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3696U -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3696U
CN213153696U CN202020781248.7U CN202020781248U CN213153696U CN 213153696 U CN213153696 U CN 213153696U CN 202020781248 U CN202020781248 U CN 202020781248U CN 213153696 U CN213153696 U CN 213153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limiting
casing
rod motor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812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支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812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3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3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3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面食机,属于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包括主机和挤压组件,主机内设有包括推杆的推杆电机,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模头及压面块,主机包括设有容纳腔的机壳,推杆电机设于容纳腔中且推杆向前伸出机壳,推杆的最大行程为70mm~220mm,机壳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左壳体与右壳体,左壳体上设有左腔体,右壳体上设有右腔体,左腔体与右腔体围合形成容纳腔,左壳体与右壳体上设有用于限位推杆电机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保证推杆电机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推杆电机驱动压面块挤压面团制作面条时的稳定性,避免推杆电机在驱动压面块挤压面团时因负载较大在主机内产生移动或晃动的情况,从而可以有效减轻主机在工作时的抖动。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全自动面食机一般包括主机、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及搅拌杆,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螺杆及模头组件。制作面条时,向搅拌杯内放入面粉和相应量的水,启动主机内的电机,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搅拌面粉和水形成团絮状的面团,面团通过进面孔落入挤面筒内。和面完成后,电机驱动螺杆转动将挤面筒内的面团向前推送挤压,面团从模头的成型孔向外被连续挤出而形成面条。
但现有的全自动面食机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由于具有搅拌杯,面食机的整机尺寸较大,不便于厨房收纳及外出携带;另一方面,为了便于使面团进入挤面筒,一般是将面粉和少量的水搅拌成团絮状的干面团,防止面团黏连形成大面团导致难以进入挤面筒内。由于面团的水分偏少,面团无法充分地搅拌达到“起筋”的效果,松散的干面团在进入挤面筒后才会被螺杆挤压成大面团,面条的韧性差,面条的口感与手工面或机制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此外,要达到面粉和水的精确配比较为困难,水分略多容易搅拌成大面团导致制面失败,水分稍少则面团过干会导致螺杆挤面的负载过大。
为了解决现有面食机存在的上述缺陷,一些厂商设计并制造了体型较小的面食机,用户可以将事先和好的面团放入面食机内通过挤压形成面条。但是,现有此种面食机的结构较为复杂,电机的稳定性不高,主机在挤压面团时容易产生抖动,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面食机,有效提高电机在机体工作时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和挤压组件,主机内设有包括推杆的推杆电机,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模头及压面块,压面块在推杆的驱动下可在挤面筒中前后移动,所述主机包括设有容纳腔的机壳,推杆电机设于容纳腔中且推杆向前伸出机壳,推杆的最大行程为70mm~220mm,机壳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左壳体与右壳体,左壳体上设有左腔体,右壳体上设有右腔体,左腔体与右腔体围合形成容纳腔,左壳体与右壳体上设有用于限位推杆电机的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左、右腔体后端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位于推杆电机的后侧且与推杆电机的后端面抵触。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板包括前后平行间隔设置的前板体与后板体,前板体与后板体之间设有多块间隔设置的隔板。
优选的,所述推杆电机包括设于后端的传动单元,传动单元设有向后凸出的凸出部,限位挡板上设有供凸出部插入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推杆电机包括驱动单元和设有推杆的执行单元,驱动单元与执行单元上下平行设置且驱动单元设于执行单元的下方,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左、右腔体上部的前端内壁上的限位支撑板,限位支撑板上设有与执行单元配合的支撑槽,执行单元的局部卡于支撑槽中。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左、右腔体下部前端的第一定位面及设于左、右腔体上部前端的第二定位面,驱动单元的前端面与第一定位面抵触,执行单元的前端面与第二定位面抵触。
