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81469U - 一次性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81469U
CN213281469U CN202021002658.3U CN202021002658U CN213281469U CN 213281469 U CN213281469 U CN 213281469U CN 202021002658 U CN202021002658 U CN 202021002658U CN 213281469 U CN213281469 U CN 213281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ower supply
base
atomizing
atomiz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26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邱宁波
陈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26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81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81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81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雾化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并开设有充电接口;雾化结构,收容于壳体组件的容纳腔内;以及可充电供电组件,收容于壳体组件的容纳腔内并伸入充电接口,可充电供电组件与雾化结构电连接,可充电供电组件可通过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壳体组件具有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内设有感应单元,感应单元用于获取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气流值以控制雾化结构的工作状态。上述一次性雾化装置,当可充电供电组件的电量耗尽但雾化结构中依然残留有气溶胶生成基质时,可将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与充电单元电连接,进而通过充电单元为可充电供电单元充电,从而不会造成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次性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因此可将医疗药液或电子烟液等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装置开始用于医疗及烟草替代产品等不同领域中,从而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
以作为烟支替代产品的雾化装置为例,一些雾化装置为无需添加气溶胶形成基质或更换气溶胶形成基质容纳组件的一次性装置,这些一次性装置使用后即可抛弃而无需添加气溶胶形成基质,为用户带来了便利。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往往无法充电,因此在一次性雾化装置的体积限制下,加上电池本身存在静态电流造成电量损失,一次性雾化装置的电池电量往往无法与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剂量相匹配,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撑雾化装置的电量需求,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电池电压过低导致产品失效等问题。
而且,现有的雾化装置的气流通道中通常安装有咪头感应单元以控制雾化装置的启闭,但由于气流通道中气溶胶的存在,导致咪头感应单元的感应灵敏度较低,且气溶胶遇冷产生的冷凝液容易侵蚀咪头感应单元造成咪头感应单元停止工作或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次性雾化装置的电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且感应单元容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充电且感应单元不易损坏的一次性雾化装置。
一种一次性雾化装置,所述一次性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界环境的充电接口;
雾化结构,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可充电供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雾化结构电连接,所述可充电供电组件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设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气流值以控制所述雾化结构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电供电组件包括可充电供电单元及充电单元,所述可充电供电单元位于所述雾化结构一侧并电连接于所述雾化结构,所述充电单元位于所述可充电供电单元一侧并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供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的一端伸入所述充电接口以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底座组件以及吸嘴组件,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吸嘴组件分别配接于所述主壳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充电接口开设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充电单元位于所述底座组件内,所述可充电供电单元位于所述主壳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主体及底座安装件,所述底座主体配接于所述主壳体一端,所述底座安装件设于所述底座主体内,所述充电接口开设于所述底座主体,所述充电单元位于所述底座安装件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自所述底座组件经所述雾化结构内延伸至所述吸嘴组件,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自所述底座组件经所述雾化结构外延伸至所述吸嘴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单元限位于所述吸嘴组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组件包括吸嘴主体及吸嘴安装件,所述吸嘴主体配接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吸嘴安装件设于所述吸嘴主体靠近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感应单元限位于所述吸嘴安装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安装件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所述雾化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出所述吸嘴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于所述容纳腔未设有所述雾化结构的区域,所述感应单元限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主体开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出气孔与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外界环境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外界环境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进气孔与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外界环境并与所述雾化结构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外界环境并与所述容纳腔未设有所述雾化结构的区域对应设置。
上述一次性雾化装置,当可充电供电组件的电量耗尽但雾化结构中依然残留有气溶胶生成基质时,可将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与充电单元电连接,进而通过充电单元为可充电供电单元充电。当充电完毕后,雾化装置可继续使用直至雾化结构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完全消耗,从而不会造成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浪费,更不会导致因电池电压过低致使产品失效的问题。而且,由于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因此气溶胶可从第一气流通道流过而不会影响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感应单元,从而提高了感应单元的感应灵敏度,且气溶胶遇冷产生的冷凝液不会接触感应单元,从而有效避免了感应单元因冷凝液侵蚀而失效甚至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一次性雾化装置;10、壳体组件;12、主壳体;14、底座组件;141、底座主体;1412、充电接口;143、底座安装件;1432、通孔;1434、连接槽;145、第一进气孔;147、第二进气孔;16、吸嘴;161、吸嘴主体;1612、第一出气孔;1614、第二出气孔;163、吸嘴安装件;1632、第一安装孔;1634、第二安装孔;30、雾化结构;50、可充电供电组件;52、可充电供电单元;54、充电单元;541、第一缺口;543、第二缺口;70、感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次性雾化装置100用于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该一次性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0、雾化结构30以及可充电供电组件50。其中,壳体组件10主要起到收容、限位以及保护等作用,雾化结构30与可充电供电组件50均收容于壳体组件10中,可充电供电组件50用于为雾化结构30供电,雾化结构30内填充有气溶胶形成基质,气溶胶形成基质在雾化结构30内受热雾化形成的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
