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23338U -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23338U
CN213323338U CN202022256806.0U CN202022256806U CN213323338U CN 213323338 U CN213323338 U CN 213323338U CN 202022256806 U CN202022256806 U CN 202022256806U CN 213323338 U CN213323338 U CN 213323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ball
hole
assembly
steering lin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68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公伟强
李明
毕丛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AW Jiefang Qingdao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568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23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23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23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其中转向拉杆结构包括:转向拉杆本体,设有弯折部且转向拉杆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一外螺纹中的一个;螺纹杆,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一外螺纹中的另一个,螺纹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孔,第二内螺纹孔的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第一球头组件,一端设置在第二内螺纹孔内,另一端通过第一开槽螺母与转向节上臂或者转向过渡臂相连。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转向拉杆结构的弯折部能够避让底盘上的零部件,由于第二内螺纹孔的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调整转向拉杆本体和螺纹杆的总长度时,通过转动螺纹杆即可改变螺纹杆旋入转向拉杆本体的深度,且转向拉杆本体不会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双前桥转向商用车,整车装配完成后,需要对前转向拉杆结构和后转向拉杆结构的长度进行调整。具体地,改变后转向拉杆结构的长度时,现有技术直接将后转向拉杆结构的后转向拉杆本体设计为两端旋向相反的直拉杆,通过调节旋入转向节上臂或转向过渡臂的长度实现整体长度的调整,在调整直拉杆的长度过程中,需要整体转动直拉杆,因直拉杆活动范围大,且底盘上零部件较多,因此不能改变直拉杆的形状,使得直拉杆无法合理避让底盘上的零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拉杆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转向拉杆为直拉杆而无法避让底盘上的零部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辆的转向拉杆本体能够避让底盘上的零部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包括:转向拉杆本体,其上设有弯折部且所述转向拉杆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一外螺纹中的一个;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外螺纹中的另一个,所述螺纹杆旋入所述转向拉杆本体的深度可调节,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孔,所述第二内螺纹孔的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第一球头组件,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螺纹孔内,另一端通过第一开槽螺母与转向节上臂或者转向过渡臂相连。
作为一种转向拉杆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向拉杆本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上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所述螺纹杆旋入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内的长度可调节。
作为一种转向拉杆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球头组件包括第一球头座和第一球碗,所述第一球碗过盈装配在所述第一球头座上,所述第一球碗上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对应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旋入所述第二内螺纹孔内的深度可调节。
作为一种转向拉杆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一球头组件和所述第一开槽螺母与所述转向节上臂相连,所述转向拉杆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内螺纹孔,所述转向拉杆结构还包括第二球头组件,所述第二球头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内螺纹孔内,所述第二球头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槽螺母与转向过渡臂相连。
作为一种转向拉杆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球头组件包括第二球头座和第二球碗,所述第二球碗过盈装配在所述第二球头座上,所述第二球碗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内螺纹孔对应的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杆旋入所述第三内螺纹孔内的深度可调节。
作为一种转向拉杆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向拉杆结构还包括三个套箍组件,三个所述套箍组件分别为第一套箍组件、第二套箍组件及第三套箍组件,所述第一套箍组件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一球头组件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套箍组件套设于所述转向拉杆本体与所述螺纹杆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三套箍组件套设于所述转向拉杆本体与所述第二球头组件连接的一端。
作为一种转向拉杆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箍组件包括套箍本体和锁紧组件,所述套箍本体上设有第一贯穿孔和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件本体和固定件,所述锁紧件本体的锁紧端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设置,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在所述锁紧件本体上并与所述套箍本体抵接。
作为一种转向拉杆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锁紧件本体为螺栓,所述固定件为螺母。
