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9263U -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9263U
CN216969263U CN202122519172.8U CN202122519172U CN216969263U CN 216969263 U CN216969263 U CN 216969263U CN 202122519172 U CN202122519172 U CN 202122519172U CN 216969263 U CN216969263 U CN 216969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link assembly
stabilizer bar
bar link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191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擘
梁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191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9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9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9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稳定杆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中连接杆,中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中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旋转锁紧装置,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杆相对旋转锁紧装置可转动。由此,通过第一连接杆、中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间的安装角度可以调整,稳定杆连杆组件可以连接在不同车型的车辆上,从而可以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的通用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具有该稳定杆连杆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车辆的悬架刚度设计得比较低,这样设置会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为此,悬架系统中设置有稳定杆连杆组件,稳定杆连杆组件可以提高悬架系统的侧倾角刚度,以减少车身倾角。
相关技术中,由于不同车辆使用的悬架类型不同,悬架的布置方式存在差异,会造成与悬架匹配的稳定杆连杆组件的安装角度不同。现有的稳定杆连杆组件由单一零部件组成,稳定杆连杆组件的安装角度不能调整,不同车辆需要根据需求设计和制造不同安装角度的稳定杆连杆组件,从而会导致稳定杆连杆组件的通用性差,进而会提高车辆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稳定杆连杆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间的安装角度可以调整,稳定杆连杆组件可以连接在不同车型的车辆上,从而可以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的通用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中连接杆,所述中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中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旋转锁紧装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所述旋转锁紧装置可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连杆组件,通过第一连接杆、中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间的安装角度可以调整,稳定杆连杆组件可以连接在不同车型的车辆上,从而可以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的通用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锁紧装置设有枢转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旋转锁紧装置连接的端部伸入所述枢转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锁紧装置的侧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枢转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锁紧装置的侧壁外表面设有连接部,所述缺口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连接部,所述缺口两侧的所述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旋转锁紧装置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中连接杆间的位置可调以改变所述稳定杆连杆组件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所述另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中连接杆的所述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孔与所述中连接杆螺纹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套设于所述中连接杆外部且与所述中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过盈配合连接,以锁紧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中连接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还包括: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套设于所述中连接杆外部且与所述中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防松螺母止抵所述锁紧螺母以防止所述锁紧螺母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枢转孔的内表面设有防滑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稳定杆连杆组件100;
第一连接杆1;第一连接件11;螺纹孔12;球销13;球销孔14;
中连接杆2;
第二连接杆3;第二连接件31;
旋转锁紧装置4;枢转孔41;连接部42;
锁紧螺母5;防松螺母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杆1、中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中连接杆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3和中连接杆2之间连接有旋转锁紧装置4,第二连接杆3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1,第二连接杆3相对旋转锁紧装置4可转动。下面根据三种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的第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31均设有球销13。在本申请的第二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1设置为球销13,第二连接件31设置为橡胶衬套。在本申请的第三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11设置为球销13,第二连接件31设置为橡胶衬套和垫片结构。
