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86227B -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86227B CN110886227B CN201911221363.7A CN201911221363A CN110886227B CN 110886227 B CN110886227 B CN 110886227B CN 201911221363 A CN201911221363 A CN 201911221363A CN 110886227 B CN110886227 B CN 1108862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steel pipe
- lower cross
- cross beam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4—Towers; Anchors ; Connection of cables to bridge parts; Saddle suppo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1)下横梁支架体系预埋件安装;(2)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安装;(3)落地钢管及钢管平联安装;(4)落地钢管预压;(5)牛腿支架安装及预压;(6)枕头梁及钢垫块安装;(7)施工便梁及分配梁安装;(8)下横梁底模板安装;(9)下横梁内预埋件安装;(10)下横梁外侧模板及内侧模板安装;(11)下横梁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12)下横梁顶模板安装;(13)下横梁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14)预应力张拉施工;(15)管道压浆及封锚,可实现下横梁支架体系集中加工、现场装配、快速施工,又提高了下横梁支架体系承载力及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适用于在桥梁建设中桥梁主塔下横梁施工项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对线路的要求也口益提高,高墩大跨度结构的桥梁应运而生,并且进入了建设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得到重视。桥梁支架作为施工的主要支撑结构,它的安全是保证桥梁顺利施工的重要前提之一。桥梁下横梁支架倒塌事故,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支架基础不牢、局部扣件存在质量或施工误差、施工过程不利荷载异常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可实现下横梁支架体系集中加工、现场装配、快速施工,又能提高下横梁支架体系承载力及稳定性,且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采用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可实现下横梁支架体系集中加工、现场装配、快速施工,又提高了下横梁支架体系承载力及稳定性,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了预主塔现浇下横梁施工的质量,以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步骤如下:
1)下横梁支架体系预埋件安装:在塔柱(2)的设计位置预埋爬锥(25)、剪力棒(24)、固定预埋件(21),在承台上设置反力预压预埋件(7),其中爬锥(25)和剪力棒(24)固定组合为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
2)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安装:通过吊机吊装将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对撑于塔柱(2)之间,其中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包括反力预压预留孔(15)、锚固端板(17)、落地钢管预留孔(18)、调节螺栓(19)以及加筋肋板,锚固端板(17)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连接;
3)落地钢管(5)及钢管平联(3)安装:落地钢管(5)在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安装完成后吊装,落地钢管(5)插入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的落地钢管预留孔(18)内,通过调节螺栓(19)调整落地钢管(5)垂直度,落地钢管(5)与承台(6)的预埋件连接固定;钢管平联(3)设置于落地钢管(5)之间,钢管平联(3)与塔柱(2)通过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连接;
4)落地钢管(5)预压:钢绞线穿过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上的反力预压预留孔(15),一端连接连接落地钢管(5)顶部上的反力预压拉环(14),另一端连接承台(6)上的反力预压预埋件(7),千斤顶连接钢绞线进行落地钢管(5)的反力预压;
5)牛腿支架(23)安装及预压:牛腿支架(23)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与塔柱(2);牛腿支架(23)安装完成后,进行反力预压支架(20)安装,反力预压支架(20)置于牛腿支架(23)的上方,反力预压支架(20)与塔柱(2)通过固定预埋件(21)连接;牛腿支架(23)上安置千斤顶(22),千斤顶(22)上部与反力预压支架(20)连接,调整千斤顶(22)进行牛腿支架(23)反力预压;
6)枕头梁(9)及钢垫块(11)安装:落地钢管(5)顶部焊接落地钢管连接钢板(12)并设置肋板(13),落地钢管连接钢板(12)上安装枕头梁(9),枕头梁(9)上部设置钢垫块(11);
7)施工便梁(8)及分配梁(10)安装:施工便梁(8)安装在枕头梁(9)上部的钢垫块(11)上部,施工便梁(8)上部设置分配梁(10),分配梁(10)采用错开放置,呈锯齿形;
8)下横梁(1)底模板安装:分配梁(10)安装完成后,进行下横梁(1)底模板安装,底模板采用钢模板在工厂预制,底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钢筋下横梁钢筋安装;
9)下横梁(1)内预埋件安装:下横梁(1)内预埋预应力管道及锚垫板;同时设置支架拆除预埋件,电梯通道预埋件,灯柱检修通道预埋件、模板支撑平台预埋件;
