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7365U - 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7365U
CN219047365U CN202223556322.3U CN202223556322U CN219047365U CN 219047365 U CN219047365 U CN 219047365U CN 202223556322 U CN202223556322 U CN 202223556322U CN 219047365 U CN219047365 U CN 219047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hole
induction
atomiz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563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杨小东
吴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563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7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7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7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储存仓、雾化组件、具有第一气体通道的供电组件及下密封组件,下密封组件包括上密封件及下密封件,下密封件上设置有安装槽、感应孔及具有上端开口的第一螺旋凹槽;上密封件的下表面与第一螺旋凹槽的上表面贴合,以形成螺旋感应通道;感应孔与螺旋感应通道的进气口相连通;上密封件上开设有与螺旋感应通道的出气口及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的通气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旋感应通道,可增大螺旋感应通道内气流的流速,在螺旋感应通道的作用下,通气孔处的气流的流速至感应孔处的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大,在感应孔处的流速达到最大,由于感应孔与放置槽相连通,使得咪头很容易被触发,可提高咪头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主要包括吸嘴、储液仓、雾化组件、供电组件及咪头,雾化组件安装于储液仓内部,储液棉内部均存储大量的雾化液体。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芯及雾化管雾化芯设置于雾化管内部,用于吸收储液棉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以形成气溶胶。供电组件用于为雾化芯进行供电。雾化装置内还形成有感应通道,感应通道与雾化管内部相连通。
传统技术中的咪头设置有供电组件下方,用于检测感应通道内的气压,而感应通道大多设置于咪头的正上方,且结构较为单一,大多采用直通型的感应通道。当用户在吸嘴吸气时,在吸嘴处产生负压,而负压依次经雾化管至感应通道,当感应通道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时,会触发设置于咪头工作。而直通型的感应通道容易导致,当负压较小时,无法触发咪头工作,导致咪头的灵敏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咪头很容易被触发,且可提高咪头的灵敏度的雾化装置。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
壳体;
储存仓,所述储存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储存仓用于储存雾化液体;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储存仓内,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吸收所述储存仓内储存的所述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所述雾化液体加热雾化;
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
下密封组件,所述下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上密封件及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上设置有安装槽、贯穿所述安装槽设置的感应孔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呈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凹槽,所述第一螺旋凹槽具有上端开口;所述上密封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的上表面相互贴合,以使所述上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之间形成螺旋感应通道;
所述感应孔与所述螺旋感应通道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上密封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旋感应通道的出气口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
所述下密封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咪头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设置于所述感应孔的正下方,且所述放置槽与所述感应孔及外部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件上朝向所述安装槽凸出形成第二螺旋凹槽,所述第二螺旋凹槽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的上表面相互贴合,以使所述第二螺旋凹槽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之间形成所述螺旋感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感应通道包括以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绕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设置的若干环流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感应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环流气道、第二环流气道、第三环流气道及第四环流气道,所述第一环流气道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所述第四环流气道与所述感应孔相连通,所述第一环流气道、所述第二环流气道、所述第三环流气道及所述第四环流气道均以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绕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流气道、所述第二环流气道、所述第三环流气道及所述第四环流气道的半径依次递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流气道、所述第二环流气道、所述第三环流气道及所述第四环流气道在垂直于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宽度依次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感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及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及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件朝向所述安装槽凸出形成卡接件,所述上密封件通过所述卡接件卡设于所述下密封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咪头及电路板,所述咪头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咪头下方;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咪头通信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供电组件控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管及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用于吸收所述储存仓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雾化液体加热雾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之间的下密封硅胶,所述下密封硅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及所述雾化管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螺旋感应通道,可增大螺旋感应通道内气流的流速,在螺旋感应通道的作用下,通气孔处的气流的流速至感应孔处的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大,在感应孔处的流速达到最大,由于感应孔与放置槽相连通,使得咪头很容易被触发,可提高咪头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雾化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雾化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螺旋感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下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上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下密封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雾化装置;100、壳体;110、吸嘴;111、吸气通道;120、进气孔;200、储存仓;300、雾化组件;310、雾化管;320、雾化芯;400、供电组件;410、第一气体通道;420、密封体;421、转化孔;500、下密封组件;510、上密封件;511、通气孔;512、第二螺旋凹槽;513、卡接件;520、下密封件;521、安装槽;522、感应孔;523、第一螺旋凹槽;524、螺旋感应通道;5241、第一环流气道;5242、第二环流气道;5243、第三环流气道;5244、第四环流气道;525、放置槽;600、咪头;700、电路板;800、下密封硅胶;810、第二气体通道;900、上密封硅胶;910、第三气体通道;920、吸液棉;921、第四气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雾化装置10是指将存储的可雾化的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可雾化的介质包括含有尼古丁(烟碱)的烟液、医疗药物、护肤乳液等,将这些介质雾化,可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了一种雾化装置10,包括壳体100、储存仓200、雾化组件300、供电组件400及下密封组件500,储存仓200及供电组件400均设置于壳体100内。储存仓200用于储存雾化液体。雾化组件300设置于储存仓200内,用于吸收储存仓200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雾化液体加热雾化。供电组件400用于为雾化组件300供电。下密封组件500设置于供电组件400与壳体100之间。壳体100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120。
