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4518U -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4518U
CN219904518U CN202320934481.8U CN202320934481U CN219904518U CN 219904518 U CN219904518 U CN 219904518U CN 202320934481 U CN202320934481 U CN 202320934481U CN 219904518 U CN219904518 U CN 219904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beams
assembly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44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伯岳
陈威
范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Shenlong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Shenlong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Shenlong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Shenlong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44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4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4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4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三段式车架和车辆,三段式车架包括前段车架总成、中段桁架总成以及后段车架总成,中段桁架总成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以及间隔设置在两根第一纵梁之间的多根第一内横梁,沿中段桁架总成的延伸方向于两根第一纵梁的下方布设有封板,并与多根第一内横梁限定出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容纳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中段桁架总成的两根第一纵梁之间设置多根第一内横梁,并在第一内横梁的底部设置封板,以限定出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容纳空间,使得电器线束及底盘管路均从车架的底部走线,不再经行李舱内部通过,解决了舱体密封和电器线束以及底盘管路维修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客车的车架基于其车身承载类型的不同可以归类有纵梁式、三段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传统的三段式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中间桁架,行李舱对应于中间桁架所在区域。中间桁架由上梁、立梁和底梁构成,但在这种结构中,电器线束及底盘管路均从车行李舱内部通过,对车子的舱体密封以及管路维修都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段式车架及车辆,以解决舱体密封和电器线束以及底盘管路维修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三段式车架,包括前段车架总成、中段桁架总成以及后段车架总成、连接所述前段车架总成和所述中段桁架总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连接所述后段车架总成和所述中段桁架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其中,
所述中段桁架总成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以及间隔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纵梁之间的多根第一内横梁,沿所述中段桁架总成的延伸方向于两根所述第一纵梁的下方布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与多根所述第一内横梁限定出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容纳空间。
可选地,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内横梁之间布设有第一斜撑。
可选地,两根所述第一纵梁的外侧分别垂直连接有多根第一外伸梁,且同侧相邻的两根第一外伸梁之间设有第二斜撑。
可选地,所述前段车架总成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纵梁和间隔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二纵梁之间的多根第二内横梁,多根所述第二内横梁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线束以及所述管路穿过的第一穿线孔;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多根第一立柱,多根所述第一立柱分设在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每根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前段车架总成还包括第一贯通梁,所述第一贯通梁依次贯穿两根所述第二纵梁并固定,用于将所述前段车架总成与车辆的车围骨架连接。
可选地,两根所述第二纵梁的外侧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外伸梁,每根所述第二外伸梁朝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段车架总成上还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于所述第二外伸梁的下方并与两根所述第二纵梁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每根所述第二外伸梁之间分别设有多根第二立柱,每根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伸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段车架总成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纵梁和间隔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三纵梁之间的多根第三内横梁,多根所述第三内横梁上开设有供所述线束以及所述管路穿过的第二穿线孔;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多根第三立柱,多根所述第三立柱分设在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之间,每根所述第三立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纵梁上,且两侧相对的两根第三立柱之间连接有第三斜撑。
可选地,所述后段车架总成还包括第二贯通梁,所述第二贯通梁依次贯穿两根所述第三纵梁并固定,用于将所述后段车架总成与车围骨架连接。
