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1832U - 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1832U
CN219271832U CN202223610500.6U CN202223610500U CN219271832U CN 219271832 U CN219271832 U CN 219271832U CN 202223610500 U CN202223610500 U CN 202223610500U CN 219271832 U CN219271832 U CN 219271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microphone
control board
silica gel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05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孙鹏
杨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105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1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1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1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控制板,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以及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一穿孔;咪头,配接于控制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与控制板电连接,咪头连通穿孔的一端;咪头硅胶,配接于控制板的第二表面,且咪头硅胶与咪头在控制板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齐,咪头硅胶具有收容腔和第一通道,收容腔连通第一通道,且收容腔连通穿孔远离咪头的一端;插接口,配接于控制板的第二表面,并与控制板的第一表面平行设置,插接口与控制板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具有较小的体积。

Description

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
例如可对草本类、膏类及液体类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烘烤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传统的雾化器包括控制板、咪头、咪头硅胶、插接口、电池及雾化组件,咪头用于触发控制板控制电池为雾化组件供电,插接口用于电连接外部的电源与电池,以使得外部的电源可以为电池供电,咪头硅胶用于形成能够容置咪头的较为密闭的空间。由于雾化器中的部分零件的布局方式不合理,导致传统的雾化器的体积较大,用户携带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雾化器体积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小体积的雾化器。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
控制板,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以及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一穿孔;
咪头,配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咪头连通所述穿孔的一端;
咪头硅胶,配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咪头硅胶与所述咪头在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齐,所述咪头硅胶具有收容腔和第一通道,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穿孔远离所述咪头的一端;
插接口,配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控制板的第一表面平行设置,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咪头硅胶上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及第四通道,所述穿孔、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及所述第四通道依次连通形成感应气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咪头硅胶为一侧开口的罩结构,所述咪头硅胶罩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咪头硅胶的开口侧构造形成有环形凸肋,所述收容腔通过所述环形凸肋围设形成的中空区域与所述穿孔连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咪头硅胶包括环形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的环形的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背向所述连接板的所述环形凸肋,所述第一端板构造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第二端板及所述连接板界定形成所述收容腔;
所述第二端板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二端板背向所述收容腔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收容腔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一端板背向所述环形凸肋的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所述第四通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分别开设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外表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及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支架外,并与所述支架共同界定形成雾化腔;