优选的,所述左、右壳体的前端设有前挡板,前挡板的后侧面为第二定位面,前挡板上设有供推杆伸出机壳与压面块连接的槽口。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左、右腔体内壁上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抵于推杆电机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筋包括交叉设置的限位横筋与限位竖筋,限位横筋和/或限位竖筋平行间隔的设有多根。
优选的,所述压面块上设有向后凸出的凸柱,推杆的前端面上设有与凸柱配合的凹孔,凹孔内设有与凸柱磁吸配合的磁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面食机,对主机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主机的机壳采用左、右壳体配合的分体式结构,便于降低机壳的成型难度。左、右壳体上设置限位结构,通过该限位结构使推杆电机受到有效的限位,保证推杆电机的稳定性,尤其有利于保证推杆电机驱动压面块挤压面团制作面条时的稳定性,避免推杆电机在驱动压面块挤压面团时因负载较大在主机内产生移动或晃动的情况,可以有效减轻主机在工作时的抖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合理设置推杆的最大行程,使其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若推杆的最大行程小于70mm,挤面筒较短,挤面筒的容放空间较小,放入挤面筒中的面团的体积受到很大限制,每次挤压制作的面量较少。若推杆的最大行程大于220mm,推杆电机的长度明显增大,主机的外形尺寸也随之增大,不便于收纳和携带。
2、通过限位挡板使推杆电机受到后方位上的有效限位,避免推杆电机在挤压面团时因负载较大而后移的情况,有效保证推杆电机在主机内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推杆带动压面块挤压面团制作面条时的稳定性。
3、构成限位挡板的前板体与后板体之间设置多块间隔设置的隔板,即限位挡板设计成镂空结构,能在满足限位要求的同时有效减少限位挡板的成型材料,有利于合理降低左、右壳体的材料成本。
4、传动单元内设有齿轮、用于架设齿轮的轮轴及用于支撑轮轴的轴承等,传动单元在安装轴承的位置处设置向后凸出的凸出部,利用该凸出部在合理控制传动单元外形尺寸的前提下为轴承提供必要的安装空间。传动单元后端的凸出部插入限位挡板上的凹槽中,利用该凹槽对凸出部进行合理的避让,便于合理控制主机的外形尺寸,同时也能保证推杆电机的后端面与限位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通过限位挡板使推杆电机受到限位的有效性。
5、设有推杆的执行单元的局部卡于限位支撑板上的支撑槽中,通过支撑槽使执行单元受到径向和周向的限位,有利于提高执行单元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保证推杆带动压面块前后移动时的稳定性。另外,限位支撑板还具有加强作用,能有效提高左、右壳体的结构强度。
6、驱动单元的前端面与第一定位面抵触,执行单元的前端面与第二定位面抵触,通过第一、二定位面使推杆电机受到前方位上的限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推杆电机安装于主机内的稳定性。
7、限位凸筋抵于推杆电机的外壁上可以使推杆电机受到左右方向及周向的有效限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推杆电机安装于主机内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限位凸筋也能有效提高机壳的结构强度,能使机壳更好的满足结构要求。
8、压面块通过凸柱与磁铁之间的磁吸力可拆卸连接于推杆的前端,当推杆电机带动压面块后移回程时,若用户的手指卡在压面块与主机前端之间,压面块在触碰到手指时可以自动脱离推杆,有效避免夹伤手指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机体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便携式面食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便携式面食机中主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便携式面食机中主机内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便携式面食机中主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便携式面食机中主机的右壳体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便携式面食机中压面块与局部推杆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便携式面食机中部分挤压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便携式面食机中模头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便携式面食机中部分挤压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0-主机,20-挤压组件,100-机壳,100a-连接部,100b-机身部,100c-握持部,110-左壳体,120-右壳体,121-右腔体,131-容纳腔,132-凹腔,133-安装腔,134-通孔,141-连接壳部,142-机身壳部,143-握持壳部,144-前挡板,145-槽口,150-限位挡板,151-前板体,152-后板体,153-隔板,154-镂空孔,155-凹槽,161-限位支撑板,162-支撑槽,163a-第一定位面,163b-第二定位面,164-限位凸筋,164a-限位横筋,164b-限位竖筋,171-凸台,172-卡槽,181-走线槽,182-缺口,183-凸沿,184-围沿,191-第三定位面,192-定位块,193-定位凸筋,200-推杆电机,210-驱动单元,220-传动单元,221-凸出部,230-执行单元,231-推杆,232-凹孔,233-磁铁,300-挤面筒,310-主体部,320-装配部,400-模头,401-出面孔,500-压面块,510-凸柱,520-弹性套,611-第一内螺纹,612-第一外螺纹,621-第二内螺纹,622-第二外螺纹,710-电池,720-开关,730-电路板,731-充电端子,732-指示灯,810-后盖,811-充电孔,812-插孔,820-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面食机,包括主机10和挤压组件20,主机10内设有包括推杆231的推杆电机200,挤压组件20包括挤面筒300、模头400及压面块500,压面块500在推杆电机200的驱动下可在挤面筒300中前后移动。