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98535U - 一种注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98535U
CN213198535U CN202022130445.5U CN202022130445U CN213198535U CN 213198535 U CN213198535 U CN 213198535U CN 202022130445 U CN202022130445 U CN 202022130445U CN 213198535 U CN213198535 U CN 213198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cavity
channel
axis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04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uyip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uyi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uyip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uyip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304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98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98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98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注塑装置,包括:动模板、定模板和若干注塑组件,动模板与定模板抵接,动模板朝向定模板的一面开设有凹槽,定模板朝向动模板的一面设置有凸块,凸块插设于凹槽中,凸块和凹槽之间形成注塑腔,凸块朝向注塑腔的一面开设有若干注塑口,定模板开设有若干注塑通道,每一注塑通道的一端朝向定模板背向凸块的一面,另一端连通注塑口,至少一注塑通道的轴线与另一通道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注塑腔内,各注塑组件的输出端对齐一注塑通道,且各注塑组件的注塑轴线与一注塑通道的轴线共线。通过不同注塑流之间的碰撞,使得不同的注塑口喷出的熔融塑胶可以更好的融合,从而提高成型模具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注塑装置设置有多个注塑口,通过设置多个注塑口和注塑通道来提高注塑的效率,但是从不同注塑口注塑进入注塑所述注塑腔中的熔融塑胶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合,在彼此之间产生熔接痕,影响成型后模具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注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塑装置,包括:动模板、定模板和若干注塑组件,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定模板抵接,所述动模板朝向所述定模板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定模板朝向所述动模板的一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插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注塑腔,所述凸块朝向注塑腔的一面开设有若干注塑口,所述定模板开设有若干注塑通道,每一所述注塑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定模板背向所述凸块的一面,另一端连通所述注塑口,至少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注塑腔内,各所述注塑组件的输出端对齐一所述注塑通道,且各所述注塑组件的注塑轴线与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共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模板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对齐一个所述注塑组件间的交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模板开设有变温通道,所述变温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变温通道用于导入流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温通道的宽度由靠近所述导入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导出口一端逐渐变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温通道的各段的路径走向跟随于所述注塑腔的轮廓走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注塑管、电机、螺旋轴和容置容器,所述注塑管内开设有注塑导入腔,所述注塑导入腔的一端连通所述注塑口,所述注塑导入腔内转动设置有螺旋轴,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注塑管远离所述注塑口的一侧,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螺旋轴的一端,所述注塑导入腔的侧壁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容置容器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注塑导入腔连通,所述容置容器用于容置熔融的塑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管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注塑通道的中心轴线共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通道的宽度由靠近所述注塑组件一端至靠近所述注塑口一端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装置,通过在定模具中设置多个注塑组件,且使得这些注塑组件的注塑出来的熔融塑胶撞击,通过不同注塑流之间的碰撞,使得不同的注塑口喷出的熔融塑胶可以更好的融合,从而提高成型模具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注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注塑装置;100、动模板;110、凹槽;120、加热件;130、变温通道;131、导入口;132、导出口;200、定模板;210、凸块;211、注塑口;220、注塑通道;300、注塑组件;310、注塑管;320、电机;330、螺旋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注塑装置10,包括:动模板100、定模板200和若干注塑组件300,所述动模板100与所述定模板200抵接,所述动模板100朝向所述定模板200的一面开设有凹槽110,所述定模板200朝向所述动模板100的一面设置有凸块210,所述凸块210插设于所述凹槽110中,所述凸块210和所述凹槽110之间形成注塑腔,所述凸块210朝向注塑腔的一面开设有若干注塑口211,所述定模板200开设有若干注塑通道220,每一所述注塑通道220的一端朝向所述定模板200背向所述凸块210的一面,另一端连通所述注塑口211,至少一所述注塑通道220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注塑腔内,各所述注塑组件300的输出端对齐一所述注塑通道220,且各所述注塑组件300的注塑轴线与一所述注塑通道220的轴线共线。
本实施例中,注塑通道220的横截面为圆形,注塑通道220呈圆柱状或者圆台状设置,一所述注塑通道220的中心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的中心轴线的交汇于注塑腔内。具体的,通过将不同注塑通道220内喷射出来的熔融的塑胶流进行撞击,使得塑胶压力分布更为均匀,使得状态不同的塑胶流之间可以充分融合,从而减少熔接痕的出现,提高成型模具的强度。
为了使得不同注塑通道220的塑胶流更充分的撞击,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注塑通道220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220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凹槽110的侧壁。通过将不同注塑通道220的熔融塑胶流的撞击点设置在凹槽110的侧壁上,为不同塑胶流间的撞击提供承载的平台,使得从注塑口211喷出的熔融塑胶流喷出后不会立马落入注塑腔底部,而是在冲击到凹槽110侧壁后,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停留在撞击点,使得熔融塑胶流之间更充分的撞击。
为了使得熔融塑胶流间的融合更充分,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注塑通道220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220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凹槽110的侧壁的一侧。通过将塑胶流的撞击流设置在凹槽110的边角,从边角处的多面侧壁对熔融塑胶流进行阻挡,在边角处及时兜住塑胶流,使得塑胶流之间更加充分的接触。需要理解的是,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状的凹槽110中,当边角位于凹槽110的槽底的侧边上时,有两面侧壁进行阻挡,当边角位于凹槽110的直角处,有三面侧壁进行阻挡;在圆柱的凹槽110中,只有圆形底部和曲面侧壁两面进行阻挡。
为了使得不同的熔融塑胶流在端点处更好地融合,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模板100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件120,所述加热件120对齐一个所述注塑组件300间的交点。通过在靠近交点处的动模板100内设置加热件120,从而提高交点处动模板100的温度,当不同的熔融塑胶流撞击到此处的动模板100后,温度升高,不同塑胶流之间融合地更加充分。