其中,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悬架中,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宽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并且,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可以分别与车辆的左悬架和车辆的右悬架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3中的一个可以与车辆的左悬架连接,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3中的另一个可以与车辆的右悬架连接,当车身发生侧倾时,车辆两侧的悬架跳动不一致,两侧的悬架会造成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发生扭转,稳定杆连杆组件100自身的刚度可以抵抗稳定杆连杆组件100扭转,从而起到保持车辆横向稳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1与车辆悬架的减振器带弹簧总成连接,第二连接杆3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31与车辆悬架的稳定杆连接,中连接杆2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3之间,中连接杆2可以在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3之间传递扭矩。
优选地,以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杆31均设置为球销13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连接件11可以包括球销13和球销孔14,球销13可以设置在球销孔14内,且球销13可以在球销孔14内转动,第一连接件11上的球销13可以用于与车辆的减振器带弹簧总成连接,当减振器带弹簧总成跳动时,球销13可以将扭矩传递至第一连接杆1上,第一连接杆1可以减小减振器带弹簧总成的跳动,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平稳性。同理,第二连接件31可以包括球销13和球销孔14,球销13可以设置在球销孔14内,且球销13可以在球销孔14内转动,第二连接件31上的球销13可以用于与车辆的稳定杆连接,当车辆的车轮跳动时,球销13可以将扭矩传递至第二连接杆3上,第二连接杆3可以减小车轮的跳动,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平稳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1-图3为例的上述三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将第二连接件31设置为球销13、橡胶衬套或者橡胶衬套和垫片结构均是稳定杆连杆组件100根据稳定杆的结构做出的调整,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通用性,可以增大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适用范围。例如,当稳定杆上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时,通过将第二连接件31设置为橡胶衬套和垫片结构,橡胶衬套和垫片结构的两个橡胶衬套可以夹持安装板,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与稳定杆连接。或者当稳定杆上设置有U型槽时,通过将第二连接件31设置为橡胶衬套,橡胶衬套可以伸入U型槽中与稳定杆连接,从而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与稳定杆连接。
中连接杆2可以与旋转锁紧装置4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中连接杆2与第一连接杆1连接后可以被锁止,中连接杆2在被锁紧后相对第一连接杆1不可转动,第二连接杆3相对旋转锁紧装置4可转动,也就是说,第二连接杆3相对第一连接杆1可转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装配至车辆上时,通过驱动第二连接杆3相对旋转锁紧装置4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分别与车辆悬架的减振器带弹簧总成和稳定杆顺利的装配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对于不同车型的车辆,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装配至车辆上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第二连接杆3相对旋转锁紧装置4转动不同的角度,可以实现稳定杆连杆组件100与不同车辆的悬架进行连接的技术效果,不同车型的车辆不需要根据悬架的不同设计和制造不同款式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从而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适配在不同的车辆上,也可以使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通用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由此,通过第一连接杆1、中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杆31间的安装角度可以调整,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可以连接在不同车型的车辆上,从而可以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通用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旋转锁紧装置4可以设置有枢转孔41,第二连接杆3与旋转锁紧装置4连接的端部伸入枢转孔41内。其中,旋转锁紧装置4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如图1所示,旋转锁紧装置4上的开口设置在旋转锁紧装置4的下端,开口可以连通枢转孔41。第二连接杆3的部分结构可以伸入枢转孔41内,且第二连接杆3的伸入枢转孔41内的部分结构可以在枢转孔41内转动,枢转孔41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圆形,以使第二连接杆3顺利转动。
并且,枢转孔41可以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轴向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且枢转孔41的中心轴线与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当第二连接杆3在枢转孔41内转动时,第二连接杆3可以绕着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中心轴线转动,从而达到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安装角度可调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锁紧装置4的侧壁设有缺口,缺口与枢转孔41连通。其中,缺口的一端可以延伸至旋转锁紧装置4的端面,且缺口可以在旋转锁紧装置4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旋转锁紧装置4的长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同时,缺口可以具有两个侧壁,在旋转锁紧装置4的周向方向上,缺口的两个侧壁可以间隔开设置。