主机10包括设有容纳腔131的机壳100,推杆电机200设于容纳腔131中且推杆231向前伸出机壳100,推杆231的最大行程为70mm~220mm,机壳100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左壳体110与右壳体120,左壳体110上设有左腔体,右壳体120上设有右腔体121,左腔体与右腔体围合形成容纳腔131,左壳体110与右壳体120上设有用于限位推杆电机220的限位结构。
通过限位结构使推杆电机受到有效的限位,保证推杆电机的稳定性,尤其有利于保证推杆电机驱动压面块挤压面团制作面条时的稳定性,避免推杆电机在驱动压面块挤压面团时因负载较大在主机内产生移动或晃动的情况,可以有效减轻主机在工作时的抖动,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推杆231的最大行程指推杆231自最后端移动至最前端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推杆231的最大行程优选设置为95mm。
机壳100的前端设有与挤面筒300配合的连接部100a,为了便于用户稳定的握持机体,主机10大致呈手枪形,机壳100还设有机身部100b和握持部100c。连接部100a设于机身部100b的前侧,连接部100a呈圆形柱体状,且其轴向与前后方向一致。握持部100c设于机身部100b的底侧,握持部100c的顶端与机身部100b连接,握持部100c的延伸方向与机身部100b的前端之间设有夹角α,85°≤α≤105°。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00c的延伸方向与机身部100b前端之间的夹角α优选设置为90°。
结合图5,左、右壳体110、120上均设有构成连接部100a的连接壳部141、构成机身部100b的机身壳部142及构成握持部100c的握持壳部143,左腔体设于左壳体110的机身壳部处,右腔体121设于右壳体120的机身壳部处。连接壳部141呈半圆形,两个连接壳部141的前端均设有前挡板144,左、右壳体110、120固定在一起后,左右两个连接壳部141及两个前挡板144结合形成连接部100a,左右两个机身壳部142结合形成机身部100b,左、右腔体结合形成用于装放推杆电机200的容纳腔131,左右两个握持壳部143结合形成握持部100c。为了形成供推杆231伸出机壳100的通孔134,前挡板144上设有半圆形的槽口145,左、右壳体110、120固定在一起后,两个半圆形的槽口145结合形成供推杆向前伸出机壳100的通孔134。
本实施例中,推杆电机200包括驱动单元210、传动单元220和执行单元230,驱动单元210与执行单元230上下平行设置且驱动单元210位于执行单元230的下方,驱动单元210和执行单元230两者的轴向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传动单元220竖置于驱动单元210和执行单元230的后侧。驱动单元210包括电动机及设于电动机外部的外壳等元件,传动单元220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齿轮传动结构及用于架设齿轮传动结构的轴承等元件,执行单元230包括推杆231、与推杆231配合的丝杆螺母及外壳等元件。
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挡板150、限位支撑板161、定位面及限位凸筋164,下面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中,限位挡板150设于左、右腔体的后端内壁上,限位挡板150位于推杆电机200的后侧,推杆电机200的后端面抵于限位挡板150上使推杆电机受到后方位上的限位。为了保证限位挡板150的结构强度能满足使推杆电机受到定位的结构要求,合理设置限位挡板150的厚度T,5mm≤T≤20mm,本实施例中限位挡板150的厚度T优选设置为12mm。
结合图5,为了在保证限位挡板15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合理减少限位挡板的成型材料,限位挡板150上设有多个镂空孔154。具体的,限位挡板150包括前后平行间隔设置的前板体151与后板体152,前、后板体151、152之间设有多块间隔设置的隔板153,前、后板体之间位于相邻两块隔板153之间的空间形成镂空孔154。
由于传动单元220设于推杆电机200的后端,传动单元220的后端面抵于限位挡板150的前侧。传动单元220上箱体的局部向后凸出形成凸出部221,轴承设于该凸出部221处,可以在合理控制传动单元220外形尺寸的前提下为轴承提供必要的安装空间。限位挡板150的前侧设有用于避让该凸出部221的凹槽155,推杆电机200设于容纳腔131内时凸出部221插入该凹槽155中,便于合理减小主机10的外形尺寸。
限位支撑板161设于左、右腔体上部的前端内壁上,限位支撑板161上设有与执行单元230配合的支撑槽162,执行单元230的前端卡于该支撑槽162中,通过执行单元230与支撑槽162的配合使执行单元230受到径向和周向的限位,提高执行单元230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推杆231带动压面块500前后移动时的稳定性。再者,限位支撑板161还具有加强作用,能有效提高左、右壳体110、120的结构强度。
定位面设有第一定位面163a和第二定位面163b,第一定位面163a设于左、右腔体下部的前端,第二定位面163b设于左、右腔体上部的前端,驱动单元210的前端面与第一定位面163a抵触,执行单元230的前端面与第二定位面163b抵触,通过第一、二定位面使推杆电机200受到前方位上的限位。本实施例中,前挡板144的后侧面即为第二定位面163b。
