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5488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5488U
CN213155488U CN202021847722.8U CN202021847722U CN213155488U CN 213155488 U CN213155488 U CN 213155488U CN 202021847722 U CN202021847722 U CN 202021847722U CN 213155488 U CN213155488 U CN 213155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carrier
hole
air fryer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477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正驹
鲁永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477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5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5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5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空气炸锅中食物受热不均匀,烹饪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该空气炸锅包锅体和位于锅体内的承载件(10),承载件(10)用于承载食物,承载件(10)背离锅体内底壁的一侧设有支撑部(101),承载件(10)与支撑部(101)的连接处设有通孔(1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用于提高食物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利用炸锅顶部的烘烤装置快速的加热炸锅内的空气,并通过大功率的风扇使高温的空气在盛放食物的炸篮内急速循环流动,快速带走食材加热产生的水汽,从而在食材表面形成金黄酥脆的表层,达到煎炸的外观和口感,然而,该空气炸锅中的食物受热不均匀,烹饪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用于提高炸篮内食物的受热均匀性,从而提高空气炸锅的烹饪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其包括:锅体和位于所述锅体内的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食物,所述承载件远离所述锅体内底壁的一侧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食物,所述承载件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设有通孔。
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用于支撑食物支撑部,这样,食物与承载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间距,且在支撑部与承载件的连接处设置通孔,一方面,用于烹饪食物的热风可通过通孔进入食物底部,保持食物底部通热风,提高食物底部的受热均匀性,防止底部的食物因获取热量少而出现夹生的现象;另一方面,食物炸出的油或者水分等液体可从通孔处流出,避免底部的食物浸泡在油或水中,影响食物口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支撑部在所述承载件上呈螺旋状延伸。
通过将支撑部设置为在承载件的底壁上呈螺旋状排布,这样,在清洗承载件时,可顺着支撑部的延伸方向进行清洗,便于承载件的清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承载件的中心沿径向依次向外呈螺旋状延伸。
通过将支撑部从承载件的中心沿径向依次向外呈螺旋状排布,便于承载件的清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件一体成型。
通过将支撑部和支撑件一体成型,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装配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支撑部的断面形状为圆弧。
通过将支撑部的端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可以避免支撑部上的棱角划伤用户,提高空气炸锅的安全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通孔分布在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承载件外周的一侧。
这样,可以设置更多的通孔,一方面,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食物炸出的油从通孔处流出的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承载件上与所述支撑部相邻的部分形成沟槽,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沟槽上。
沟槽可以对食物炸出的油或者水分进行导向,并通过设置在沟槽上的通孔排出,从而提高油或者水分的流出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通孔为若干个,且各所述通孔在所述沟槽内间隔排布。
通过将通孔设置为若干个,一方面,提高了从承载件的底壁处获取热量的效率,从而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炸出的油从通孔处流出的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各所述通孔在所述沟槽内间隔均匀排布。
通过将各通孔在沟槽上设置为间隔均匀排布,一方面,提高了从承载件的底部获取热量的效率及均匀性,从而提高了食物的受热均匀性,进而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炸出的油从通孔处流出的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沟槽的径向宽度。
这样,提高了从承载件的底壁处获取热量的效率,从而提高了食物的烹饪效率,且防止食物炸出的油滞留在食物的底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延伸到所述支撑部上;和/或,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延伸到所述承载件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通孔为圆孔。