作为一种转向拉杆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向拉杆本体为空心转向拉杆,所述螺纹杆为空心螺纹杆。
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转向拉杆结构的转向拉杆本体上的弯折部能够避让底盘上的零部件,由于增设的螺纹杆的第二内螺纹孔的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旋向相反,调整转向拉杆本体和螺纹杆的总长度时,通过转动螺纹杆即可改变螺纹杆旋入转向拉杆本体的深度,且转向拉杆本体不会转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辆的转向拉杆本体上的弯折部能够避让底盘上的零部件,调节转向拉杆本体和螺纹杆的总长度时,能够在不转动转向拉杆本体的前提下,通过转动螺纹杆即可改变转向拉杆本体和螺纹杆的总长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拉杆结构、转向节上臂及转向过渡臂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拉杆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螺纹杆的剖视图。
图中:
1、转向拉杆本体;11、弯折部;
2、螺纹杆;201、第一外螺纹;202、第二内螺纹孔;
301、套箍本体;302、锁紧组件;3021、锁紧件本体;3022、固定件;31、第一套箍组件;32、第二套箍组件;33、第三套箍组件;
41、第一球头组件;411、第一球头座;412、第一球头销;413、第一连接杆;42、第二球头组件;421、第二球头座;422、第二球头销;423、第二连接杆;
51、第一开槽螺母;52、第二开槽螺母;
61、转向节上臂;62、转向过渡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拉杆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转向拉杆本体1、螺纹杆2及第一球头组件41,转向拉杆本体1上设有弯折部11且转向拉杆本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孔,螺纹杆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内螺纹孔对应的第一外螺纹201,螺纹杆2旋入第一内螺纹孔的深度可调节,螺纹杆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孔202,第二内螺纹孔202的螺纹与第一外螺纹201的旋向相反,第一球头组件41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内螺纹孔202内,另一端通过第一开槽螺母51与转向节上臂61相连,转向拉杆本体1与转向过渡臂62连接,转向拉杆和螺纹杆2用于连接转向节上臂61和转向过渡臂62,以实现车辆的转向动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向拉杆本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201,螺纹杆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外螺纹201对应的第一内螺纹孔,转向拉杆本体1与螺纹杆2螺纹连接,转向拉杆本体1旋入第一内螺纹孔内的深度可调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球头组件41的另一端还可以与转向过渡臂62连接,此时转向拉杆本体1的另一端与转向节上臂61相连。
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拉杆结构的转向拉杆本体1上的弯折部11能够避让底盘上的零部件,由于增设的螺纹杆2的第二内螺纹孔202的螺纹与第一外螺纹201的旋向相反,调整转向拉杆本体1和螺纹杆2的总长度时,通过转动螺纹杆2即可改变螺纹杆2旋入转向拉杆本体1的深度,且转动转向拉杆本体1不会转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球头组件41包括第一球头座411、第一球碗(图中未示出)、第一球头销412及第一防尘罩(图中未示出),第一球碗过盈装配在第一球头座411上,第一球头销412的第一球部位于第一球碗内,第一球头销412的第一杆部与转向节上臂61相连,第一球碗在第一球头销412围绕第一球头座411转动的过程中主要起润滑作用,避免第一球部与第一球头座411的内周壁之间发生剧烈摩擦,第一球碗上设有第一连接杆413,第一连接杆413上设有与第二内螺纹孔202对应的第二外螺纹,第一连接杆413旋入第二内螺纹孔202内的深度可调节,第一防尘罩设于第一球头座411上。
进一步地,旋转螺纹杆2时,能够使螺纹杆2旋入第一内螺纹孔的深度和第一连接杆413旋入第二内螺纹孔202内的深度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从而使得转向拉杆本体1和螺纹杆2的总长度增加或者减少。
本实施例的转向拉杆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内螺纹孔,转向拉杆结构还包括第二球头组件42,第二球头组件42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内螺纹孔内,第二球头组件4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槽螺母52与转向过渡臂62相连。本实施例的转向拉杆本体1为钢制的空心转向拉杆,螺纹杆2为空心螺纹杆,空心转向拉杆和空心螺纹杆能够降低转向拉杆结构的重量,有利于转向拉杆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球头组件42包括第二球头座421、第二球碗(图中未示出)、第二球头销422及第二防尘罩(图中未示出),第二球碗过盈装配在第二球头座421上,第二球头销422的第二球部位于第二球碗内,第二球头销422的第二杆部与转向过渡臂62相连,第二球碗在第二球头销422围绕第二球头座421转动的过程中主要起润滑作用,避免第二球部与第二球头座421的内周壁之间发生剧烈摩擦,第二球碗上设有第二连接杆423,第二连接杆423上设有与第三内螺纹孔对应的第三外螺纹,第二连接杆423旋入第三内螺纹孔内,第二防尘罩设于第二球头座42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向拉杆结构还包括套箍组件,套箍组件套设于螺纹杆2与转向拉杆本体1连接的一端、螺纹杆2远离转向拉杆本体1的一端以及转向拉杆本体1远离螺纹杆2的一端。即本实施例的套箍组件的个数为三个,三个套箍组件分别为第一套箍组件31、第二套箍组件32及第三套箍组件33,第一套箍组件31套设于螺纹杆2与第一球头组件41连接的一端以使螺纹杆2与第一球头组件41抱紧,第二套箍组件32套设于转向拉杆本体1与螺纹杆2连接的一端以使转向拉杆本体1与螺纹杆2抱紧,第三套箍组件33套设于转向拉杆本体1与第二球头组件42连接的一端以使转向拉杆本体1与第二球头组件42抱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套箍组件包括套箍本体301和锁紧组件302,套箍本体301上设有第一贯穿孔和与第一贯穿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锁紧组件302包括锁紧件本体3021和固定件3022,锁紧件本体3021的锁紧端贯穿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设置,固定件3022螺纹连接在锁紧件本体3021上并与套箍本体301抵接。锁紧件本体3021为螺栓,固定件3022为螺母。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转向拉杆本体1上的弯折部11能够避让底盘上的零部件,调节转向拉杆本体1和螺纹杆2的总长度时,能够在不转动转向拉杆本体1的前提下,通过转动螺纹杆2即可改变转向拉杆本体1和螺纹杆2的总长度。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拉杆本体(1),其上设有弯折部(11)且所述转向拉杆本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一外螺纹(201)中的一个;
