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2292U - 劲性柱作业平台 - Google Patents
劲性柱作业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42292U CN214942292U CN202023284492.1U CN202023284492U CN214942292U CN 214942292 U CN214942292 U CN 214942292U CN 202023284492 U CN202023284492 U CN 202023284492U CN 214942292 U CN214942292 U CN 2149422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platform
- steel pipe
- hoop
- scaff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劲性柱作业平台,包括:劲性柱、二层主钢梁、环形抱箍平台和中间平台;中间平台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之间,并沿着轴线方向与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相互拉通,环形抱箍平台与劲性柱一一对应设置且环绕于劲性柱的四周;环形抱箍平台包括钢管脚手架和第一钢梁抱箍,钢管脚手架的下端固定于脚手架地坪上,钢管脚手架通的上端通过第一钢梁抱箍与二层主钢梁实现拉结固定。在本申请提供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通过劲性柱以及主钢梁的抱箍拉结实现环形抱箍平台整体的固定,并在环形抱箍平台之间设置中间平台与其相互拉通,如此不但能够确保作业平台的稳定性,而且能够适用于逆作法施工,满足劲性柱直接从一层施工至顶的作业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劲性柱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装配式施工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式,在建筑结构施工上有着比传统工艺高效、便捷、质量更有保障的优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术并不成熟。对应预制柱而言,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两种技术体系,而劲性柱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体系应用于装配式施工,能够有效避免纯混凝土柱构件安装时的钢筋碰撞问题以及灌浆套筒安装的施工难度及质量控制难题。
通常的,采用逆作法进行主体厂房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依次是:一层劲性柱吊装;二层主次钢梁吊装;二层劲性柱混凝土结构施工;屋架钢结构吊装;二层楼承板吊装;一层地坪结构施工。所以,在屋架梁施工前就必须将劲性柱直接完成至屋面,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分段进行钢筋、模板及混凝土的施工,因此我们必须搭设符合劲性柱施工使用的作业平台,并满足劲性柱直接从一层施工至顶的作业要求,这对整体厂房结构及后道工序的施工都是十分关键的。
然而,现有的作业平台并不能适用于逆作法中劲性柱的施工作业,由于高度不够,劲性柱无法直接从一层施工至顶部。而且,随着建筑规模越大,劲性柱的施工难度也相应加大,相应的,作业平台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要求就越高,而现有的作业平台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劲性柱作业平台,以解决现有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存在无法适用于逆作法施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劲性柱作业平台,所述劲性柱作业平台包括:劲性柱、二层主钢梁、环形抱箍平台和中间平台;
所述中间平台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之间,并沿着轴线方向与所述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相互拉通,所述环形抱箍平台与所述劲性柱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环绕于所述劲性柱的四周;
所述环形抱箍平台包括钢管脚手架和第一钢梁抱箍,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下端固定于脚手架地坪上,所述钢管脚手架通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钢梁抱箍与所述二层主钢梁实现拉结固定。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所述二层主钢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短钢筋,所述限位短钢筋对称布置于所述劲性柱的相对两侧;
所述环形抱箍平台还包括钢管斜抛撑,所述钢管斜抛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限位短钢筋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斜抛撑的另一端与所述钢管脚手架固定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所述钢管斜抛撑与所述二层主钢梁之间的夹角范围在30°到60°之间。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所述环形抱箍平台还包括连续设置的Z字斜撑和竖向设置的剪刀撑,所述Z字斜撑和所述剪刀撑均固定在所述钢管脚手架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所述Z字斜撑固定于所述钢管脚手架之未与所述中间平台连接的三个侧面,所述Z字斜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45°到60°之间。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临空面设置有钢管斜拉,所述钢管斜拉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钢管脚手架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斜拉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梁抱箍拉结固定。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所述中间平台包括钢管脚手架,所述中间平台的钢管脚手架与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均包括多根立杆和多根横杆;
所述多根立杆均为竖直设置,其底端通过垫块固定在所述脚手架地坪上;