可选地,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外侧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三外伸梁,每根所述第三外伸梁朝向所述第三纵梁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纵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段车架总成还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设于所述第三外伸梁的上方并与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与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每根所述第三外伸梁之间分别设有多根第四立柱,每根所述第四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外伸梁连接。
可选地,沿所述第三纵梁的延伸方向于每根所述第三纵梁的内部设有加强板,且每块所述加强板的板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三穿线孔和第一让位口。
可选地,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外侧还设有第四外伸梁,所述第四外伸梁与所述第三纵梁相互垂直,且所述第四外伸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纵梁的外侧连接,另一端的端部设有与车围骨架相配合的斜切面。
可选地,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远离所述中段桁架总成的端部还设有外横梁,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外横梁连接,且所述外横梁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保险杠连接梁。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装配于该车辆上的三段式车架,所述三段式车架为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三段式车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前段车架总成和中段桁架总成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后段车架总成和中段桁架总成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通过在中段桁架总成的两根第一纵梁之间设置多根第一内横梁,并在第一内横梁的底部设置封板,以限定出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容纳空间,使得电器线束及底盘管路均从车架的底部走线,不再经行李舱内部通过,解决了舱体密封和电器线束以及底盘管路维修不便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三段式车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三段式车架的中段桁架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中段桁架总成的左视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示出的三段式车架的前段车架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前段车架总成的右视图;
图7是图5中示出的前段车架总成的第二内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1中示出的三段式车架的后段车架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示出的后段车架总成的左视图;
图11是图9中示出的后段车架总成的右视图;
图12是图9中示出的后段车架总成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示出的后段车架总成的第三外伸梁和第二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段车架总成;11、第二纵梁;12、第二内横梁;121、第一穿线孔;13、第一贯通梁;14、第二外伸梁;15、第一连接板;16、第一横梁;17、第二立柱;2、中段桁架总成;21、第一纵梁;22、第一内横梁;23、封板;24、第一斜撑;25、第一外伸梁;26、第二斜撑;27、容纳空间;3、后段车架总成;31、第三纵梁;311、加强板;3111、第三穿线孔;3112、第一让位口;32、第三内横梁;321、第二穿线孔;33、第二贯通梁;34、第三外伸梁;35、第二连接板;36、第二横梁;37、第四立柱;38、第四外伸梁;381、斜切面;39、外横梁;391、保险杠连接梁;4、第一连接组件;41、第一立柱;5、第二连接组件;51、第三立柱;52、第三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本公开提供的三段式车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的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本公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三段式车架,参照图1至图13所示,该三段式车架包括前段车架总成1、中段桁架总成2以及后段车架总成3,前段车架总成1和中段桁架总成2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连接,后段车架总成3和中段桁架总成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5连接,且前段车架总成1和后段车架总成3的设置高度均高于中段桁架总成2的设置高度。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和第二连接组件5即可将前段车架总成1、中段桁架总成2以及后段车架总成3连接在一起拼装成车架,极大地简化了相邻两端车架之间的连接方式,降低了车架的制造成本。
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中段桁架总成2可以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21以及间隔设置在两根第一纵梁21之间的多根第一内横梁22,沿中段桁架总成2的延伸方向于两根第一纵梁21的下方布设有封板23,并与多根第一内横梁22限定出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容纳空间27。因行李舱布设于中段桁架总成2所在区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一纵梁21可以为截面呈矩形的箱型梁,箱型梁的承重能力较强,结构可靠;两根第一纵梁21间隔相对设置,每根第一内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纵梁21的内侧固接,以将两根第一纵梁21连接。封板23可以设置多块,多块封板23通过螺栓依次的安设于两根第一纵梁21的下方并与第一内横梁2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27,电器线束及底盘管路均通过容纳空间27穿出。这样设置,在电器线束或底盘管路某一段出现问题时,即可通过拆卸相应部分的封板23进行维修,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封板23也可以设置成一整块,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前段车架总成1、中段桁架总成2以及后段车架总成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和第二连接组件5依次连接形成车架,电器线束及底盘管路从中段桁架总成2的底部限定出的容纳空间27穿过,不再经过行李舱,提高了对车辆舱体的密封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前段车架总成1和中段桁架总成2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连接,后段车架总成3和中段桁架总成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5连接,通过在中段桁架总成2的两根第一纵梁21之间设置多根第一内横梁22,并在第一内横梁22的底部设置封板23,以限定出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容纳空间27,使得电器线束及底盘管路均从车架的底部走线,不再经行李舱内部通过,解决了舱体密封和电器线束以及底盘管路维修不便的问题。