所述控制板、所述咪头、所述咪头硅胶及所述插接口均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雾化腔及所述外部之间的避让孔,所述插接口穿设于所述避让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雾化腔内并套设于所述插接口外,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插接口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咪头硅胶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和/或
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密封件卡持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所述控制板螺接。
上述雾化器,咪头及咪头硅胶分布于控制板沿其厚度方向设置的相对的两侧,则咪头及咪头硅胶在壳组件的纵长方向上占据的体积较小。此外,由于插接口配接于控制板的第二表面,并与控制板的第一表面平行设置,而且,插接口沿控制板的宽度方向突出于控制板的一侧,则插接口在壳组件的纵长方向上的尺寸与控制板的宽度尺寸部分重叠,因此,插接口及控制板在壳组件的纵长方向上共同所占据的体积也较小,从而有助于减小壳组件在其纵长方向上的体积。这样,雾化器在该方向上的体积减小,使得用户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沿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沿B-B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中去掉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雾化器中去掉雾化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雾化器的仰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雾化器中去掉电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雾化器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雾化器中控制板、咪头、咪头硅胶、插接口、密封件及螺钉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雾化器中控制板、咪头、咪头硅胶、插接口及螺钉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雾化器中咪头硅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咪头硅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雾化器;10、控制板;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穿孔;20、咪头;30、咪头硅胶;31、开口;32、收容腔;33、第一通道;34、第二通道;35、第三通道;36、第四通道;37、补气通道;381、环形凸肋;382、第一端板;383、第二端板;384、连接板;40、插接口;50、壳组件;51、支架;511、避让孔;512、第一卡槽;513、第二卡槽;514、进气孔;515、侧板;516、底板;517、出气孔;52、外壳;521、壳体;522、吸嘴;53、雾化腔;60、密封件;70、电池;80、雾化组件;81、中心管;90、螺钉;110、连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1,雾化器1包括壳组件50、控制板10、咪头20、咪头硅胶30、插接口40、电池70及雾化组件80。壳组件50内构造形成有雾化腔53,且壳组件50沿其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孔514及出气孔517,进气孔514及出气孔517均与雾化腔53连通。控制板10、咪头20、咪头硅胶30、插接口40、电池70及雾化组件80均设于雾化腔53内,雾化组件80内具有中心管81。咪头20、插接口40、电池70及雾化组件80均与控制板10电连接,咪头硅胶30与控制板10共同构造形成感应气道,感应气道依次通过雾化腔53、中心管81及出气孔517与外部连通。咪头20用于触发控制板10控制电池70启动并向雾化组件80供电,雾化组件80通电时加热雾化腔5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其中,控制板10上设置有连接电路,插接口40依次通过连接电路及连接导线110与电池70电连接,在电池70的电量耗尽时,插接口40还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以使得外部的电源可以依次通过插接口40、连接电路及连接导线110为电池70充电。
实际使用时,用户于出气孔517处吸气,咪头20处的气体依次经感应气道、雾化腔53、中心管81及出气孔517流出至外部(气体的流动方向如图3中箭头i→箭头K→箭头m→箭头n→箭头t→箭头x→箭头y→箭头z所示),以使得咪头20处的气压降低。进而,咪头20反馈给控制板10,控制板10控制电池70启动并为雾化组件80供电。接着,雾化组件80加热存储于雾化腔5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外部的气流由进气孔514流入至雾化腔53内,并在流经中心管81的过程中与气溶胶混合后经出气孔517排出至外部并供用户吸食(气流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a→箭头b→箭头c→箭头d→箭头e所示)。吸食完成后,用户停止吸气,咪头20处的气压逐渐回升至降低前的气压,咪头20反馈给控制板10,控制板10控制电池70停止供电,雾化器1停止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中的外部是指雾化器1所处的外部环境。
请再次参阅图3,并同时一并参阅图4、图5、图10、图11及图12,其中,控制板1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且具有贯穿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一穿孔13。咪头20配接于控制板10的第一表面11,并与控制板10电连接,且咪头20连通穿孔13的一端。咪头硅胶30配接于控制板10的第二表面12,且咪头硅胶30与咪头20在控制板10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齐。咪头硅胶30具有收容腔32和第一通道33,收容腔32连通第一通道33,且收容腔32连通穿孔13远离咪头20的一端。插接口40配接于控制板10的第二表面12,并与控制板10的第一表面11平行设置,插接口40与控制板10电连接。
其中,穿孔13、收容腔32及第一通道33依次连通形成感应气道的部分。
具体地,控制板10为长方体形,且其自身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控制板10的宽度方向与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一致。
