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2261U -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2261U
CN214962261U CN202121121646.7U CN202121121646U CN214962261U CN 214962261 U CN214962261 U CN 214962261U CN 202121121646 U CN202121121646 U CN 202121121646U CN 214962261 U CN214962261 U CN 214962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side wall
chamber
face
wad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16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王泽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16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2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2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2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加工腔,加工腔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挤面腔内设有挤压螺杆,搅拌腔包括用于固定挤面腔的第一侧壁,挤面腔前端凸出于第一侧壁且连接有模头组件,后端开设有与搅拌腔连通的进面口,在进面口的下方设有向搅拌腔内部凸设的第二侧壁。本方案,通过设置向搅拌腔内部凸设的第二侧壁,缩小了进面口下方的藏面区域,从而降低此处的面絮残留量,保证食材的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具体涉及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卧式面食机,包括内置机座的机座以及放置于机座上的加工组件,所述加工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部开设与所述搅拌腔底部通连的进面口,后端部设有模头组件,机座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食材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条。
该种面食机的搅拌腔包括横嵌有挤面腔的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靠近电机输出轴的配合侧壁以及将第一侧壁、配合侧壁连接起来共同围设形成挤面腔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该种面食机还包括位于进面口正下方的藏面区域。由于和面过程中,面粉因重力会自动落到搅拌腔底部,并常常会进入到藏面区域。较早的搅拌件的搅拌指方向与第一侧壁是平行的,无法搅拌到位于藏面区域内的面絮,造成了藏面区域内的面絮残留,且导致用户面粉资源的浪费增加成本。并且,用户还需要在和面完成后,费力的清理搅拌盲区的残留面絮,导致用户体验感不佳。
为此,有人作出改进将搅拌指设置成弯折形以尽可能伸入搅拌盲区,降低面絮的残留量。但是,为了保证搅拌指的强度以及避免搅拌指与搅拌腔平行于挤压螺杆的中心轴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产生摩擦,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搅拌指的宽度和长度,从而使得搅拌指在运行到搅拌腔底部时,由于搅拌指前端与第一侧壁存在着较大的间隙,搅拌腔底部的面絮无法被搅起来;或者即便将搅拌腔底部的面絮往上搅起来,但在运行到半路时,由于搅拌指前端与第三侧壁或第四侧壁也存在着较大的间隙,从而导致被搅起来的面团又回落至搅拌盲区的底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相比于现有的卧式面食机,在同样的工作周期内,本实用新型的面食机能够有效减少面絮的残留,降低用户制作面食的食材浪费力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压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挤面腔的第一侧壁,所述挤面腔前端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且连接有模头组件,后端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连通的进面口,在所述进面口的下方设有向搅拌腔内部凸设的第二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从所述进面口的底端面延伸至所述搅拌腔的底面,且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于挤压螺杆方向的宽度沿着所述进面口的底端面至所述搅拌腔的底面方向越来越大。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为向搅拌腔内部凸设的弧面结构,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与进面口底端连接的上端面以及与搅拌腔的底面连接的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均为圆弧,所述上端面的圆弧的弯曲程度大于所述下端面的圆弧的弯曲程度。
