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1963U - 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1963U
CN213441963U CN202021759717.1U CN202021759717U CN213441963U CN 213441963 U CN213441963 U CN 213441963U CN 202021759717 U CN202021759717 U CN 202021759717U CN 213441963 U CN213441963 U CN 213441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art
cam structure
mounting seat
transmission
stabilize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597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畅建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7597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1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1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1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离合机构包括离合器、凸轮结构、安装座和弹性件;离合器包括能够相互接合或断开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凸轮结构能够转动,且凸轮结构的转动轴线与安装座的移动方向成角度设置;凸轮结构具有使安装座能够压缩弹性件,以使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相断开的中间状态;凸轮结构还具有正向转动时,使弹性件能够对安装座施力,以使安装座能够推动第一传动部,以与第二传动部相接合的第一状态;凸轮结构还具有反向转动时,使弹性件对能够安装座施力,使安装座能够推动第一传动部,以与第二传动部相接合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保兼顾了舒适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轿车的舒适性取决于使用弹簧的软硬,过软的弹簧总是存在汽车方向的变化产生离心力有侧翻的安全隐患,因此采用横向稳定杆连接左右轮胎来解决弯道侧翻问题;但采用横向稳定杆后,又造成直行遇到坑洼相互影响增加单侧轮胎冲击增大,因此目前舒适性与稳定性,顾此失彼,不能兼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以解决现有舒适性与稳定性,顾此失彼,不能兼得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机构,其包括离合器、凸轮结构、安装座和弹性件;所述离合器包括能够相互接合或断开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凸轮结构能够转动,且所述凸轮结构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移动方向成角度设置;所述凸轮结构具有使所述安装座能够压缩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断开的中间状态;所述凸轮结构还具有正向转动时,使所述弹性件能够对所述安装座施力,以使所述安装座能够推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以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接合的第一状态;所述凸轮结构还具有反向转动时,使所述弹性件对能够所述安装座施力,使所述安装座能够推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以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接合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以相接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为圆台结构,且所述第二传动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外形相匹配的圆台状凹槽;所述第一传动部能够插入所述圆台状凹槽中;
或,所述第二传动部为圆台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外形相匹配的圆台状凹槽;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插入所述圆台状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离合机构还包括转动臂和拉线;所述转动臂与所述凸轮结构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转动臂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凸轮结构转动;所述拉线与所述转动臂相连接。
和/或,所述的离合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拉线运动,以使得所述转动臂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离合机构还包括外壳,所述离合器、所述凸轮结构、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弹性件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腔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抵接,
其中,所述凸轮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之间;或所述凸轮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横向稳定机构,其包括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第二稳定杆通过离合机构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稳定杆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第二稳定杆之间能够相接合或断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悬架,其包括减震机构及所述的横向稳定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以及由外至内依次套设的外弹簧、支撑结构和内弹簧;所述外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连接,所述外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减震器的外筒相对固定;所述内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内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套筒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通过所述套筒上的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套筒的下端,且所述限位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筒,沿所述套筒的轴向运动;所述内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限位座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所述的离合机构,或所述的横向稳定机构,或所述的悬架。