在传统的雾化器1中,咪头20及咪头硅胶30均设置于第一表面11,插接口40设置于第二表面12,并沿控制板10的厚度方向延伸,且控制板10的厚度方向与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一致。在该种设计下,由于咪头20、咪头硅胶30及插接口40在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上的尺寸均较大,则导致雾化器1在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上的体积较大,用户携带不方便。
而在本申请中,由于控制板10的宽度方向与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一致,且咪头20及咪头硅胶30分布于控制板10沿其厚度方向设置的相对的两侧,则咪头20及咪头硅胶30在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上占据的体积较小。此外,由于插接口40配接于控制板10的第二表面12,并与控制板10的第一表面11平行设置,而且,插接口40沿控制板10的宽度方向突出于控制板10的一侧,则插接口40在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上的尺寸与控制板10的宽度尺寸部分重叠,因此,插接口40及控制板10在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上共同所占据的体积也较小,从而有助于减小壳组件50在其纵长方向上的体积。这样,雾化器1在该方向上的体积减小,使得用户携带方便。
请再次参阅图3、图11及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咪头硅胶30上设置有第二通道34、第三通道35及第四通道36,穿孔13、收容腔32、第一通道33、第二通道34、第三通道35及第四通道36依次连通形成感应气道。
其中,第一通道33为沿控制板的10的厚度方向贯穿咪头硅胶30的侧壁的通孔,第二通道34、第三通道35及第四通道36均为由咪头硅胶30背向收容腔32的外表面凹陷的槽结构。
实际工作时,用户于出气孔517处吸气,则咪头20处的气体可依次经控制板10上的穿孔13、咪头硅胶30上的收容腔32、第一通道33、第二通道34、第三通道35、第四通道36、雾化腔53、中心管81及出气孔517流出至外部,以使得的咪头20处的气压降低,进而,可以触发控制板10控制电池70启动并为雾化组件80供电,以最终雾化形成气溶胶。值得一提的是,咪头20触发控制板10控制电池70向雾化组件80供电,雾化组件80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故在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穿孔13、收容腔32、第一通道33、第二通道34、第三通道35及第四通道36,五者连通形成的感应气道可以引导咪头20处的气体流出,从而能够自动触发雾化器1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咪头硅胶30为一侧开口31的罩结构,咪头硅胶30罩设于第二表面12,且咪头硅胶30的开口侧构造形成有环形凸肋381,收容腔32通过环形凸肋381围设形成的中空区域与穿孔13连通。
实际工作时,用户于出气孔517处吸气,则咪头20处的气体可依次经控制板10上的穿孔13、环形凸肋381围设形成的中空区域、咪头硅胶30的开口31、咪头硅胶30上的收容腔32、第一通道33、第二通道34、第三通道35、第四通道36、雾化腔53、中心管81及出气孔517流出至外部,以使得的咪头20处的气压降低并触发控制板10。
该种连通收容腔32及穿孔13的方式简单易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咪头硅胶30包括环形的第一端板382、第二端板383、连接于第一端板382及第二端板383之间的环形的连接板384、以及设置于第一端板382背向连接板384的环形凸肋381,第一端板382构造形成开口31,第二端板383及连接板384界定形成收容腔32。
第二端板383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道33,且第二端板383背向收容腔32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第二通道34,连接板384背向收容腔32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第三通道35,第一端板382背向环形凸肋381的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第四通道36。
其中,控制板的10的厚度方向与第二端板383的厚度方向一致。
具体地,第一端板382、第二端板383、环形凸肋381及连接板384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收容腔32、第一通道33、第二通道34、第三通道35及第四通道36能够有效地引导气体,并将咪头20处的气体引导流出至雾化器1的外部,具有较佳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384上还设置有与收容腔32连通的补气通道37,补气通道37与第三通道35分别开设于连接板384相对的两外表面。
具体地,由进气空514流入的气流还可依次经补气通道37、收容腔32、穿孔13进入至咪头20所在的位置,这样,在用户停止吸气时,咪头20的气压可以逐渐回升至降低前的气压,从而可以触发控制板10控制电池70停止向雾化组件80供电。而且,补气通道37的设置,还可使得雾化器1停止工作时咪头20处的气压可以维持在降低前的气压,以防止雾化器1误触发。补气通道37与第三通道35分别开设于连接板384相对的两外表面,则可降低补气通道37与第三通道35中的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雾化器1工作的可靠性更高。
请再次参阅图1,并同时参阅图7及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还包括支架51及外壳52,外壳52套设于支架51外,并与支架51共同界定形成雾化腔53。控制板10、咪头20、咪头硅胶30及插接口40均设置于雾化腔53内,且控制板10与支架51连接。
其中,支架51及外壳52组合形成上述壳组件50。外壳52及支架51均沿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延伸,且支架51包括底板516及沿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突出设置于底板516上的侧板515,外壳52套设于侧板515外,并与底板516共同界定形成雾化腔53。控制板10、咪头20、咪头硅胶30及插接口40均设置于雾化腔53内,可降低外部对控制板10、咪头20、咪头硅胶30及插接口40的干扰,从而有助于提升雾化器1工作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1与控制板10螺接。具体地,支架51的侧板515与控制板10通过螺钉90螺接。