优选的,所述上端面沿垂直挤压螺杆方向的水平宽度小于等于挤面腔的直径,所述下端面沿垂直挤压螺杆方向的水平宽度大于挤面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圆弧过渡连接,且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是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件包括弯折形搅拌指,在所述弯折形搅拌指转到与所述搅拌腔的底面最接近时,所述弯折形搅拌指靠近第二侧壁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D1,2mm≤D1≤1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弧面以及连接所述弧面的平面,所述弧面向搅拌腔外部凸设,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一侧壁为向搅拌腔外部凸设的弧面,所述第二侧壁沿着所述弧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或者所述第一侧壁为平面,所述第二侧壁沿着所述平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沿挤压螺杆的轴向具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所述进面口的底面构成了下端开口的空腔结构。
优选的,所述空腔结构的开口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封堵住所述开口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沿挤压螺杆方向的投影形状为上小下大的扇形,且第二侧壁为透明材质。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面食机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压螺杆,所述搅拌腔包括用于固定挤面腔的第一侧壁,挤面腔前端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且连接有模头组件,后端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连通的进面口,也就是说进面口位于搅拌腔内部,有利于搅拌件将搅拌好的面絮往上拨到进面口从而顺利进入到挤面腔,通过挤压螺杆与挤面腔内壁的相互作用使得面絮被不断挤压向挤面腔前端的出面方向运动,直至运动至模头组件处时,通过模头组件的模头上的模孔进行出面。同时,挤面腔的进面口在搅拌腔内部,而挤面腔的前端凸出设置于挤面腔的外部,有利于挤面腔的重心处于第一侧壁上,保持挤面腔的平衡稳定性,防止挤面腔因局部的受力过大而开裂。通常的,我们认为进面口下方的空间区域由于有挤面腔的遮挡且搅拌件很难完全伸入到此空间区域内,而认为该空间区域是最容易有面絮残留的藏面区域。为此,为了缩小藏面区域、降低此区域内面絮残留量、保证食材真正的物尽其用,本方案中在进面口的下方设置有向搅拌腔内部凸设的第二侧壁。进一步的,面絮残留少,用户就不用费力的清理进面口下方残留的面絮,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第二侧壁的存在也使得面絮基本都落在搅拌件能够触碰到的空间区域内,搅拌件无需伸入藏面区域很深就可以顺利将面絮统统拨到进面口。
2. 通过设置第二侧壁从进面口的底端面延伸至搅拌腔的底面,使得第二侧壁与进面口的底端面以及搅拌腔的底面之间无缝隙,可防止面粉的粉尘堆积于第二侧壁与进面口底端面的缝隙以及第二侧壁与搅拌腔底面的缝隙中。同时,第二侧壁垂直于挤压螺杆方向的宽度沿着所述进面口的底端面至所述搅拌腔的底面方向越来越大,使得搅拌件在慢慢靠近搅拌腔底部并经过搅拌腔底部又慢慢远离搅拌腔底部的过程中,搅拌件与第二侧壁有较长时间的相对运动来夹持住面絮,面絮就不容易掉落,从而有利于搅拌件把藏于搅拌腔底部的面絮往上顺利拨动至进面口中,减少进面口下方的藏面区域的面絮残留。
3. 通过设置第二侧壁为向搅拌腔内部凸设的弧面结构,使得面絮不易粘连于第二侧壁上,且没有清洗死角。这样,用户在使用完毕后清洗时,只需用清水冲洗或用湿抹布擦一下即可,非常方便。此外,第二侧壁包括与进面口底端连接的上端面以及与搅拌腔的底面连接的下端面,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均为圆弧,相比直线型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本方案圆弧形的上端面与进面口的底端面接触面积更大,圆弧形的下端面与搅拌腔底面的接触面积也更大,从而提升了第二侧壁固定于挤面腔以及搅拌腔底面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上端面的圆弧的弯曲程度大于下端面的弯曲程度,也就是说越靠近搅拌腔底部第二侧壁的弯曲程度越小,这样搅拌件从底部将面絮往上拨起时,越往上靠近进面口,搅拌件与第二侧壁对拨起的面絮就夹持的越紧,进一步降低搅拌件将面絮拨到一半又掉落至搅拌腔底部的可能性,提升搅拌、挤面效率。
4. 由于大多数挤面腔的进面口位于挤面腔的上半部分,且进面口的水平宽度小于挤面腔的直径,所以设置上端面沿垂直挤压螺杆方向的水平宽度小于等于挤面腔的直径,以使搅拌件将面絮搅至进面口时,第二侧壁对面絮的阻力降低,有利于面絮顺利进入到进面口。而下端面沿垂直挤压螺杆方向的水平宽度大于挤面腔的直径,有利于搅拌件与第二侧壁的靠下部位有较长距离的接触,搅拌件能够把搅拌腔底部的残留面絮往上拨,防止面絮回落至搅拌腔的底面,从而进一步降低搅拌腔底部的面絮残留,减少食材浪费。