所述多根横杆均为水平设置,并通过扣件与所述多根立杆固定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所述中间平台的其中一侧设置为平通道,所述中间平台的另一侧设置有斜爬梯。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所述中间平台还包括剪刀撑,所述剪刀撑竖向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平通道之背向所述斜爬梯的一侧。
可选的,在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还包括:一层主钢梁、钢牛腿、钢管抱箍和第二钢梁抱箍;
所述钢牛腿固定于所述劲性柱的一层柱中,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通过所述钢管抱箍与所述钢牛腿拉结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钢梁抱箍与所述一层主钢梁实现拉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劲性柱以及主钢梁的抱箍拉结实现环形抱箍平台整体的固定,并在环形抱箍平台之间设置中间平台,所述环形抱箍平台与所述中间平台按轴线相互拉通,如此不但能够确保作业平台的稳定性,而且便于施工作业;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钢管脚手架和主钢梁之间分别设置钢管斜抛撑和钢管斜拉,以进一步加强环形抱箍平台的结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劲性柱作业平台适用于逆作法施工,能够满足劲性柱直接从一层施工至顶的作业要求,采用所述劲性柱作业平台进行施工,不但能够确保劲性柱的施工质量,而且能够保障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劲性柱作业平台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抱箍平台的抱柱拉结做法的详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劲性柱作业平台未升至二层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升至二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斜爬梯侧的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平通道侧立面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抱箍平台其中一侧为临空面的拉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环形抱箍平台相邻两侧为临空面的拉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劲性柱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劲性柱作业平台100包括:劲性柱1、二层主钢梁2、环形抱箍平台(图中标号未示出)和中间平台(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中间平台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之间,并沿着轴线方向(图1竖向虚线所示方向)与所述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相互拉通,所述环形抱箍平台与所述劲性柱1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环绕于所述劲性柱1的四周;所述环形抱箍平台包括钢管脚手架和第一钢梁抱箍3,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脚手架地坪11上,所述二层主钢梁2为水平设置,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钢梁抱箍3与所述二层主钢梁2实现拉结固定。
具体的,所述环形抱箍平台包括钢管脚手架和第一钢梁抱箍3,所述钢管脚手架环绕于所述劲性柱1的四周,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脚手架地坪11上,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钢梁抱箍3与所述二层主钢梁2实现拉结固定。其中,所述劲性柱1为竖向设置,所述二层主钢梁2为横向设置,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宽度d根据所述劲性柱1的尺寸进行设置。
如图4所示,所述二层主钢梁2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短钢筋21,所述限位短钢筋21对称布置于所述劲性柱1的相对两侧,升至屋面部分的作业平台于二层钢梁2处增设钢管斜抛撑4进行固定,所述钢管斜抛撑4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限位短钢筋21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斜抛撑4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抱箍平台在劲性柱混凝土结构未完成前依靠钢筋与钢骨栓钉焊接拉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采用第一钢梁抱箍3拉结,上屋面时与二层主钢梁2进行抱箍拉结并在所述二层主钢梁2处增设钢管斜抛撑4。二层以上的混凝土结构柱采用分段浇筑,分段抱箍拉结的形式施工,每段浇筑一般不超过3.5m,浇筑完成后立即抱箍拉结。
优选的,所述钢管斜抛撑4与所述二层主钢梁2的夹角范围在30°到60°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管斜抛撑4的加固高度在4050mm以下,所述钢管斜抛撑4与所述二层主钢梁2的夹角为45°。
请继续参考图7和图8,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临空面设置有钢管斜拉5,所述钢管斜拉5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钢管脚手架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斜拉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梁抱箍3拉结固定。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所述中间平台连接于两个相邻的环形抱箍平台之间,并沿着轴线方向与其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相互拉通,所述中间平台同样由钢管脚手架搭设而成,所述中间平台的钢管脚手架与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均包括多根横杆6、多根立杆7、脚手板(图中标号未示出)和挡脚板8,所述多根横杆6和所述多根立杆7均为钢管,所述多根立杆7均为竖直设置,其底端通过垫块12固定在所述脚手架地坪11上,所述多根横杆6均为水平设置,并通过扣件(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多根立杆7固定连接,所述脚手板铺设于所述多根横杆6和所述多根立杆7组成的架体上,所述挡脚板8沿着所述脚手板的四周通长设置。