限位凸筋164设于左、右腔体的内壁上,具体的,限位凸筋164包括交叉设置的限位横筋164a与限位竖筋164b,限位横筋164a和限位竖筋164b均平行间隔的设有多根。推杆电机200设于容纳腔131内时,限位凸筋164抵于推杆电机200的外壁上使推杆电机200受到左右方向及周向的有效限位,同时,通过限位凸筋164也能有效提高左、右壳体110、120的结构强度。
为了取消机体使用时的位置限制,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面食机还包括电池710、开关720和电路板730,电池710、开关720及推杆电机200均电连接于电路板730。机壳100的机身部100b上设有位于容纳腔131后侧的凹腔132,电路板730定位设于凹腔132内,握持部100c上设有用于装放电池710的安装腔133,电池710定位设于安装腔133中。
结合图6,左、右壳体110、120的后端设有向后延伸形成的围沿184,左、右壳体固定在一起时,两条围沿184及限位挡板150后侧围合的空间形成凹腔132。为了保证电路板730能稳定的装设于凹腔132内,凹腔132的内壁上设有卡槽172,电路板730的侧部插设于卡槽172中使电路板730可以定位设于凹腔132内。具体的,电路板730竖置于凹腔132中且其平面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设置,围沿184的内壁上设有与电路板730的横向侧部及竖向侧部对应的多个凸台171,各凸台171上均设有供电路板730插入的卡槽172。
凹腔132的后侧开口,主机10还包括连接于机壳100的后端将电路板730封闭于凹腔132内的后盖810。本实施例中,后盖810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于围沿184,电路板730上设有用于向电池710充电的充电端子731及用于显示电池710电量的指示灯732,相应的,后盖810上设有与充电端子731对应的充电孔811及供指示灯732插入的插孔812,充电时充电线的接头可以经充电孔811与充电端子731配合,指示灯732插设于插孔812处而外露于后盖810,用户通过观察指示灯732可以获知电池710的电量状态,便于提醒用户在电池710处于低电量时及时充电。为了降低接电线的走线难度,限位挡板150的底端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走线槽181,部分接电线穿经该走线槽。
为了使电池710能定位设于安装腔133内,握持部100c的内壁上设有位于安装腔133底端的第三定位面191及设于电池710顶部的定位块192,电池710的底部抵于第三定位面191上,定位块192的底面与电池710的顶面抵触,通过第三定位面191和定位块192使电池710在安装腔133内受到竖向的定位。
另外,握持部100c的内壁上还设有沿电池710的周向延伸的定位凸筋193,电池710设于安装腔133内时,定位凸筋193与电池710的周向外壁抵触,使电池710受到径向和周向的定位,进一步提高电池710设于安装腔133内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用户在握持机体时进行开关机操作,开关720设于握持部100c顶端的前侧。具体的,左、右壳体110、120上握持壳部143顶端的前侧均设有与开关720配合的缺口182,左、右壳体110、120固定在一起时,两个缺口182结合形成与开关720配合的安装槽,开关720设于安装槽处且其按钮位于握持壳部143的外部,用户通过抓握住握持部100c持拿机体时可以施力于开关720的按钮。
主机10还包括设于握持部100c底端的底盖820,具体的,左、右壳体110、120上握持壳部143的底端均设有向下凸出形成的凸沿183,底盖820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于凸沿183。
结合图7,为了避免推杆电机200驱动压面块500后移回程时夹伤用户,压面块500与推杆231之间通过磁吸力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压面块500的中心处设有向后凸出形成的凸柱510,推杆231的前端面上设有供凸柱510插入的凹孔232,凹孔232内设有与凸柱510磁吸配合的磁铁233,压面块500通过凸柱510与磁铁233之间的磁力作用可拆卸连接于推杆231。当推杆电机200带动压面块500后移回程时,若用户的手指卡在压面块500与主机10前端之间,压面块500在触碰到手指时可以自动脱离推杆231,避免夹伤用户。本实施例中,凸柱510与压面块500优选采用食品级不锈钢一体成型,可以根据连接要求和安全要求合理选择磁铁233的大小以合理控制凸柱510与磁铁233之间磁吸力的大小。
结合图8,挤面筒300包括主体部310及设于主体部310两端的装配部320,装配部320分别与模头400和主机10前端配合,装配部320的内径大于主体部310的内径,模头400的内径与主体部310的内径相等。
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装配部320的内径为d1,主体部310的内径为d2,模头400的内径为d3,d1>d2且d2=d3设置。装配部320相对于主体部310扩口,挤面筒300与模头400组装完成后形成的内腔呈等径结构,可以避免面团受压前移时被刮留在挤面筒300与模头400之间的过渡处,使挤面筒300的内壁和模头400的内壁在挤面完成后基本无残留面团,便于在使用后清理挤面筒和模头。
为了有效的挤压面团,压面块500需采用刚性元件,为了使压面块500在挤面筒300与主机10连接时能轻松伸入挤面筒300内,压面块500与挤面筒300的主体部310间隙配合,同时,为了避免面团在压面块500的挤压下自压面块与主体部内壁之间的间隙向后溢,需尽量减小压面块500与主体部310之间间隙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压面块500的周向外壁与主体部310内壁之间单边间隙的宽度为Δg,0.1mm≤Δg≤0.7mm。具体的,Δg优选设置为0.4mm。
本实施例中,挤面筒300的主体部310与两个装配部320一体成型,提高挤面筒的结构强度。为了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模头400设有多个,每个模头400上均设有多个出面孔401,且各模头400上出面孔401的孔径互不相同,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更换模头400以制得相应粗细的面条。