实际装配时,咪头20、咪头硅胶30及插接口40先装配于控制板10上,而后,再将控制板10与支架51的侧板515螺接,之后,电池70配接于支架上,雾化组件80抵接于侧板515远离底板516的一端,而后,再将外壳52套设于支架51的侧板515及雾化组件80外,即可组装形成雾化器1。通过设置支架51与控制板10螺接,可方便支架51与控制板10进行装配,使得雾化器1具有较优的装配简便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1与控制板10之间也可以通过销轴、卡扣等可拆卸件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6,并同时参阅图8、图9及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1开设有连通于雾化腔53及外部之间的避让孔511,插接口40穿设于避让孔511。
避位孔的设置,可方便外部的电源与插接口40进行连接,则在电池70的电量耗尽时,可方便外部的电源通过插接口40为电池70充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还包括密封件60,密封件60位于雾化腔53内并套设于插接口40外,密封件60用于密封插接口40与避让孔511的孔壁之间的间隙。
其中,密封件60可以为橡胶、硅胶或者其他构件。
具体地,密封件60设置于控制板10的第二表面12,且套设于插接口40外。密封件60套设于插接口40外的方式可以提升密封件60装配的简便性。此外,密封件60的设置,密封件60密封插接口40与避让孔511的孔壁之间的间隙时,可降低外部的水汽由插接口40与避让孔511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进入至雾化腔53内,进而能够降低咪头20、控制板10及电池70因与水汽接触过多而发生故障的风险,有利于提升雾化器1工作的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1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槽512,咪头硅胶30卡持于第一卡槽512内;和/或支架51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槽513,密封件60卡持于第二卡槽513内。
优选地,支架51的侧板515凹陷形成第一卡槽512及第二卡槽513,咪头硅胶30卡持于第一卡槽512内,密封件60卡持于第二卡槽513内。
第一卡槽512的设置,可以提升咪头硅胶30与支架51配合的紧凑性,第二卡槽513的设置,可以提升密封件60与支架51配合的紧凑性,从而使得雾化器1的零部件之间的布局更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1上还开设有连通于外部与雾化腔53的进气孔514。
具体地,进气孔514设置于底板516上,雾化器1工作时,外部的气流由进气孔514流入,并为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供氧。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之后,气溶胶随气流依次经中心管81及出气孔517流出。
通过设置进气孔514,使得雾化器1可以正常进行雾化并输入气溶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52包括壳体521及吸嘴522,壳体521套设于支架51外,吸嘴522设置于壳体521远离支架51的一端,且吸嘴522上开设有出气孔517。
雾化器1工作时,用户于吸嘴522处吸气,使得咪头20处的气体可经感应气道、雾化腔53及出气孔517流出。进而,咪头20处的气压降低并反馈至控制板10,控制板10控制电池70为雾化组件80供电,以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雾化形成气溶胶,并经吸嘴522流出被用户吸食。
通过设置吸嘴522,可方便用户吸气并启动雾化器1,且可方便用户吸食雾化后的气溶胶。
上述雾化器1,咪头20及咪头硅胶30分布于控制板10沿其厚度方向设置的相对的两侧,则咪头20及咪头硅胶30在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上占据的体积较小。此外,由于插接口40配接于控制板10的第二表面12,并与控制板10的第一表面11平行设置,而且,插接口40沿控制板10的宽度方向突出于控制板10的一侧,则插接口40在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上的尺寸与控制板10的宽度尺寸部分重叠,因此,插接口40及控制板10在壳组件50的纵长方向上共同所占据的体积也较小,从而有助于减小壳组件50在其纵长方向上的体积。这样,雾化器1在该方向上的体积减小,使得用户携带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
控制板(1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以及贯穿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一穿孔(13);
咪头(20),配接于所述控制板(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并与所述控制板(10)电连接,所述咪头(20)连通所述穿孔(13)的一端;
咪头硅胶(30),配接于所述控制板(10)的所述第二表面(12),且所述咪头硅胶(30)与所述咪头(20)在所述控制板(10)的厚度方向上位置对齐,所述咪头硅胶(30)具有收容腔(32)和第一通道(33),所述收容腔(32)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3),且所述收容腔(32)连通所述穿孔(13)远离所述咪头(20)的一端;
插接口(40),配接于所述控制板(10)的所述第二表面(12),并与所述控制板(10)的第一表面(11)平行设置,所述插接口(40)与所述控制板(1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硅胶(30)上设置有第二通道(34)、第三通道(35)及第四通道(36),所述穿孔(13)、所述收容腔(32)、所述第一通道(33)、所述第二通道(34)、所述第三通道(35)及所述第四通道(36)依次连通形成感应气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硅胶(30)为一侧开口(31)的罩结构,所述咪头硅胶(30)罩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2),且所述咪头硅胶(30)的开口侧构造形成有环形凸肋(381),所述收容腔(32)通过所述环形凸肋(381)围设形成的中空区域与所述穿孔(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硅胶(30)包括环形的第一端板(382)、第二端板(383)、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382)及所述第二端板(383)之间的环形的连接板(38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382)背向所述连接板(384)的所述环形凸肋(381),所述第一端板(382)构造形成所述开口(31),所述第二端板(383)及所述连接板(384)界定形成所述收容腔(32);