同时,相较于传统的中段桁架,取消了中段桁架的上纵梁,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再者,由于电器线束及底盘管路件下移,降低了整车的重心高度,提高了车辆抗侧倾能力,有利于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为了提高中段桁架总成2的结构的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根第一内横梁22之间布设有第一斜撑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撑24可以在相邻的两根第一内横梁22之间呈对角线设置,提高连接效果,有效增大结构的刚度以及抗震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根第一纵梁21的外侧分别垂直连接有多根第一外伸梁25,且同侧相邻的两根第一外伸梁25之间设有第二斜撑26。在本实施例中,两根第一纵梁21的外侧可以分别设有五根外伸梁,每根外伸梁的一端与第一纵梁21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车围骨架连接,以将中段桁架总成2与车围骨架连接成一体。同时,第二斜撑26可以在同侧相邻的两根第一外伸梁25之间呈对角线设置,以提高第一外伸梁25之间的连接效果,进一步增大中段桁架总成2的结构刚度以及抗震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前段车架总成1可以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纵梁11和间隔设置在两根第二纵梁11之间的多根第二内横梁12,多根第二内横梁12上分别开设有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第一穿线孔121。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二纵梁11可以为槽钢,且两根槽钢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二内横梁1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纵梁11的腹板连接,以将两根第二纵梁11连接并固定,提高前段车架的结构刚度。同时,从中段桁架总成2穿出的部分电器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第一穿线孔121并固定,以供前段车架总成1上的装置使用。第一连接组件4包括多根第一立柱41,多根第一立柱41分设在位于同侧的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11之间,每根第一立柱4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纵梁2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纵梁11上。例如,第一立柱41呈方柱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定。第一立柱41设有四根,且每侧设有两根第一立柱41;第二纵梁11设于第一纵梁21的上方,四根第一立柱41竖直安设于第二纵梁11和第一纵梁21之间,每根第一立柱41的顶端与第二纵梁11的底面连接,底端与第一纵梁21的顶面连接,将第二纵梁11和第一纵梁21连接并固定。这样,采用立柱将第二纵梁11和第一纵梁21连接,使得连接的部分结构刚度大,连接效果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前段车架总成1还可以包括第一贯通梁13,第一贯通梁13依次贯穿两根第二纵梁11并固定,用于将前段车架总成1与车辆的车围骨架连接。例如,第一贯通梁13可以为截面呈矩形的箱型梁,箱型梁的承重能力较强,结构可靠。实际使用时,通过第一贯通梁13将前段车架总成1架起,并将第一贯通梁13的两端分别与车围骨架连接,形成一体,提高装置的可靠性高以及防撞能力。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装置的连接的稳定性以及连接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6和图8,两根第二纵梁11的外侧可以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外伸梁14,每根第二外伸梁14朝向第二纵梁1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15与第二纵梁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伸梁14可以设置两根,两根第二外伸梁14分别设置在两根第二纵梁11的外侧;每根第二外伸梁14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15与第二纵梁11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车围骨架连接,以将前段车架总成1与车围骨架连接成一体,进一步地提高连接效果,起到一定稳定的作用。同时,第二外伸梁14设置第二纵梁11的右端,提高了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11连接处的承载能力,提升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地,若当第一连接板15与第一立柱41相邻时,第一连接板15的板壁还可以与第一立柱41的侧壁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地增强连接效果,提高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6和图8,前段车架总成1上还可以设有第一横梁16,第一横梁16设于第二外伸梁14的下方并与两根第二纵梁11的底面连接,第一横梁16的两端与两侧第一连接板15连接。第一横梁16与每根第二外伸梁14之间分别设有多根第二立柱17,每根第二立柱17的一端与第一横梁1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伸梁14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6可以为截面呈矩形的箱型梁,第一横梁16平行第二外伸梁14并设于第二外伸梁14的正下方,第一横梁16的两端持续延伸并与两侧的第一连接板15连接;同时,第一横梁16与其对应的两根第二外伸梁14之间于第一横梁16的两端分别设有两根第二立柱17,两根第二立柱17间隔设置,且每根第二立柱17的一端与第一横梁1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外伸梁14连接。这样设置,进一步地增大了结构的刚度,提高连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3所示,后段车架总成3可以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纵梁31和间隔设置在两根第三纵梁31之间的多根第三内横梁32,多根第三内横梁32上开设有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第二穿线孔321。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三纵梁31可以为槽钢,且两根槽钢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三内横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三纵梁31的腹板连接,以将两根第三纵梁31连接并固定,提高后段车架总成3的机构刚度。