10)下横梁(1)外侧模板及内侧模板安装:下横梁(1)外侧模板采用钢模板,下横梁(1)内侧模板采用木模板进行支模;
11)下横梁(1)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下横梁底模板、外侧模板及内侧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塔柱(2)与下横梁(1)同步混凝土浇筑施工及混凝土养护;
12)下横梁(1)顶模板安装:采用下横梁(1)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进行下横梁(1)顶模板的安装,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的型钢立柱(42)之间设置型钢支撑(39)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可调托座(36)进行木模板精确安装;
13)下横梁(1)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下横梁顶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塔柱(2)与下横梁(1)顶板同步混凝土浇筑施工及混凝土养护;
14)预应力张拉施工:下横梁预应力束均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钢束总体分两批张拉,相同束号的每组钢束,采用均衡对称、两端同时张拉,张拉时顶、底及左、右应尽量保持均衡;
15)管道压浆及封锚:最后进行下横梁管道压浆及封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根据其上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施工得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
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主塔下横梁采用轻型现浇支模体系,附塔固定反力预压落地钢管柱型钢梁轻型支架体系,钢模组合模板下横梁分层塔梁同步施工,下横梁第二层顶板混凝土采用易落架复合式支模技术,加快了施工速度;
(2)横梁梁段附塔采用可周转定型化支撑牛腿托架,上设置下横梁倒角定型化支架体系及千斤顶支架预压体系,降低了施工成本;
(3)落地钢管间可增设滑升易装拆连体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加快落地钢管的吊装速度,又可以提高其承载力及整个支架体系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断面示意图;
图2是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平面示意图;
图3是1-1剖面示意图;
图4是落地钢管顶部大样图;
图5是整体式框格板大样示意图;
图6是牛腿支架反力预压大样图;
图7是牛腿支架支模安装大样图;
图8是爬锥及剪力棒组合预埋大样图;
图9是2-2剖面示意图;
图10是3-3剖面示意图;
图11是爬锥大样图;
图12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断面图;
图13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立面图;
图14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平面图;
图15是本发明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中:1-下横梁,2-塔柱,3-钢管平联,4-整体式框格加强板,5-落地钢管,6-承台,7-反力预压预埋件,8-施工便梁,9-枕头梁,10-分配梁,11-钢垫块,12-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3-肋板,14-反力预压拉环,15-反力预压预留孔,16-加筋肋板,17-锚固端板,18-落地钢管预留孔,19-调节螺栓,20-反力预压支架,21-固定预埋件,22-千斤顶,23-牛腿支架,24-剪力棒,25-爬锥,26-钢模板,27-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8-螺栓,29-耳板,30-牛腿支架连接孔,31-塔柱边线,32-插销,33-木模板,34-木枋,35-方钢,36-可调托座,37-槽钢,38-紧固螺栓,39-型钢支撑,40-型钢垫板,41-型钢连接钢板,42-型钢立柱,43-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钢模板安装、钢筋安装、管道压浆及封锚的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养护的施工工艺要求,吊装技术要求等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发明涉及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施工的实施方式。
参照各图所示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包括下横梁(1),塔柱(2),钢管平联(3)型号为P500×8,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落地钢管(5)型号为P820×16,承台(6),反力预压预埋件(7),施工便梁(8)型号为D16型,枕头梁(9)型号为2HN800×300,分配梁(10)为40a工字钢,钢垫块(11),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2)尺寸为100cm×100cm×3cm,肋板(13),反力预压拉环(14)设计拉力65t,反力预压预留孔(15)尺寸为60cm×40cm,加筋肋板(16),锚固端板(17),落地钢管预留孔(18),调节螺栓(19)直径为30mm精轧螺纹钢,反力预压支架(20)为40a型槽钢,固定预埋件(21),千斤顶(22),牛腿支架(23)由20mm钢板焊接,剪力棒(24)尺寸为0.17mm×0.785mm×0.09mm,爬锥(25)型号为M64/D32型,钢模板(26),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由20mm厚方钢焊接,螺栓(28)直径为32mm精轧螺纹钢,耳板(29)尺寸为1190×590×30,牛腿支架连接孔(30)直径为120mm,塔柱边线(31),插销(32),木模板(33),木枋(34),方钢(35),可调托座(36),槽钢(37)型号为16#b,紧固螺栓(38)直径为20mm精轧螺纹钢,型钢支撑(39)型号为150mm×150mm,型钢垫板(40)尺寸为450mm×400mm×30mm,型钢连接钢板(41),型钢立柱(42)型号为200mm×200mm,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下横梁支架体系预埋件安装:在塔柱(2)的设计位置预埋爬锥(25)、剪力棒(24)、固定预埋件(21),在承台上设置反力预压预埋件(7),其中爬锥(25)和剪力棒(24)固定组合为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