其中,所述脚手架地坪11为100mm厚的垫层,所述垫层下的土应压实并做好排水措施。所述垫层可以是地坪承台下垫层,也可以是自然地基。若为自然地基时,必须进行地基土夯实并配置通长垫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平台和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均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架体(即钢管脚手架)的高宽比在3以下,步距为1800mm,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立杆采用单立杆形式,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立杆间距在1600mm以下,所述中间平台的立杆间距在1600mm至1700mm之间。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述中间平台和所述环形抱箍平台均为多层结构,所述挡脚板8设置于每一层作业平台上,每一层作业平台均设置有扶手栏杆(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扶手栏杆的高度在1200mm以上,考虑风阻影响,故仅于所述扶手栏杆处设置绿网9,所述绿网9为绿色密目安全网,用于确保工人操作安全。
请继续参考图3、图5和图6,所述劲性柱作业平台100还包括Z字斜撑13和剪刀撑14,所述Z字斜撑13为连续设置,所述剪刀撑14为竖向设置,所述Z字斜撑13和所述剪刀撑14均固定在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上,用于进一步加强所述环形抱箍平台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其中,所述Z字斜撑1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45°到60°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抱箍平台具有四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中间平台连接,未与所述中间平台连接的三个侧面均设置有Z字斜撑13和剪刀撑14。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平台的其中一侧(安全通道入口侧)设置有斜爬梯15,所述中间平台的另一侧设置有平通道16。所述中间平台还包括剪刀撑(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剪刀撑竖向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平通道16之背向所述斜爬梯15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劲性柱作业平台100还包括:一层主钢梁(图中未示出)、钢牛腿(图中未示出)、钢管抱箍(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钢梁抱箍(图中未示出);所述一层主钢梁为横向设置且位于所述二层主钢梁2与所述脚手架地坪11之间,所述钢牛腿固定于所述劲性柱1的一层柱中,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通过所述钢管抱箍与所述钢牛腿拉结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钢梁抱箍与所述一层主钢梁实现拉结固定。
当所述劲性柱1的一层柱含有钢牛腿时,钢筋施工阶段的硬拉结采用钢牛腿一侧的钢管抱箍拉结并结合一层主钢梁两侧的钢梁抱箍拉结。其中,钢梁抱箍需在钢梁顶面点焊加固。当所述劲性柱1的一层柱不含钢牛腿时,钢筋施工阶段采用钢柱四面栓钉上各焊接一处短钢筋与钢管脚手架焊接拉结,混凝土完成后在钢砼柱上使用钢管扣件抱箍拉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钢管脚手架的高宽比、步距、立杆间距、扶手栏杆的高度、钢管斜抛撑4的加固高度和角度、Z字斜撑13的设置角度仅为举例,而非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结合实际需求对所述钢管脚手架的高宽比、步距、立杆间距、扶手栏杆的高度、钢管斜抛撑4的加固高度和角度、Z字斜撑13的设置角度进行设置,只要符合建筑规范要求,能够确保作业平台的结构稳定性即可。
在厂房钢结构逆作法的前提思路下,劲性柱无法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作业。为此,需对作业平台进行优化设计以适应逆作法施工。本实施例提供的劲性柱作业平台100整体依靠劲性柱1以及二层主钢梁2进行抱箍拉结固定,升至屋面部分的作业平台于所述二层钢梁2处增设钢管斜抛撑4进行固定。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劲性柱作业平台100能够直接从一层施工至屋面,而不是先完成一层后在二层搭设架体继续施工至屋面,如此不但能够大大提高作业效率,缩短工期,为后序专业提供开展施工的条件,而且也为作业人员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此外,在发现垂直度或尺寸有偏差时,可以直接整改到位,保障了质量,为后序楼承板及屋架钢结构的施工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大大减少了钢结构施工产生的累积偏差。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劲性柱作业平台中,通过劲性柱以及主钢梁的抱箍拉结实现环形抱箍平台整体的固定,并在所述环形抱箍平台之间设置中间平台,所述环形抱箍平台与所述中间平台按轴线相互拉通,如此不但能够确保作业平台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而且能够适用于逆作法施工,满足劲性柱直接从一层施工至顶的作业要求,便于劲性柱施工过程中的检查与验收。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劲性柱、二层主钢梁、环形抱箍平台和中间平台;
所述中间平台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之间,并沿着轴线方向与所述相邻的两个环形抱箍平台相互拉通,所述环形抱箍平台与所述劲性柱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环绕于所述劲性柱的四周;
所述环形抱箍平台包括钢管脚手架和第一钢梁抱箍,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下端固定于脚手架地坪上,所述钢管脚手架通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钢梁抱箍与所述二层主钢梁实现拉结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主钢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短钢筋,所述限位短钢筋对称布置于所述劲性柱的相对两侧;
