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5379U - 蒸煮系统 - Google Patents

蒸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5379U
CN213155379U CN202021163259.5U CN202021163259U CN213155379U CN 213155379 U CN213155379 U CN 213155379U CN 202021163259 U CN202021163259 U CN 202021163259U CN 213155379 U CN213155379 U CN 213155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mechanism
storage
transfer
platform
switch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632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莫惟高
陈天裔
陈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632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5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5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5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煮系统,包括食料存储装置、烹饪装置及出餐装置;食料存储装置包括储料机构以及第一送料机构,第一送料机构设置于储料机构中,并用于执行物料输出操作;烹饪装置包括蒸箱以及第二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的进料端能够与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对接,并形成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至蒸箱的传输路径以及蒸箱的输出路径;出餐装置包括出餐平台、转移机构以及回收箱,转移机构与第二送料机构对接,且转移机构设有转移至出餐平台的第一转移路径,转移机构还设有转移至回收箱的第二转移路径。该蒸煮系统,能自动进行蒸煮,且能够自动回收托盘,有利于降低餐饮从业者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蒸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烹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多样化,餐饮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为了节约顾客点餐时间,越来越多的食物被套餐化,而人们也越来越接受套餐食物;同时为了提高烹饪食物的效率,越来越多餐饮业已进行标准化作业。
蒸箱是一种利用蒸汽来对食物进行蒸煮加工的设备,通过蒸煮可保留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传统的蒸箱,通常需要人工将待蒸煮的食物从冷库中取出,再放入蒸箱内进行蒸煮,无法自动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蒸煮系统,能自动进行蒸煮,且能够自动回收托盘,有利于降低餐饮从业者的劳动强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蒸煮系统,包括食料存储装置、烹饪装置及出餐装置;食料存储装置包括储料机构以及第一送料机构,第一送料机构设置于储料机构中,并用于执行物料输出操作;烹饪装置包括蒸箱以及第二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的进料端能够与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对接,并形成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至蒸箱的传输路径以及蒸箱的输出路径;出餐装置包括出餐平台、转移机构以及回收箱,转移机构与第二送料机构对接,且转移机构设有转移至出餐平台的第一转移路径,转移机构还设有转移至回收箱的第二转移路径。
上述蒸煮系统进行食料蒸煮时,将食料预存于盛物件中,并利用储料机构进行盛物件的摆放及存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摆放,利用标准制式的托盘进行盛物件的摆放,将盛物件随托盘预存在储料机构中。当需要进行蒸煮时,通过第一送料机构将储料机构的托盘输送至第二送料机构中,完成物料输出操作;此时,托盘上的盛物件及食料一并随托盘进行输送;然后利用第二送料机构将托盘以及托盘上的盛物件及食料放入蒸箱进行烹饪(即形成传输路径);利用蒸箱将盛物件中的食料加热成食物。然后再利用第二送料机构将托盘上的盛物件输送至出餐装置中进行出餐(即形成输出路径)。转移机构利用第一转移路径将盛有食物的盛物件转移至出餐平台,人们可以自动在出餐平台取餐,或利用出餐系统进行出餐;而对应的利用第二转移路径将托盘输送至回收箱中。如此,该蒸煮系统,能自动进行蒸煮,且能够自动回收托盘,有利于降低餐饮从业者的劳动强度。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移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第一输送单元的进料端与第二送料机构的出料端对接,第一输送单元的出料端设置于回收箱的入口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移机构还包括用于将第一输送单元上或第二送料机构上的盛物件转移至出餐平台的取放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放单元包括夹爪以及操作臂,操作臂设置于回收箱的上方,用于控制夹爪抓取盛物件并转移至出餐平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出餐装置还包括支撑单元,第一输送单元与出餐平台间隔设置,操作臂通过支撑单元固设于回收箱上方,并能够带动夹爪将第一输送单元的上的盛物件转移至出餐平台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料机构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存储平台及第二输送单元,存储平台用于存储盛物件;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转接位、以及第三输送单元,第一送料机构可相对于储料机构移动,使得第一转接位与对应存储平台的出口相对接;