请继续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壳体组件10包括主壳体12、底座组件14以及吸嘴组件16,主壳体12、底座组件14以及吸嘴组件16相互配接共同形成用于容纳雾化结构30与可充电供电组件50的容纳腔。
具体地,主壳体12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形成在第一方向上两端开口的主容纳腔,其中,第一方向为主壳体12的延伸方向(即主壳体12的中心轴线方向)。
底座组件14包括底座主体141及底座安装件143。底座主体141包括底座底壁及由底座底壁的边缘沿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底座侧壁,且底座侧壁沿周向环绕底座底壁以形成底座容纳腔,底座主体141通过安装侧壁配接于主壳体12的一端。底座安装件143收容于底座主体141的底座容纳腔内,用于限位可充电供电组件50。
吸嘴组件16包括吸嘴主体161及吸嘴安装件163。吸嘴主体161包括吸嘴顶壁及由吸嘴顶壁的边缘向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吸嘴侧壁,且吸嘴侧壁沿周向环绕吸嘴顶壁形成吸嘴容纳腔,吸嘴侧壁远离吸嘴顶壁的一端配接于主壳体12的一端。吸嘴安装件163则位于吸嘴容纳腔内,吸嘴安装件163开设有连通吸嘴容纳腔与主容纳腔的第一安装孔1632以限位雾化结构30。
如此,底座组件14与吸嘴组件16分别配接于主壳体1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主壳体12、底座组件14以及吸嘴组件16共同界定形成用于容纳雾化结构30及可充电结构的容纳腔。
雾化结构30大部分收容于主壳体12形成的主容纳腔内并位于主容纳腔径向方向上的一侧,且雾化结构30的一端通过第一安装孔1632突伸出吸嘴安装件163。雾化结构30包括一体成型的雾化壳体及收容于雾化壳体内的储存单元、加热单元等元件,储存单元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单元可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使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产生气溶胶。可以理解,雾化结构30的具体构造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
可充电供电组件50包括可充电供电单元52以及充电单元54。可充电供电单元52呈沿中心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结构,收容于主壳体12的主容纳腔内并限位于雾化结构30的径向上的一侧,可充电供电单元52电连接于雾化结构30以为雾化结构30供电。充电单元54位于底座容纳腔内并限位于底座安装件143远离主壳体12的一侧,充电单元54通过线焊接的方式的电连接于可充电供电单元52,充电单元54的一端伸入充电接口1412以通过充电接口141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如此,当可充电供电组件50的电量耗尽但雾化结构30中依然残留有气溶胶生成基质时,可将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1412与充电单元54电连接,进而通过充电单元54为可充电供电单元52充电。当充电完毕后,一次性雾化装置100可继续使用直至雾化结构30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完全消耗,从而不会造成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浪费,更不会导致因电池电压过低致使产品失效的问题。可以理解,可充电供电单元52为可充电电池,可充电供电单元52为充电电路板器件。外部电源可以为插座,也可以为移动电源。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次性雾化装置100还包括感应单元70,感应单元70用于获取所在环境的气流值以控制雾化结构30的工作状态。具体地,感应单元70可为咪头感应开关,用于控制可充电供电组件50在用户通过吸嘴组件16吸气时向雾化结构30的加热单元供电。当用户吸气时,感应单元71检测到气流流过,从而控制加热单元发热而将气溶胶产生基质转化为气溶胶。而当用户停止吸气时,一次性雾化装置100内没有气流通过,感应单元70检测不到气流,从而控制可充电供电组件50停止向加热单元供电,从而使一次性雾化装置100停止工作。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气溶胶与感应单元70位于同一个气流通道中,因此由于气流通道中气溶胶的存在,导致感应单元70的感应灵敏度较低,且气溶胶遇冷产生的冷凝液容易侵蚀感应单元70造成感应单元70停止工作或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次性雾化装置100的壳体组件10具有相互分离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自底座组件14经雾化结构30内延伸至吸嘴组件16,第二气流通道自底座组件14经雾化结构30外延伸至吸嘴组件16。如此,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相互独立设置,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独立流动互不干扰,因此不会有气溶胶流过感应单元70,从而提高了感应单元70的感应灵敏度,且气溶胶遇冷产生的冷凝液不会接触感应单元70,从而有效避免了感应单元70因冷凝液侵蚀而失效甚至损坏。
具体地,底座组件14开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进气孔145与第二进气孔147,第一进气孔145与第二进气孔147分别连通容纳腔与外界环境,且第一进气孔145与雾化结构30对应设置,第二进气孔147与容纳腔未设有雾化结构30的区域对应设置。因此,由外界环境进入第一进气孔145的气流进入雾化结构30中,由外界环境进入第二进气孔147的气流进入容纳腔未设有雾化结构30的区域。
具体地,底座主体141的底座底壁间隔开设有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充电单元54设有对应于第一过孔的第一缺口541与对应于第二过孔的第二缺口543,底座安装件143设有穿过第一缺口541与第一过孔连通的通孔1432、及通过第二缺口543与第二过孔连通的连接槽1434。如此,开设于底座主体141的第一过孔与开设于底座安装件143的通孔1432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进气孔145,开设于底座主体141的第二过孔与开设于底座安装件143的连通槽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二进气孔147。
吸嘴组件16的吸嘴安装件163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632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634,第二安装孔1634与主容纳腔连通并对应于主容纳腔未设有雾化结构30的区域,感应单元70限位于第二安装孔1634内。
吸嘴组件16的吸嘴主体161间隔开设有第一出气孔1612与第二出气孔1614,第一出气孔1612与第二出气孔1614分别连通容纳腔与外界环境,且第一出气孔1612与雾化结构30对应设置,第二出气孔1614与容纳腔未设有雾化结构30的区域对应设置。
如此,第一进气孔145、雾化结构30以及第一出气孔1612共同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二进气孔147、主容纳腔、第二安装孔1634以及第二出气孔1614共同形成第二气流通道,进入容纳腔的气流一部分在第一气流通道中流动以形成气溶胶,另一部分气流则在第二气流通道中流动,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感应单元70可获取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气流值以控制雾化结构30的工作状态。当用户抽吸吸嘴组件16时,产生的负压导致外界环境的空气通过底座组件14流入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因此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感应单元70检测到第二气流通道中存在气流,因此控制雾化结构30开始工作,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而沿着第一气流通道流出。
上述一次性雾化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用户通过吸嘴组件16吸气时,外界环境中的空气由底座组件14上的第一进气孔145与第二进气孔147分别进入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感应单元70检测到气流而控制雾化结构30启动,进入第一气流通道的气流经过雾化结构30变为气溶胶后流出以供使用者吸食。
当用户停止通过吸嘴组件16吸气时,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没有气流进入,因此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感应单元70检测不到气流,进而控制雾化结构30停止工作。
