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1101U - 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31101U CN213331101U CN202021613594.0U CN202021613594U CN213331101U CN 213331101 U CN213331101 U CN 213331101U CN 202021613594 U CN202021613594 U CN 202021613594U CN 213331101 U CN213331101 U CN 2133311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layer
- double
- channel
- passagew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包括椭圆形的隧道主体,还包括:车道板,沿所述隧道主体延伸方向布置,将隧道主体分隔为上层用于行驶机动车的车行通道以及下层通道;人非通道,位于所述下层通道的中部,包括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分别用于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管廊空间,分别设置于所述人非通道的左右两侧,为市政管线提供检修空间;隔墙,沿所述隧道主体延伸方向布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人非通道左右两侧的第一隔墙与第二隔墙,用于将人非通道与管廊空间隔离开;疏散通道,间隔布置于所述隔墙上,满足管廊人员逃生要求。本实用新型减小隧道的开挖跨度,增大隧道断面面积的使用率,使隧道结构更为稳定,总体造价更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强制性条文13.3.4条规定:
对长度大于1000m、行驶机动车的隧道,严禁在同一孔内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对长度小于等于1000m的隧道当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时,必须设安全隔离设施。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中规定:
4.3.2城市地下快速路严禁在同孔内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
4.3.3城市地下道路除快速路外,当同孔内设置非机动车或人行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宜采取隔离措施;
2.地下道路长度不宜超过500m,且不得大于1000m;
3地下道路内部空气环境应满足行人安全的要求,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目前,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城市地下道路,解决中心城区地面交通堵塞问题,成为缓解大城市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当穿越山体或重要建构筑物时,往往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
为方便民众通行,往往需要在隧道内设置非机动车道。根据规范要求,对于长度大于1000m、行驶机动车的隧道严禁在同一孔内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这种情况下,长度较长的市政隧道绕行距离较远,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往往成为了巨大的难题。
对于长度小于等于1000m的隧道虽可以设置安全隔离设施实现设置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的要求,但同机动车道同孔布设一般空气较差,且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的几率也较大,非机动车及行人逃生难度大,安全性大大降低。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需要布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城市矿山法双孔隧道,可以解决长度大于1000m、行驶机动车的隧道内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不能同孔设置的难题,减小隧道的开挖跨度,增大隧道断面面积的使用率,使隧道结构更为稳定,总体造价更低。车道板分隔为上、下两个空间,上层车行通道机动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驾车人员可通过横通道进行逃生。上、下层空间不连通可以防止烟雾串流到下层人非通道,保证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包括椭圆形的隧道主体,还包括:
车道板,沿所述隧道主体延伸方向布置,将隧道主体分隔为上层用于行驶机动车的车行通道以及下层通道;
人非通道,位于所述下层通道的中部,包括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分别用于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
管廊空间,分别设置于所述人非通道的左右两侧,为市政管线提供检修空间;
隔墙,沿所述隧道主体延伸方向布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人非通道左右两侧的第一隔墙与第二隔墙,用于将人非通道与管廊空间隔离开;
疏散通道,间隔布置于所述隔墙上,满足管廊人员检修及逃生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隧道主体进出口处均设置引桥,机动车通过引桥驶入上层行车通道,非机动车及行人正常行驶进入下层人非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行通道内沿纵向设置横通道,设置间距及横通道建筑限界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通道与疏散通道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门应该采用乙级常闭防火门,它的门扇一直处于闭合状态,人员通过时手动打开,通过后门扇自行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廊空间应于隧道主体进出口设置防火门,防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行通道与非机动车道路面设置坡度为1.5%~2%的单向路面横坡,下层人行道采用横向坡度为1.0%~2.0%的单向横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行通道两侧沿纵向设置路面排水沟,下层非机动车道单侧沿纵向设置路面排水沟,通过路面排水沟将路面水引排至洞外排水边