其中,第三输送单元与第一转接位配合,用于将盛物件从第一转接位移出至第二送料机构的进料端,第二输送单元用于将盛物件从存储平台移出至第一转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平台单元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呈环形的输送带、以及第一驱动单元,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间隔设置,输送带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件与第二安装件之间,且输送带的上表面形成存储平台,第一驱动单元带动输送带循环转动,使得存储平台上的食料能够输送至第一转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食料存储装置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带动第一送料机构上下移动,使得第一转接位与对应存储平台的出口相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箱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入口;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四输送单元,以及能够对接第一转接位的第二转接位,第二送料机构可相对于蒸箱移动,使得第二转接位与对应入口相对接;
其中,第四输送单元与第二转接位配合,用于将盛物件从第二转接位输入至入口,以及将盛物件从第二转接为移出至转移机构的进料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煮系统还包括冷库,冷库设有出料口,食料装置存储于冷库中,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通过出料口与第二送料机构的进料端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所示的蒸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蒸煮系统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蒸煮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食料存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储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盛物件50”为一种能够盛放食料的容器,其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如呈盘状结构、碟形结构、盒状结构、杯状结构、笼状等形状,可根据蒸煮的食料类型进行选择。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盛物件50”为蒸笼。
此外,“托盘60”为一种能够盛放盛物件50,方便盛物件50的输送,其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如呈盘状结构、盒状结构等形状,可根据盛物件50的类型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物料”是盛物件50、盛物件50及托盘60或者托盘60的上位概念。
如图1至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蒸煮系统,包括食料存储装置10、烹饪装置20及出餐装置30;食料存储装置10包括储料机构100以及第一送料机构200,第一送料机构200设置于储料机构100中,并用于执行物料输出操作;烹饪装置20包括蒸箱300以及第二送料机构400,第二送料机构400的进料端能够与第一送料机构200的出料端对接,并形成第一送料机构200的出料端至蒸箱20的传输路径以及蒸箱20的输出路径;出餐装置30包括出餐平台500、转移机构600以及回收箱700,转移机构600与第二送料机构400对接,且转移机构600设有转移至出餐平台500的第一转移路径,转移机构600还设有转移至回收箱700的第二转移路径。
上述蒸煮系统进行食料蒸煮时,将食料预存于盛物件50中,并利用储料机构100进行盛物件50的摆放及存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摆放,利用标准制式的托盘60进行盛物件50的摆放,将盛物件50随托盘60预存在储料机构100中。当需要进行蒸煮时,通过第一送料机构200将储料机构100的托盘60输送至第二送料机构400中,完成物料输出操作;此时,托盘60上的盛物件50及食料一并随托盘60进行输送;然后利用第二送料机构400将托盘60以及托盘60上的盛物件50及食料放入蒸箱300进行烹饪(即形成传输路径);利用蒸箱300将盛物件50中的食料加热成食物。然后再利用第二送料机构400将托盘60上的盛物件50输送至出餐装置30中进行出餐(即形成输出路径)。转移机构600利用第一转移路径将盛有食物的盛物件50转移至出餐平台500,人们可以自动在出餐平台500取餐,或利用出餐系统进行出餐;而对应的利用第二转移路径将托盘60输送至回收箱700中。如此,该蒸煮系统,能自动进行蒸煮,且能够自动回收托盘60,有利于降低餐饮从业者的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蒸箱300装置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实现蒸煮烹饪的任意一种现有的设备,如CN110477741A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该储料机构100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进行盛物件50及托盘60存储的现有的储物设备,如储料架。
具体地,储料架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如CN110638311A所公开的储料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储料机构100”及“蒸箱300”内盛物件50可以采用伸缩机构进行输入及输出的推送。如蒸箱300内可设置伸缩机构将盛物件50推入蒸箱300内,当食料在蒸箱300中蒸煮烹饪后,可以利用另一伸缩机构将盛物件50从蒸箱300中推出。