2)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安装:通过吊机吊装将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对撑于塔柱(2)之间,其中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包括反力预压预留孔(15)、锚固端板(17)、落地钢管预留孔(18)、调节螺栓(19)、加筋肋板组成,锚固端板(17)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连接;
3)落地钢管(5)及钢管平联(3)安装:落地钢管(5)在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安装完成后吊装,落地钢管(5)插入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的落地钢管预留孔(18)内,通过调节螺栓(19)调整落地钢管(5)垂直度,落地钢管(5)与承台(6)预埋件连接固定,采用相同的方法安装其他落地钢管(5);钢管平联(3)设置于落地钢管(5)之间,钢管平联(3)与塔柱(2)通过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连接;
4)落地钢管(5)预压:钢绞线穿过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上的反力预压预留孔(15),一端连接连接落地钢管(5)顶部上的反力预压拉环(14),另一端连接承台(6)上的反力预压预埋件(7),千斤顶连接钢绞线进行落地钢管(5)的反力预压;
5)牛腿支架(23)安装及预压:牛腿支架(23)在工厂预制,通过插销(32)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与塔柱(2);牛腿支架(23)安装完成后,进行反力预压支架(20)安装,反力预压支架(20)置于牛腿支架(23)的上方,反力预压支架(20)与塔柱(2)通过固定预埋件(21)连接;牛腿支架(23)上安置千斤顶(22),千斤顶(22)上部与反力预压支架(20)连接,调整千斤顶(22)进行牛腿支架(23)反力预压;
6)枕头梁(9)及钢垫块(11)安装:落地钢管(5)顶部焊接落地钢管连接钢板(12)并设置肋板(13),落地钢管连接钢板(12)上安装枕头梁(9),枕头梁(9)上部设置钢垫块(11);
7)施工便梁(8)及分配梁(10)安装:施工便梁(8)安装在枕头梁(9)上部的钢垫块(11)上部,施工便梁(8)上部设置分配梁(10),分配梁(10)采用错开放置,呈锯齿形,兼具模板放置和人行通道的作用;
8)下横梁(1)底模板安装:分配梁(10)安装完成后,进行下横梁(1)底模板安装,底模板采用钢模板在工厂预制,底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钢筋下横梁钢筋安装;
9)下横梁(1)内预埋件安装:下横梁(1)内预埋预应力管道及锚垫板;同时设置支架拆除预埋件,电梯通道预埋件,灯柱检修通道预埋件、模板支撑平台预埋件。
10)下横梁(1)外侧模板及内侧模板安装:下横梁(1)外侧模板采用钢模板,下横梁(1)内侧模板采用木模板进行支模;
11)下横梁(1)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下横梁底模板、外侧模板及内侧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塔柱(2)与下横梁(1)同步混凝土浇筑施工及混凝土养护;
12)下横梁(1)顶模板安装:采用下横梁(1)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进行下横梁(1)顶模板的安装,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由木模板(33)、木枋(34)、方钢(35),可调托座(36)、槽钢(37)、紧固螺栓(38)、型钢支撑(39)、型钢垫板(40)、型钢连接钢板(41)、型钢立柱(42)组成,型钢立柱(42)之间设置型钢支撑(39)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可调托座(36)进行木模板精确安装,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装拆方便;
13)下横梁(1)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下横梁顶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塔柱(2)与下横梁(1)顶板同步混凝土浇筑施工及混凝土养护;
14)预应力张拉施工:下横梁预应力束均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钢束总体分两批张拉,相同束号的每组钢束,采用均衡对称、两端同时张拉,张拉时顶、底及左、右应尽量保持均衡。
15)管道压浆及封锚:最后进行下横梁管道压浆及封锚。
所述的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由爬锥(25)和剪力棒(24)组合固定,爬锥(25)和剪力棒(24)整体式框架预埋;耳板(29)设置在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上部,耳板(29)上预留牛腿支架连接孔(30)。
具体的,耳板(29)通过螺栓(28)连接在爬锥(25)内。剪力棒(24)一端支撑于耳板(29)。
所述的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对撑于塔柱之间,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包括反力预压预留孔(15)、锚固端板(17)、落地钢管预留孔(18)、调节螺栓(19)、加筋肋板组成,锚固端板(17)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连接。
如图所示,加筋肋板(16)内置有呈井格状设置的钢筋,其中横置的钢筋的两端连接锚固端板(17),锚固端板(17)连接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并固定于塔柱(2)。反力预压预留孔(15)和落地钢管预留孔(18)穿设在加筋肋板(16)上,两个反力预压预留孔(15)分置于落地钢管预留孔(18)的两侧,且置于同一轴线上,落地钢管预留孔(18)边侧设置有调节螺栓(19)。