同时,从中段桁架总成2穿出的部分电器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第二穿线孔321并固定,以供后段车架总成3上的装置使用。其中,第二连接组件5包括多根第三立柱51,多根第三立柱51分设在位于同侧的第一纵梁21和第三纵梁31之间,每根第三立柱5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纵梁2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三纵梁31上,且两侧相对的两根第三立柱51之间连接有第三斜撑52。例如,第三立柱51可以呈方柱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定。第三立柱51设有两根,且每侧设有一根第三立柱51;每根第三立柱51的底端与第一纵梁21的顶面连接,每根第三立柱51朝向第三纵梁31的一侧与第三纵梁31的端部连接。这样,通过第三立柱51将第三纵梁31和第一纵梁21连接,使得连接的部分结构刚度大,连接效果更加稳定。同时,第三斜撑52在两根第三立柱51之间呈对角线设置,进一步的加强了连接的效果,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后段车架总成3还可以包括第二贯通梁33,第二贯通梁33依次贯穿两根第三纵梁31并固定,用于将后段车架总成3与车围骨架连接。例如,第二贯通梁33可以为截面呈矩形的箱型梁,箱型梁的承重能力较强,结构可靠。实际使用时,通过第二贯通梁33将后段车架总成3架起,并将第二贯通梁33的两端分别与车围骨架连接,形成一体,提高装置的可靠性以及防撞能力。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装置的连接的稳定性以及连接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1,两根第三纵梁31的外侧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三外伸梁34,每根第三外伸梁34朝向第三纵梁31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35与第三纵梁3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外伸梁34可以设置两根,两根第三外伸梁34分别设置在两根第三纵梁31的外侧;每根第三外伸梁34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35与第三纵梁31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车围骨架连接,以将后段车架总成3与车围骨架连接成一体,进一步地提高连接效果,起到一定稳定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1,后段车架总成3还可以设有第二横梁36,第二横梁36设于第三外伸梁34的上方并与两根第三纵梁31的顶面连接,第二横梁36的两端与两侧第二连接板35连接。第二横梁36与每根第三外伸梁34之间分别设有多根第四立柱37,每根第四立柱37的一端与第二横梁36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外伸梁34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梁36可以为截面呈矩形的箱型梁,第二横梁36平行第三外伸梁34并设于第三外伸梁34的正上方,第二横梁36的两端持续延伸并与两侧的第二连接板35连接;同时,第二横梁36与其对应的两根第三外伸梁34之间于第二横梁36的两端分别设有两根第四立柱37,两根第四立柱37间隔设置,且每根第四立柱37的一端与第二横梁36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外伸梁34连接。这样设置,进一步地增大了结构的刚度,提高了连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2,沿第三纵梁31的延伸方向于每根第三纵梁31的内部设有加强板311,且每块加强板311的板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三穿线孔3111和第一让位口3112。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311安设于第三纵梁31与第一纵梁21连接的端部,且加强板311能够插设于第三纵梁31的内部,以增加第三纵梁31与第一纵梁21连接处的刚度,提高装置的可靠性。例如,加强板311可以为槽钢,且加强板311的槽钢的槽口与第三纵梁31的槽口相对设置,加强板311插入第三纵梁31内,将第三纵梁31的槽口封闭,将强其结构的刚度。同时,从中段桁架总成2穿出的部分电器线束先经第三穿线孔3111再穿过第二穿线孔321,这样,能够将电器线束进行固定,确保电器线束的使用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两根第三纵梁31的外侧还可以设有第四外伸梁38,第四外伸梁38与第三纵梁31相互垂直,且第四外伸梁38的一端与第三纵梁31的外侧连接,另一端的端部设有与车围骨架相配合的斜切面381。第四外伸梁38的一端与第三纵梁31连接,另一端与车围骨架连接,进一步提高后段车架总成3与车围骨架的连接效果,起到稳定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防撞效果。由于后段车架总成3的车围骨架较窄,因此,在第四外伸梁38靠近车围骨架的端部设有与车围骨架相配合的斜切面381,以此来提高连接效果,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3,两根第三纵梁31的远离中段桁架总成2的端部还可以设有外横梁39,两根第三纵梁31的端部分别与外横梁39连接,且外横梁39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保险杠连接梁391。在本实施例中,外横梁39可以为槽钢,两根第三纵梁31靠近外横梁39的端部插设于槽钢内,并与外横梁39的腹板抵接固定。这样,外横梁39能够进一步增大后段车架总成3的结构刚度,还能够对后段车架总成3的尾端进一步进行保护。保险杠连接梁391用于连接外部保险杠,车辆在冲撞受力时,保险杠是产生缓冲的装置,起到降低车里面人员的伤害,保护人与车的安全作用。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后段车架总成3的第三纵梁31的损害。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具有装配于该车辆上的三段式车架,该三段式车架为上述第一方面的三段式车架,其具体结构和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段车架总成、中段桁架总成以及后段车架总成、连接所述前段车架总成和所述中段桁架总成的第一连接组件、以及连接所述后段车架总成和所述中段桁架总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其中,
所述中段桁架总成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以及间隔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纵梁之间的多根第一内横梁,沿所述中段桁架总成的延伸方向于两根所述第一纵梁的下方布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与多根所述第一内横梁限定出供线束以及管路穿过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内横梁之间布设有第一斜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一纵梁的外侧分别垂直连接有多根第一外伸梁,且同侧相邻的两根第一外伸梁之间设有第二斜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总成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纵梁和间隔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二纵梁之间的多根第二内横梁,多根所述第二内横梁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