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85205U - 装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85205U CN213385205U CN202022291384.0U CN202022291384U CN213385205U CN 213385205 U CN213385205 U CN 213385205U CN 202022291384 U CN202022291384 U CN 202022291384U CN 213385205 U CN213385205 U CN 2133852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ading
- frame
- loading device
- guide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载装置,装载装置用于装载加载件以对车辆进行加载,装载装置包括装载部和连接部,装载部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载组件,装载组件包括框架和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支撑杆与框架的底部连接,框架和支撑杆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装入加载件,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二个装载组件,本实用新型的装载装置可以方便调节车辆的加载质心的高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装载的货物不同,装载后车辆的质心变化很大,如,当车辆装载钢筋等密度较大的货物时,其质心往往偏低,而当车辆装载电器设备时,其质心往往偏高。然而,现有的车辆加载试验中,通常采用的是将沙袋或铁块直接放置车辆上的加载方式,车辆通过这些加载方式加载后的质心高度难调整。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装载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车辆通过直接加载沙袋或铁块而导致质心高度难调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装载装置,所述装载装置用于装载加载件以对车辆进行加载,所述装载装置包括装载部和连接部,所述装载部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载组件,所述装载组件包括框架和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框架的底部连接,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撑杆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装入所述加载件,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二个所述装载组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装载组件还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框架底部连接,所述加强杆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强杆位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装载组件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护栏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护栏,所述第一护栏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护栏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装载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框架连接的导向柱和导向座,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框架的上方,所述导向座设于所述框架的下方,所述导向座上设有与相邻的所述装载组件上的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优选地,所述导向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柱分别设于所述框架的拐角处和/或所述框架的长边的中间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导向孔为喇叭状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直径沿远离所述框架的方向逐渐变大。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外部拐角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杆和把手,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上均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装载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框架连接的隔离杆,所述隔离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离杆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并将所述容纳腔隔离出第一装载空间、第二装载空间和第三装载空间。
优选地,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撑杆为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装载装置用于装载加载件以对车辆进行加载,装载装置包括装载部和连接部,其中,装载部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载组件,装载组件包括框架和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支撑杆与框架的底部连接,框架和支撑杆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装入加载件,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二个装载组件,当需要对车辆进行加载时,先将加载件装入装载装置的容纳腔内,然后将装载组件从下到上依次放置在车辆上,再通过连接部将相邻的二个装载组件连接,从而完成车辆的加载,本实用新型的装载装置只需通过调节装载组件的个数,从而方便调节车辆的加载质心的高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的装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的装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装载部 | 114 | 加强杆 |
11 | 装载组件 | 115 | 第一护栏 |
111 | 框架 | 116 | 第二护栏 |
1111 | 第一连接柱 | 117 | 导向柱 |
1112 | 第二连接柱 | 118 | 导向座 |
112 | 支撑杆 | 119 | 隔离杆 |
113 | 容纳腔 | 2 | 连接部 |
1131 | 第一装载空间 | 21 | 连接杆 |
1132 | 第二装载空间 | 22 | 把手 |
1133 | 第三装载空间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装载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车辆通过直接加载沙袋或铁块而导致质心高度难调整的问题。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装载装置用于装载加载件以对车辆进行加载,装载装置包括装载部1和连接部2,装载部1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载组件11,装载组件11包括框架111和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杆112,支撑杆112与框架111的底部连接,框架111和支撑杆112之间形成有容纳腔113,容纳腔113用于装入加载件,连接部2连接相邻的二个装载组件11。
本实用新型的装载装置用于装载加载件以对车辆进行加载,装载装置包括装载部1和连接部2,其中,装载部1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载组件11,装载组件11包括框架111和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杆112,支撑杆112与框架111的底部连接,框架111和支撑杆112之间形成有容纳腔113,容纳腔113用于装入加载件,连接部2连接相邻的二个装载组件11,当需要对车辆进行加载时,先将加载件装入装载装置的容纳腔113内,然后将装载组件11从下到上依次放置在车辆上,再通过连接部2将相邻的二个装载组件11连接,从而完成车辆的加载,在本实施例中,装载组件11有三个,根据车辆加载载荷分布的需求,只需调节本实用新型的装载装置的装载组件11的个数,从而方便调节车辆的加载质心的高度,而且,装载组件11的拼接只需要依次从下往上堆叠即可,再通过连接部2连接相邻的二个装载组件11,从而使得对车辆的加载更为方便,灵活性更高。其中,加载件为沙袋或铁块。
其中,请结合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例,支撑杆112沿框架111的宽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12沿着框架111的宽度方向设置,这样可以使得支撑杆112的长度较短,从而可以保证支撑杆112难变形,提高装载装置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装载组件11还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加强杆114,加强杆114与框架111底部连接,加强杆114沿框架111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杆114位于支撑杆112远离容纳腔11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装载组件11还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加强杆114,加强杆114与框架111底部连接,加强杆114与框架111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加强杆114沿框架111的长度方向设置,加强杆114位于支撑杆112远离容纳腔113的一侧,加强杆114与沿框架11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杆112形成交叉设置,而且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杆114与支撑杆112接触,从而使得加强杆114能够将更好的提高支撑杆112的支撑能力。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装载组件11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护栏115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护栏116,第一护栏115沿框架1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护栏116沿框架111的宽度方向设置。装载组件11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护栏115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护栏116,第一护栏115沿框架1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护栏116沿框架11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护栏115和第二护栏116分别与框架111的外周连接,从而可以防止容纳腔113内的加载件从框架111侧面滑出。
