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1962U -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51962U
CN203451962U CN201320409329.4U CN201320409329U CN203451962U CN 203451962 U CN203451962 U CN 203451962U CN 201320409329 U CN201320409329 U CN 201320409329U CN 203451962 U CN203451962 U CN 203451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way
vehicle lane
nonmotorized vehicle
lane
cross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093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4093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51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51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519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包括:十字型立交桥,包括:在交叉中心处平面交叉的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和在远离交叉中心处分别连接在第一机动车道与第二机动车道之间的四个斜行匝道;非机动行道,包括:呈十字交叉的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第一非机动车道在第一机动车道的单侧并行延伸并与第二机动车道形成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第二非机动车道在第二机动车道的单侧并行延伸并与第一机动车道形成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均为双向通行的车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能够实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流,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道路交通结构中,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例如自行车)的混行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常,在道路结构中,中间(内侧)是两条相反方向的机动车道,而两条相反方向的非机动车道则分别设置在同向的相应机动车道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相邻设置,在交通拥挤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未设置隔离带的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交叉路口(例如十字路口)区域,简单地设置交通岛结构,并不能解决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例如自行车)、甚至行人的混行问题,这不仅会引起道路交通堵塞(特别是城市交通阻塞),而且也成为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能够实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流,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包括:
十字型立交桥,包括:在交叉中心处平面交叉的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和在远离所述交叉中心处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之间的四个斜行匝道;
非机动行道,其包括:呈十字交叉的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在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单侧并行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形成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在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单侧并行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形成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
其中,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均为双向通行的车道。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下方或上方穿过以形成立交;
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下方或上方穿过以形成立交。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延伸;
和/或,
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延伸。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非机动行道还包括:人行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中的至少一种的单侧或双侧。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进一步包括:
穿行引道,其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所述第二机动车道、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中的至少一种的上方或下方穿过,并且包括天桥、路下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穿行引道包括:穿过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和/或穿过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穿行引道包括:相连的穿过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以及穿过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进一步包括:
第一隔离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之间;
和/或,
第二隔离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之间。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进一步包括:
第一人行道,分别设置在并行延伸的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整体的单侧或双侧;
和/或,
第二人行道,分别设置在并行延伸的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整体的单侧或双侧。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接近所述交叉中心的分支部分相互连接而形成围绕所述交叉中心的环形结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提供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能够实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流,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能够实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流,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包括:
十字型立交桥,包括:在交叉中心处平面交叉的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和在远离所述交叉中心处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之间的四个斜行匝道;
非机动行道,其包括:呈十字交叉的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在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单侧并行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形成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在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单侧并行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形成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
其中,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均为双向通行的车道。
这样,在由第一机动车道与第二机动车道构成的立交路口的区域中,设置分立的非机动行道,这种非机动行道可相应地以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构成大致的十字交叉形状,并与相应的第一机动车道或第二机动车道并行地延伸。特别应注意的是,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均在相应的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的单侧上并行地延伸,而且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均为双向通行的非机动车道,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将沿相反方向通行的两条非机动车道分别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的相反外侧上。由此,能够使非机动行道(包括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包括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完全分离,即,并行设置,实现机动车流与非机动车流/人流的分离(即,快慢分流),从而避免由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人流混行而造成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