该伸缩机构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气压杆、液压杆的能够直接提供伸缩动力的设备实现,也可以采用电机+皮带机构,电机+丝杆螺母机构,电机+链条机构等间接提供动力的现有技术实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转移机构600包括第一输送单元610,第一输送单元610的进料端与第二送料机构400的出料端对接,第一输送单元610的出料端设置于回收箱700的入口的上方。如此,利用第一输送单元610可以承接第二送料机构400输出的托盘60及托盘60上的盛物件50,在输送的过程中,利用出餐系统(如云轨系统)的机械手将盛物件50取走或放入出餐平台500,而托盘60会继续随第一输送单元610输送至回收箱700的入口(即形成第二转移路径),存放于回收箱700中。
或者,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转移机构600还包括用于将第一输送单元610上或第二送料机构400上的盛物件50转移至出餐平台500的取放单元(未示出)。利用取放单元可以将第一输送单元610上或第二送料机构400上的盛物件50放置于出餐平台500上(即形成第二转移路径),如此可以利用出餐平台500缓冲盛餐件,待云轨系统的机械手空闲后进行抓取,而第一输送单元610无需停顿继续输送盛物件50至回收箱700中。此过程,会有其他盛物件50及托盘60进入第一输送单元610中。即利用取放单元能充分利用出餐平台500进行缓存盛餐件,便于与云轨系统进行衔接。
具体地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单元610用于形成第二转移路径,取放单元用于形成第一转移路径,或取放单元与第一输送单元610配合形成第一转移路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取放单元包括夹爪以及操作臂,操作臂设置于回收箱700的上方,用于控制夹爪抓取盛物件50并转移至出餐平台500上。如此,利用操作臂与夹爪的配合可以实现盛物件50与托盘60的分离,及将盛物件50转移至出餐平台500。
该操作臂可为三维运动机构或多轴机器人。
该夹爪可以为卡爪或具有夹持功能的夹爪,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多种,并可在现有技术中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及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出餐装置30还包括支撑单元620,第一输送单元610与出餐平台500间隔设置,操作臂通过支撑单元620固设于回收箱700上方,并能够带动夹爪将第一输送单元610的上的盛物件50转移至出餐平台500上。如此利用支撑单元620可以更好地安装操作臂,方便操作臂带动夹爪进行盛物件50的转移。
该支撑单元620可为支撑座、支撑架、支撑杆、支撑台、支撑箱等任意一种满足使用要求的支撑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及图7所示,一实施例中,储料机构100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存储平台110及第二输送单元120,存储平台110用于存储盛物件50;第一送料机构200包括第一转接位220、以及第三输送单元210,第一送料机构200可相对于储料机构100移动,使得第一转接位220与对应存储平台110的出口相对接;其中,第三输送单元210与第一转接位220配合,用于将盛物件50从第一转接位220移出至第二送料机构400的进料端,第二输送单元120用于将盛物件50从存储平台110移出至第一转接位220。
如此,食料存储装置10使用时,可以将食料放入盛物件50,然后再将盛物件50放入托盘60中中,然后存储在存储平台110中。当接收到输送指令时,该第一送料机构200会相对于储料机构100移动,使得第一转接位220与存储平台110的出口对接,此时,第二输送单元120执行物料输出操作,将存储有食料的盛物件50随托盘60从存储平台110移出并转移至第一转接位220上,通过该第一转接位220与第二送料机构400对接,并利用第三输送单元210将该盛物件50从第一转接位220移出至第二送料机构400。如此,该食料存储装置10能够进行食料的存储及自动输送,能够适应自动化出餐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该纵向设置的存储平台110可以存储相同的食料,也可以存储不同的食料。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进行选择。
同时,“纵向设置”包括纵向倾斜设置或纵向竖直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及图8所示,一实施例中,储料机构100包括第一安装件130、第二安装件140、呈环形的输送带150、以及第一驱动单元160,第一安装件130与第二安装件140间隔设置,输送带150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件130与第二安装件140之间,且输送带150的上表面形成存储平台110,第一驱动单元160带动输送带150循环转动,使得存储平台110上的食料能够输送至第一转接位220。进而可直接利用输送带150来形成存储平台110,如此,可以将盛物件50安放至存储平台110;当需要食料时,只需利用第一驱动单元160动作,即可带动输送带150移动,实现将盛物件50从存储平台110推出至第一转接位220。
该输送带150与第一驱动单元160相配合构成第二输送单元120,二者构成皮带传输机构、链条传输机构等。
可选地,如图8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130上设有阻挡部;储料机构100还包括限位件170,所述限位件17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30与所述第二安装件140之间,且限位件170远离存储平台110的出口设置。如此,盛物件50可以从第二安装件140至第一安装件130方向逐一放入存储平台110上,利用阻挡部防止盛物件50从存储平台110推出,方便操作者在存储平台110上按照预设数量摆放盛物件50,有利于规范食料的存放方式;同时利用限位件170防止盛物件50从存储平台110的后面掉出,使得盛物件50只可沿出料口42方向移动。由于盛物件50存储在输送带150上,当需要输出盛物件50时,只需通过第一驱动单元160带动输送带150运动,即可将盛物件50从存储平台110上逐一移出,实现食料的统一化输送。