其中,装载组件11还包括与框架111连接的导向柱117和导向座118,导向柱117设于框架111的上方,导向座118设于框架111的下方,导向座118上设有与相邻的装载组件11上的导向柱117配合的导向孔。装载组件11还包括与框架111连接的导向柱117和导向座118,导向柱117与框架111的上方焊接,导向座118与框架111的下方焊接,导向座118上设有与相邻的装载组件11上的导向柱117配合的导向孔(未图示),将一装载组件11放在另一装载组件11上时,将一装载组件11上的导向座118对准另一装载组件11的导向柱117,使得导向柱117插入导向座118的导向孔内。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多种功能,导向柱11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柱117分别设于框架111的拐角处和/或框架111的长边的中间位置处。导向柱11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柱117设于框架111的拐角处,从而可以使得装载组件11能够快速准确地组装;当装载组件11的比较长时,装载组件11的长边的中间位置处也可以设置导向柱117,从而方便组装人员快速准确地组装。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导向孔为喇叭状导向孔,导向孔的直径沿远离框架111的方向逐渐变大。导向孔为喇叭状导向孔,导向孔的直径沿远离框架111的方向逐渐变大,可以方便导向柱117顺利插入导向孔内,从而提高装载组件11的组装效率。
而在一种实施例中,框架111的外部拐角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连接柱1111和第二连接柱1112,连接部2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杆21和把手22,第一连接柱1111和第二连接柱1112上均设有供连接杆21穿过的连接孔。框架111的外部拐角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连接柱1111和第二连接柱1112,连接部2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杆21和把手22,第一连接柱1111和第二连接柱1112上均设有供连接杆21穿过的连接孔,连接孔的孔轴沿竖直方向开设,当相邻的二个装载组件11定位完成后,握住连接部2的把手22将连接杆21从上往下依次穿过一装载组件11上的第一连接柱1111和相邻的另一装载组件11上的第二连接柱1112,从而可以防止装载组件11发生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装载组件11还包括与框架111连接的隔离杆119,隔离杆119位于容纳腔113内,隔离杆119沿框架11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将容纳腔113隔离出第一装载空间1131、第二装载空间1132和第三装载空间1133。装载组件11还包括与框架111连接的隔离杆119,隔离杆119与框架111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可以加固框架111,而且,隔离杆119位于容纳腔113内,隔离杆119沿框架11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将容纳腔113隔离出第一装载空间1131、第二装载空间1132和第三装载空间1133,当需要在装载组件11里加入加载件时,将加载件分别装入第一装载空间1131、第二装载空间1132和第三装载空间1133。
另外,框架111和支撑杆112为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框架111和支撑杆112为焊接连接,可以使得框架111和支撑杆112之间的连接更牢固可靠,从而能够承受较重加载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载装置,所述装载装置用于装载加载件以对车辆进行加载,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装置包括:
装载部,所述装载部包括多个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载组件,所述装载组件包括框架和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框架的底部连接,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撑杆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装入所述加载件;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二个所述装载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组件还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框架底部连接,所述加强杆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强杆位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组件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护栏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护栏,所述第一护栏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护栏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框架连接的导向柱和导向座,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框架的上方,所述导向座设于所述框架的下方,所述导向座上设有与相邻的所述装载组件上的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柱分别设于所述框架的拐角处和/或所述框架的长边的中间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为喇叭状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直径沿远离所述框架的方向逐渐变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外部拐角处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杆和把手,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上均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框架连接的隔离杆,所述隔离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离杆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设置,并将所述容纳腔隔离出第一装载空间、第二装载空间和第三装载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支撑杆为焊接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91384.0U CN213385205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装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91384.0U CN213385205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装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85205U true CN213385205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87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91384.0U Active CN213385205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装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85205U (zh) |
-
2020
- 2020-10-13 CN CN202022291384.0U patent/CN21338520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112010002785B4 (de) | Rahmenstruktur zum Montieren eines Batteriemoduls in einem Fahrzeug | |
US4163578A (en) | Main frame assembly for road vehicles | |
US11018393B2 (en) | Battery frame | |
CN110937021B (zh) | 一种无驾驶室的电动运输车底盘车架 | |
CN216231998U (zh) | 一种车顶行李框 | |
EP2998213A1 (de) | Rahmenelement zur aufnahme eines energiespeicher zur verwendung bei einem zweirad | |
CN216943300U (zh) | 车身后地板面板结构及汽车车身 | |
CN213385205U (zh) | 装载装置 | |
CN211223604U (zh) | 一种无驾驶室的电动运输车底盘车架 | |
CN210707610U (zh) | 车架及电动车辆 | |
CN215475357U (zh) | 一种高架箱横梁总成、高架箱模块以及车辆 | |
CN113696971B (zh) | 一种电动客车的车架 | |
CN212605448U (zh) | B柱、加强组件及汽车 | |
CN211168121U (zh) | 一种汽车电池包的周转架 | |
CN211393461U (zh) | 通用的补偿绳端接装置以及电梯轿厢的补偿系统 | |
CN208615791U (zh) | 车载移动式平台 | |
CN216102380U (zh) | 一种电动客车的后桥段车架 | |
CN219904518U (zh) |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 |
CN219564758U (zh) | 一种电动牵引车的电池箱支架 | |
CN220842532U (zh) |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悬挂式单轨车辆 | |
CN213625235U (zh) | 抗滑动结构和机场人行桥梁结构 | |
CN214823657U (zh) | 一种汽车后地板侧碰加强结构 | |
CN213008101U (zh) | 司机室脚蹬、司机室及车辆 | |
CN103480999A (zh) | 车厢总拼工装 | |
CN103538630B (zh) | 具有纵向延伸的第三承载构造物的框架承载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