上述一次性雾化装置100,可通过充电接口1412对可充电供电组件50进行充电,从而使可充电供电组件50的电量满足雾化结构30的需要,使雾化结构30中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完全消耗而不会造成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浪费,更不会导致因电池电压过低致使产品失效的问题。而且,由于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因此不会有气溶胶流过感应单元70,从而提高了感应单元70的感应灵敏度,且气溶胶遇冷产生的冷凝液不会接触感应单元70,从而有效避免了感应单元70因冷凝液侵蚀而失效甚至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容纳腔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界环境的充电接口;
雾化结构,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可充电供电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雾化结构电连接,所述可充电供电组件可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设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中的气流值以控制所述雾化结构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供电组件包括可充电供电单元及充电单元,所述可充电供电单元位于所述雾化结构一侧并电连接于所述雾化结构,所述充电单元位于所述可充电供电单元一侧并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供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的一端伸入所述充电接口以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壳体、底座组件以及吸嘴组件,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吸嘴组件分别配接于所述主壳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充电接口开设于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充电单元位于所述底座组件内,所述可充电供电单元位于所述主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主体及底座安装件,所述底座主体配接于所述主壳体一端,所述底座安装件设于所述底座主体内,所述充电接口开设于所述底座主体,所述充电单元位于所述底座安装件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自所述底座组件经所述雾化结构内延伸至所述吸嘴组件,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自所述底座组件经所述雾化结构外延伸至所述吸嘴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限位于所述吸嘴组件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包括吸嘴主体及吸嘴安装件,所述吸嘴主体配接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吸嘴安装件设于所述吸嘴主体靠近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感应单元限位于所述吸嘴安装件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安装件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所述雾化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出所述吸嘴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于所述容纳腔未设有所述雾化结构的区域,所述感应单元限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主体开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出气孔与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外界环境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外界环境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进气孔与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外界环境并与所述雾化结构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外界环境并与所述容纳腔未设有所述雾化结构的区域对应设置。
CN202021002658.3U 2020-06-03 2020-06-03 一次性雾化装置 Active CN213281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2658.3U CN213281469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次性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2658.3U CN213281469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次性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81469U true CN213281469U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8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2658.3U Active CN213281469U (zh) 2020-06-03 2020-06-03 一次性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814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9308A (zh) * 2021-10-15 2021-12-03 北京温致科技有限公司 吸嘴组件、加热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109392A1 (zh) * 2021-12-18 2023-06-22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WO2023124517A1 (zh) * 2021-12-28 2023-07-06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基质带、气溶胶生成基质盒及雾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9308A (zh) * 2021-10-15 2021-12-03 北京温致科技有限公司 吸嘴组件、加热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109392A1 (zh) * 2021-12-18 2023-06-22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WO2023124517A1 (zh) * 2021-12-28 2023-07-06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基质带、气溶胶生成基质盒及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81469U (zh) 一次性雾化装置
KR20200089637A (ko) 에어로졸 흡인기용 전원 유닛
CN110881691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JP6875587B1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CN113545527A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
KR102148829B1 (ko) 전기가열식 에어로졸 발생기
CN114794583A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259024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165876A (zh) 香味生成装置、控制香味生成装置的方法以及程序
CN219781596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US20230103974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CN214854355U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384278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337732U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898907U (zh) 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43796U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9271832U (zh) 雾化器
CN218126947U (zh) 主机、电子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系统
CN219047365U (zh) 雾化装置
CN21772269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9645081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子烟
CN217284785U (zh) 自动控制加热的干烧雾化器
CN215958322U (zh) 电源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42313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7500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