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通过采用离合机构可以实现在车辆直行时,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相分离,这样横向稳定机构便不会影响车辆的减震系统,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当车辆拐弯时,可以实现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相结构,从而使得横向稳定性机构起作用,保证车辆的稳定性,从而兼顾了舒适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轮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凸轮结构;102-轴筒;103-弹性件;104-环形限位台;105-第一传动部;106-第二传动部;107-圆台状凹槽;108-拉线;109-第一臂;110-第二臂;111-电机;112- 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4-外壳;115-第一压力轴承;116-第二压力轴承;201- 第一稳定杆;202-第二稳定杆;301-外弹簧;302-内弹簧;303-活塞杆;304-外筒;305- 套筒;306-限位座;307-上压盘;308-下压盘;309-压环;310-螺帽;311-止挡环;312- 限位凸环;401-左车轮;402-右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机构,其包括离合器、凸轮结构101、安装座和弹性件103;离合器包括能够相互接合或断开的第一传动部105和第二传动部106;凸轮结构101能够转动,且凸轮结构101的转动轴线与安装座的移动方向成角度设置;凸轮结构101具有使安装座能够压缩弹性件103,以使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相断开的中间状态;凸轮结构101还具有正向转动时,使弹性件103能够对安装座施力,以使安装座能够推动第一传动部105,以与第二传动部106相接合的第一状态;凸轮结构101还具有反向转动时,使弹性件103对能够安装座施力,使安装座能够推动第一传动部105,以与第二传动部106相接合的第二状态。
具体而言,弹性件103可以为弹簧,采用弹簧对安装座施力,以使安装座能够运动。凸轮结构101的转动轴线可以与安装座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安装座移动路径为直线或基本为直线。凸轮结构101能够绕自身的转动轴线正转或反转。凸轮结构101从中间状态正向转动设定角度的过程中,凸轮结构101从中间状态逐渐变为第一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弹性件103使安装座运动,安装座便推动第一传动部105运动,使得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逐渐完全接合。同理,凸轮结构101从中间状态反向转动设定角度的过程中,凸轮结构101从中间状态逐渐变为第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弹性件103使安装座运动,安装座便推动第一传动部105运动,使得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逐渐完全接合。当凸轮结构101从中间状态转变为第一状态的过程中安装座的运动方向,与当凸轮结构101 从中间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安装座的运动方向可以是相同的。凸轮结构101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过程中,会经过中间状态,在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过程中,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从相接合逐渐变为相断开,而后又逐渐变为相接合。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具有”表示包括的意思。另外,凸轮结构101的三个状态,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中间状态可以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也可以是一个动态的状态,例如,当状态为动态的状态的时,当凸轮结构101在中间状态中,其凸轮结构101在一个动态的来回摆动的状态,即在中间状态时,凸轮结构101在这个摆动范围内,第一传动部 105和第二传动部106保持在相断开的状态;同理,当凸轮结构101在第一状态中,其凸轮结构101在一个动态的来回摆动的状态,即在第一状态时,凸轮结构101在这个摆动范围内,第一传动部105和第二传动部106保持在相接合的状态;当凸轮结构101在第二状态中,其凸轮结构101在一个动态的来回摆动的状态,即在二状态时,凸轮结构101在这个摆动范围内,第一传动部105和第二传动部106保持在相接合的状态。正向转动的设定角度和反向的设定角度可以相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不相等。
该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能够实现在车辆直行时,第一传动部105和第二传动部106 相分离,这样横向稳定机构便不会影响车辆的减震系统,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当车辆拐弯时,可以实现第一传动部105和第二传动部106相结构,从而使得横向稳定性机构起作用,保证车辆的稳定性,从而兼顾了舒适性和稳定性。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传动部105为圆台结构,且第二传动部106具有与第一传动部105的外形相匹配的圆台状凹槽107;第一传动部105能够插入圆台状凹槽107中。通过第一传动部105和第二传动部106相插接的方式,可以增大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之间接合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接合的稳定性,及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之间的传动效率。第一传动部105和第二传动部106可以采用能够摩擦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动部106还可以为圆台结构,且第一传动部105具有与第二传动部106的外形相匹配的圆台状凹槽107;第二传动部106能够插入圆台状凹槽107中。