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4259U - 楼承板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楼承板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4259U
CN213234259U CN202021592220.5U CN202021592220U CN213234259U CN 213234259 U CN213234259 U CN 213234259U CN 202021592220 U CN202021592220 U CN 202021592220U CN 213234259 U CN213234259 U CN 213234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main beam
beams
main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922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洪刚
刘贵军
罗述永
陈千文
穆文亮
杨冲
宣岭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Xinxing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Xinxing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Xinxing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Xinxing Construction &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922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4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4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4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承板支撑体系。包括钢梁,相邻钢梁之间设置有多个主横梁,多个主横梁沿着钢梁间隔布置;楼承板支设在所述主横梁上;所述钢梁为H型钢,所述主横梁的两端通过固定在钢梁上的肋板与钢梁连接,所述肋板上竖向开设有长条形的安装槽,主横梁的端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安装槽中;主横梁两端的下部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下端支设在钢梁的下翼缘上。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简单可靠的高度可调节的楼承板支撑体系。利用建筑上已有的钢梁来支撑楼承板,取消了原有的满堂红支撑架体系。通过调整垫块的高度便可调整楼承板的高度。而且主横梁通过螺栓与肋板连接,保持主横梁的稳定。

Description

楼承板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承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竖向构件施工速度远大于水平向构件的施工速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层楼板混凝土不能连续施工。在传统施工工艺中,楼板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在楼板满堂红支撑架体搭设完毕后方可进行,而满堂红支撑架必须在下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搭设。这就形成了楼板混凝土必须逐层浇筑的情况,并且各层楼板混凝土浇筑有较长的技术间歇时间,这严重制约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速度。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CN 208251619 U曾提出过一种装配式桁架楼承板支撑,但是这种支撑方式中需要一个专门的可调节托架来承载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楼承板支撑体系。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楼承板支撑结构复杂,需要单独定制专门的可调节托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楼承板支撑体系,采用如下方案。楼承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相邻钢梁之间垂直连接有多个主横梁,主横梁沿着钢梁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钢梁为H型钢,所述主横梁的两端通过固定在钢梁上的肋板与钢梁连接,所述肋板上竖向开设有安装槽,主横梁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到所述安装槽中;主横梁两端的下部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下端支设在钢梁的下翼缘上。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主横梁在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楼承板和所述主横梁之间还设置有次横梁,所述次横梁支设在所述主横梁上且垂直于所述主横梁,所述次横梁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次横梁沿主横梁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横梁为C型钢,所述主横梁的端部的腹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在所述横梁的腹板上竖向间隔开设多个,通孔与螺栓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长度大于最远两个螺栓孔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次横梁为C型钢或槽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宽大于所述螺栓的直径;所述安装槽的槽宽为螺栓直径的1.5-3倍;所述螺栓与肋板之间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为槽钢或者钢管。