为了实现组装目的,装配部320与模头400之间设有可拆卸配合的第一连接结构,装配部320与连接部100a之间设有可拆卸配合的第二连接结构,通过第一、二连接结构,挤面筒300与主机10之间、挤面筒300与模头400之间均可直接装配在一起,无需采用其他配件,不会增大整机装配后的体积。
为了取消组装时挤面筒300的朝向限制,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采用相同的连接结构,即两个装配部320均可与模头400配合,同时,两个装配部320均可与主机10前端配合,用户在组装时无需特别注意挤面筒300的朝向,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具体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挤面筒300一端装配部320上的第一内螺纹611及设于模头400上的第一外螺纹612,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挤面筒300另一端装配部320上的第二内螺纹621及设于连接部100a周向外壁上的第二外螺纹622,第一内螺纹611与第二内螺纹621的结构相同,第一外螺纹612与第二外螺纹622的结构相同。螺纹连接结构的接触面积大,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便于保证挤面筒300和模头400在使用时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外螺纹612和第二外螺纹622均设置为三头外螺纹,相应的,第一内螺纹611与第二内螺纹621均设置为三头内螺纹,在保证内、外螺纹接触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即在保证螺纹连接结构可承受的轴向力不变的前提下,装配部320与模头400之间、装配部320与主机10前端之间的旋合长度缩短为1/3,可在保证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缩短装配部320的轴向长度,有利于合理缩小整机尺寸。本实施例中,装配部320与主机10前端之间、装配部320与模头400之间组装时旋合锁紧的转角均为120°。
使用时,先将挤面筒300与主机10组装在一起,然后将和好的面团放入挤面筒300中,再将模头400组装于挤面筒的前端。通过握持部100c抓握住主机100,按下开关720的按钮,推杆电机200通电工作,推杆231驱动压面块500前移挤压面团,面团自模头400上的出面孔401中被挤出形成面条。
可以理解的是,压面块500的周向外壁与主体部310内壁之间单边间隙的宽度Δg也可以设置为0.1mm、0.2mm、0.3mm、0.5mm、0.6mm、0.7mm等其他合理的间隙值。
可以理解的是,模头400的具体个数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等合理的个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二连接结构的内、外螺纹也可以采用两头螺纹或四头螺纹等其他合理的螺纹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装配部320与主机10前端之间、装配部320与模头400之间组装时旋合锁紧的转角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的120°,也可以设置为90°、110°、130°、150°等其他合理的转角度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压面块500与推杆231前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以在凸柱510的外周套设于与凹孔232过盈配合且具有弹性的连接套,或者,在凹孔232内固定设置与凸柱510过盈配合的连接套。
可以理解的是,握持部100c的延伸方向与机身部100b前端之间的夹角α也可以设置为85°、87°、91°、93°、95°、97°、100°、102°、105°等合理的角度值。
可以理解的是,推杆231的最大行程也可以设置为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0mm、140mm、150mm、160mm、170mm、180mm、190mm、200mm、210mm、220mm等合理的距离值。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挡板150的厚度T也可以设置为5mm、7mm、9mm、11mm、13mm、15mm、17mm、20mm等其他合理的厚度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限位挡板150的厚度T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取消镂空孔154的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左、右壳体110、120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粘胶等固定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二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结构相同的旋扣配合结构,此时,模头400及连接部100a的外壁上设置结构相同的旋合扣,挤面筒300两端装配部320的内壁上设置结构相同且与旋合扣配合的旋合槽,装配部320与连接部100a之间、装配部320与模头400之间均通过旋合扣与旋合槽的配合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由于两个装配部320上旋合槽的结构相同,挤面筒300的任一装配部320均可与连接部100a组装配合,挤面筒300的任一装配部320均可与模头400组装配合。
实施例二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等同实施例,其区别之处在于,压面块500与挤面筒300的主体部310之间的配合结构略有不同。
本实施例中,压面块500的外周固定套设有一圈弹性套520,弹性套520与挤面筒300的主体部310过盈配合。压面块500在挤面筒300中前后移动时,弹性套520与主体部310的内壁紧密贴触,防止面团在受到压面块的挤压时自压面块与挤面筒内壁之间的间隙处向后溢。
