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085U - 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21085U CN218021085U CN202121963031.9U CN202121963031U CN218021085U CN 218021085 U CN218021085 U CN 218021085U CN 202121963031 U CN202121963031 U CN 202121963031U CN 218021085 U CN218021085 U CN 2180210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vehicle
- mounting hole
- suspension structure
- fork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双叉臂悬架结构包括下叉臂、安装座和上叉臂,下叉臂的一端与转向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连接。安装座与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安装座上形成有安装孔,安装孔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上叉臂包括铰接端和连接端,铰接端与转向节转动连接,连接端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座连接。紧固件穿设连接端和安装孔,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紧固件在安装孔内的位置可调。如此,可通过调节紧固件在安装孔内的位置从而调节上叉臂的连接端与安装座的连接点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车辆的主销内倾角的目的,这样基本不会改变驱动半轴的球笼间距长度,降低了在外力冲击下驱动半轴与车轮上的转向节脱落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汽车调节前悬架及车轮主销内倾角,通常是通过调整悬架下控制臂及转向拉杆在Y向(即车辆横向方向)上的位置度来实现四轮参数定位,规避主销内倾角不在设计范围,加速轮胎的磨损。然而,通过调整下控制臂及转向拉杆位置度,会改变左右驱动半轴的球笼间距长度,在受外力冲击,驱动半轴与转向节存在脱落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用于车辆,所述双叉臂悬架结构包括:
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车辆的车轮固定连接;
下叉臂,所述下叉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连接;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和
设置在所述下叉臂上方的上叉臂,所述上叉臂包括铰接端和连接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中,安装座上形成有安装孔,安装孔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下叉臂的一端与转向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连接。上叉臂包括铰接端和连接端,铰接端与转向节转动连接,连接端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座连接,紧固件穿设连接端和安装孔,安装孔沿横向方向延伸可以使得连接端与安装座的相对位置可沿横向方向进行调节。如此,可通过调节紧固件在安装孔内的位置从而调节上叉臂的连接端与安装座的连接点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车辆的主销内倾角的目的,这样基本不会改变驱动半轴的球笼间距长度,降低了在外力冲击下驱动半轴与车轮上的转向节脱落的风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平行,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所述紧固件在所述安装孔内的位置可调。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对称设置在所述铰接端的两侧;
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应;
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一紧固件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二紧固件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位置可调。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外板和与所述安装外板间隔设置的安装内板,所述安装外板和安装内板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安装外板和安装内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
所述安装外板和安装内板上还均形成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安装外板和安装内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标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叉臂悬架结构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下叉臂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所述双叉臂悬架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和所述安装通孔以将所述减震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铰接端相对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多个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包括车体、车轮和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中,安装座上形成有安装孔,安装孔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下叉臂的一端与转向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连接。上叉臂包括铰接端和连接端,铰接端与转向节转动连接,连接端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座连接,紧固件穿设连接端和安装孔,安装孔沿横向方向延伸可以使得连接端与安装座的相对位置可沿横向方向进行调节。如此,可通过调节紧固件在安装孔内的位置从而调节上叉臂的连接端与安装座的连接点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车辆的主销内倾角的目的,这样基本不会改变驱动半轴的球笼间距长度,降低了在外力冲击下驱动半轴与车轮上的转向节脱落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体的另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车辆在I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主销内倾角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上叉臂与安装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安装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双叉臂悬架结构100、下叉臂10、安装座20、安装孔21、第一安装孔211、第二安装孔212、安装外板22、安装内板23、安装部25、安装通孔251、避让孔26、加强筋27、上叉臂30、铰接端31、连接端32、第一连接端321、第二连接端322、紧固件40、第一紧固件41、第二紧固件42、转向节50、减震器60、连接件70;
车辆1000、车体200、车轮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本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1000包括车体200、车轮300和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100,车轮300安装在车体200上且用于带动车体200运动,双叉臂悬架结构100连接车体200和车轮300。
请参阅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100包括下叉臂10、安装座20、上叉臂30和转向节50,转向节50与车轮300固定连接,转向节50的两端分别与下叉臂10和铰接端31转动连接。下叉臂10的一端与转向节5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200连接。安装座20与车辆1000的车体200固定连接,安装座20上形成有安装孔21,安装孔21沿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图4中的箭头Y所示的方向)延伸。上叉臂30设置在下叉臂10上方,上叉臂30包括铰接端31和连接端32,铰接端31与转向节50转动连接,连接端32通过紧固件40与安装座20连接,紧固件40穿设连接端32和安装孔21。
