1、缓冲装置2、一级减震机构3、二级减震机构4、三级减震机构5和调解器6,架体1分为上架体 111和下架体112,上架体111与下架体112均为回形结构,下架体112需要与汽车内部固定连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力,而且,下架体112的高度直接影响乘坐人员的坐姿是否舒适,因此,下架体112的高度高于上架体111。在上架体 111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部侧壁后端均设有横向的U型的第一滑道214,下架体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顶部后端设有横向的U型的第一滑道214,四条第一滑道 213的的开口均面向架体1的内部,下架体112的两条第一滑道214的开口处分别与其对应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侧部平齐,每条U型的第一滑道214的后端均为密封结构。四条第一滑道214内均设有第一滑轮215。第一滑道214的后端为密封结构是为了防止承重过度,而座椅的尺寸又是有限的,从而第一滑轮215 掉出第一滑道214,密封结构给第一滑轮214位置做出限定,下架体112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顶部前端均设有L型支撑板218,缓冲装置2的两根轴杆212,一根设在上架体111的左边框与右边框的前端并穿透左边框和右边框,并与左边框和右边框铰接,一根设在下架体112的左边框与右边框的L型支撑板218上并穿透左边框和右边框的L型支撑板218,并与L型支撑板218铰接,缓冲装置 2中的两根活动轴杆213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架体111和下架体112中的第一滑轮 214中,两根活动轴杆213的轴线与两根轴杆212的轴线均相互平行,缓冲装置2中的两副中间铰接的支架211均分别包括两根支杆216,两根支杆216中间位置通过螺栓217铰接,两副中间铰接的支架211的四端均分别套设在两根轴杆 212和两根活动轴杆213的两端并焊接固定,缓冲装置2通过支杆216、轴杆212 和活动支杆213将上架体和下架体连接,向下压上架体111,第一滑轮215在第一滑道214内向后移动,使上架体111向下平移。
在上架体111的前边框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前边框前侧部与后侧部的方形穿孔,上架体111的前边框的后侧部方形穿孔处固定设有前部开口的方形壳体 613,方形壳体613的开口处位于方形穿孔处,方形壳体613的后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内穿插有螺杆612,螺杆612在方形壳体中滑动连接,螺杆612的前部设有旋钮611,用来转动螺杆612,螺杆612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螺帽614,且螺帽614与纵向的叶片615固定连接,在叶片615的左侧与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616,叶片615左端的转轴616的左侧部位于叶片615的左方,且转轴6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轮617,叶片615右端的转轴616的右侧部位于叶片615的右方,且转轴6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轮617,上架体111 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设有第三滑道618,每个第三滑轮617均位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三滑道618中,每条第三滑道618的前端均为密封结构。
一级减震机构3位于调解器6上,一级减震机构3包括调节螺母311和弹簧312,弹簧312套设在螺杆612上,弹簧312位于方形壳体613内部,弹簧 312的右侧部与方形壳体613的内部后侧壁相抵,弹簧312的左侧设有调节螺母 311与螺杆612螺纹连接,弹簧312的左侧部与调节螺母311相抵,当第三滑轮 617与第三滑道618的密封处相抵,即整个座椅未受到任何方向的力,旋转调节螺母311,调节弹簧312的松紧,可以调节一级减震机构3,使之与乘坐人员的体重与接下来的路况相适配。
二级减震机构4位于上架体111的底部,二级减震机构4包括弹簧板411、两条U型的第二滑道412、第二滑轮413和转动转轴414,弹簧板411一端固定连接在上架体111的前边框的底部,通过螺栓217穿过弹簧板411与上架体111 的前边框螺纹连接而将弹簧板411与上架体111固定连接,弹簧板4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转轴414,转动转轴4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413,两条第二滑道412分别横向位于下架体112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部中间位置,且开口均面向下架体112内部,两个第二滑轮413分别位于两条第二滑道412中,当产生向下的力的时候,第二滑轮413沿第二滑道412向后滑动,弹簧板 411产生弹性,减少震动感,增加舒适度。
拉簧511的一端与调解器6的叶片6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架体111上的活动轴杆213固定连接,叶片615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二穿孔,拉簧511前端的拉钩位于第二穿孔中勾住叶片615,拉簧511后端的拉钩勾住上架体111上的活动轴杆213,将拉簧511作为三级减震机构5,因为拉簧511的强度较大,因此,通常稍微颠簸的道路,拉簧511产生的作用没有一级减震机构3和二级减震机构4产生的作用明显。
具体实施过程:
当上架体111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或者下架体112受到向上的力时,两副中间铰接的支架211均沿铰接处转动,进而推动第一滑轮215沿第一滑道214 向后移动,由于拉动拉簧511所需的力较大,受到的压力不足以拉开拉簧511,通过拉簧511拉动叶片615,进而拉动螺杆612,螺杆612的前端设置的调节螺母311跟随螺杆612向后移动,挤压调节螺母311与方形壳体613之间的弹簧 312,弹簧312被压缩,上架体111向下移动,进而挤压弹簧板411,弹簧板411 上的第二滑轮413沿第二滑道412向后移动,弹簧板411产生弹性势能,以上为一级减震机构3和二级减震机构4的工作原理。旋转调节螺母311可调节弹簧312的松紧,根据所需调节弹簧312的弹性强度,进而达到调节抗震强度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缓冲装置(2)、一级减震机构(3)、二级减震机构(4)、三级减震机构(5)和调解器(6);
所述架体(1)包括上架体(111)和下架体(112),所述上架体(111)和下架体(112)均为回形结构,所述上架体位于下架体的正上方;
所述缓冲装置(2)位于架体(1)内部,连接上架体(111)与下架体(112),所述缓冲装置(2)包括两副中间铰接的支架(211)、两根轴杆(212)和两根活动轴杆(213),两根所述轴杆(212)均分别设在上架体(111)和下架体(112)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前端,两根所述轴杆(212)的两端均穿过上架体(111)和下架体(112)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并与上架体(111)和下架体(112)铰接;所述上架体(111)和下架体(112)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后端均设有横向U型的第一滑道(214),四条所述第一滑道(214)的开口皆面向架体(1)内部,四条所述第一滑道(214)内均设有第一滑轮(215);两根所述活动轴杆(213)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架体(111)和下架体(112)的第一滑轮(215)中;两根所述活动轴杆(213)的轴线与两根轴杆(212)的轴线均相互平行;两副所述中间铰接的支架(211)均分别包括两根支杆(216),两根所述支杆(216)中间位置通过螺栓(217)铰接,两副所述中间铰接的支架(211)的四端均分别套设在两根轴杆(212)和两根活动轴杆(213)的两端并焊接固定;