通过将通孔设置为圆孔,降低了通孔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承载件为炸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述承载件为烤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炸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烤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承载件;
101-支撑部;
102-沟槽;
103-通孔;
104-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由于空气炸锅内底部的食物获取的热量少,导致底部食物可能出现部分夹生的现象,且底部的食物容易侵泡在炸出的油或水中,因此,存在食物受热不均匀,烹饪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用于支撑食物支撑部,这样,食物与承载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间距,且在支撑部与承载件的连接处设置通孔,一方面,用于烹饪食物的热风可通过通孔进入食物底部,保持食物底部通热风,提高食物底部的受热均匀性,防止底部的食物因获取热量少而出现夹生的现象;另一方面,食物炸出的油或者水分等液体可从通孔处流出,避免底部的食物浸泡在油或水中,影响食物口感。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位于锅体内的承载件10,承载件10可以为炸篮、烤盘或者烤架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承载件10作为炸篮为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承载件10用于承载待烹饪食物(以下简称为食物),承载件10背离锅体内底壁的一侧设有支撑部101,支撑部101用于承载食物,承载件10与支撑部101的连接处设有通孔。
其中,承载件10具有容置腔,该容置腔用于容置食物,且承载件10的顶部具有与容置腔的开口,食物可通过开口放入容置腔内,或从开口处取出食物;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承载件10上设有朝向锅体的开口处凸起的支撑部101,这样,支撑部101可以用于支撑食物,使食物与承载件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且在支撑部101与承载件10的连接处设置通孔103,一方面,用于烹饪食物的热风可通过通孔103进入食物底部,保持食物底部通热风,提高食物底部的受热均匀性,防止底部的食物因获取热量少而出现夹生的现象;另一方面,食物炸出的油或者水分等液体可从通孔103处流出,避免底部的食物浸泡在油或水中,影响食物口感。
可选的,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部101在承载件10上呈螺旋状延伸。
具体的,支撑部101在承载件10的底壁上呈螺旋状排布,这样,在清洗承载件10时,沿着呈螺旋状的排布的支撑部101的延伸方向进行清洗,便可以将承载件10清洗干净,清洗方便、快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01从承载件10的中心沿径向依次向外呈螺旋状排布。
通过将支撑部101从承载件10的中心沿径向依次向外呈螺旋状排布,一方面,清洗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承载件10的中心进行找正加工,从而简化加工工序。
可选的,支撑部101可以与承载件10分别独立成型,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更换不同高度的支撑部101,以使食物与承载件10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以满足不同食物的烹饪需求。
进一步的,支撑部101与承载件10也可以为一体件,例如,支撑部101和承载件10分别独立成型后,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使支撑部101和承载件10为一体件;或者,支撑部101和承载件10也可以通过注塑或者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这样,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装配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两个部件为“一体件”指的是两个部件为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部件;两个部件为“一体成型”指的是两个部件同时加工成型且成为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部件。
进一步的,支撑部101的断面形状可以为圆弧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部101的端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可以避免支撑部101上的棱角划伤用户,从而提高了空气炸锅的安全可靠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部101的断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弧,例如,端面还可以为倒圆角的矩形、椭圆倒圆弧的梯形等形状,在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可选的,通孔103分布在支撑部101靠近承载件10外周的一侧。
通过将通孔103分布在支撑部101靠近承载件10外周的一侧,这样,可以沿承载件10的周向排布更多的通孔103,一方面,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食物炸出的油从通孔处流出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承载件10上与支撑部101相邻的部分形成沟槽102,通孔103设置在沟槽102上。