可以理解,目前,为了汽车调节前悬架及车轮主销内倾角R,通常是通过调整悬架下控制臂及转向拉杆在Y向(即车辆横向方向)上的位置度来实现四轮参数定位,规避主销内倾角R不在设计范围,加速轮胎的磨损。然而,通过调整下控制臂及转向拉杆位置度,会改变左右驱动半轴的球笼间距长度,在受外力冲击,驱动半轴与转向节存在脱落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100和车辆1000中,安装座20上形成有安装孔21,安装孔21沿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延伸,下叉臂10的一端与转向节5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200连接。上叉臂30包括铰接端31和连接端32,铰接端31与转向节50转动连接,连接端32通过紧固件40与安装座20连接,紧固件40穿设连接端32和安装孔21,安装孔21沿横向方向延伸可以使得连接端32与安装座20的相对位置可沿横向方向进行调节。如此,可通过调节紧固件40在安装孔21内的位置从而调节上叉臂30的连接端32与安装座20的连接点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车辆1000的主销内倾角R的目的,这样基本不会改变驱动半轴的球笼间距长度,降低了在外力冲击下驱动半轴与车轮300上的转向节50脱落的风险。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100可为车辆1000的前轮悬架结构,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双叉臂悬架结构100连接的是车辆1000的前车轮300,每一个前车轮300均对应一个双叉臂悬架结构100。更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3,双叉臂悬架结构100可以安装在车辆1000的前车体总成的副车架201上并连接车辆1000的前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可通过铆焊的方式与车体200固定连接,下叉臂10的一端可通过球铰与转向节50实现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200(例如前车体的副车架201)连接,上叉臂30的铰接端31也可通过球铰与转向节50实现转动连接,也即是说,下叉臂10的一端可通过球铰与转向节50的一端连接,上叉臂30的铰接端31可通过球铰与转向节50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端32可通过紧固件40以及安装座20上的安装孔21与安装座20连接,连接端32可绕紧固件40的轴线转动,紧固件40可为紧固螺栓或者紧固螺杆,紧固件40穿设安装孔21和上叉臂30的连接端3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转向节50还可连接车轮300的转向拉杆(图未示出),转向拉杆用于控制车轮300实现转向。
请参阅图5,可以理解的是,在图5中,上叉臂30与安装座20的转动连接点与下叉臂10与车轮300铰接的点(也即下叉臂10与转向节50通过球铰连接的点位)之间的连线与理想的垂直与地面的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即为车辆1000的主销内倾角R。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安装座20上的安装孔21沿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延伸,因此,在需要调节主销内倾角R时,只需要将紧固件40拧松,然后沿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调节紧固件40在安装孔21中的位置即可调节上叉臂30的连接端32与安装座20的转动连接点的位置,进而实现主销内倾角R的大小调节。也就是说,在调节主销内倾角R的大小时,只需调节紧固件40在安装孔21内的位置即可。
请结合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1为腰型孔,腰型孔的延伸方向与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平行(即图7中的箭头Y),沿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紧固件40在安装孔21内的位置可调,从而使得连接端32与安装座20的相对位置可调节。
如此,可通过将安装孔21设置成腰形孔来使得紧固件40能够在安装孔21内位置可调,制造方式较为简单和便捷。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孔21也可以不是腰形孔,也可以是其它的类型的异形孔,只需要在沿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上,紧固件40在安装孔21的位置可调即可。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孔21上可设置有多个定位标识(图未示出),例如刻度标识、图案或者颜色标识,每一个定位标识对应这一个相应角度的主销内倾角R,这样,在调节主销内倾角R时,只需要将紧固件40移动至对应的定位标识处即可将主销内倾角R调节至预定的角度,简单便捷。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端32包括第一连接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第一连接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对称设置在铰接端31的两侧。安装孔21包括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12,第一安装孔211与第一连接端321对应,第二安装孔212与第二连接端322对应,紧固件40包括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42,第一紧固件41穿设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一连接端321,第二紧固件42穿设第二安装孔212和第二连接端322,沿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第一紧固件41在第一安装孔211内的位置可调,第二紧固件42在第二安装孔212内的位置可调。
如此,上叉臂30通过第一连接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来实现与安装座20的转动连接可以保证上叉臂3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而对应第一连接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来设置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12以及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42可以同时调节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42的位置从而实现主销内倾角R的调节。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上叉臂30可基本呈U形,第一连接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对称设置,两个连接端均与安装座20转动连接,也即是说,上叉臂30的第一连接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与安装座20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与车辆1000的横向方向垂直,这样可以保证上叉臂30与安装座20连接的稳定性。在需要调节主销内倾角R时,只需要同时调整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42的位置即可调节第一连接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主销内倾角R的目的。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包括安装外板22和与安装外板22间隔设置的安装内板23,安装外板22和安装内板23上均形成有第一安装孔211,第一连接端321位于安装外板22和安装内板23之间且与第一安装孔211相对应。安装外板22和安装内板23上还均形成有第二安装孔212,第二连接端322位于安装外板22和安装内板23之间且与第二安装孔212相对应。
如此,可通过将上叉臂30放置在安装外板22和安装内板23之间的间隔内并且将第一连接端321置于两个第一安装孔211之间,将第二连接端322置于两个第二安装孔212之间,然后通过第一紧固件41和第二紧固件42即可实现第一连接端321与安装座20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端322与安装座20的转动连接。并且,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安装孔211和两个第二安装孔212,将第一连接端321设置在两个第一安装孔211之间,将第二连接端322设置在两个第二安装孔212之间也可便于第一连接端321和第二连接端322的拆装。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双叉臂悬架结构100还包括减震器60,减震器60的一端与下叉臂10转动连接,减震器60的另一端与安装座20固定连接。
如此,可通过减震器60来吸收车轮300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以保证运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图6至图8,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包括安装部25,安装部25上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251,双叉臂悬架结构100还包括连接件70,连接件70穿设减震器60的一端和安装通孔251以将减震器60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0上。