5. 通过设置第二侧壁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圆弧过渡连接,使得搅拌腔的内侧壁是一个光滑面,当搅拌件将面絮拨动至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过渡连接的地方时,由于是圆弧过渡的平滑面,面絮不易粘在上面,可以轻松进入到进面口。同时,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是一体成型结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无需通过附加的固定方式将两者装配在一起,这样两个侧壁一次出模,简化加工工艺。
6. 为了进一步降低面絮残留于进面口下方的藏面区域,设置搅拌件有弯折形的搅拌指,这样搅拌指就能伸入到藏面区域内,至少能和残留的面絮有尽可能多的接触。进一步的,设置弯折形搅拌指转到与搅拌腔的底面最接近时,所述弯折形搅拌指靠近第二侧壁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D1,2mm≤D1≤10mm,这个距离刚好要稍稍小于残留面絮的尺寸,搅拌指就能将藏面区域内的残留面絮从搅拌腔的底面往进面口方向拨动,这样往复运动,将残留面絮都送进进面口,大大降低了食材的浪费,提升了制面的效率。并且,搅拌指与第二侧壁之间有D1这个间隙距离,即便两者不断往复的相对夹持面絮,搅拌指也不会对第二侧壁有磨损,保证第二侧壁的美观性,提升第二侧壁的使用寿命。
7. 第一侧壁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管是设置成两侧弧面中间平面的第一侧壁,还是设置成单一弧面的第一侧壁,又或者是单一平面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要么位于中间的平面上,要么沿着第一侧壁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以使进面口下方的藏面空间被内凸的第二侧壁占据部分空间,从而缩小藏面空间。另外,第二侧壁没有偏置,以使搅拌件能够尽可能的搅到残留的面絮,降低面絮的残留量。
8. 通过设置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沿挤压螺杆的轴向有间隙,也就是说第一侧壁作为搅拌腔的外壁,遮挡住了向搅拌腔内凸的第二侧壁,且第一侧壁与机座配合,提高面食机的一体性和美观性。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所述进面口的底面三者构成了下端开口的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无需其余的材料填充,进一步降低了面食机制造的材料成本。
9. 为了防止空腔结构内进入赃物,在空腔结构的开口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封堵住所述开口端。这是由于空腔结构本身的空间就很小,若有赃物进去,手指很难伸入进行清理,由此该方案解决了这一清理难的问题。此外,密封件封堵住了空腔结构的开口端,使得空腔结构内部结构不会外露,提升了空腔结构与搅拌腔的整体性、美观性提升。
10. 为了提升第二侧壁的稳定性,将第二侧壁沿挤压螺杆方向的投影形状设置为上小下大的扇形,这样第二侧壁的重心更靠近搅拌腔底面,重心稳定。同时,为了方便用户能够看到藏面区域内的面絮残留情况,将第二侧壁设置为透明材质,也提高了第二侧壁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加工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加工腔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搅拌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搅拌腔垂直于挤压螺杆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搅拌腔的仰视图;
图8为图7中所示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侧壁两侧为弧面中间为平面的搅拌腔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侧壁为平面的搅拌腔仰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含密封件的搅拌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机座;11、动力模块;111、电机输出轴;2、加工腔;21、搅拌腔;211、第一侧壁;212、第二侧壁;213、配合侧壁;214、第三侧壁;215、第四侧壁;2121、上端面;2122、下端面;22、挤面腔;221、进面口;23、搅拌件;24、挤压螺杆;25、模头组件;251、模头盖;252、模头支架;253;模头;3、空腔结构;4、密封件;5、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上”、“ 下”、“ 前”、“ 后”、“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面食机包括机座1及设置在机座1上的加工腔2,机座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面食机工作的动力模块11。所述加工腔2包括搅拌腔21和挤面腔22,搅拌腔22内设有搅拌件23,挤面腔22内设有用于挤压面絮或面团的挤压螺杆24。所述机座1内还设有与所述搅拌件23传动连接的电机输出轴1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腔21还包括用于固定挤面腔22的第一侧壁211,挤面腔22前端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211且连接有模头组件25,后端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21连通的进面口221。