通过在承载件10上与支撑部101相邻的部分形成沟槽102,沟槽102可以对食物炸出的油或者水分进行导向,并通过设置在沟槽102上的通孔103排出,从而提高油或者水分的流出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支撑部101在承载件10上呈螺旋状排布时,则支撑部101与承载件10相邻的部分形成的沟槽102也呈螺旋状延伸,且通孔103位于沿呈螺旋状延伸的沟槽102内,沟槽102在对炸出的油或者水分进行导向并从通孔103处排出,此外,食物还从通孔103处获取热量,以提高底部食物获取热量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
通过在沟槽102内设置通孔103,食物炸出的油或水等液体便可通过沟槽102进行导向并从通孔103处排出,以避免位于承载件10上底部的食物浸泡在油或水中,影响食物口感以及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孔103设置有若干个,且各通孔103在呈螺旋状延伸的沟槽102内间隔排布,一方面,提高了从承载件10的底壁处获取热量的效率,从而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炸出的油从通孔103处流出的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从承载件10的底壁处获取热量的均匀性,以及排出食物炸出的油或水的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各通孔103在沟槽102内间隔均匀排布。通过将各通孔103在沟槽102上设置为间隔均匀排布,一方面,提高了从承载件10的底部获取热量的效率及均匀性,从而提高了食物的受热均匀性,进而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炸出的油从通孔103处流出的效率。
其中,通孔103的形状可以是圆孔、矩形孔、椭圆孔等规则形状的通孔103,或者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通孔103,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孔103被设置为圆孔,通过将通孔103设置为圆孔,降低了通孔103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通孔103的孔径大于等于沟槽102的径向尺寸,一方面,提高了食物从承载件10的底壁处获取热量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炸出的油或水的排出效率,避免了局部出现油或水的滞留现象,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通孔103的至少部分延伸到支撑部101上,或者,通孔103的至少部分延伸到承载件10上,又或者,通孔103的一部分延伸到支撑部101上的同时,通孔103的另一部分还延伸到承载件10上,也就是说,当通孔103设置在沟槽102上时,通孔103的尺寸大于沟槽102的宽度,这样,一方面,提高了食物从承载件10的底壁处获取热量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炸出的油或水的排出效率,避免了局部出现油或水的滞留现象,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食物获取热量的均匀性,还可以在承载件10的侧壁上间隔设置多个导风孔,其中,导风孔可以是一个长条状的导风孔,也可以圆孔、矩形孔、椭圆孔等形状,使热量可以通过导风孔进入容置腔内烹饪食物,从而提高了食物获取热量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食物的烹饪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支撑部和通孔,一方面,支撑部可以使承载件的底壁与锅体的内底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这样,承载件上底部的食物可从承载件的底壁上的通孔处获取热量,防止底部的食物因获取热量少而出现夹生的现象,提高了食物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食物炸出的油可从通孔处流出,避免承载件上位于底部的食物浸泡在油中;又一方面,支撑部在承载件的底壁上呈螺旋状排布,这样,方便支撑部和沟槽的清洁。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用于支撑食物支撑部,这样,食物与承载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间距,且在支撑部与承载件的连接处设置通孔,一方面,用于烹饪食物的热风可通过通孔进入食物底部,保持食物底部通热风,提高食物底部的受热均匀性,防止底部的食物因获取热量少而出现夹生的现象;另一方面,食物炸出的油或者水分等液体可从通孔处流出,避免底部的食物浸泡在油或水中,影响食物口感。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位于锅体内的承载件10,在本实施例中,以承载件10为烤盘为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烤盘远离锅体的内底壁的一侧上设有呈螺旋状延伸的支撑部101,支撑部101与承载件10相邻的部分形成有沟槽102,沟槽102内设有通孔103,烤盘上位于底部的食物便可以通过通孔103获取热量,以提高食物获取热量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烤盘的底壁的结构形状与炸篮的底壁的结构形状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进一步的,烤盘的边缘上设有至少两个卡接部104,各卡接部104间隔均匀的排布在烤盘的边缘上,相应的,锅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卡接部104相匹配的台面,卡接部104卡设在卡台上,以将烤盘固定放置在锅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用于支撑食物支撑部,这样,食物与承载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间距,且在支撑部与承载件的连接处设置通孔,一方面,用于烹饪食物的热风可通过通孔进入食物底部,保持食物底部通热风,提高食物底部的受热均匀性,防止底部的食物因获取热量少而出现夹生的现象;另一方面,食物炸出的油或者水分等液体可从通孔处流出,避免底部的食物浸泡在油或水中,影响食物口感。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a、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用于支撑食物支撑部,这样,食物与承载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间距,且在支撑部与承载件的连接处设置通孔,一方面,用于烹饪食物的热风可通过通孔进入食物底部,保持食物底部通热风,提高食物底部的受热均匀性,防止底部的食物因获取热量少而出现夹生的现象;另一方面,食物炸出的油或者水分等液体可从通孔处流出,避免底部的食物浸泡在油或水中,影响食物口感。