如此,通过多个安装通孔251和连接件70来对减震器60进行安装可以保证减震器60与安装座20连接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在调整上叉臂30的位置时导致减震器60的紧固力矩衰退。
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通孔251的数量可为4个,连接件70的数量与安装通孔251的数量相同,四个安装通孔251成矩形排布,减震器60的一端可通过4个连接件70分别与四个安装通孔251配合来实现对减震器60的固定安装,连接件70可以为紧固螺栓,在将紧固螺栓穿设减震器60和安装通孔251后,可通过在紧固螺栓上的螺母来实现减震器60的固定。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其它实施方式中,安装通孔251的数量也可以是大于4个或者是小于4个,例如6个、3个等。为了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安装通孔251和连接件70的数量优选不小于3个。
请参阅图4、图6至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上形成有避让孔26,避让孔26与铰接端31相对应。
如此,通过在安装座20上开设避让孔26可以防止车轮300在上下运动时上叉臂30与安装座20之间发生干涉。
请参阅图6至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多个加强筋27。
如此,通过在安装座20上设置多个加强筋27可以提高安装座20的强度,保证安装座20与上叉臂30以及减震器6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叉臂悬架结构,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臂悬架结构包括:
转向节,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车辆的车轮固定连接;
下叉臂,所述下叉臂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车体连接;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和
设置在所述下叉臂上方的上叉臂,所述上叉臂包括铰接端和连接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平行,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所述紧固件在所述安装孔内的位置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对称设置在所述铰接端的两侧;
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应;
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沿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一紧固件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二紧固件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外板和与所述安装外板间隔设置的安装内板,所述安装外板和安装内板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安装外板和安装内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
所述安装外板和安装内板上还均形成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安装外板和安装内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臂悬架结构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下叉臂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所述双叉臂悬架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和所述安装通孔以将所述减震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铰接端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多个加强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车轮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叉臂悬架结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63031.9U CN218021085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63031.9U CN218021085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21085U true CN218021085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40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63031.9U Active CN218021085U (zh) | 2021-08-19 | 2021-08-19 | 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21085U (zh) |
-
2021
- 2021-08-19 CN CN202121963031.9U patent/CN2180210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79501B2 (ja) | 車両サスペンション | |
US8226091B2 (en) | Active geometry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 and actuating device driving the same | |
EP2355987B1 (en) | Vehicl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 |
EP0682604B1 (en) |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 | |
EP2429840B1 (en) | Suspension system for heavy and vocational vehicles | |
US10513291B2 (en) | Automatic tilting vehicle | |
US7588261B2 (en) | Suspension device | |
US5346241A (en) |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steerable wheel | |
US7635138B2 (en) | Frame integrated rear suspension | |
JP5784509B2 (ja) | 自動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 |
EP2125397B1 (en) | Vehicle suspension device | |
EP1674307B1 (en) | Axle suspension apparatus | |
US10589589B2 (en) | Integrated steering yoke and spring seat for suspension systems | |
US4324416A (en) | Wheel suspension for motor vehicles | |
US11912097B2 (en) | All-terrain vehicle | |
US7607671B2 (en) | Light weight suspension system | |
US5951030A (en) | Spindle length extender for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systems of motor vehicles | |
CN218021085U (zh) | 双叉臂悬架结构和车辆 | |
CN210116545U (zh) | 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 |
CN108621731B (zh) | 悬架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4633594B (zh) |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车辆 | |
CN215398903U (zh) |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转向传动机构 | |
CN214930064U (zh) | 车辆的转向节组件以及车辆 | |
CN219619210U (zh) | 一种新型的转向传动机构 | |
KR102406141B1 (ko) |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 현가장치의 차체 마운팅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