所述调解器(6)包括旋钮(611)、螺杆(612)、前部设有开口的方形壳体(613)、螺帽(614)和叶片(615),所述上架体(111)的前边框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前边框前侧部与后侧部的方形穿孔,所述方形壳体(613)的开口处与上架体(111)前边框后侧部的方形穿孔处固定连接,所述方形壳体(613)的后部设有第一穿孔,所述螺杆(612)穿插在第一穿孔中,螺杆(612)与方形壳体(613)滑动连接,所述旋钮(611)固定连接在螺杆(612)的前侧部,所述螺帽(614)螺纹连接在螺杆(612)的后端,所述叶片(615)纵向设在螺帽(614)下方,所述螺帽(614)与叶片(615)固定连接,所述调解器(6)与缓冲装置(2)通过三级减震机构(5)连接;
所述三级减震机构(5)为拉簧(511),所述拉簧(511)的一端与调解器(6)的叶片(6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架体(111)上的活动轴杆(213)固定连接;
所述一级减震机构(3)位于调解器(6)上,所述一级减震机构(3)包括调节螺母(311)和弹簧(312),所述弹簧(312)套设在螺杆(612)上,所述弹簧(312)位于方形壳体(613)内部,所述弹簧(312)的右侧部与方形壳体(613)的内部后侧壁相抵,所述弹簧(312)的左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311),所述弹簧(312)的左侧部与调节螺母(311)相抵;
所述二级减震机构(4)包括弹簧板(411)、两条U型的第二滑道(412)、第二滑轮(413)和转动转轴(414),所述弹簧板(411)一端固定连接在上架体(111)的前边框的底部,弹簧板(4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转轴(414),所述转动转轴(4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413),两条所述第二滑道(412)分别横向位于下架体(112)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部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二滑轮(413)分别位于两条第二滑道(4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U型的第一滑道(214)的后端均为密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体(111)上设有的两条第一滑道(214)均位于上架体(111)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侧部,所述下架体(112)上设有的两条第一滑道(214)均位于下架体(112)顶部后端,且两条第一滑道(214)的开口处分别与对应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内侧部平齐,所述下架体(112)的左边框和右边框的顶部前端均设有L型支撑板(218),所述铰接于下架体(112)的轴杆(212)的两端位于L型支撑板(21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615)左端与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616),所述叶片(615)左端的转轴(616)的左侧部位于叶片(615)的左方,且转轴(6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轮(617),所述叶片(615)右端的转轴(616)的右侧部位于叶片(615)的右方,且转轴(6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轮(617),所述上架体(111)的左边框和右边框均设有第三滑道(618),每个所述第三滑轮(617)均位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三滑道(618)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三滑道(618)的前端均为密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615)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二穿孔,所述拉簧(511)前端的拉钩位于第二穿孔中勾住叶片(615),所述拉簧(511)后端的拉钩勾住上架体(111)上的活动轴杆(2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板(411)与上架体(111)的连接通过螺栓(217)穿过弹簧板(411)与上架体(111)的前边框螺纹连接而固定连接。
CN202020632177.4U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442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2177.4U CN213442202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32177.4U CN213442202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2202U true CN213442202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88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3217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442202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2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599232A (en)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system
EP0873905B1 (en) Adjustable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CN111169335B (zh) 一种可调节汽车座椅装置
CN108891311B (zh) 军车用防雷车座椅
CN213442202U (zh)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CN105216884B (zh) 一种滑块导向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12572254A (zh) 一种车辆用座椅自动调节系统
CN111071119A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垫
CN218876987U (zh) 一种带有阻尼功能的吊式缓冲防雷座椅
CN202088935U (zh) 车辆机械悬浮座椅
CN21413831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装置
CN102602312A (zh) 车辆机械悬浮座椅
CN105667608B (zh) 一种双向减振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9336537U (zh)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CN112172625A (zh) 一种新型无级调节升降的缓冲座椅
CN1122587A (zh) 车座悬挂装置
CN113060057A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升降的防雷减振座椅
CN202827221U (zh) 机械式座椅减震机构
CN221366703U (zh) 一种轻卡汽车座椅减震器机构
CN2567105Y (zh) 拱形桁架式车架及悬吊座椅
CN114683981B (zh) 一种农用车辆缓冲减振座椅悬架
CN209700456U (zh) 带减振装置的汽车座椅
CN109849750A (zh) 减震性调节座椅基座
CN113291211B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213861946U (zh) 一种新型无级调节升降的缓冲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