搅拌腔21还包括与第一侧壁211相对设置的配合侧壁213以及将第一侧壁211、配合侧壁213连接起来形成挤面腔的第三侧壁214和第四侧壁215。进面口221位于搅拌腔21内部,有利于搅拌件23将搅拌好的面絮往上拨到进面口221从而顺利进入到挤面腔22,并通过挤压螺杆24与挤面腔22内壁的相互作用使得面絮被不断挤压向挤面腔22前端的出面方向运动。同时,挤面腔22的进面口221在搅拌腔21内部,而挤面腔22的前端凸出设置于挤面腔22的外部,有利于挤面腔22的重心处于第一侧壁211上,从而保持挤面腔211的平衡稳定性,防止挤面腔22因局部的受力过大而开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模头组件25包括模头盖251、模头支架252以及带有出面孔的模头253,模头盖用于251将组装好的模头支架252以及模头253固定至挤面腔22的前端出口端。可以理解的,模头支架252以及模头253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但这样对于需要制作不同粗细、不同形状的面条时,就需要整体替换模头支架252以及模头253。出面方式,也不局限于,附图中所示的下出面方式,也可以是前出面方式。
通常的,用户在使用面食机的过程中,会加入适量的面粉,由用户手动盖好杯盖5(如图3所示),再从杯盖的加水孔手动加水,或者由用户盖好杯盖5后再由面食机自动从水箱抽水至搅拌腔21中,并盖好杯盖5,此时启动制面,搅拌件23周向旋转搅和面粉和水使其逐渐变成小块的面絮,通过弯折形的搅拌指212伸入至将进面口221下方区域,并将该区域的面絮不断拨到进面口221上,然后挤压螺杆24与挤面腔22的内壁相互作用,来将面絮挤至模头组件25处,并通过模头组件25的模头253上的模孔进行出面,包括下出面和前出面两种方式。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进面口221下方的空间区域由于有挤面腔22的遮挡且搅拌件23很难完全伸入到此空间区域内,而认为该空间区域是最容易有面絮残留的藏面区域。为此,为了缩小藏面区域、降低此区域内面絮残留量、保证食材真正的物尽其用,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如图1、图2所示,在进面口221的下方设置向搅拌腔21内部凸设的第二侧壁212。进一步的,面絮残留少,用户就不用费力的清理进面口221下方的藏面区域内残留的面絮,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第二侧壁212的存在也使得面絮基本都落在搅拌件能够触碰到的空间区域内,搅拌件无需伸入藏面区域很深就可以顺利将面絮统统拨到进面口221。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降低进一步挤面腔22下面的藏面区域对的面絮残留量,将搅拌件23设置成含有垂直挤压螺杆24方向的直线形搅拌指231以及弯折形的搅拌指232,这样弯折形的搅拌指232就能伸入到藏面区域内,至少能和残留的面絮有尽可能多的接触,那么弯折形的搅拌指232就有机会把面絮拨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弯折形搅拌指232的强度以及避免弯折形搅拌指232与搅拌腔21平行于挤压螺杆24的中心轴的第三侧壁214和第四侧壁215产生摩擦,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搅拌指的宽度和长度,但是由于设置了向搅拌腔21内凸的第二侧壁212,也就使得弯折形搅拌指232在运行到搅拌腔21底部时,第二侧壁212与弯折形搅拌指前端面之间的间隙减小。
进一步的,设置弯折形搅拌指232转到与搅拌腔21的底面最接近时,所述弯折形搅拌指232靠近第二侧壁212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D1,2mm≤D1≤10mm,D1在图2中进行了标注。D1这个距离范围刚好要稍稍小于残留面絮的尺寸,那么弯折形的搅拌指232就能将藏面区域内的残留面絮从搅拌腔21的底面往进面口221方向拨动,这样往复运动,将残留面絮都送进进面口221,大大降低了食材的浪费,提升了制面的效率。并且,正因为弯折形搅拌指232的前端面与第二侧壁212之间有D1这个间隙距离,即便两者不断往复的相对夹持面絮,弯折形搅拌指232也不会对第二侧壁212有磨损,保证第二侧壁212的美观性,提升第二侧壁21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展示了搅拌腔21内部第一侧壁211的结构以及第二侧壁212的结构。第二侧壁212从进面口221的底端面延伸至搅拌腔21的底面,使得第二侧壁212与进面口221的底端面以及搅拌腔21的底面之间无缝隙,可防止面粉的粉尘堆积于第二侧壁212与进面口221底端面的缝隙以及第二侧壁212与搅拌腔21底面的缝隙中。同时,第二侧壁212垂直于挤压螺杆24方向的宽度沿着所述进面口221的底端面至所述搅拌腔21的底面方向越来越大,为了便于理解,在图5中对前述的第二侧壁212沿垂直于挤压螺杆24方向的宽度,用D进行了示例性标识。也就是说,第二侧壁212越靠近搅拌腔21的底面,前述的宽度D就越来越大,这使得搅拌件23在慢慢靠近搅拌腔21底部并经过搅拌腔21底部又慢慢远离搅拌腔21的过程中,搅拌件23与第二侧壁212有较长时间的相对运动来夹持住面絮,面絮就不容易掉落,从而有利于搅拌件23把藏于搅拌腔21底部的面絮往上顺利拨动至进面口221中,减少进面口221下方的藏面区域的面絮残留,进一步减少面粉等食材的浪费。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以及图7所示,第二侧壁212为向搅拌腔21内部凸设的弧面结构,使得面絮不易粘连于第二侧壁212上,且没有清洗死角。这样,用户在使用完毕后清洗时,只需用清水冲洗或用湿抹布擦一下第二侧壁212即可,非常方便。