或者,另一实施例中,存储平台110设有用于存放盛物件50的存储平台110(未示出),第二输送单元120包括可沿存储平台110的存储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一推动件(未示出)、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推动件往复移动的第一伸缩器(未示出)。如此,可以将盛物件50安放至存储平台110,当需要食料时,可以利用第一伸缩器驱动第一推动件移动,执行物料输出操作,将盛物件50从存储平台110推出至第一转接位220。
在上述食料存储装置1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及图6所示,一实施例中,食料存储装置10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800,第一升降机构800带动第一送料机构200上下移动,使得第一转接位220与对应存储平台110的出口相对接。如此,利用第一升降机构800可以单独带动第一送料机构200上下移动,便于与对应的存储平台110的出口对接,利用第一送料机构200承接盛物件50及托盘60。
该第一升降机构300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气压杆、液压杆的能够直接提供伸缩动力的设备实现,也可以采用电机+皮带机构,电机+丝杆螺母机构,电机+链条机构等间接提供动力的现有技术实现。
在上述食料存储装置1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3及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蒸箱300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入口;第二送料机构400包括第四输送单元410,以及能够对接第一转接位220的第二转接位420,第二送料机构400可相对于蒸箱300移动,使得第二转接位420与对应入口相对接;其中,第四输送单元410与第二转接位420配合,用于将盛物件50从第二转接位420输入至入口,以及将盛物件50从第二转接为移出至转移机构600的进料端。
如此,利用第二转接位420对接第一转接位220,接受从食料存储装置10输送过来的盛物件50及托盘60。然后第二送料机构400会相对于蒸箱300的高度方向移动,使得第二转接位420与蒸箱300入口对接,此时,第四输送单元410动作,将存储有食料的盛物件50随托盘60从第二转接位420移出并转移至蒸箱300中进行加热蒸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及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蒸煮系统还包括冷库40,冷库40设有出料口42,食料装置存储于冷库40中,第一送料机构200的出料端通过出料口42与第二送料机构400的进料端对接。如此,利用冷库40可以更好地保持食料,有利于保证食料的新鲜及延长存储时间。
该蒸煮系统的相关装置可以灵活进行组合及布置,可以根据场地空间灵活布置,该食料存储装置10可以灵活地设置于冷库40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送料机构200”及“第二送料机构400”可以利用输送设备实现,也可以利用如CN110638311A公开的送料机构实现。
当然了,该“第一送料机构200”还可以通过多臂机器人执行物料输出操作,来实现盛物件50及托盘60的推出。
当然了,“第二送料机构400”还可以通过多臂机器人形成传输路径及输出路径,实现盛物件50及托盘60的推入或推出。
当然了,“转移机构600”还可以通过多臂机器人形成第一转移路径,实现将盛物件50转移至出餐平台500,以及形成第二转移路径,将托盘60转移至回收箱700。
此外,“第二送料机构400”还可以采用CN110477741A所示相关机构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送单元610”、“第二输送单元120”、“第三输送单元210”及“第四输送单元410”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输送带150实现形式及伸缩推动的实现形式,还包括输送辊机构、多轴机器人操作手等。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食料存储装置,所述食料存储装置包括储料机构以及第一送料机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储料机构中,并用于执行物料输出操作;
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蒸箱以及第二送料机构,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进料端能够与所述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对接,并形成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至蒸箱的传输路径以及蒸箱的输出路径;以及
出餐装置,所述出餐装置包括出餐平台、转移机构以及回收箱,所述转移机构与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对接,且所述转移机构设有转移至所述出餐平台的第一转移路径,所述转移机构还设有转移至所述回收箱的第二转移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包括第一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出料端对接,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出料端设置于所述回收箱的入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上或第二送料机构上的盛物件转移至所述出餐平台的取放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单元包括夹爪以及操作臂,所述操作臂设置于所述回收箱的上方,用于控制所述夹爪抓取盛物件并转移至所述出餐平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餐装置还包括支撑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与所述出餐平台间隔设置,所述操作臂通过所述支撑单元固设于所述回收箱上方,并能够带动所述夹爪将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的上的盛物件转移至所述出餐平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机构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存储平台及第二输送单元,所述存储平台用于存储盛物件;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转接位、以及第三输送单元,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可相对于所述储料机构移动,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位与对应所述存储平台的出口相对接;