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和挤压组件,主机内设有包括推杆的推杆电机,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模头及压面块,压面块在推杆的驱动下可在挤面筒中前后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设有容纳腔的机壳,推杆电机设于容纳腔中且推杆向前伸出机壳,推杆的最大行程为70mm~220mm,机壳包括固定在一起的左壳体与右壳体,左壳体上设有左腔体,右壳体上设有右腔体,左腔体与右腔体围合形成容纳腔,左壳体与右壳体上设有用于限位推杆电机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左、右腔体后端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位于推杆电机的后侧且与推杆电机的后端面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包括前后平行间隔设置的前板体与后板体,前板体与后板体之间设有多块间隔设置的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电机包括设于后端的传动单元,传动单元设有向后凸出的凸出部,限位挡板上设有供凸出部插入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电机包括驱动单元和设有推杆的执行单元,驱动单元与执行单元上下平行设置且驱动单元设于执行单元的下方,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左、右腔体上部的前端内壁上的限位支撑板,限位支撑板上设有与执行单元配合的支撑槽,执行单元的局部卡于支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左、右腔体下部前端的第一定位面及设于左、右腔体上部前端的第二定位面,驱动单元的前端面与第一定位面抵触,执行单元的前端面与第二定位面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壳体的前端设有前挡板,前挡板的后侧面为第二定位面,前挡板上设有供推杆伸出机壳与压面块连接的槽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左、右腔体内壁上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抵于推杆电机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筋包括交叉设置的限位横筋与限位竖筋,限位横筋和/或限位竖筋平行间隔的设有多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面块上设有向后凸出的凸柱,推杆的前端面上设有与凸柱配合的凹孔,凹孔内设有与凸柱磁吸配合的磁铁。
CN202020781248.7U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Active CN213153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1248.7U CN213153696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1248.7U CN213153696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3696U true CN213153696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4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81248.7U Active CN213153696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3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27817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09499642U (zh) 挤压及清洁件、挤水结构以及清洗桶
CN213153696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12911449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11099021U (zh) 一种便于搅拌的沥青生产用反应釜
CN217695100U (zh) 一种手持式面条机
CN203467531U (zh) 一种带收纳装置的面条机
CN215013049U (zh) 一种用于面条加工的连续真空和面机
CN212877372U (zh) 一种手持式面条机
CN212877371U (zh) 一种手持式面条机
CN216219848U (zh) 一种制面效果好的挤面组件及面食机
CN212437112U (zh)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CN213127818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手持式面食机
CN201573394U (zh) 一种订书机
CN220292906U (zh)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CN104542787A (zh) 一种无残留立式家用面条机
CN213604084U (zh) 一种便携式面条机
CN214962261U (zh)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CN216601459U (zh) 面条机
KR20130045102A (ko) 착유기
CN213153697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手持式面食机
CN220000593U (zh) 一种手持式面条机
CN218898111U (zh) 压面组件及食品加工机
CN201175086Y (zh) 一种电动鞋刷子
CN220477683U (zh) 刷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