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理解第二侧壁212的结构,结合4和图5来看,第二侧壁212包括与进面口221底端连接的上端面2121以及与搅拌腔21的底面连接的下端面2111,上端面2121以及下端面2122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均为圆弧。相比直线型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本方案圆弧形的上端面2121与进面口221的底端面接触面积更大,圆弧形的下端面2122与搅拌腔21底面的接触面积也更大,从而提升了第二侧壁221固定于挤面腔22的底面以及搅拌腔21的底面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端面2121的圆弧的弯曲程度大于下端面2122的弯曲程度,也就是说越靠近搅拌腔21的底面,第二侧壁221的弯曲程度越小,这样搅拌件23从底部将面絮往上拨起时,越往上靠近进面口221,搅拌件23与第二侧壁对221拨起的面絮就夹持的越。可以降低搅拌件23将面絮拨到一半又掉落至搅拌腔21底部的可能性,提升搅拌、挤面效率。
更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大多数挤面腔22的进面口221位于挤面22腔的上半部分,且进面口221的水平宽度小于挤面腔22的直径,所以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设置上端面2121沿垂直挤压螺杆24方向的水平宽度D小于等于挤面腔22的直径,以使搅拌件23将面絮搅至进面口221时,第二侧壁212对面絮的阻力降低,有利于面絮顺利进入到进面口221。而下端面2122沿垂直挤压螺杆24方向的水平宽度D大于挤面腔22的直径,有利于搅拌件23与第二侧壁212的靠下部位有较长距离的接触,搅拌件23能够把搅拌腔21底部的残留面絮往上拨,防止面絮回落至搅拌腔21的底面,从而进一步降低搅拌腔21底部的面絮残留,减少食材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设置第二侧壁212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第一侧壁211的内表面圆弧过渡连接,使得搅拌腔21的内侧壁是一个光滑面。当搅拌件23将面絮拨动至第一侧壁211与第二侧壁212过渡连接的地方时,由于是圆弧过渡的平滑面,面絮不易粘在上面,可以轻松进入到进面口。同时,第二侧壁212与第一侧壁211是一体成型结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无需通过附加的固定方式将两者装配在一起,这样两个侧壁一次出模,简化加工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标识的线L1、L2为第二侧壁212的左右边缘线,L1和L2为弧线,以和第一侧壁21形成原话过渡的一体结构。当然,L1和L2也可以为直线形。L1和L2的切线的相交角度为50°至60°范围内。若盖对应的相交角度过大,会使得第二侧壁的横向宽度过宽,继而在搅拌件长时间与第二侧壁212相对运动以撕拉面絮,使得面絮被撕拉成更小颗的面粒,这些面粒就容易回落到藏面区域,从而增加面絮残留,影响出面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为了提升第二侧壁212的稳定性,将第二侧壁212沿挤压螺杆24方向的投影形状设置为上小下大的扇形,这样第二侧壁212的重心更靠近搅拌腔底面,重心稳定。同时,为了方便用户能够看到藏面区域内的面絮残留情况,将第二侧壁212设置为透明材质,也提高了第二侧壁212的美观性。需要说明的是,透明材质优选为食品接触级的PC和PCTG材料,当然也可以是玻璃等其他透明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1所示,设置第一侧壁211与第二侧壁212沿挤压螺杆24的轴向有间隙,也就是说第一侧壁211作为搅拌腔21的外壁,遮挡住了向搅拌腔21内凸的第二侧壁212,且第一侧壁212与机座1配合,提高了面食机的一体性和美观性。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以及所述进面口221的底面三者构成了下端开口的空腔结构3,该空腔结构3无需其余的材料填充,进一步降低了面食机制造的材料成本。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为了防止空腔结构3内进入赃物,在空腔结构3的开口端设有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用于封堵住所述开口端。这是由于空腔结构3本身的空间就很小,若有赃物进去,手指很难伸入进行清理,由此该方案解决了这一清理难的问题。此外,密封件4封堵住了空腔结构3的开口端,使得空腔结构3的内部结构不会外露,提升了空腔结构3与搅拌腔21的整体性、美观性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0所示, 第一侧壁211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管是设置成两侧弧面中间平面的第一侧壁211(如图7和图8),还是设置成单一弧面的第一侧壁211(如图9),又或者是单一平面的第一侧壁211(如图10),第二侧壁212要么位于中间的平面上,要么沿着第一侧壁211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以使进面口221下方的藏面空间被内凸的第二侧壁212占据部分空间,从而缩小藏面空间。