其中,所述第三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一转接位配合,用于将盛物件从所述第一转接位移出至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进料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用于将盛物件从所述存储平台移出至所述第一转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机构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呈环形的输送带、以及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间隔设置,所述输送带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且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存储平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带动所述输送带循环转动,使得所述存储平台上的食料能够输送至所述第一转接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料存储装置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带动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位与对应所述存储平台的出口相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箱设有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入口;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第四输送单元,以及能够对接所述第一转接位的第二转接位,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可相对于所述蒸箱移动,使得所述第二转接位与对应所述入口相对接;
其中,所述第四输送单元与所述第二转接位配合,用于将盛物件从所述第二转接位输入至所述入口,以及将盛物件从所述第二转接为移出至所述转移机构的进料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煮系统还包括冷库,所述冷库设有出料口,所述食料存储装置存储于所述冷库中,所述第一送料机构的出料端通过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送料机构的进料端对接。
CN202021163259.5U 2020-06-19 2020-06-19 蒸煮系统 Active CN213155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3259.5U CN213155379U (zh) 2020-06-19 2020-06-19 蒸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3259.5U CN213155379U (zh) 2020-06-19 2020-06-19 蒸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5379U true CN213155379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8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63259.5U Active CN213155379U (zh) 2020-06-19 2020-06-19 蒸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5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3439B (zh) 自动化餐饮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CN110638311A (zh) 制餐系统
CN111717653B (zh) 烹饪装置
US20210038025A1 (en) Automated fryer system with a delaminating food dispensing system
CN112155450B (zh) 汉堡机
WO2022032834A1 (zh) 自动化餐饮系统
CN111328857A (zh) 自动生产装置
JP5461032B2 (ja) 仕分装置
CN111671333A (zh) 自动化餐饮系统
JP2014198571A (ja) 物品把持装置と容器詰め装置
CN213155379U (zh) 蒸煮系统
CN212291873U (zh) 一种机器人配餐系统
CN212515974U (zh) 自动化餐饮系统
CN212032269U (zh) 自助式餐品售卖机
CN110980248B (zh) 移载机构
CN113443315B (zh) 一种自动拣货平台及其拣货流转方法
CN112794060A (zh) 供餐系统
CN211130642U (zh) 制餐系统
CN212061302U (zh) 存料出料装置及餐食售卖机
CN211130661U (zh) 制餐系统、烹饪装置及倒料机构
CN111920301B (zh) 烹饪系统
JP5324261B2 (ja) 物品保持装置
CN210884040U (zh) 出餐输送系统及出餐装置
CN111599090A (zh) 自动售卖设备
CN211055570U (zh) 一种汉堡套餐供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