所述第二端板(383)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所述第一通道(33),且所述第二端板(383)背向所述收容腔(32)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所述第二通道(34),所述连接板(384)背向所述收容腔(32)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所述第三通道(35),所述第一端板(382)背向所述环形凸肋(381)的表面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构造形成所述第四通道(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8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收容腔(32)连通的补气通道(37),所述补气通道(37)与所述第三通道(35)分别开设于所述连接板(384)相对的两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51)及外壳(52),所述外壳(52)套设于所述支架(51)外,并与所述支架(51)共同界定形成雾化腔(53);
所述控制板(10)、所述咪头(20)、所述咪头硅胶(30)及所述插接口(40)均设置于所述雾化腔(53)内,且所述控制板(10)与所述支架(5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1)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雾化腔(53)及外部之间的避让孔(511),所述插接口(40)穿设于所述避让孔(5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60),所述密封件(60)位于所述雾化腔(53)内并套设于所述插接口(40)外,所述密封件(60)用于密封所述插接口(40)与所述避让孔(511)的孔壁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1)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槽(512),所述咪头硅胶(30)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槽(512)内;和/或
所述支架(51)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槽(513),所述密封件(60)卡持于所述第二卡槽(51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1)与所述控制板(10)螺接。
CN202223610500.6U 2022-12-30 2022-12-30 雾化器 Active CN219271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0500.6U CN219271832U (zh) 2022-12-30 2022-12-30 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0500.6U CN219271832U (zh) 2022-12-30 2022-12-30 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1832U true CN219271832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0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0500.6U Active CN219271832U (zh) 2022-12-30 2022-12-30 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1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7970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3281469U (zh) 一次性雾化装置
CN21281426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3545527A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3197349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67208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446659U (zh) 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
WO2022160575A1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381437U (zh)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854355U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271832U (zh) 雾化器
CN112931963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195844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7364688U (zh) 雾化芯模块、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1359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1359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966871A (zh) 侧立式气雾发生装置
CN217284791U (zh) 雾化装置及其双气道的雾化器
CN21848496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165362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92162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5943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537446U (zh) 雾化器
CN21927014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966417U (zh) 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