落地钢管(5)在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安装完成后吊装,落地钢管(5)插入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的落地钢管预留孔(18)内,通过调节螺栓(19)调整落地钢管(5)垂直度,落地钢管(5)与承台(6)预埋件连接固定,采用相同的方法安装其他落地钢管(5)。
钢管平联(3)设置与落地钢管(5)之间,钢管平联(3)与塔柱(2)通过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连接;
所述的落地钢管(5)及钢管平联(3)安装完成后,进行落地钢管(5)反力预压,具体的,承台(6)上表面设置反力预压预埋件(7),落地钢管(5)顶部的两侧设置反力预压拉环(14)。钢绞线穿过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上的反力预压预留孔(15),一端连接连接落地钢管(5)顶部上的反力预压拉环(14),另一端连接承台(6)上的反力预压预埋件(7),千斤顶连接钢绞线进行落地钢管(5)反力预压。
落地钢管(5)的顶部固定肋板(13),边侧固定反力预压拉环(14),肋板(13)上设置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2),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2)上设置枕头梁(9),枕头梁(9)上设置钢垫块(11),钢垫块(11)上铺设施工便梁(8),施工便梁(8)上铺设分配梁(10),下横梁(1)置于分配梁(10)上施工。其中肋板(13)套置在落地钢管(5)顶部。
所述的牛腿支架(23)在工厂预制,通过插销(32)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与塔柱(2),牛腿支架(23)安装完成后,进行反力预压支架(20)安装,反力预压支架(20)与塔柱(2)通过固定预埋件(21)连接;牛腿支架(23)上安置千斤顶(22),千斤顶(22)上部与反力预压支架(20)连接,调整千斤顶(22)进行牛腿支架(23)反力预压。
所述的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由木模板(33)、木枋(34)、方钢(35),可调托座(36)、槽钢(37)、紧固螺栓(38)、型钢支撑(39)、型钢垫板(40)、型钢连接钢板(41)、型钢立柱(42)组成。
型钢立柱(42)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型钢立柱(42)之间设置型钢支撑(39)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型钢立柱(42)置于型钢垫板(40)上。型钢立柱(42)的顶部设置型钢连接钢板(41),型钢连接钢板(41)连接多个型钢立柱(42),槽钢(37)固定置于型钢连接钢板(41)的两侧,可调托座(36)置于槽钢(37)之间置于型钢连接钢板(41)上,方钢(35)置于可调托座(36)上,木枋(34)置于方钢(35)上,木模板(33)置于木枋(34)上,通过调整可调托座(36)进行木模板(33)的精确安装,且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装拆方便。
下横梁(1)模板内侧模板和顶模板采用木模板,外侧模板和底模板采用钢模板,塔柱(2)内侧面与下横梁(1)连接的倒角处采用木模板。下横梁(1)分两层浇筑,采用塔柱(2)与下横梁(1)同步施工。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步骤如下:
1)下横梁支架体系预埋件安装:在塔柱(2)的设计位置预埋爬锥(25)、剪力棒(24)、固定预埋件(21),在承台上设置反力预压预埋件(7),其中爬锥(25)和剪力棒(24)固定组合为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
2)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安装:通过吊机吊装将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对撑于塔柱(2)之间,其中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包括反力预压预留孔(15)、锚固端板(17)、落地钢管预留孔(18)、调节螺栓(19)以及加筋肋板,锚固端板(17)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连接;
3)落地钢管(5)及钢管平联(3)安装:落地钢管(5)在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安装完成后吊装,落地钢管(5)插入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的落地钢管预留孔(18)内,通过调节螺栓(19)调整落地钢管(5)垂直度,落地钢管(5)与承台(6)的预埋件连接固定;钢管平联(3)设置于落地钢管(5)之间,钢管平联(3)与塔柱(2)通过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连接;
4)落地钢管(5)预压:钢绞线穿过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上的反力预压预留孔(15),一端连接落地钢管(5)顶部上的反力预压拉环(14),另一端连接承台(6)上的反力预压预埋件(7),千斤顶连接钢绞线进行落地钢管(5)的反力预压;
5)牛腿支架(23)安装及预压:牛腿支架(23)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固定与塔柱(2);牛腿支架(23)安装完成后,进行反力预压支架(20)安装,反力预压支架(20)置于牛腿支架(23)的上方,反力预压支架(20)与塔柱(2)通过固定预埋件(21)连接;牛腿支架(23)上安置千斤顶(22),千斤顶(22)上部与反力预压支架(20)连接,调整千斤顶(22)进行牛腿支架(23)反力预压;
6)枕头梁(9)及钢垫块(11)安装:落地钢管(5)顶部焊接落地钢管连接钢板(12)并设置肋板(13),落地钢管连接钢板(12)上安装枕头梁(9),枕头梁(9)上部设置钢垫块(11);
7)施工便梁(8)及分配梁(10)安装:施工便梁(8)安装在枕头梁(9)上部的钢垫块(11)上部,施工便梁(8)上部设置分配梁(10),分配梁(10)采用错开放置,呈锯齿形;
8)下横梁(1)底模板安装:分配梁(10)安装完成后,进行下横梁(1)底模板安装,底模板采用钢模板在工厂预制,底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钢筋下横梁钢筋安装;
9)下横梁(1)内预埋件安装:下横梁(1)内预埋预应力管道及锚垫板;同时设置支架拆除预埋件,电梯通道预埋件,灯柱检修通道预埋件、模板支撑平台预埋件;
10)下横梁(1)外侧模板及内侧模板安装:下横梁(1)外侧模板采用钢模板,下横梁(1)内侧模板采用木模板进行支模;