应理解,在第一机动车道单侧并行延伸的第一非机动车道与第二机动车道可以形成平面交叉也可以形成立体交叉;类似地,在第二机动车道单侧并行延伸的第二非机动车道与第二机动车道可以形成平面交叉也可以形成立体交叉。在形成平面交叉的情况下,可节省占据空间以及建筑成本,不过在必要时可能需要辅助的交通设施,例如红绿灯;而在形成立体交叉的情况下,则通常不再需要诸如红绿灯之类的辅助交通设施。
应理解,在立交路口区域中,由第一机动车道与第二机动车道构成的十字形或者由第一非机动车道与第二非机动车道构成的十字形仅示意性地表示出相应各交叉(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车道之间的位置和走向关系,与此相似的形状和结构也都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在十字形中,相应两条车道(可分别对应于“十”字的横和竖)可以相互严格垂直,也可以大致垂直而倾斜一定角度,因而呈十字形的两条车道应被理解为是相互交叉(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的而不是相互平行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一个特别有利之处在于,能够针对上下班交通高峰时段实现适应性调整,以避免交通拥堵。如前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均在相应的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的单侧上并行地延伸,且每条第一非机动车道或第二非机动车道均为双向通行的非机动车道。这样,在早上的上班高峰期,沿一个方向(例如进城方向)的车流量较大,而沿相反方向(例如出城方向)的车流量较小,因而在非机动行道(第一非机动车道或第二非机动车道)上的相反方向的两条非机动车道(在实际上可集成为一体路面)上运行的车流可实现适应性调整,例如沿车流量较大的进城方向的车流可占用该集成路面的大部分,而沿车流量较小的出城方向的车流可占用该集成路面的小部分,从而避免一个方向车流拥堵而另一方向路面空旷的情形的发生;在晚上的下班高峰期,情况相反,沿一个方向(例如进城方向)的车流量较小,而沿相反方向(例如出城方向)的车流量较大,由此可进行相应车流调整以避免交通拥堵。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在非机动行道(第一非机动车道或第二非机动车道)上的沿相反方向的两条非机动道次构成的集成路面可划分为三条子道,在交通高峰期,车流量较大方向的车流可占用其中的两个子道,而车流量较小方向的车流可占用其中的一个子道。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下方或上方穿过以形成立交;
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下方或上方穿过以形成立交。
这样,使相应的非机动行道(第一非机动车道或第二非机动车道)从相应的机动车道(第一机动车道或第二机动车道)下方穿过,均有利于节省非机动车辆用户在经过该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时所花费的体力,有利于绿色出行。此外,非机动车道/行道上方空间高度仅需达到约2.5米即可满足非机动车辆/行人通行的要求,而机动车道上方空间高度通常需要达到约4.5米才可满足大多数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因此,非机动车道/行道如果从对应机动车道的上方穿过(越过)以形成立交,则与机动车道之间的距离需要在4.5米以上;而非机动车道/行道如果从对应机动车道的下方穿过以形成立交,则与机动车道之间的距离仅需要在2.5米以上,由此可见,使非机动车道/行道从对应机动车道的下方穿过以形成立交,可显著降低建筑成本。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延伸;
和/或,
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延伸。
这样,可节省占地。应理解,所述的“并行”包括但不限于“平行”,其允许一定程度的倾斜。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可见,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机动车道101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机动车道102呈十字交叉(在图1中在交叉中心111处平面交叉),且显示出四个斜行匝道103;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非机动车道501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非机动车道502呈十字交叉(在图1中在交叉区域555处平面交叉)。第一非机动车道501在第一机动车道101的单侧(图1中显示为上侧)并行延伸并与第二机动车道102形成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在图1中显示在交叉中心111的上侧部位交叉),第二非机动车道502在第二机动车道102的单侧(图1中显示为右侧)并行延伸并与第一机动车道101形成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在图1中显示在交叉中心111的右侧部位交叉)。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非机动行道包括:人行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或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单侧或双侧。出于行人从交叉路口区域通行的考虑,可在非机动行道上设置人行道,不过根据需要,所述人行道可与其它道路结构(例如天桥或路下通道)相连结合使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进一步包括:
穿行引道,其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所述第二机动车道、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中的至少一种的上方或下方穿过,并且包括天桥、路下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应理解,穿行引道既可以为行人提供穿行路径,也可以为非机动车辆提供穿行路径,并可与前述人行道相连结合使用。在优选方案中,穿行引道可包括从车道下方穿过的路下通道,由于跨越路面的天桥一般需要与路面相距较大的距离(以适应车辆高度,特别是较高的货车的高度),因此,路下通道与天桥相比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减少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用户在穿行时所花费的体力而有利于绿色出行,另一方面可减少穿行引道的制造成本(应注意,这种简单的路下通道很少涉及路面开挖过程),另外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用户在车道下方穿行还有利于遮阳挡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穿行引道包括:穿过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和/或穿过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穿过第二机动车道102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502的穿行引道901)。
应理解,虽然在图1中显示出四个穿过相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例如穿行引道901),不过,根据需要也可采用更多或更少的穿行引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相邻的穿行引道可相互连接或形成为一体结构,以利于用户穿行。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这些相互连接的穿行引道甚至可形成环形结构,例如围绕交叉中心111的环形结构。应理解,所述穿行引道可以是从上方穿行的天桥,也可以是从下方穿行的路下通道,还可以是天桥与路下通道的组合连接结构。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穿行引道包括:相连的穿过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以及穿过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进一步包括:
第一隔离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之间;
和/或,
第二隔离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之间。
如前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与第一机动车道并行延伸,它们既可以构建为一体的结构,也可以在结构上分开,例如在空间上形成为相互独立且分开一定距离的两个车道(例如两个相互独立分开的桥路车道),或者利用诸如隔离带(例如所述第一隔离带)的隔离结构而相互分隔。类似地,第二非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的相互关系也可如此设置,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可减少非机动车道与相应机动车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提高非机动车道上人员的安全。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进一步包括:
第一人行道,分别设置在并行延伸的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整体的单侧或双侧;
和/或,
第二人行道,分别设置在并行延伸的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整体的单侧或双侧。
