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6537U -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6537U
CN209336537U CN201822067127.1U CN201822067127U CN209336537U CN 209336537 U CN209336537 U CN 209336537U CN 201822067127 U CN201822067127 U CN 201822067127U CN 209336537 U CN209336537 U CN 209336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in joint
joint seat
slide tr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71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HE JIN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AHE JIN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AHE JIN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AHE JIN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671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6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6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6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其主要是阻尼器吸收部份的作用力,且通过第一上摇臂及第一下摇臂,与第二上摇臂及第二下摇臂两者枢接角度的变化,又吸收了部份的作用力,且弹簧在被拉伸的过程中能再度吸收部份的作用力外,且同时利用其上的两X形减震框架也实现吸收及缓冲的作用,而使整个频率响应为明显的非线性状态,因而能加大对各种频率及方向震动的吸收范围,进而提高驾乘人员驾乘机动车的舒适性及驾乘的安全性,且同时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系统,特别是指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成长,使得机动车已成为人们生活及工作普通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然而,在目前驾乘机动车的过程中,人们都是坐在座椅上来驾乘机动车,所以座椅在机动车的结构中是一极为重要且直接与驾乘人员相关联的部件,因此目前机动车的座椅除了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耐久性来提供驾乘人员可靠的安全性外,亦必须考虑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加速、减速、转弯或路面颠簸等因素所产生的震动,但在机动车的结构中,轮胎与底盘之间的减震弹簧,虽可实现机动车在垂直方向上的减震,但却不能减少机动车在水平方向的摆动,且若机动车中的座椅未能消除前述的摆动,不仅会引起驾乘人员全身的不适,且当摆动过大或时间过久时,更会对驾乘人员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易生疲劳、注意力降低及腰酸背痛等,不仅导致驾乘的质量降低,且更是造成交通事故频传的另一主因;因此,为了增加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以及驾乘的安全性,藉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许多机动车的座椅在其外形上,不仅会符合人体生理功能的设计,来缓解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水平摆动,亦有许多的机动车座椅会在其底部增设弹簧或阻尼系统来吸收车体的震动,但是目前的机动车座椅却无法针对不同体重的驾乘人员做适当的调控,因而造成机动车座椅的减震效果大大折扣,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其主要是阻尼器吸收部份的作用力,且通过第一上摇臂及第一下摇臂,与第二上摇臂及第二下摇臂两者枢接角度的变化,又吸收了部份的作用力,且弹簧在被拉伸的过程中能再度吸收部份的作用力外,且同时利用其上的两X形减震框架也实现吸收及缓冲的作用,而使整个频率响应为明显的非线性状态,因而能加大对各种频率及方向震动的吸收范围,进而提高驾乘人员驾乘机动车的舒适性及驾乘的安全性,且同时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此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其包括一座椅底板及一滑轨座,其中该座椅底板至少具有一顶部面及一底部面,而该顶部面是供固设在一机动车的座椅底部,且该底部面上依序设有至少一第一枢接座、至少一第二枢接座及至少一第三枢接座。
