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5677U - 一种控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5677U
CN213335677U CN202022229076.5U CN202022229076U CN213335677U CN 213335677 U CN213335677 U CN 213335677U CN 202022229076 U CN202022229076 U CN 202022229076U CN 213335677 U CN213335677 U CN 213335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
pipe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90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雨洋
吴星
谢阶仁
沈愉良
朱昌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90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5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5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5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温装置,包括储液槽以及与储液槽相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调控储液槽中液体的温度的控温组件;所述控温组件包括进液管、回液管和至少一组控温管,进液管和回液管均与控温介质储存装置连接,且进液管、控温管和回液管顺次连接形成用于控温介质流经的通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控温组件设置在盖板上,使得控温组件能直接与储液槽中液体直接接触,热交换效果好,便于对液体进行控温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控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通常会用到一些液体来辅助加工,最为常见的如抛光液辅助抛光加工。在抛光加工过程中,对成品的表面粗糙度具有严格的要求,而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关键在于实现表面材料去除量的精准控制。在抛光加工过程中抛光液能直接对产品的表面进行机械、化学去除,而抛光液在加工过程中会裸露在空气中,基于抛光液裸露在空气中且伴随抛光过程中工件台旋转吸热以及载液水分的蒸发等,抛光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继而导致抛光液的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加工的精度。
现有技术中,采用在冷却液储液槽夹层中增加U型或环形热交换装置,如图1,冷却液储存槽A上设有夹层A1,夹层A1内设有盘管(未图示),冷却液储存槽A上还设有连接其内部腔体A2的进液管A3和出液管A4,通过在储液槽的夹层中盘绕冷却管(盘管)的方案实现抛光液的保温。此种方案的缺陷是:冷却管设置在储液槽的夹层中,一一对应设置,设备之间不能共用,设备成本高,且灵活性和通用性差;冷却管设置在夹层中,不能与抛光液直接接触,冷却效果不明显。
因此,设计一种热交换效果好以及灵活性、通用性好的控温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控温效果不好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控温装置,包括储液槽以及与储液槽相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调控储液槽中液体的温度的控温组件;所述控温组件包括进液管、回液管和至少一组控温管,进液管和回液管均与控温介质储存装置连接,且进液管、控温管和回液管顺次连接形成用于控温介质流经的通道。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储液槽包括容纳腔以及开口,所述盖板可拆卸式设置在开口处;盖板能实现对容纳腔的密封;储液槽的数量多于盖板的数量。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添液口,添液口连通液体储存设备和储液槽的容纳腔,用于向容纳腔内添加液体。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能对储液槽中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动力源以及液体输送管道,所述搅拌桨和液体输送管道均与动力源连接,通过动力源带动搅拌桨动作实现对液体进行搅拌以及通过动力源的动作将储液槽中液体经液体输送管道输出至外部设备。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沿储液槽中液体的深度方向,所述控温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控温管。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控温管与进液管之间以及控温管与回液管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把手,把手设于储液槽的外侧壁上。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控温介质储存装置包括控温介质储存箱、输送泵以及温度监测器,控温介质储存箱与进液管之间和/或控温介质储存箱与回液管之间设有输送泵;温度监测器设置在温介质储存箱上用于监测控温介质储存箱中控温介质的温度;温度监测器为温度传感器。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盖板上设有便于移动盖板的把持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控温组件设置在盖板上,使得控温组件能直接与储液槽中液体直接接触,热交换效果好,便于对液体进行控温操作。