请参阅图1,雾化组件300包括雾化管310及设置于雾化管310内的雾化芯320,雾化芯320用于吸收储存仓200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雾化液体加热雾化,以形成气溶胶。壳体100形成有与雾化管310相连通的吸嘴110。具体地,吸嘴110位于储存仓200的一端。供电组件400位于储存仓200的另一端。雾化芯320加热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释放至雾化管310内,且可经吸嘴110被用户吸入体内。
具体地,雾化芯320包括雾化棉及设置于雾化棉内的发热体,雾化棉用于吸收储存仓200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发热体用于将吸收的雾化液体加热雾化。示例性地,发热体采用发热丝。
请参阅图1,供电组件400与雾化组件300电连接。供电组件400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410,且第一气体通道410与雾化管310相连通。具体地,供电组件400与发热体电连接,以为发热体进行供电。示例性地,供电组件400采用电池。
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及图6,下密封组件500包括上密封件510及下密封件520,下密封件520上设置有安装槽521、贯穿安装槽521设置的感应孔522及设置于安装槽521内、且呈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凹槽523。第一螺旋凹槽523具有上端开口。上密封件510的下表面与第一螺旋凹槽523的上表面相互贴合,以使上密封件510与第一螺旋凹槽523之间形成螺旋感应通道524。螺旋感应通道524为封闭式的,以使气流沿着螺旋感应通道524延伸方向流通。示例性地,下密封件520及上密封件510均采用硅胶。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感应孔522与螺旋感应通道524的进气口相连通。上密封件510上开设有与螺旋感应通道524的出气口相连通的通气孔511,通气孔511与第一气体通道410相连通。即感应孔522和通气孔511分别设置于螺旋感应通道524的两端。通过设置螺旋感应通道524,使得螺旋感应通道524内的气流从内到外速度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1、图4及图6,下密封件52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咪头600的放置槽525,放置槽525设置于感应孔522的正下方,且放置槽525与感应孔522及外部相连通,可便于气体流通。具体地,放置槽525及螺旋感应通道524分别设置于安装槽521的底板相背对设置的两侧。需要理解的是:放置槽525相连通与进气孔120。外部空气可依次经进气孔120、放置槽525、感应孔522进入螺旋感应通道524内,并可依次经通气孔511、第一气体通道410、雾化管310到达吸嘴110处。
更需要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吸嘴110吸气时,在吸嘴110处产生负压,而负压依次经雾化管310、第一气体通道410到达通气孔511,由于通气孔511与螺旋感应通道524相连通,当通气孔511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螺旋感应通道524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且螺旋感应通道524与感应孔522相连通,当螺旋感应通道524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时,会引起感应孔522内的气压发生变化,同时,放置槽525与感应孔522相连通,当感应孔522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时,会引起放置槽525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从而触发设置于放置槽525内的咪头600,进而使咪头600工作。气压变化具体是指外界大气压和螺旋感应通道524内气压的差值变化。
通过设置螺旋感应通道524,可增大螺旋感应通道524内气流的流速,在螺旋感应通道524的作用下,通气孔511处的气流的流速至感应孔522处的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大,在感应孔522处的流速达到最大,由于感应孔522与放置槽525相连通,使得咪头600很容易被触发,可提高咪头600的灵敏度。且雾化组件300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反向很难冲击到咪头600,螺旋感应通道524能够起到阻挡冷凝液的作用,可使得冷凝液不易流入至感应孔522内,从而避免冷凝液堆积在咪头600上,进一步保证咪头600的正常运行。
请参阅图1、图4及图6,供电组件400与上密封件510设置有密封体420,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密封体420上设置有与通气孔511及第一气体通道410相连通的转化孔421。需要理解的是:外部空气可依次经进气孔120、放置槽525、感应孔522进入螺旋感应通道524内,并可依次经通气孔511、转化孔421、第一气体通道410、雾化管310到达吸嘴110处。
请参阅图1、图2、图5及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上密封件510上朝向安装槽521凸出形成第二螺旋凹槽512,第二螺旋凹槽512的下表面与第一螺旋凹槽523的上表面相互贴合,以使第二螺旋凹槽512与第一螺旋凹槽523之间形成螺旋感应通道524。具体地,第二螺旋凹槽512具有下端开口,且第二螺旋凹槽512与第一螺旋凹槽523的形状相匹配。
请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螺旋感应通道524包括以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绕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设置的若干环流气道。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感应通道52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环流气道5241、第二环流气道5242、第三环流气道5243及第四环流气道5244,第一环流气道5241与通气孔511相连通。第四环流气道5244与感应孔522相连通。第一环流气道5241、第二环流气道5242、第三环流气道5243及第四环流气道5244均以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绕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设置。
具体地,第一环流气道5241、第二环流气道5242、第三环流气道5243及第四环流气道5244的半径依次递增。以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其线速度依次增加,半径越大,其线速度越大,故气流在第一环流气道5241、第二环流气道5242、第三环流气道5243、第四环流气道5244的流速也一直增加,导致第四环流气道5244内气流的流速较大,由于感应孔522与第四环流气道5244及放置槽525相连通,使得咪头600更加容易被触发,可进一步提高咪头600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第一环流气道5241、第二环流气道5242、第三环流气道5243及第四环流气道5244在垂直于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宽度依次递减,可进一步地,增加第一环流气道5241至第四环流气道5244内的气流的流速,导致第四环流气道5244内气流的流速达到最大,由于感应孔522与第四环流气道5244即放置槽525相连通,使得咪头600更加容易被触发,可进一步提高咪头600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1及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气体通道410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感应孔522的中心轴线与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及第一气体通道410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与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及第一气体通道410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间距。需要说明的是:感应孔522的中心轴线与通气孔511的中心轴线及第一气体通道4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螺旋感应通道524设定。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上密封件510朝向安装槽521凸出形成卡接件513,上密封件510通过卡接件513卡设于下密封件520上。具体地,卡接件513的外侧壁与安装槽521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实现上密封件510与下密封件520的卡接连接。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雾化装置10还包括咪头600及电路板700,咪头600设置于放置槽525内,电路板700安装于壳体100内、且设置于咪头600下方。电路板700与咪头600通信连接。电路板700与供电组件400控制连接。咪头600用于感应放置槽525内的气压,当咪头600感应到有气压变化时,将信号传输至电路板700,电路板700控制供电组件400给雾化芯320供电,以使雾化芯320进行加热雾化。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雾化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供电组件400与雾化组件300之间的下密封硅胶800,下密封硅胶800上设置有第二气体通道810,第二气体通道810与第一气体通道410及雾化管310内部相连通。