该滑轨座则包含有一底部面及一顶部面,其中该底部面是供固设在座椅下方的车体上,且该顶部面则与该座椅底板的该底部面上下相对设置,又该滑轨座的该顶部面上设有至少一第四枢接座、至少一第五枢接座及至少一第六枢接座;另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一枢接座与该滑轨座的该第六枢接座之间枢设有一第一摆杆,且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三枢接座与该滑轨座的该第四枢接座之间则枢设有一第二摆杆,而该第二摆杆的中段与该第一摆杆中段相互枢接而形成一X形减震框架。
又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一枢接座及该第三枢接座上分别设有一第一上摇臂及一第二上摇臂,且该滑轨座的该第四枢接座及该第六枢接座则分别设有一第一下摇臂及该第二下摇臂,而该第一上摇臂的底端与该第一下摇臂的顶端则枢设有一第一转轴,且该第一转轴上设有一调整轮,而该第二上摇臂的底端与该第二下摇臂的顶端枢设有一第二转轴,且该第二转轴上设有至少一弹簧,而该弹簧的一端设有一拉杆,且该拉杆上设有一螺孔,而该调整轮上的一螺杆则伸设入该螺孔中;另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二枢接座与该滑轨座的该第五枢接座之间设有一阻尼器。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座椅底板的该底部面上设有两该第一枢接座及两该第三枢接座,且该滑轨座亦相对设有两该第四枢接座及两该第六枢接座,而该两第一枢接座及该两第六枢接座上设有两该第一摆杆,而该两第三枢接座及该两第四枢接座则设有两该第二摆杆;因此,藉由前述的组件配置,可使该座椅底板及该滑轨座之间形成有两该X形减震框架。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一枢接座及该第三枢接座与该滑轨座的该第四枢接座及该第六枢接座为上下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阻尼器为一油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时候,可旋动该调整轮而使该螺杆旋转,并拉动该弹簧,且当驾乘人员的体重作用在该座椅底板上时,该座椅底板在下降的过程中,该阻尼器会吸收部份的作用力,且改变该第一上摇臂及该第一下摇臂,与该第二上摇臂及该第二下摇臂两者的枢接角度,因而又吸收了部份的作用力,且同时该弹簧因前述枢接角度的变化而被拉伸,并再度的吸收部份的作用力外,该两X形减震框架也同时实现吸收及缓冲的作用,而使整个频率响应为明显的非线性状态,因而能加大对各种频率震动的吸收范围,进而提高驾乘人员驾乘机动车的舒适性及驾乘的安全性,且同时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其包括一座椅底板10及一滑轨座20,其中该座椅底板10至少具有一顶部面11及一底部面12,而该顶部面11是供固设在一机动车的座椅(图中未示)底部,且该底部面12上依序设有至少一第一枢接座13、至少一第二枢接座14及至少一第三枢接座15。
该滑轨座20则包含有一底部面21及一顶部面22,其中该底部面21是供固设在座椅下方的车体(图中未示)上,且该顶部面22则与该座椅底板10的该底部面12上下相对设置,又该滑轨座20的该顶部面22上设有至少一第四枢接座23、至少一第五枢接座24及至少一第六枢接座25;另该座椅底板10的该第一枢接座13与该滑轨座20的该第六枢接座25之间枢设有一第一摆杆30,且该座椅底板10的该第三枢接座15与该滑轨座20的该第四枢接座23之间则枢设有一第二摆杆40,而该第二摆杆40的中段与该第一摆杆30中段相互枢接而形成一X形减震框架50。
又该座椅底板10的该第一枢接座13及该第三枢接座15上分别设有一第一上摇臂16及一第二上摇臂17,且该滑轨座20的该第四枢接座23及该第六枢接座25则分别设有一第一下摇臂26及该第二下摇臂27,而该第一上摇臂16的底端与该第一下摇臂26的顶端则枢设有一第一转轴60,且该第一转轴60上设有一调整轮61,而该第二上摇臂17的底端与该第二下摇臂27的顶端枢设有一第二转轴70,且该第二转轴70上设有至少一弹簧71,而该弹簧71的一端设有一拉杆72,且该拉杆72上设有一螺孔73,而该调整轮61上的一螺杆62则伸设入该螺孔73中;另该座椅底板10的该第二枢接座14与该滑轨座20的该第五枢接座24之间设有一阻尼器80。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座椅底板10的该底部面12上设有两该第一枢接座13及两该第三枢接座15,且该滑轨座20亦相对设有两该第四枢接座23及两该第六枢接座25,而该两第一枢接座13及该两第六枢接座25上设有两该第一摆杆30,而该两第三枢接座15及该两第四枢接座23则设有两该第二摆杆40;因此,藉由前述的组件配置,使该座椅底板10及该滑轨座20之间形成有两该X形减震框架50。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座椅底板10的该第一枢接座13及该第三枢接座15与该滑轨座20的该第四枢接座23及该第六枢接座25为上下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阻尼器60为一油压缸。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时候,可旋动该调整轮61而使该螺杆62旋转,并拉动该弹簧71,且当驾乘人员的体重作用在该座椅底板10上时,该座椅底板10在下降的过程中,该阻尼器80会先吸收部份的作用力,且改变该第一上摇臂16及该第一下摇臂26,与该第二上摇臂17及该第二下摇臂27两者的枢接角度,因而又吸收了部份的作用力,且同时该弹簧71因前述枢接角度的变化而被拉伸,并再度的吸收部份的作用力外,该两X形减震框架50也实现同时吸收及缓冲的作用,而使整个频率响应为明显的非线性状态,因而能加大对各种频率及方向震动的吸收范围,进而提高驾乘人员驾乘机动车的舒适性及驾乘的安全性,且同时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Claims (4)