11)下横梁(1)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下横梁底模板、外侧模板及内侧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塔柱(2)与下横梁(1)同步混凝土浇筑施工及混凝土养护;
12)下横梁(1)顶模板安装:采用下横梁(1)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进行下横梁(1)顶模板的安装,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的型钢立柱(42)之间设置型钢支撑(39)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可调托座(36)进行木模板精确安装;
13)下横梁(1)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下横梁顶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塔柱(2)与下横梁(1)顶板同步混凝土浇筑施工及混凝土养护;
14)预应力张拉施工:下横梁预应力束均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钢束总体分两批张拉,相同束号的每组钢束,采用均衡对称、两端同时张拉,张拉时顶、底及左、右应尽量保持均衡;
15)管道压浆及封锚:最后进行下横梁管道压浆及封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加筋肋板(16)内置有呈井格状设置的钢筋,其中横置的钢筋的两端连接锚固端板(17),锚固端板(17)连接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并固定于塔柱(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力预压预留孔(15)和落地钢管预留孔(18)穿设在加筋肋板(16)上,两个反力预压预留孔(15)分置于落地钢管预留孔(18)的两侧,且置于同一轴线上,落地钢管预留孔(18)边侧设置有调节螺栓(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落地钢管(5)的顶部固定肋板(13),边侧固定反力预压拉环(14),肋板(13)上设置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2),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2)上设置枕头梁(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由木模板(33)、木枋(34)、方钢(35),可调托座(36)、槽钢(37)、紧固螺栓(38)、型钢支撑(39)、型钢垫板(40)、型钢连接钢板(41)、型钢立柱(42)组成,型钢立柱(42)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型钢立柱(42)之间设置型钢支撑(39)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型钢立柱(42)置于型钢垫板(4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型钢立柱(42)的顶部设置型钢连接钢板(41),型钢连接钢板(41)连接多个型钢立柱(42),槽钢(37)固定置于型钢连接钢板(41)的两侧,可调托座(36)置于槽钢(37)之间置于型钢连接钢板(41)上,方钢(35)置于可调托座(36)上,木枋(34)置于方钢(35)上,木模板(33)置于木枋(34)上,通过调整可调托座(36)进行木模板(33)的精确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耳板(29)设置在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上部,耳板(29)上预留牛腿支架连接孔(30)。
8.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方法施工得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21363.7A CN110886227B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21363.7A CN110886227B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86227A CN110886227A (zh) | 2020-03-17 |
CN110886227B true CN110886227B (zh) | 2021-09-14 |
Family
ID=6975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21363.7A Active CN110886227B (zh) | 2019-12-03 | 2019-12-03 |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862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8197A (zh) * | 2021-01-12 | 2021-06-01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斜拉桥混凝土横梁自承法现浇施工方法 |
CN113235443B (zh) * | 2021-05-20 | 2022-05-31 |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0#块施工托架的预压施工方法 |
CN113235442B (zh) * | 2021-05-20 | 2022-05-31 |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自带预压组件的新型装配式0#块施工托架 |
CN114837090B (zh) * | 2022-05-16 | 2024-09-06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塔横梁施工用组合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CN115323932A (zh) * | 2022-08-31 | 2022-11-11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塔柱下横梁施工用支护结构及支护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34842A (ja) * | 1994-11-11 | 1996-05-28 |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 床版補強構造 |