另外,第一传动部105和第二传动部106之间只要相插接,即可提高接触面积,因此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之间,只要其中一个设置成槽状结构,另一个插入即可,如其中任一个传动部还可以设置成柱状结构、球缺状结构、棱椎结构或棱柱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而另一个传动部设置有形状与之相匹配的槽结构即可。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凸轮结构101可以呈椭圆或基本呈椭圆,在凸轮结构101处于中间状态时,凸轮结构101的最大直径的方向基本与安装座的运动方向相平行。凸轮结构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轮结构101沿安装座的径向设置,且两个凸轮结构101可以以安装座的设定直径为对称轴对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凸轮结构呈椭圆状或基本呈椭圆状,这样凸轮结构处于中间状态时,椭圆的长轴基本与安装座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椭圆的长轴与短轴的长度不相等。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离合机构还包括转动臂和拉线108;转动臂与凸轮结构101 固定连接,使得转动臂的转动能够带动凸轮结构101转动;拉线108与转动臂相连接。通过转动臂可以方便使凸轮结构101转动,且较省力。转动臂包括两个第一臂109及与第一臂109相连接的第二臂110,第一臂109与第二臂110之间成角度设置。其中一个第一臂 109与一个凸轮结构10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一臂109与另一个凸轮结构101的转动轴固定连接。而拉线108与第二臂110的中间位置相固定连接,这样拉线108沿与凸轮结构101的转动轴线呈角度的方向拉动时,转动臂带动凸轮结构101转动,从而实现凸轮结构101的工作状态的改变,实现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之间的接合或断开。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离合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拉线108运动,以使得转动臂转动。驱动装置可以方便的转动臂的转动,并提供较大的拉力。
具体而言,驱动装置可以为电机111,电机111的转轴上安装有转轮,拉线108与转轮之间联动,其只要能够使拉线108拉动转动臂即可。电机111可以为步进电机111,这样可以较精确的对凸轮结构101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电机111还可以保证拉线108处于张紧状态。电机1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电机111分别位于转动臂的相对的两侧,这样两个电机111可以配合实现拉动转动臂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可以将拉线108在转轮上绕一圈、二圈、三圈或四圈即可,这样转动的转动能够带动拉线108动作。拉线108与转轮之间的联动方式还可以为其它方式,如将拉线108换成皮带或链条,而转轮为皮带轮或链轮以实现转动臂的即可。另外,还可以设置张紧轮,以实现拉线108能够处于张紧状态,张紧轮可以安装于离合器所应用的装置、设备或车辆上。再者,也可以将拉线108的两端分别与电机111相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如车载电脑)来控制电机111的转动,以实现该实施例中的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13,第一连接部112穿设于安装座上,且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一传动部105之间通过花键连接;第二连接部113与第二传动部106相连接。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一传动部105之间采用花键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刚性连接,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之间的断开。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112能够沿第一传动部105的轴向移动,且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一传动部105之间周向相对固定,即第一连接部112如果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部105旋转。第二连接部113与第二传动部106之间可以是一体连接,也可以是采用其它方式固定连接,如采用卡合连接或采用螺纹连接,以实现第二连接部113与第二传动部106之间的相对固定。安装座可以空套于第一连接座上,即安装座第一连接部112的轴线转动时,安装座不会带动第一连接部112转动。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13均可以为柱状结构,如圆柱;第一连接部112的一端具有外花键,而第一传动部105的直径最大的底面上具有连接槽,连接槽中具有与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与第一连接部112也可以是花键连接。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离合机构还包括外壳114,离合器、凸轮结构101、安装座和弹性件103均安装于外壳114中,弹性件103的一端与外壳114的内腔的一底壁相抵接,弹性件103的另一端与安装座相抵接,其中,凸轮结构101位于安装座与第二传动部106 之间。
采用外壳114对各个部件进行保护,也提供了安装空间。
具体而言,安装座包括轴筒102和环形限位台104,轴筒102的一端直径可以小于或等于圆台结构的直径最大的底面的直径,进一步地,安装座的一端,即轴筒102的一端直径可以小于连接槽的直径,这样方便安装座能够推动第一传动部105运动,以与第二传动部106相接合。轴筒102的另一端的外周面固定连接环形限位台104。弹簧的一端与环形限位台104的一面相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座的另一端的端面相抵接。弹簧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12上。轴筒102上套设有两个第一压力轴承115,而凸轮结构101位于两个第一压力轴承115之间。两个第一压力轴承115空套于轴筒102上,这样第一压力轴承115的转动不会影响到轴筒102。外壳114的内腔可以呈圆筒状,安装座与外壳114的内腔之间可以间隙配合,第一压力轴承115与外壳114的内腔之间可以间隙配合。第一连接部112从外壳114的一端插入,以穿过安装座后,与第一传动部105花键连接。第一连接部112与外壳114之间可以为转动连接,即第一连接部112与外壳114之间可以间隙配合,也可以设置有轴承,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12能够相对于外壳114转动。