1.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椅底板及一滑轨座,其中该座椅底板至少具有一顶部面及一底部面,而该顶部面是供固设在一机动车的座椅底部,且该底部面上依序设有至少一第一枢接座、至少一第二枢接座及至少一第三枢接座;
该滑轨座包含有一底部面及一顶部面,其中该底部面是供固设在座椅下方的车体上,且该顶部面则与该座椅底板的该底部面上下相对设置,又该滑轨座的该顶部面上设有至少一第四枢接座、至少一第五枢接座及至少一第六枢接座;
又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一枢接座与该滑轨座的该第六枢接座之间枢设有一第一摆杆,且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三枢接座与该滑轨座的该第四枢接座之间则枢设有一第二摆杆,而该第二摆杆的中段与该第一摆杆中段相互枢接而形成一X形减震框架;
再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一枢接座及该第三枢接座上分别枢设有一第一上摇臂及一第二上摇臂,且该滑轨座的该第四枢接座及该第六枢接座则分别枢设有一第一下摇臂及该第二下摇臂,而该第一上摇臂的底端与该第一下摇臂的顶端则枢设有一第一转轴,且该第一转轴上设有一调整轮,而该第二上摇臂的底端与该第二下摇臂的顶端枢设有一第二转轴,且该第二转轴上设有至少一弹簧,而该弹簧的一端设有一拉杆,且该拉杆上设有一螺孔,而该调整轮上的一螺杆伸设入该螺孔中;另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二枢接座与该滑轨座的该第五枢接座之间设有一阻尼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底板的该底部面上设有两该第一枢接座及两该第三枢接座,且该滑轨座亦相对设有两该第四枢接座及两该第六枢接座,而该两第一枢接座及该两第六枢接座上设有两该第一摆杆,而该两第三枢接座及该两第四枢接座则设有两该第二摆杆;藉由前述组件的组配,该座椅底板及该滑轨座之间形成有两该X形减震框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底板的该第一枢接座及该第三枢接座与该滑轨座的该第四枢接座及该第六枢接座为上下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器为一油压缸。
CN201822067127.1U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Active CN209336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7127.1U CN209336537U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7127.1U CN209336537U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6537U true CN209336537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6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7127.1U Active CN209336537U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6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2589A (zh) 双层隔振座椅
CN209336537U (zh) 一种机动车座椅的减震系统
CN204821017U (zh) 一种汽车三角形可调高度防前倾充气式减振器
CN206551915U (zh) 一种主动减振防晕座椅
CN112297972B (zh) 一种辅助睡眠的智能汽车座椅
CN202319790U (zh) 非驱动桥空气弹簧独立悬架
CN105216884B (zh) 一种滑块导向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1214382Y (zh) 一种减震座椅
CN203937538U (zh) 抗震式汽车座椅
CN210882479U (zh) 三轮车的后悬挂结构
CN210680977U (zh) 一种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
CN2823033Y (zh) 汽车橡胶弹簧减振座椅
CN209176553U (zh) 一种双层隔振座椅
CN2564393Y (zh) 车身与车架间增设悬架的新型客车
CN102602312A (zh) 车辆机械悬浮座椅
CN103486174B (zh) 一种减震弹簧
CN112026603A (zh) 一种用于商用车座椅智能调控减震系统及调控方法
CN213228891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CN211308313U (zh) 一种客车司机座椅
CN213442202U (zh) 一种座椅的复合减震机构
CN109849750A (zh) 减震性调节座椅基座
CN213056800U (zh) 一种采用气缸制动的汽车座椅
CN219668380U (zh) 一种电动车缓冲减震座椅
CN218986272U (zh) 汽车轻量化底盘减震支架
CN213619480U (zh) 一种汽车座椅悬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