当旋转锁紧装置4在周向方向受到挤压时,缺口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缺口受到压缩后可以使旋转锁紧装置4上枢转孔41的孔径减小,当第二连接杆3装配在枢转孔41内时,枢转孔41的孔径减小会使枢转孔41的内壁挤压第二连接杆3,枢转孔41的内壁与第二连接杆3之间的挤压力增大可以提高枢转孔41的内壁与第二连接杆3之间摩擦力,以使第二连接杆3相对枢转孔41不能转动,从而可以固定第二连接杆3在枢转孔41中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旋转锁紧装置4的侧壁外表面可以设置有连接部42,缺口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连接部42,缺口两侧的连接部42通过紧固件连接以使第二连接杆3和旋转锁紧装置4固定连接。其中,在旋转锁紧装置4的周向方向上,两个连接部42可以间隔开设置,通过驱动两个连接部42相对运动,两个连接部42可以带动缺口两侧的旋转锁紧装置4的侧壁运动,以使枢转孔41的孔径减小或增加,从而达到第二连接杆3相对第一连接杆1选择性地转动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两个连接部42上均可以设置有通孔,螺栓依次穿过两个连接部42上的通孔后可以与螺母配合,当连接部42上的螺栓拧紧时,螺栓可以驱动两个连接部42相互靠近,两个连接部42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小,连接部42可以带动旋转锁紧装置4的侧壁运动,枢转孔41的孔径减小,枢转孔41内的第二连接杆3被锁止,第二连接杆3相对枢转孔41不能转动。当第二连接杆3相对第一连接杆1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后,通过锁止第二连接杆3,可以保证稳定杆连杆组件100装配至车辆后第二连接杆3相对第一连接杆1不能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连接杆1与第二连接杆3之间传递扭矩,进而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提高悬架系统的侧倾角刚度。
反之,当连接部42上的螺栓拧松时,螺栓可以驱动两个连接部42相互远离,两个连接部42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连接部42可以带动旋转锁紧装置4的侧壁运动,枢转孔41的孔径增大,枢转孔41内的第二连接杆3被解锁,第二连接杆3相对枢转孔41可以转动。通过使第二连接杆3相对第一连接杆1转动,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与不同车型的车辆进行匹配,从而可以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通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连接杆1和中连接杆2间的位置可调以改变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车型的车辆,车辆的悬架类型不同,因此与悬架连接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也不同。第一连接杆1可以相对中连接杆2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调节位置,以改变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
具体地,通过使第一连接杆1相对中连接杆2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远离中连接杆2移动,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伸长。或者通过使第一连接杆1相对中连接杆2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靠近中连接杆2移动,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缩短。通过调节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适配不同车型的车辆,从而可以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通用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第一连接杆1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螺纹孔12,中连接杆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孔12与中连接杆2螺纹配合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杆1的设置有螺纹孔12的一端可以指图1中第一连接杆1的下端,中连接杆2的设置有外螺纹的一端可以指图1中中连接杆2的上端。螺纹孔12可以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设置,螺纹孔12内可以设置有内螺纹,螺纹孔12内的内螺纹可以与第一连接杆1的外螺纹配合。
通过正向转动中连接杆2,中连接杆2可以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朝向螺纹孔12的内部移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减小。通过反向转动中连接杆2,中连接杆2可以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朝向螺纹孔12的外侧移动,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增大,从而可以实现稳定杆连杆组件100长度可调的技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动中连接杆2的过程中,中连接杆2的正向和反向仅表示相对关系,例如,当中连接杆2的正向转动指顺时针转动中连接杆2时,中连接杆2的反向转动可以指逆时针转动中连接杆2。并且,当中连接杆2的正向转动指逆时针转动中连接杆2时,中连接杆2的反向转动可以指顺时针转动中连接杆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稳定杆连杆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锁紧螺母5,锁紧螺母5可以套设于中连接杆2外部且与中连接杆2螺纹连接,锁紧螺母5适于与第一连接杆1过盈配合连接,以锁紧第一连接杆1和中连接杆2。其中,当稳定杆连杆组件100调整至合适位置时,通过锁紧螺母5与第一连接杆1过盈配合,锁紧螺母5可以在第一连接杆1的径向方向上挤压第一连接杆1,第一连接杆1受压后可以增大第一连接杆1与中连接杆2之间的压力,第一连接杆1可以可靠地夹持中连接杆2,以锁止中连接杆2,中连接杆2被锁止后不能相对第一连接杆1移动,从而可以使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被固定,进而可以避免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安装在车辆上以后长度发生变化,进而可以保证稳定杆连杆组件100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稳定杆连杆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防松螺母6,防松螺母6套设于中连接杆2外部且与中连接杆2螺纹连接,防松螺母6止抵锁紧螺母5以防止锁紧螺母5松动。其中,防松螺母6可以在中连接杆2的轴向方向上移动,当锁紧螺母5锁紧第一连接杆1时,锁紧螺母5存在松动的风险,当锁紧螺母5松动时,锁紧螺母5可以在中连接杆2的轴向方向朝向远离第一连接杆1的方向移动。