JP2003328323A (ja) * | 2002-05-15 | 2003-11-19 | Kajima Corp | 塔状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
CN106436573A (zh) * | 2015-10-28 | 2017-02-22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超高索塔大跨度上横梁牛腿钢桁支架施工方法 |
CN206859068U (zh) * | 2017-06-13 | 2018-01-09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斜拉桥索塔下横梁装配式支架结构 |
CN109338900A (zh) * | 2018-11-28 | 2019-02-15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塔下横梁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12-03 CN CN201911221363.7A patent/CN1108862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34842A (ja) * | 1994-11-11 | 1996-05-28 |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 床版補強構造 |
JP2003328323A (ja) * | 2002-05-15 | 2003-11-19 | Kajima Corp | 塔状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
CN106436573A (zh) * | 2015-10-28 | 2017-02-22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超高索塔大跨度上横梁牛腿钢桁支架施工方法 |
CN206859068U (zh) * | 2017-06-13 | 2018-01-09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斜拉桥索塔下横梁装配式支架结构 |
CN109338900A (zh) * | 2018-11-28 | 2019-02-15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塔下横梁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86227A (zh) | 2020-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86227B (zh) |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00441779C (zh) | 空中预制平移就位的桥梁施工方法 | |
CN110387822B (zh) | 现浇盖梁装配式钢管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457629B (zh) | 独柱墩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2411391A (zh) | 一种独柱盖梁钢管柱贝雷梁施工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409624B (zh) | 一种大型设备安装与主体结构逆作计算与施工方法 | |
CN113638304B (zh) | 混凝土梁式桥隐盖梁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418387A (zh) | 一种后张法体外预应力钢梁和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结合的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工艺 | |
CN112267369A (zh) | 一种无跨中立柱钢栈桥结构及顶推安装装置和施工方法 | |
CN113585075A (zh) | 一种钢混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模架 | |
CN111877129B (zh) | 连续拱桥的拱圈施工方法 | |
CN210049103U (zh) | 大跨径现浇箱梁跨越高等级高速公路支架 | |
CN117488647A (zh) | 一种适用于市区高架上下两层钢桁腹杆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 |
CN211848943U (zh) |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 | |
CN113047609A (zh) | 一种利用简易格构柱叠合板体系构筑超厚混凝土顶板的施工方法 | |
CN213233106U (zh) | 一种拱圈支架 | |
CN115387234A (zh) | 一种超高菱形塔墩下横梁的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9854576U (zh) | 一种用于盖板涵洞或通道施工的台车 | |
CN217151146U (zh) | 一种超5米悬挑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悬挑钢梁组件 | |
CN215800924U (zh) | 高空原位现浇桥梁 | |
CN219710040U (zh) | 一种适用于刚构桥混凝土水平运输的索道桥 | |
CN222275273U (zh) | 一种软基地质大跨度梁浇筑支撑结构 | |
CN219059775U (zh) | 一种用于盖梁施工的支撑体系 | |
CN216713527U (zh) | 装配式平面楼盖 | |
CN221297595U (zh) | 一种贝雷梁作支架主梁的盖梁施工操作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ain tower cast-in-place lower crossbeam support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4 Pledgee: Industr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Wuhan branch Pledgor: HUBEI PROVINCIAL ROAD & BRIDG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9401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