本实用新型基于控温组件设置在盖板上且控温组件可随盖板移动,一个盖板及控温组件的组合可轮流实现多个储液槽中液体的温度控制,无需一个储液槽配备一套控温组件,节省设备成本,设备灵活性和通用性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冷却液储存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盖板、控温组件及控温介质储存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液槽,1.1、容纳腔,1.2、开口,2、盖板,3、控温组件,3.1、进液管,3.2、回液管,3.3、控温管;4、控温介质储存装置,5、搅拌装置,5.1、搅拌桨,5.2、动力源,6、添液口,7、动力源安装口,8、把手,9、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
参见图2-3,一种控温装置,包括储液槽1、与储液槽1相匹配的盖板2以及设置在盖板2上的控温组件3,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储液槽1包括容纳腔1.1以及开口1.2,容纳腔1.1用于容纳液体,盖板2可拆卸式设置在开口1.2处。根据实际需求,盖板2上可设有便于移动盖板的把持件。盖板可根据需求与对应的储液槽1组合使用实现液体的控温操作,一个盖板和控温组件可轮流实现多个储液槽中液体的温度控制,无需一个储液槽配备一套控温组件,节省设备成本,设备灵活性和通用性好。优选开口1.2处设有台阶,盖板2上设有与所述台阶相卡合的卡台,台阶和卡台嵌合设置,盖板2能实现容纳腔1.1的密封,利于对液体进行控温操作(如降温、恒温或加热)。
所述盖板2上设有搅拌装置5、添液口6和动力源安装口7,具体是:搅拌装置5包括搅拌桨5.1、动力源5.2以及液体输送管道(未图示),所述搅拌桨5.1和液体输送管道均与动力源5.2连接,具体是:通过动力源带动搅拌桨动作实现对液体进行搅拌,加强液体的流动,增强液体的热交换效率,提高控温效果;通过动力源的动作将储液槽中液体经液体输送管道输出至外部设备,利于液体的输出使用,操作方便;添液口6连通液体储存设备(未图示)和储液槽1的容纳腔1.1,用于向容纳腔内添加液体,实际应用中,添液口6和液体储存设备之间的管路上可设有输送泵;动力源安装口7用于安装动力源5.2(图2中动力源5.2贯穿动力源安装口7固定设置)。本实施例优选搅拌装置为水泵搅拌器,可从市场上购买。
所述控温组件3用于调控储液槽1中液体的温度,其包括进液管3.1、回液管3.2和至少一组控温管3.3,进液管3.1和回液管3.2均与控温介质储存装置4连接,且进液管3.1、控温管3.3和回液管3.2顺次连接形成用于控温介质流经的通道,储液槽1中液体直接和控温组件3接触,热交换效果好,使得液体的控温效果显著。控温管3.3的数量及排布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优选2-8组,此处图2中示意了两组控温管,且两组控温管沿储液槽中液体的深度方向并列设置。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控温管,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控温效率和控温精准度。优选所述控温管3.3与进液管3.1之间以及控温管3.3与回液管3.2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可实现控温管、进液管和回液管的拆卸,便于检修、更换、运输等操作。
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控温介质储存装置4(未图示内部结构和构造)包括控温介质储存箱、输送泵以及温度监测器,控温介质储存箱与进液管之间和/或控温介质储存箱与回液管之间设有输送泵;温度监测器设置在温介质储存箱上用于监测控温介质储存箱中控温介质的温度;温度监测器为温度传感器。可根据需求调控控温介质的温度(如升温、恒温或降温),还可以配备相应的加热器或冷却器,以实现控温介质的温度满足调控液体的温度为准。控温介质储存装置4可参照现有技术,也可以直接买相应部件回来进行组装。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储液槽1的外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把手8,利于储液槽1的移动,图2中示意了两个把手8。
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具体是:①配置多个储液槽1和一个盖板2,多个储液槽1均和盖板2相匹配;②控温组件3安装在盖板2上,且控温组件3中的进液管3.1和回液管3.2均通过柔性材质的管道(如软管9)与控温介质储存装置4中的控温介质储存箱连通;③盖板2盖在储液槽1上,控温组件3位于该储液槽1的容纳腔1.1中且与液体相接触;④控温介质在进液管3.1、控温管3.3和回液管3.2顺次连接形成的通道中流动,实现液体的控温操作;该储液槽1中的液体控温完毕后;⑤将盖板2连同其上的控温组件3转移至另一个储液槽1上。如此重复操作,完成对所有储液槽1中的液体的控温操作。
液体(抛光液)降温操作案例:一般抛光过程中抛光液的温度会由25℃-30℃升高至55℃-70℃,因此,需要对抛光液进行冷却,此时控温介质一般采用水,控温介质储存箱中的水的温度控制在15℃-20℃,水(15℃-20℃)在进液管3.1、控温管3.3和回液管3.2顺次连接形成的通道中流动,与升温后的抛光液(55℃-70℃)进行热交换,降低抛光液的温度(降低至25℃-30℃),抛光液再次进入抛光工艺中进行抛光操作。
液体(抛光液)升温操作案例:在寒冷季节(冬季),设备启动时需要迅速提升抛光液的温度,即操作温度需要从室温10℃-20℃迅速提升至30℃-45℃,因此,需要对抛光液进行升温,此时控温介质一般采用水,控温介质储存箱中的水的温度控制在70℃-85℃,水(70℃-85℃)在进液管3.1、控温管3.3和回液管3.2顺次连接形成的通道中流动,与抛光液(10℃-20℃)进行热交换,提升抛光液的启动温度(提升至30℃-45℃),这样在冬季可以达到迅速热机的功效,可有效提高设备的稼动率。