通过将防松螺母6设置在锁紧螺母5的靠近中连接杆2的一侧,防松螺母6可以与锁紧螺母5止抵,且防松螺母6可以在中连接杆2的轴向方向对锁紧螺母5施加预紧力,预紧力可以使防松螺母6与锁紧螺母5互锁,防松螺母6与锁紧螺母5均不能在中连接杆2的轴向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避免锁紧螺母5松动,进而可以避免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安装到车辆上后长度发生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枢转孔41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可以设置为任意一种防滑结构,第二连接杆3与旋转锁紧装置4装配在一起后,即第二连接杆3与旋转锁紧装置4不能产生相对转动后,防滑结构能起到防止第二连接杆3相对旋转锁紧装置4转动即可。当第二连接杆3伸入枢转孔41内时,防滑层可以套设在第二连接杆3的外侧,防滑层可以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通过将防滑层设置在枢转孔41与第二连接杆3之间,当枢转孔41的孔径减小时,枢转孔41的内壁可以挤压防滑层,防滑层受压后可以增大防滑层与第二连接杆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二连接杆3相对枢转孔41在第二连接杆3被锁止后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稳定杆连杆组件100设置在车辆上,通过第一连接杆1、中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杆31间的安装角度可以调整,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可以连接在不同车型的车辆上,从而可以提高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通用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其他构成例如…和…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杆(1),所述第一连接杆(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11);
中连接杆(2),所述中连接杆(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连接杆(3),所述第二连接杆(3)和所述中连接杆(2)之间连接有旋转锁紧装置(4),所述第二连接杆(3)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连接件(31),所述第二连接杆(3)相对所述旋转锁紧装置(4)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锁紧装置(4)设有枢转孔(41),所述第二连接杆(3)与所述旋转锁紧装置(4)连接的端部伸入所述枢转孔(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锁紧装置(4)的侧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枢转孔(4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锁紧装置(4)的侧壁外表面设有连接部(42),所述缺口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连接部(42),所述缺口两侧的所述连接部(42)通过紧固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杆(3)和所述旋转锁紧装置(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所述中连接杆(2)间的位置可调以改变所述稳定杆连杆组件(100)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的所述另一端设有螺纹孔(12),所述中连接杆(2)的所述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孔(12)与所述中连接杆(2)螺纹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螺母(5),所述锁紧螺母(5)套设于所述中连接杆(2)外部且与所述中连接杆(2)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5)适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过盈配合连接,以锁紧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所述中连接杆(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防松螺母(6),所述防松螺母(6)套设于所述中连接杆(2)外部且与所述中连接杆(2)螺纹连接,所述防松螺母(6)止抵所述锁紧螺母(5)以防止所述锁紧螺母(5)松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孔(41)的内表面设有防滑层。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连杆组件(100)。
CN202122519172.8U 2021-10-19 2021-10-19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6969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9172.8U CN216969263U (zh) 2021-10-19 2021-10-19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19172.8U CN216969263U (zh) 2021-10-19 2021-10-19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9263U true CN216969263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3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19172.8U Active CN216969263U (zh) 2021-10-19 2021-10-19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9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1207B1 (ko) 능동제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용 구동장치
EP4253788A2 (en) Air-sprung wheel axle suspension of a vehicle with and bearing bracket for a trailing arm having a hammerhead
EP1932692B1 (en) An articulation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 motor-vehicle supsension arm
US5951030A (en) Spindle length extender for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systems of motor vehicles
US6503039B2 (en) Off-set adjusting nut
CN216969263U (zh) 稳定杆连杆组件以及车辆
CN213649275U (zh) 车辆的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CN111731061B (zh) 麦弗逊悬架以及车辆
US10899186B2 (en) Cam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vehicle suspension control arm mount
EP1110847B1 (en) Off-set adjusting nut
KR100993355B1 (ko) 현가장치용 토우 조정유닛
CN218021085U (zh) 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CN212979775U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KR100411826B1 (ko) 커플드 토션빔액슬 스핀들 연결장치
CN220662199U (zh) 悬架和转向节总成及汽车
CN214688917U (zh) 一种汽车后稳定杆连杆总成
CN213565313U (zh) 一种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CN219523602U (zh) 摆臂组件和汽车
KR100528643B1 (ko) 휠 얼라인먼트 조정장치
KR100710994B1 (ko) 너클 브라켓
CN112124425B (zh) 车轮后倾角调节结构、悬架及车辆
KR100422552B1 (ko) 상용차의 리어현가장치구조
KR100525800B1 (ko) 휠 얼라인먼트 조정장치
KR100783690B1 (ko) 차량의 리어현가장치
JPH041320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