本实用新型楼承板支撑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施工中已有的钢梁来支撑楼承板,取消了原有的满堂红支撑架体系。具体地是通过主横梁来支撑楼承板,然后把主横梁与两侧的钢梁连接。然后在主横梁上固定加装竖直设置的肋板,在肋板上开设竖向的槽口也就是安装槽。然后让主横梁的两端通过螺栓安装到安装槽中,所以此时主横梁的两端能够竖向方向上在安装槽内运动。然后在主横梁的两端的下部设置垫款,垫块支设在钢梁的下翼缘上来承载主横梁的重量。通过调整垫块的高度便可调整主横梁的高度,进而调整楼承板的高度。而且主横梁通过螺栓与肋板连接,保持主横梁的稳定,不会发生仅仅是用垫块支撑导致主横梁倾覆掉落的问题。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简单可靠的高度可调节的楼承板支撑体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楼承板支撑体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楼承板,2-钢梁,3-主横梁,4-次横梁,5-垫块,6-肋板,7-安装槽,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的楼承板1支撑装置结构复杂价格较为昂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楼承板支撑体系,如图1中所示的,楼承板支撑体系,包括钢梁2,相邻钢梁2之间设置有多个主横梁3,多个主横梁3沿着钢梁2间隔布置;楼承板1支设在所述主横梁3上;
所述钢梁2为H型钢,所述主横梁3的两端通过固定在钢梁2上的肋板6与钢梁2连接,所述肋板6上竖向开设有安装槽7,主横梁3的端部通过螺栓8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安装槽7中;主横梁3两端的下部设置有垫块5,所述垫块5下端支设在钢梁2的下翼缘上。
其中钢梁2是建筑物本身就具有的支撑梁,本实用新型利用建筑物已有的钢梁2来支撑楼承板1来代替原有的满堂红支撑架,这样就不需要等待下方的楼板施工完成,可同时对多层楼板同时施工和混凝土的养护,大大提高了横向楼板的施工速度。其中钢梁2一般是H型钢,H型钢具有较好的抗弯矩能力。通过在钢梁2腹板两侧,也就是H型钢两侧向内凹陷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安装肋板6;如图1中所示,建筑物的钢梁2不出意外都是水平方向布置,肋板6垂直方向布置,肋板6垂直于钢梁2的腹板和翼缘;肋板6包括多个,多个肋板6沿着钢梁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肋板6的间距和数目根据所需要的主横梁3数目确定。肋板6一方面能提高钢梁2的抗形变能力,另一方面肋板6还用于安装支撑楼承板1的主横梁3。具体地为在肋板6上竖向开设长条形的安装槽7,在主横梁3的两端安装有螺栓8,通过将螺栓8设置在安装槽7中即可将主横梁3连接到肋板6上,同时由于肋板6上并非圆形的安装孔而是竖向的安装槽7,所以主横梁3可以沿着安装槽7上下方向移动。仅仅通过拧紧螺栓8的容易导致主横梁3承重是向下滑动。所以在主横梁3两端的下方还设置有垫块5,垫款下端支设在钢梁2的下翼缘上,上端支撑主横梁3。楼承板1和主横梁3的重量主要通过垫块5传到钢梁2上。主横梁3两端的螺栓8安装在肋板6上的安装槽7内主要是用于稳定主横梁3,避免主横梁3发生翻倒倾覆。其中垫款的高度决定了楼承板1的高度,优选的所述垫块5为建筑场地中常见的垫铁或者槽钢或者方木,进一步优选的采用槽钢或者钢管,使用时可以根据所需高度由一根钢管或者长槽钢上截取出合适的所需长度。
为了尽可能的均匀的支撑楼承板1,而增加主横梁3较为困难,优选的通过在主横梁3上设置次横梁4,再通过次横梁4来支撑楼承板1,具体地多个所述主横梁3在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楼承板1和所述主横梁3之间还设置有次横梁4,所述次横梁4支设在所述主横梁3上且垂直于所述主横梁3,所述次横梁4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次横梁4沿主横梁3间隔设置。次横梁4只需要放置主横梁3上,不需要向主横梁3一样增加钢梁2上的肋板6安装螺栓8、垫块5,所以设置较为方便快捷。次横梁4也可以采用比主横梁3更为轻便的材料。
实际施工中,一般次横梁4的两端也是H型钢,只是这两个H型钢垂直于图1中的钢梁2。此时所述次横梁4的C型钢开口向下设置,次横梁4的两端插入到H型钢的腰部,端部顶在H型钢的腹板上,次横梁4的腹板紧贴两端H型钢的上翼缘,次横梁4的两端下部设置方木支撑,方木一端支设在H型钢的下翼缘上,上端支撑在次横梁4的腹板上。
具体地,所述主横梁3为C型钢,所述主横梁3的端部的腹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栓8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在所述横梁的腹板上竖向间隔开设多个。同时为了能够保证C型钢的主横梁3连接到安装槽7中后还能够在安装槽7内上下移动,如图1中所示的,所述安装槽7的长度大于最远两个螺栓8孔的间距。这样所有的螺栓8都能够在安装槽7内上下滑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横梁3一端的螺栓8数目为两个,更多的螺栓8并不能起到更好的加固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次横梁4为C型钢或槽钢。