为了改变注塑腔内的温度,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模板100开设有变温通道130,所述变温通道1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入口131和导出口132,所述变温通道130用于导入流体。当注塑腔内在注入熔融塑胶时,向变温通道130内注入高温的气体或液体,使得高温的流体加热动模板100,动模板100变热,使得注塑腔以及注塑腔内的熔融塑胶。当注塑完毕后,排尽高温流体后,重新倒入低温流体,降低注塑腔温度,提高模具冷却成型的速度。
为了使得变温通道130均匀加热动模板100,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温通道130的宽度由靠近所述导入口131一端至靠近所述导出口132一端逐渐变大。由于高温或低温流体的温度从导入口131流到导出口132逐渐降低或升高,从而改变温度的效率较低,通过增加导出口132附近流体的含量,弥补流体温度变化导致的效率低下。
为了使得变温通道130更好地改变,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温通道130的各段的路径走向跟随于所述注塑腔的轮廓走向。为了使得变温通道130更快的改变注塑腔的温度,将变温通道130设置在注塑腔附近,使得变温通道130更加贴合变温通道130,提高变温通道130的作用效率。
为了将熔融的塑胶推进注塑腔中,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组件300包括注塑管310、电机320、螺旋轴330和容置容器,所述注塑管310内开设有注塑导入腔,所述注塑导入腔的一端连通所述注塑口211,所述注塑导入腔内转动设置有螺旋轴330,螺旋轴330上设置螺旋叶片,所述电机320设置于所述注塑管310远离所述注塑口211的一侧,所述电机320驱动连接所述螺旋轴330的一端,所述注塑导入腔的侧壁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容置容器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注塑导入腔连通,所述容置容器用于容置熔融的塑胶。通过电机320驱动螺旋轴330转动,使得螺旋轴330带动熔融塑胶涌向注塑腔,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电机320的转速,改变熔融塑胶注入注塑腔的速度,当熔融塑胶较粘稠的时候,提高转速,当熔融塑胶较稀时,可以适当降低转速,减小螺旋轴330和注塑管310间的磨损。
为了使得注塑组件300更好的将熔融塑胶流推进注塑腔中,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管310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注塑通道220的中心轴线共线。将注塑管310和注塑通道220共线设计,使得熔融塑胶从注塑管310被推进后,可以沿着原运动方向前进直达注塑腔,避免在折弯处冲撞导致速度降低,影响不同熔融塑胶流在注塑腔内撞击效果。
为了注塑腔内不同的塑胶流的撞击强度,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塑通道220的宽度由靠近所述注塑组件300一端至靠近所述注塑口211一端逐渐减小。熔融塑胶流冲入注塑通道220后,随着注塑通道220内宽度的减小,塑胶流的冲击强度变大,使得更好地在注塑腔内跟其他塑胶流碰撞。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板、定模板和若干注塑组件,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定模板抵接,所述动模板朝向所述定模板的一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定模板朝向所述动模板的一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插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注塑腔,所述凸块朝向注塑腔的一面开设有若干注塑口,所述定模板开设有若干注塑通道,每一所述注塑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定模板背向所述凸块的一面,另一端连通所述注塑口,至少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注塑腔内,各所述注塑组件的输出端对齐一所述注塑通道,且各所述注塑组件的注塑轴线与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共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与另一所述注塑通道的轴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对齐一个所述注塑组件间的交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开设有变温通道,所述变温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变温通道用于导入流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通道的宽度由靠近所述导入口一端至靠近所述导出口一端逐渐变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通道的各段的路径走向跟随于所述注塑腔的轮廓走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注塑管、电机、螺旋轴和容置容器,所述注塑管内开设有注塑导入腔,所述注塑导入腔的一端连通所述注塑口,所述注塑导入腔内转动设置有螺旋轴,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注塑管远离所述注塑口的一侧,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螺旋轴的一端,所述注塑导入腔的侧壁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容置容器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注塑导入腔连通,所述容置容器用于容置熔融的塑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管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注塑通道的中心轴线共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通道的宽度由靠近所述注塑组件一端至靠近所述注塑口一端逐渐减小。
CN202022130445.5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注塑装置 Active CN213198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0445.5U CN21319853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注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0445.5U CN21319853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注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98535U true CN213198535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0445.5U Active CN21319853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注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98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61098B (zh) 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
CN213198535U (zh) 一种注塑装置
CN106079255A (zh) 一种便于生产的微型塑料模具
CN110253838A (zh) 热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及其浇注方法
CN214726241U (zh) 一种铝合金加硅胶成型模具
CN111452301A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及注射方法
CN216804229U (zh) 模具及注塑件
CN213860498U (zh) 一种循环水冷注塑机
CN112297362B (zh) 注塑模具
CN107791460B (zh) 内置混流的注塑模具
CN218019849U (zh) 一种通风盖板流水槽注塑模具
CN217169635U (zh) 一种高效冷却式塑料模具
CN112974762A (zh) 一种蒸汽机的发热体压铸模具
CN219006830U (zh) 解决汽车散热器格栅熔接线结构的模具
CN219852078U (zh) 一种用于制造金属弯形件的压铸模具
CN210126248U (zh) 一种可批量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09794439U (zh) 一种带有直冲阀针的热流道的分流板
CN220008648U (zh) 雾化棒吸嘴成型模具
CN212242014U (zh) 基于成型部位的水冷模具
CN217196654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注塑模具
CN209920445U (zh) 一种方便更换喷嘴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2860228U (zh) 一种超溥窄边的精密注塑模具
CN215943611U (zh) 一种具有表面强化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9769030U (zh) 离心风扇注塑模具
CN216609862U (zh) 一种pvc开关盒点浇口热流道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