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外螺纹(201)中的另一个,所述螺纹杆(2)旋入所述转向拉杆本体(1)的深度可调节,所述螺纹杆(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孔(202),所述第二内螺纹孔(202)的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201)的旋向相反;
第一球头组件(41),其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螺纹孔(202)内,另一端通过第一开槽螺母(51)与转向节上臂(61)或者转向过渡臂(6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拉杆本体(1)上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孔,所述螺纹杆(2)上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201),所述螺纹杆(2)旋入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内的长度可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头组件(41)包括第一球头座(411)和第一球碗,所述第一球碗过盈装配在所述第一球头座(411)上,所述第一球碗上设有第一连接杆(413),所述第一连接杆(41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202)对应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413)旋入所述第二内螺纹孔(202)内的深度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通过所述第一球头组件(41)和所述第一开槽螺母(51)与所述转向节上臂(61)相连,所述转向拉杆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内螺纹孔,所述转向拉杆结构还包括第二球头组件(42),所述第二球头组件(4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内螺纹孔内,所述第二球头组件(4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槽螺母(52)与转向过渡臂(6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头组件(42)包括第二球头座(421)和第二球碗,所述第二球碗过盈装配在所述第二球头座(421)上,所述第二球碗上设有第二连接杆(423),所述第二连接杆(423)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内螺纹孔对应的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杆(423)旋入所述第三内螺纹孔内的深度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拉杆结构还包括三个套箍组件,三个所述套箍组件分别为第一套箍组件(31)、第二套箍组件(32)及第三套箍组件(33),所述第一套箍组件(31)套设于所述螺纹杆(2)与所述第一球头组件(41)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套箍组件(32)套设于所述转向拉杆本体(1)与所述螺纹杆(2)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三套箍组件(33)套设于所述转向拉杆本体(1)与所述第二球头组件(42)连接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箍组件包括套箍本体(301)和锁紧组件(302),所述套箍本体(301)上设有第一贯穿孔和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贯穿孔,所述锁紧组件(302)包括锁紧件本体(3021)和固定件(3022),所述锁紧件本体(3021)的锁紧端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设置,所述固定件(3022)螺纹连接在所述锁紧件本体(3021)上并与所述套箍本体(30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本体(3021)为螺栓,所述固定件(3022)为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拉杆本体(1)为空心转向拉杆,所述螺纹杆(2)为空心螺纹杆。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拉杆结构。
CN202022256806.0U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3323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6806.0U CN213323338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6806.0U CN213323338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23338U true CN213323338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6806.0U Active CN213323338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23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9108832T2 (de) Endverbindungsglied eines Fahrzeugstabilisatorstabs.
JPS6017409Y2 (ja) ストラツト型懸架装置におけるキヤンバ−調整装置
US8033557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CA2712884C (en) Suspension lift system for golf carts with improved pivotal nodes
EP1932692A1 (en) An articulation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 motor-vehicle supsension arm
CN213323338U (zh) 一种转向拉杆结构及车辆
CN211642335U (zh) 一种独立悬架式双前桥转向系统
US8430417B1 (en) Bicycle chainstay pivot assembly
US4509772A (en) One-piece adjusting sleeve
US20230219390A1 (en) Control arm device and axle sleeve assembly of double a-arm suspension system
DE19930807C2 (de) Hinterradaufhängung
CN112124425B (zh) 车轮后倾角调节结构、悬架及车辆
CN213502567U (zh) 一种汽车前桥转向节臂
CN209921409U (zh) 转向节叉及转向系统
WO2002058987A1 (en) Outer tie rod assembly connector body
CN210083330U (zh) 转向桥总成及使用转向桥总成的车辆
CN111716972A (zh) 一种长度可调前束连杆
CN209921419U (zh) 一种调整杆总成
CN216969263U (zh)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CN106428207B (zh) 双拉杆转向系统的衬套式中间垂臂总成
CN207173209U (zh) 一种汽车底盘控制臂铝合金铸件
CN215663639U (zh) 摆臂组件、转向节结构及车辆
CN216101429U (zh) 一种稳定杆连杆及汽车
CN207997906U (zh) 一种汽车转向横拉杆
CN219544886U (zh) 一种用于调整汽车车轮角度的u型控制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