吸嘴110具有吸气通道111。吸嘴110与雾化组件300之间设置有上密封硅胶900,上密封硅胶900上设置有与雾化管310内部及吸气通道111相连通的第三气体通道910。吸嘴110与上密封硅胶900之间还设置有吸液棉920,吸液棉920具有与第三气体通道910及吸气通道111相连通的第四气体通道921,以吸收吸气通道111内形成的冷凝液。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储存仓,所述储存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储存仓用于储存雾化液体;
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储存仓内,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吸收所述储存仓内储存的所述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所述雾化液体加热雾化;
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
下密封组件,所述下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上密封件及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上设置有安装槽、贯穿所述安装槽设置的感应孔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呈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凹槽,所述第一螺旋凹槽具有上端开口;所述上密封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的上表面相互贴合,以使所述上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之间形成螺旋感应通道;
所述感应孔与所述螺旋感应通道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上密封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旋感应通道的出气口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相连通;
所述下密封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咪头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设置于所述感应孔的正下方,且所述放置槽与所述感应孔及外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件上朝向所述安装槽凸出形成第二螺旋凹槽,所述第二螺旋凹槽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的上表面相互贴合,以使所述第二螺旋凹槽与所述第一螺旋凹槽之间形成所述螺旋感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感应通道包括以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绕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设置的若干环流气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感应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环流气道、第二环流气道、第三环流气道及第四环流气道,所述第一环流气道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所述第四环流气道与所述感应孔相连通,所述第一环流气道、所述第二环流气道、所述第三环流气道及所述第四环流气道均以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绕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流气道、所述第二环流气道、所述第三环流气道及所述第四环流气道的半径依次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流气道、所述第二环流气道、所述第三环流气道及所述第四环流气道在垂直于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宽度依次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感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及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通气孔的中心轴线及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件朝向所述安装槽凸出形成卡接件,所述上密封件通过所述卡接件卡设于所述下密封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咪头及电路板,所述咪头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设置于所述咪头下方;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咪头通信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供电组件控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管及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用于吸收所述储存仓内储存的雾化液体,并将吸收的雾化液体加热雾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之间的下密封硅胶,所述下密封硅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及所述雾化管内部相连通的第二气体通道。
CN202223556322.3U 2022-12-27 2022-12-27 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047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6322.3U CN2190473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6322.3U CN2190473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7365U true CN21904736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5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56322.3U Active CN219047365U (zh) 2022-12-27 2022-12-27 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7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81469U (zh) 一次性雾化装置
CN216601679U (zh) 具有气道分流功能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9024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493517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9047365U (zh) 雾化装置
CN21730918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211454U (zh) 电子烟
CN218185234U (zh) 供电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29266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9047395U (zh) 雾化装置
CN214340112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219270171U (zh) 气雾发生装置
CN219047352U (zh) 双气道雾化装置
CN220384278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898907U (zh) 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47308U (zh) 气雾发生装置
CN219047339U (zh) 雾化器
CN21873720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4504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000851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45047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5461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826770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22038428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