第二连接部113从外壳114 相对的另一端插入,以与第二传动部106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13与外壳114之间也可以为转动连接,即第二连接部113与外壳114之间可以间隙配合,也可以设置有轴承,以实现第二连接部113能够相对于外壳114转动;外壳114的内腔的另一底壁与第二传动部106 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第二压力轴承116(即平面轴承),这样可以保证第二转动部与外壳114 之间能够相对转动。第二传动部106与外壳114的周向内壁之间可以间隙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一压力轴承115之间可以设置有限位槽结构,这样可以将凸轮结构101设置在限位槽结构中,使凸轮结构101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也能沿轴筒102的轴线转动,但凸轮结构101却不能沿轴筒102的径向移动,即采用限位槽结构以实现对凸轮结构101进行径向限位。另外,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13中,至多有一个能够与外壳114相对固定连接。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传动部106为圆台结构,且第一传动部105具有与第二传动部106的外形相匹配的圆台状凹槽107时,凸轮结构101位于安装座与第一传动部105之间。
该实施例提供的离合机构,可以只采用拉线108机械完成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也可以配合电机111或单独依靠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以满足直行时离合器断开增加舒适性,弯道时离合器接合避免侧翻。离合机构的可靠性高,基本主要采用机械完成各项动作,可以避免因车辆的悬架工作环境恶劣涉水高低温路面状况等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横向稳定机构,其包括第一稳定杆201和第二稳定杆202,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二稳定杆202通过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离合机构相连接,其中,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一传动部105相连接,第二稳定杆202与第二传动部 106相连接,以使得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二稳定杆202之间能够相接合或断开。该横向稳定机构不仅能够实现传统的横向稳定杆的功能,还能够实现在需要时,其第一稳杆与第二稳定杆202相接合,在不需要时,其第二稳定杆202与第一稳定杆201相断开的功能,且通过离合机构能够快捷方便实现两者的断开与接合,并且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维护,且具有故障率低的特点。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稳定杆20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12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稳定杆202的一端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13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第一稳定杆201和第二稳定杆202均采用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方式时,便于离合机构的拆装;通过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一连接部112相固定连接后,便实现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一传动部105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二稳定杆202与第二连接部113 相固定连接后,便实现第二稳定杆202与第二传动部106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离合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实施例一中的描述,该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
使用时,将第一稳定杆201的另一端和第二稳定杆202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于车辆的相应位置,如第一稳定杆201的另一端与车辆的左侧的减震器的下端或与车辆的悬架的左侧的下导向臂相连接,第二稳定杆202的另一端与车辆的右侧的减震器的下端或与车辆悬架的右侧的下导向臂相连接。然后将拉线108的两端分别与车辆的相应位置相连接,如拉线108的一端可以与汽车的左车轮401的转向机构相连接,拉线108相对的另一端可以与汽车的右车轮402的转向机构相连接,这样汽车转向时,通过转向机构拉动拉线运动,从而使转动臂运动,即而实现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该横向稳定机构可以是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以用来横置,即横向稳定机构横置于车辆的后侧或前侧。横向稳定机构还可以是与车辆的左右方向成角度设置,如:第一稳定杆的另一端与车辆的左前方的减震器的下端或与车辆的悬架的左前方的下导向臂相连接,而第二稳定杆的另一端与车辆的右后方的减震器的下端或与车辆的悬架的右后方的下导向臂相连接,这样横向稳定机构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设置于车辆上,因此当横向稳定机构设置有两个时,两个横向稳定机构便能够呈交叉分布;同理,横向稳定机构还可以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设置于车辆上,在横向稳定机构与车辆的左右方向成角度设置时,拉线108的两端的连接位置相应的改变,同样地,拉线也要沿左前至右后方向或沿右前至左后方向设置,且拉线的一端与转向机构相连接,拉线的另一端与刹车机构的相应部件连接,这样刹车机构刹车时,也能拉动拉线,这样刹车时,可以避免车辆点头的情况发生。
当车辆直行时,凸轮结构101位于中间状态,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二稳定杆202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即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二稳定杆202之间不能实现传动。这样直行时,左车轮401和右车轮402便于相对独立状态。
当车辆处于弯道时,车轮的转向机构便会带动拉线108运动,从而带动转动臂运动,转动臂带动凸轮正向或反向转动,以使凸轮能够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既而使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相接合,从而实现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二稳定杆202相接合,这样第一稳定杆201与第二稳定杆202之间能够进行力的传递,这样左车轮401和右车轮402 便于相对非独立状态,从而保证车辆不会发生侧翻。通过车轮的转向机构是否转向,以用来反馈车辆是否处理弯道或直行,且当转向机构运动时,转向机构带动拉线108运动,实现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