所述环形抱箍平台还包括钢管斜抛撑,所述钢管斜抛撑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限位短钢筋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斜抛撑的另一端与所述钢管脚手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斜抛撑与所述二层主钢梁之间的夹角范围在30°到60°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抱箍平台还包括连续设置的Z字斜撑和竖向设置的剪刀撑,所述Z字斜撑和所述剪刀撑均固定在所述钢管脚手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Z字斜撑固定于所述钢管脚手架之未与所述中间平台连接的三个侧面,所述Z字斜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45°到60°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脚手架的临空面设置有钢管斜拉,所述钢管斜拉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钢管脚手架固定连接,所述钢管斜拉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梁抱箍拉结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台包括钢管脚手架,所述中间平台的钢管脚手架与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均包括多根立杆和多根横杆;
所述多根立杆均为竖直设置,其底端通过垫块固定在所述脚手架地坪上;
所述多根横杆均为水平设置,并通过扣件与所述多根立杆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台的其中一侧设置为平通道,所述中间平台的另一侧设置有斜爬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台还包括剪刀撑,所述剪刀撑竖向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平通道之背向所述斜爬梯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劲性柱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层主钢梁、钢牛腿、钢管抱箍和第二钢梁抱箍;
所述钢牛腿固定于所述劲性柱的一层柱中,所述环形抱箍平台的钢管脚手架通过所述钢管抱箍与所述钢牛腿拉结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钢梁抱箍与所述一层主钢梁实现拉结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84492.1U CN214942292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劲性柱作业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84492.1U CN214942292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劲性柱作业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42292U true CN214942292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116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84492.1U Active CN214942292U (zh) | 2020-12-30 | 2020-12-30 | 劲性柱作业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42292U (zh) |
-
2020
- 2020-12-30 CN CN202023284492.1U patent/CN2149422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35643B (zh) | 高层钢结构建筑钢筋砼筒体的施工方法 | |
CN102535845A (zh) | 一种连廊结构承重架的施工方法 | |
CN107989447A (zh) | 一种大型覆土混凝土罐穹顶钢支撑结构及安装方法 | |
CN112411391A (zh) | 一种独柱盖梁钢管柱贝雷梁施工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886227B (zh) |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0878522B (zh) | 主塔下横梁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3550578A (zh) | 一种高空悬挑结构模板支架及上部防护体系施工方法 | |
CN103046645A (zh) | 一种大跨度预制整浇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2507296U (zh) | 高支模体系 | |
CN113585075A (zh) | 一种钢混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模架 | |
CN113882276A (zh) | 一种桥梁墩搭设的工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7488647A (zh) | 一种适用于市区高架上下两层钢桁腹杆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 |
CN212897482U (zh) |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 | |
CN211313380U (zh) | 一种超高独立框架梁模板支撑系统 | |
CN203034799U (zh) | 塔吊标准节支承高空支模钢平台结构 | |
CN210597882U (zh) | 一种格构式钢骨混凝土组合柱梁柱节点 | |
CN111424948A (zh) |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平台 | |
CN214942292U (zh) | 劲性柱作业平台 | |
CN102619335A (zh) | 大高度小型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施工方法 | |
CN213174700U (zh) | 一种积木式拼接操作架 | |
CN104831928A (zh) | 高空大跨度混凝土连体结构模板支撑钢平台施工方法 | |
CN212772827U (zh) | 一种预制通长柱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 | |
CN112267567B (zh) | 一种超高层建筑src柱与外框结构同步施工方法 | |
CN112854702A (zh) | 一种大跨度筒仓屋面施工平台及搭设方法 | |
CN109441088B (zh) |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钢结构作业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