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行通道的横向两侧检修道下方设有上层预留管沟,所述下层人非通道单侧设有下层预留管沟,下层预留管沟位于人行道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行通道两侧侧墙均设置装修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需要布置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城市矿山法双孔隧道,可以解决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不能同孔设置的难题,车行通道和人非通道分层布设,既减少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情况的发生,又避免了机动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对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影响,同时降低汽车尾气对人体的危害,大大提高隧道内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双层隧道下部还可以兼做管廊,为市政管线提供空间,管廊检修人员可利用人非通道快速到达指定的检修点,减少在管廊空间的步行距离,同时检修人员逃生更为高效、安全、便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层隧道方案与传统的大跨度隧道相比,通过改变隧道内部结构的布置形式,对空间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并解决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不能同孔设置的难题。同时,双层隧道充分利用了隧道下部的富余空间兼做管廊,为市政管线提供空间。单洞双层隧道作为一种新型的隧道设计形式,大大减小了开挖跨度,具有隧道截面面积的使用率较高,隧道稳定性能较好,侧面墙体稳定性较强的优点,不仅有效缓解了地下隧道工程展线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使隧道的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得到了提高。因此,双层隧道在市政交通隧道的建设中,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层隧道典型横断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层隧道进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道板;2、车行通道;3、人非通道;31、非机动车道;32、人行道;4、第一隔墙;5、第二隔墙;6、管廊空间;7、疏散通道;8、机动车建筑限界;9、人非通道建筑限界;10、路面排水沟;11、下层预留管沟;12、上层预留管沟;13、装修层;14、引桥;15、横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包括椭圆形的隧道主体,隧道内设置车道板1将隧道主体分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上层空间为用于机动车的车行通道2;下层空间中部为非机动车及人行的人非通道3,下层空间左、右侧为管廊空间6。下层空间通过第一隔墙4与第二隔墙5进行分隔,第一隔墙4与第二隔墙5考虑开孔作为管廊疏散通道7,满足管廊人员检修及逃生要求。车道板1是道路路面下的基础建筑,其承受着本身的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来的汽车荷载,是整个车行道路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层车行通道2具有机动车建筑限界8,下层中部人非通道3具有人非通道建筑限界9,其净宽度、净高度、行车道宽度、路缘带宽度、检修道(人行道)宽度及高度,可根据道路等级进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制。双孔隧道的上层车行通道之间根据规范要求设置用于行人与车辆通行的横通道15,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救援。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通道15包括人行横通道与车行横通道,所述人行横通道限界宽度不得小于2.0m、限界高度不得小于2.5m,设置间距宜为250m,并不应大于350m;车行横通道限界宽度不得小于4.5m,限界高度应与主洞限界高度一致,设置间距宜为750m,并不应大于1000m。上述人行横通道可利用车行横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廊疏散通道7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净高度不应小于2.1m,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200~250m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通道15及管廊疏散通道7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门应该采用乙级常闭防火门,它的门扇一直处于闭合状态,人员通过时手动打开,通过后门扇自行关闭。所述下层管廊空间6应于隧道进出口设置防火门,防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车行通道2及下层非机动车道31路面设置1.5%~2%的单向路面横坡,下层人行道32横坡度宜采用单向横坡,横向坡度宜为1.0%~2.0%。上述上层车行通道2两侧沿纵向设置路面排水沟10,下层非机动车道31单侧沿纵向设置路面排水沟10,通过路面排水沟10将路面水引排至洞外排水边沟。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车行通道2的横向两侧检修道下方设有上层预留管沟12,所述下层人非通道3单侧设有下层预留管沟11,下层预留管沟11位于人行道32下方。所述预留管沟与衬砌背后环、纵向排水盲管之间通过横向排水盲管相连通,隧道预留管沟内水流自隧道洞口汇入明线段路基排水边沟。
进一步,所述上层车行通道两侧侧墙应设置装修层13,隧道自用通信线缆、配电电缆、消防设备等可考虑布置在行车道两侧装修层13内。
进一步,隧道进出口接线明线设置引桥14,机动车通过引桥14驶入上层行车通道2,非机动车及行人正常行驶进入下层人非通道3。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并且能够产生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实用新型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包括椭圆形的隧道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道板(1),沿所述隧道主体延伸方向布置,将隧道主体分隔为上层用于行驶机动车的车行通道(2)以及下层通道;