储液槽1中的液体的控温操作完成后,可直接通过搅拌装置5将储液槽1中液体经液体输送管道输出至外部设备进行使用(如输送至抛光设备进行抛光操作)。能确保对液体温度控制的有效性,利于后续的加工,提高加工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槽(1)以及与储液槽(1)相匹配的盖板(2);
所述盖板(2)上设有用于调控储液槽中液体的温度的控温组件(3);
所述控温组件(3)包括进液管(3.1)、回液管(3.2)和至少一组控温管(3.3),进液管(3.1)和回液管(3.2)均与控温介质储存装置(4)连接,且进液管(3.1)、控温管(3.3)和回液管(3.2)顺次连接形成用于控温介质流经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1)包括容纳腔(1.1)以及开口(1.2),所述盖板(2)可拆卸式设置在开口(1.2)处;盖板(2)能实现对容纳腔的密封;储液槽(1)的数量多于盖板(2)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上设有添液口(6),添液口(6)连通液体储存设备和储液槽(1)的容纳腔(1.1),用于向容纳腔内添加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上设有能对储液槽中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5)包括搅拌桨(5.1)、动力源(5.2)以及液体输送管道,所述搅拌桨(5.1)和液体输送管道均与动力源(5.2)连接,通过动力源带动搅拌桨动作实现对液体进行搅拌以及通过动力源的动作将储液槽中液体经液体输送管道输出至外部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储液槽中液体的深度方向,所述控温组件(3)包括并列设置的至少两组控温管(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管(3.3)与进液管(3.1)之间以及控温管(3.3)与回液管(3.2)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8),把手(8)设于储液槽(1)的外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介质储存装置(4)包括控温介质储存箱、输送泵以及温度监测器,控温介质储存箱与进液管之间和/或控温介质储存箱与回液管之间设有输送泵;温度监测器设置在温介质储存箱上用于监测控温介质储存箱中控温介质的温度;温度监测器为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盖板(2)上设有便于移动盖板的把持件。
CN202022229076.5U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控温装置 Active CN213335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9076.5U CN213335677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控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9076.5U CN213335677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控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5677U true CN213335677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0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9076.5U Active CN213335677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控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5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18229U (zh) 一种带搅拌功能的结晶器
CN213335677U (zh) 一种控温装置
CN210267799U (zh) 用于半导体设备反应腔体控温的热交换器和直冷机
CN215087091U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制备用低温反应装置
CN204710319U (zh) 一种化工反应罐
CN212090978U (zh) 一种环氧树脂合成用双管道结晶反应釜
CN212778152U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箱及焊接设备
CN205361328U (zh) 一种用于生产水性醇酸树脂的反应釜
CN211051477U (zh) 一种环保型加热装置的反应釜
CN211035898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食品发酵装置
CN208364538U (zh) 一种用于植物油厂膨化设备的液压油冷却系统
CN209910246U (zh) 一种用于tmp生产中的新型恒温机水循环系统
CN210846357U (zh) 一种恒温水性聚氨酯反应釜
CN212554805U (zh)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冷却装置
CN217725551U (zh) 一种用于钛络合物制备的不锈钢反应釜
CN110586007A (zh) 一种环保型加热装置的反应釜
CN212783581U (zh) 蓄电池专用恒温槽
CN218222002U (zh) 一种防垢缓蚀剂生产用混合搅拌装置
CN218642718U (zh) 一种微生物因子发生设备
CN211918370U (zh) 一种汽车的冷却系统
CN218722530U (zh) 一种助剂加工用环保循环水降温装置
CN213238135U (zh) 耐酸性气体腐蚀的冷却系统
CN209801805U (zh) 冷热油循环装置
CN210171419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16630850U (zh) 恒温反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