该实施例中,使用状态下,横向稳定机构的拉线108时时张紧状态,能够通过车轮的转向机构精准反馈并克服离合器的弹簧力以判断,车辆是直行与弯道。当拉线108因机械疲劳损伤或路况恶劣而断掉后,离合器的弹簧推动安装座运动,以实现第一传动部105与第二传动部106相接合,离合器在接合状态下,左车轮401和右车轮402联动,以保证不会发生侧翻,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另外,在汽车行驶中,车轮转弯的转度角一定速度的增加也会增加汽车的离心侧翻力,拉线108属于机械力只能反馈转向角度,不能反馈速度的增加而出现的离心力,因此设置的步进电机111可以连接车载电脑,由于车载电脑连接车辆上的速度传感器,因此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通过速度传感器来反馈给车载电脑,以判断是否需要使横向稳定机构中的离合器相接合,当需要接合时,车载电脑控制步进电机111工作,步进电机111工作促使离合器相接合状态。目前的大多车辆都有速度传感器,没有速度传感器的车辆可通过将拉线108收紧,以提高舒适性及操控性。
实施例三
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悬架,其包括减震机构及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横向稳定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以及由外至内依次套设的外弹簧301、支撑结构和内弹簧302;外弹簧301的上端与支撑结构相连接,外弹簧301的下端与减震器的外筒304相对固定;内弹簧302的上端与减震器的活塞杆303相连接,内弹簧302的下端与支撑结构相连接。这样通过外弹簧301里面套装内弹簧302的目的,以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横向稳定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实施例二中的描述,该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支撑结构包括套筒305和限位座306,限位座306通过套筒305上的限位部限位于套筒305的下端。限位座306能够相对于套筒305,沿套筒305的轴向运动;内弹簧302的下端与限位座306相抵接。限位座306的上端插入套筒305中。
具体而言,减震器的活塞杆303上固定有上压盘307,减震器的外筒304上固定下压盘308;套筒305的上端的周向固定有压环309。支撑结构还包括螺帽310,螺帽310与套筒305的下端螺纹固定连接,螺帽310的下端有内腔壁上有具有止挡环311。限位座306套设于外筒304上。限位座306的上端的周向具有限位凸环312,限位凸环312的外径大于止挡环311的内径,这样限位座306的上端便不会从套筒305中脱出。套筒305的内径大于减震器的外筒304的外径,这样套筒305便可以套设置于减震器上,内弹簧302位于套筒 305与外筒304之间。内弹簧302的上端与上压盘307的下表面相抵接,内弹簧302的下端与限位座306的上端面相抵接。外弹簧301的上端与套筒305上的压环309的下表面相抵接,外弹簧301的下端与外筒304上的下压盘308的上表面相抵接。外弹簧301的内径大于内弹簧302的外径。外弹簧301的下端可以位于减震器的外筒304的设定位置,设定位置与减震器的外筒304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减震器的外筒304的长度的三分之。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限位座306的下端安装一螺母,以避免限位座306能够完全伸入套筒305。外弹簧301和内弹簧302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外弹簧301的弹簧线径可以大于或等于内弹簧302的弹簧线径,外弹簧301的弹簧线径也小于内弹簧302的弹簧线径。
该悬架在使用过程中,当上压盘307下行时,限位座306与套筒305相互作用,使得压环309也随之下行,上压盘307的下行速度比压环309的下行速度快,上压盘307的下行距离比压环309的下行距离多,当限位座306的下端接触下压盘308时,内弹簧302的支撑力有了较大的增加,上压盘307继续下行,当上压盘307接触压环309时,内弹簧302 的支撑力又进一步增大,上压盘307继续下行,并带动压环309同时向下运动,最终内弹簧302的支撑力增加到最大。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离合机构,或包括实施例二中的横向稳定机构,或包括实施例三中的悬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凸轮结构、安装座和弹性件;所述离合器包括能够相互接合或断开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凸轮结构能够转动,且所述凸轮结构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安装座的移动方向成角度设置;所述凸轮结构具有使所述安装座能够压缩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断开的中间状态;所述凸轮结构还具有正向转动时,使所述弹性件能够对所述安装座施力,以使所述安装座能够推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以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接合的第一状态;所述凸轮结构还具有反向转动时,使所述弹性件对能够所述安装座施力,使所述安装座能够推动所述第一传动部,以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接合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和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以相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为圆台结构,且所述第二传动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外形相匹配的圆台状凹槽;所述第一传动部能够插入所述圆台状凹槽中;
或,所述第二传动部为圆台结构,且所述第一传动部具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外形相匹配的圆台状凹槽;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插入所述圆台状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臂和拉线;所述转动臂与所述凸轮结构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转动臂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凸轮结构转动;所述拉线与所述转动臂相连接;