由于机械加工和建筑施工的精度等级相差较大,钢梁2的间距一般是按照建筑施工的精度进行,而主横梁3的加工时按照机械的公差精度进行加工,所以为了避免在实际施工中主横梁3的两端在安装到安装槽7时发生偏差,同时为了应对主横梁3自身的热胀冷缩的形变,所以所述安装槽7的槽宽大于所述螺栓8的直径;具体优选的为,所述安装槽7的槽宽为螺栓8直径的1.5-3倍;所述螺栓8与肋板6之间设置有垫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包括在旧房装修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楼承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2),相邻钢梁(2)之间垂直连接有多个主横梁(3),主横梁(3)沿着钢梁(2)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钢梁(2)为H型钢,所述主横梁(3)的两端通过固定在钢梁(2)上的肋板(6)与两侧的钢梁(2)连接,所述肋板(6)上竖向开设有长条形的安装槽(7),主横梁(3)的端部通过螺栓(8)可拆卸连接到所述安装槽(7)中;主横梁(3)两端的下部设置有垫块(5),所述垫块(5)下端支设在钢梁(2)的下翼缘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承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横梁(3)在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楼承板(1)和所述主横梁(3)之间还设置有次横梁(4),所述次横梁(4)支设在所述主横梁(3)上且垂直于所述主横梁(3),所述次横梁(4)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次横梁(4)沿主横梁(3)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承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3)为C型钢,所述主横梁(3)的端部的腹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栓(8)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在所述横梁的腹板上竖向间隔开设多个,通孔与螺栓(8)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承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7)的长度大于最远两个螺栓(8)孔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承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横梁(4)为C型钢或槽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承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7)的槽宽大于所述螺栓(8)的直径;所述安装槽(7)的槽宽为螺栓(8)直径的1.5-3倍;所述螺栓(8)与肋板(6)之间设置有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承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5)为槽钢或者钢管。
CN202021592220.5U 2020-08-04 2020-08-04 楼承板支撑体系 Active CN213234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2220.5U CN213234259U (zh) 2020-08-04 2020-08-04 楼承板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2220.5U CN213234259U (zh) 2020-08-04 2020-08-04 楼承板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4259U true CN213234259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92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92220.5U Active CN213234259U (zh) 2020-08-04 2020-08-04 楼承板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4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5911A (zh) 逆作降模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0886227B (zh)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2592526U (zh) 预制t梁钢筋定位装置
CN213234259U (zh) 楼承板支撑体系
CN111236538A (zh) 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卡具及施工工艺
CN215566080U (zh) 一种轻量化疏散平台
CN116290911A (zh) 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6616848U (zh) 一种梁板后浇带支撑与封模结构
CN113737661B (zh) 一种斜拉桥塔座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
KR101181493B1 (ko) 개선된 시스템 서포터
CN212105103U (zh) 一种核电站大跨度设备间厚楼板桁模支架
CN211473081U (zh) 控制边坡格构梁钢筋保护层厚度装置
CN210561499U (zh) 一种预埋螺栓组安装装置
CN217896567U (zh) 一种单侧支模滑移吊装平台
CN112376704A (zh) 螺栓安装固定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13789958B (zh) 一种钢结构复合楼板吊模结构
CN220364873U (zh) 一种盖梁钢筋骨架预制胎架
CN113668392B (zh) 一种用于大倾角隧道式锚碇二衬支架的施工方法
CN216663835U (zh) 一种梁段滑移轨道系统
CN212271645U (zh) 一种高层钢结构住宅结构施工期间随层倒料平台
CN218292479U (zh) 基于双肢型钢柱的施工升降机免做基础顶撑结构
CN220992387U (zh) 一种钢结构屋面板校直支撑装置
CN216340926U (zh) 装配式梁体模板
CN219261783U (zh) 一种大截面框架梁钢筋安装支架装置
CN220768874U (zh) 一种用于分段式施工的标准节结构及基础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