在此可将并行延伸的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一机动车道看作为一个整体,则第一人行道可设置在这个整体的单侧上(在第一非机动车道或第一机动车道的外侧上并行延伸)或者设置在这个整体的双侧(分别在第一非机动车道的外侧上和第一机动车道的外侧上并行延伸)。类似地,第二非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的相互关系也可如此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人行道分别设置在并行延伸的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整体的双侧的情况下,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穿行引道(例如天桥或路下通道)可穿越相应的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而将分别设置在这个整体结构两侧的人行道相互连接,以利于行人通行。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接近所述交叉中心的分支部分相互连接而形成围绕所述交叉中心的环形结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大致水平延伸的第一非机动车道501的左侧的分支部分(其比右侧的分支部分更接近交叉中心111)和大致竖直延伸的第二非机动车道502的下侧的分支部分(其比上侧的分支部分更接近于交叉中心111)可以相互连接(即,在图1中的左下方区域中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围绕所述交叉中心111的环形结构。这样,非机动行道/车道可在交叉道路区域范围内围绕其交叉中心111形成自身的环路,一方面减少非机动车辆经过交叉道路区域时与机动车辆混行导致的交通和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使非机动车辆的用户在经过检查道路区域时可选用更短、更方便的路线尽快通行,而不必绕行过长距离通行,更有利于鼓励绿色出行。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提供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能够实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流,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显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这样,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改的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将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十字型立交桥,包括:在交叉中心处平面交叉的第一机动车道和第二机动车道,和在远离所述交叉中心处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之间的四个斜行匝道;
非机动行道,其包括:呈十字交叉的第一非机动车道和第二非机动车道,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在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单侧并行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形成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在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单侧并行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形成平面交叉或者立体交叉;
其中,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均为双向通行的车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下方或上方穿过以形成立交;
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下方或上方穿过以形成立交。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延伸;
和/或,
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至少部分地平行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延伸。
4.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机动行道包括:人行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中的至少一种的单侧或双侧。
5.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穿行引道,其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所述第二机动车道、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中的至少一种的上方或下方穿过,并且包括天桥、路下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行引道包括:穿过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和/或穿过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行引道包括:相连的穿过所述第一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以及穿过所述第二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穿行引道。
8.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隔离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一机动车道之间;
和/或,
第二隔离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与所述第二机动车道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人行道,分别设置在并行延伸的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一机动车道的整体的单侧或双侧;
和/或,
第二人行道,分别设置在并行延伸的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机动车道的整体的单侧或双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机动车道和所述第二非机动车道的接近所述交叉中心的分支部分相互连接而形成围绕所述交叉中心的环形结构。
CN201320409329.4U 2013-07-10 2013-07-10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51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09329.4U CN203451962U (zh) 2013-07-10 2013-07-10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09329.4U CN203451962U (zh) 2013-07-10 2013-07-10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51962U true CN203451962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31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093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51962U (zh) 2013-07-10 2013-07-10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519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1116A (zh) * 2013-07-10 2013-09-25 韦伟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106946135A (zh) * 2017-04-27 2017-07-14 重庆大学 一种装配式环形人行立交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1116A (zh) * 2013-07-10 2013-09-25 韦伟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103321116B (zh) * 2013-07-10 2015-07-15 韦伟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106946135A (zh) * 2017-04-27 2017-07-14 重庆大学 一种装配式环形人行立交
CN106946135B (zh) * 2017-04-27 2018-05-15 重庆大学 一种装配式环形人行立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90252U (zh) 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道路结构
CN102660914A (zh) 十字路无障碍全能通组合式交通枢纽
CN207073044U (zh) 桥隧组合式十字路口道路
CN102296504A (zh) 一种三岔路口立交桥
CN105155374A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CN102979019A (zh) 主、支干道交叉路口行人、车辆无障碍组合式立交桥
CN104727198A (zh) 城市高速道路
CN205775679U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CN202925408U (zh) 十字路行人、车辆无障碍组合式交通枢纽
CN102747661A (zh)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CN103321116B (zh)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105951549A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CN103334354B (zh) 一种十字定向无障碍立交桥
CN203451962U (zh) 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203049396U (zh) 路口快捷立交桥
CN201031333Y (zh) 城中立交桥
CN102121221B (zh) 五桥立交桥
CN101338541B (zh) 缓解交通堵塞的十字路口高架通道
CN204475091U (zh) 一种十字定向无障碍立交桥
CN203451961U (zh) 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101487214A (zh)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CN203451960U (zh) 快慢分流立交道路结构
CN107119518A (zh) 一种十字路口单层无障碍全互通立交系统
CN103215867A (zh) 桥面支撑带行走装置的组装式立交道路系统
CN204875403U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