人非通道(3),位于所述下层通道的中部,包括非机动车道(31)与人行道(32),分别用于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
管廊空间(6),分别设置于所述人非通道(3)的左右两侧,为市政管线提供检修空间;
隔墙,沿所述隧道主体延伸方向布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人非通道(3)左右两侧的第一隔墙(4)与第二隔墙(5),用于将人非通道(3)与管廊空间(6)隔离开;
疏散通道(7),间隔布置于所述隔墙上,满足管廊人员检修及逃生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主体进出口处均设置引桥(14),机动车通过引桥(14)驶入上层行车通道,非机动车及行人正常行驶进入下层人非通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通道(2)内沿纵向设置横通道(15),设置间距及横通道(15)建筑限界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通道(15)与疏散通道(7)采取防火分隔措施,门应该采用乙级常闭防火门,它的门扇一直处于闭合状态,人员通过时手动打开,通过后门扇自行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空间(6)应于隧道主体进出口设置防火门,防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通道(2)与非机动车道(31)路面设置坡度为1.5%~2%的单向路面横坡,下层人行道(32)采用横向坡度为1.0%~2.0%的单向横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通道(2)两侧沿纵向设置路面排水沟(10),下层非机动车道(31)单侧沿纵向设置路面排水沟(10),通过路面排水沟(10)将路面水引排至洞外排水边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通道(2)的横向两侧检修道下方设有上层预留管沟(12),所述下层人非通道(3)单侧设有下层预留管沟(11),下层预留管沟(11)位于人行道(32)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通道(2)两侧侧墙均设置装修层(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13594.0U CN213331101U (zh) | 2020-08-06 | 2020-08-06 | 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13594.0U CN213331101U (zh) | 2020-08-06 | 2020-08-06 | 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31101U true CN213331101U (zh) | 2021-06-01 |
Family
ID=76094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13594.0U Active CN213331101U (zh) | 2020-08-06 | 2020-08-06 | 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311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7856A (zh) * | 2021-10-09 | 2021-12-03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管廊 |
-
2020
- 2020-08-06 CN CN202021613594.0U patent/CN2133311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7856A (zh) * | 2021-10-09 | 2021-12-03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管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93907B (zh) |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结构 | |
MX2008006718A (es) | Interseccion de control de trafico. | |
CN101886359A (zh) | 私家车保有量饱和状态下城市道路交通系列难题解决方案 | |
CN213331101U (zh) | 一种适用于市政交通的矿山法双层双孔隧道 | |
WO2011068430A1 (ru) | Эстакада дл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и размещ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на различных уровнях | |
CN102505594B (zh) | 高架式城市公交专用道 | |
CN103485250A (zh) | 一种无需红绿灯斑马线的立体城市道路 | |
CN214273648U (zh) | 一种三圆盾构修建地铁车站结构 | |
CN111173519A (zh) | 基于多仓箱型结构的隧道与横通道连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264723U (zh) | 一种单洞双层矿山法隧道车辆疏散系统 | |
CN105970791A (zh) | 节地型高架式人行天桥 | |
JP2011144611A (ja) | 二階建てトンネル | |
EP1191186A1 (en) | Tunnel for road transport | |
CN104093905A (zh) |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 |
CN110566222A (zh) | 一种高速公路双层盾构隧道断面结构 | |
CN210564546U (zh) | 一种高速公路双层盾构隧道断面结构 | |
CN210264722U (zh) | 一种单洞双层隧道车辆疏散系统 | |
CN209799978U (zh) | 一种双层盾构隧道上下层车行联络通道 | |
CN203451962U (zh) |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 |
CN202323601U (zh) | 城市道路井型立交桥 | |
CN102277815B (zh) | 悬挂式城市高架公交通道 | |
CN213502265U (zh) | 一种地下空间大断面交通运输系统 | |
Pompeu-Santos |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Fehmarnbelt fixed link | |
CN210637082U (zh) | 一种公路隧道逃生救援回车洞布置结构 | |
CN202705839U (zh) | 十字路口立交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