和/或,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拉线运动,以使得所述转动臂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之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离合器、所述凸轮结构、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弹性件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腔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相抵接,其中,所述凸轮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之间;或所述凸轮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之间。
7.一种横向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第二稳定杆通过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机构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第一传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稳定杆与所述第二传动部相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稳定杆与所述第二稳定杆之间能够相接合或断开。
8.一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机构及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向稳定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以及由外至内依次套设的外弹簧、支撑结构和内弹簧;所述外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连接,所述外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减震器的外筒相对固定;所述内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内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支撑结构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套筒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通过所述套筒上的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套筒的下端,且所述限位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套筒,沿所述套筒的轴向运动;所述内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限位座相抵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机构,或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向稳定机构,或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悬架。
CN202021759717.1U 2020-08-21 2020-08-21 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Active CN213441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9717.1U CN213441963U (zh) 2020-08-21 2020-08-21 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9717.1U CN213441963U (zh) 2020-08-21 2020-08-21 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1963U true CN213441963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31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59717.1U Active CN213441963U (zh) 2020-08-21 2020-08-21 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1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8465B (zh) 伸缩促动器
US11964680B2 (en) Transaxle of rail vehicle, rail vehicle, and rail transportation system
EP2572959B1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153769A (zh) 具有两个前转向轮的可倾斜摩托车
KR101427940B1 (ko) 차량의 능동제어 현가장치
CN108501652B (zh) 主动侧倾控制设备
CN213441963U (zh) 离合机构、横向稳定机构、悬架及车辆
CN101368546B (zh) 扭簧转动机构及安防云台
US20210170825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Device
US20190070950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connecting in-wheel motor unit and strut-type suspension apparatus
CN107745617B (zh) 一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横向稳定杆系统
KR101750157B1 (ko) 자전거의 전기 구동 장치
CN112061286A (zh) 一种具有中置电机和皮带轮传动机构的摇摆车
CN209756703U (zh) 用于车辆的稳定杆组件及车辆
CN210133211U (zh) 一种差速驱动装置
CN203348361U (zh) 一种可轴向滑移的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KR102488024B1 (ko) 차량용 현가장치
CN101817363B (zh) 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TWI374100B (en) Vehicle and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US7694986B2 (en) Vehicles having stabilization and stabilizers for vehicles
CN219927464U (zh) 油门踏板控制机构及智能汽车
US20230286348A1 (en) Mobility
CN108749995B (zh) 自平衡节能动力装置及电动助力车
CN218616846U (zh) 转向柱和车辆
CN202911795U (zh) 汽车前轮主动转向系统的主动转向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