b、支撑部在承载件的底壁上呈螺旋状排布,这样,便于承载件的清洗。
c、通过将支撑部和支撑件一体成型,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了装配难度。
d、通过将支撑部的端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可以避免支撑部上的棱角划伤用户,提高空气炸锅的安全可靠性。
e、通过将通孔设置为若干个,一方面,提高了从承载件的底壁处获取热量的效率,从而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炸出的油从通孔处流出的效率。
f、通过将各通孔在沟槽上设置为间隔均匀排布,一方面,提高了从承载件的底部获取热量的效率及均匀性,从而提高了食物的受热均匀性,进而提高食物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食物炸出的油从通孔处流出的效率。
g、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沟槽的径向尺寸,这样,提高了从承载件的底壁处获取热量的效率,从而提高了食物的烹饪效率,且防止了食物炸出的油滞留在食物的底部。
h、通过将通孔设置为圆孔,降低了通孔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位于所述锅体内的承载件(10),所述承载件(10)用于承载食物,所述承载件(10)背离所述锅体的内底壁的一侧设有支撑部(101),所述承载件(10)与所述支撑部(101)的连接处设有通孔(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1)在所述承载件(10)上呈螺旋状延伸,和/或,所述支撑部(101)以所述承载件(10)的中心沿径向依次向外呈螺旋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1)与所述承载件(10)一体成型,和/或,所述支撑部(101)的断面形状为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3)分布在所述支撑部(101)靠近所述承载件(10)外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上与所述支撑部(101)相邻的部分形成沟槽(102),所述通孔(103)设置在所述沟槽(10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3)为若干个,且各所述通孔(103)在所述沟槽(102)内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103)在所述沟槽(102)内间隔均匀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3)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沟槽(102)的径向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3)的至少部分延伸到所述支撑部(101)上;和/或,所述通孔(103)的至少部分延伸到所述承载件(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0)为炸篮;或者,所述承载件(10)为烤盘。
CN202021847722.8U 2020-08-28 2020-08-28 空气炸锅 Active CN213155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7722.8U CN213155488U (zh) 2020-08-28 2020-08-28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7722.8U CN213155488U (zh) 2020-08-28 2020-08-28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5488U true CN213155488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8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47722.8U Active CN213155488U (zh) 2020-08-28 2020-08-28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5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5045U (zh) 烤盘及具有其的烹饪炊具
KR102096791B1 (ko) 에어프라이어, 오븐 등 간접열을 이용한 조리기구용 실리콘 냄비
EP3915450B1 (en) Air fryer applicable for cooking pizza
US20210219777A1 (en) Air-based fryer and accessory for an air-based fryer
CN213155488U (zh) 空气炸锅
CN209996069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4595568U (zh) 烹饪器具
CN214856129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炸篮组件及空气炸锅
CN21412810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493780U (zh) 一种适用于集成灶上的烤盘
CN215016282U (zh) 烹饪器具
CN210784023U (zh) 烤肉盘
CN214387238U (zh) 炸锅组件及空气炸锅
CN219962601U (zh) 煎烤盘和烹饪器具
CN217137675U (zh) 煎烤器具
CN21961367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611913U (zh) 一种操作便捷的食物处理机
CN218390805U (zh) 调料盒及煎烤器具
CN214341906U (zh) 烤盘及具有其的煎烤器具
CN210354294U (zh) 炸涮煎烤一体锅及炸涮煎烤一体桌
CN219803630U (zh) 煎烤盘和烹饪器具
CN217937962U (zh) 一种炸篮组件
CN216876031U (zh) 炸桶组件以及具有该炸桶组件的空气炸锅
CN212140210U (zh) 可同时烹饪多种食材的空气炸锅
CN216364770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的炸篮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