线束以及所述管路穿过的第一穿线孔;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多根第一立柱,多根所述第一立柱分设在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每根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纵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总成还包括第一贯通梁,所述第一贯通梁依次贯穿两根所述第二纵梁并固定,用于将所述前段车架总成与车辆的车围骨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二纵梁的外侧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二外伸梁,每根所述第二外伸梁朝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纵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总成上还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于所述第二外伸梁的下方并与两根所述第二纵梁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与每根所述第二外伸梁之间分别设有多根第二立柱,每根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伸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车架总成包括两根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纵梁和间隔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三纵梁之间的多根第三内横梁,多根所述第三内横梁上开设有供所述线束以及所述管路穿过的第二穿线孔;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多根第三立柱,多根所述第三立柱分设在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三纵梁之间,每根所述第三立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纵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纵梁上,且两侧相对的两根第三立柱之间连接有第三斜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车架总成还包括第二贯通梁,所述第二贯通梁依次贯穿两根所述第三纵梁并固定,用于将所述后段车架总成与车围骨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外侧分别垂直连接有第三外伸梁,每根所述第三外伸梁朝向所述第三纵梁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纵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车架总成还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设于所述第三外伸梁的上方并与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与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每根所述第三外伸梁之间分别设有多根第四立柱,每根所述第四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外伸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纵梁的延伸方向于每根所述第三纵梁的内部设有加强板,且每块所述加强板的板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三穿线孔和第一让位口。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外侧还设有第四外伸梁,所述第四外伸梁与所述第三纵梁相互垂直,且所述第四外伸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纵梁的外侧连接,另一端的端部设有与车围骨架相配合的斜切面。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段式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远离所述中段桁架总成的端部还设有外横梁,两根所述第三纵梁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外横梁连接,且所述外横梁的一端的端部设有保险杠连接梁。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装配于该车辆上的三段式车架,所述三段式车架为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三段式车架。
CN202320934481.8U 2023-04-23 2023-04-23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Active CN219904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4481.8U CN219904518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4481.8U CN219904518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4518U true CN219904518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4481.8U Active CN219904518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4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0438B (zh) 具有大件装载功能的地板结构
CN209395570U (zh) 一种双层动力电池包安装支架
CN106143626A (zh) 电动汽车前部下方车身结构
CN204323486U (zh) 轻型纯电动客车及其底盘车架
CN107878483A (zh) 一种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体结构
CN105946977A (zh) 汽车车身骨架
CN107458500B (zh) 一种车身骨架的装配方法
CN219904518U (zh) 三段式车架及车辆
CN110406596A (zh) 一种客车用后桥段车架
CN211645914U (zh) 支撑结构、支撑模块及钢箱梁
CN103625492B (zh) 轨道车辆铝合金车体吊挂梁
CN215436648U (zh) 模块化客车骨架结构及客车
CN202703714U (zh) 一种低地板全承载公交车车身
RU128173U1 (ru) Прицеп к легковому автомобилю
CN216153582U (zh) 一种车辆换电单元及其换电框架
CN214565293U (zh) 模块化站台门
CN212605448U (zh) B柱、加强组件及汽车
CN210338080U (zh) 一种顶部带有排水结构的汽车车厢
CN109291996B (zh)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CN114379703A (zh) 一种lng船混合式货舱横舱壁结构
CN109941346B (zh) 全承载车架中段结构
CN216072650U (zh) 一种两段式轿底组合
CN216272565U (zh) 电梯防坠落防护框架
CN104960627A (zh) 用于船舶上层建筑的托架
CN217778793U (zh) 一种单层铝型材及具有该单层铝型材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