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侧壁211为向搅拌腔21外部凸设的弧面,所述第二侧壁212沿着所述弧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同样的,第二侧壁212也会沿着搅拌腔21的底面沿挤压螺杆24方向的中心线L对称分布。
或者是如图9所示,第一侧壁211为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弧面以及连接所述弧面的平面,所述弧面向搅拌腔21外部凸设,第二侧壁212位于所述平面上,且第二侧壁212沿着所述搅拌腔21的底面沿挤压螺杆24方向的中心线L对称分布。
或者是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侧壁211为平面,所述第二侧壁212沿着所述平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可以理解的,第二侧壁212也会沿着搅拌腔21的底面沿挤压螺杆24方向的中心线L对称分布。
另外,第二侧壁212没有偏置,以使搅拌件23能够尽可能的搅到残留的面絮,降低面絮的残留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压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挤面腔的第一侧壁,所述挤面腔前端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且连接有模头组件,后端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连通的进面口,在所述进面口的下方设有向搅拌腔内部凸设的第二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从所述进面口的底端面延伸至所述搅拌腔的底面,且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于挤压螺杆方向的宽度沿着所述进面口的底端面至所述搅拌腔的底面方向越来越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为向搅拌腔内部凸设的弧面结构,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与进面口底端连接的上端面以及与搅拌腔的底面连接的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均为圆弧,所述上端面的圆弧的弯曲程度大于所述下端面的圆弧的弯曲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面沿垂直挤压螺杆方向的水平宽度小于等于挤面腔腔的直径,所述下端面沿垂直挤压螺杆方向的水平宽度大于挤面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圆弧过渡连接,且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是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包括弯折形搅拌指,在所述弯折形搅拌指转到与所述搅拌腔的底面最接近时,所述弯折形搅拌指靠近第二侧壁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D1,2mm≤D1≤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弧面以及连接所述弧面的平面,所述弧面向搅拌腔外部凸设,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平面上;或者所述第一侧壁为向搅拌腔外部凸设的弧面,所述第二侧壁沿着所述弧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或者所述第一侧壁为平面,所述第二侧壁沿着所述平面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沿挤压螺杆的轴向具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所述进面口的底面构成了下端开口的空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的开口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封堵住所述开口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沿挤压螺杆方向的投影形状为上小下大的扇形,且第二侧壁为透明材质。
CN202121121646.7U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Active CN214962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1646.7U CN21496226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1646.7U CN21496226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2261U true CN214962261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2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1646.7U Active CN214962261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2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45634A1 (zh) 一种家用面条机
CN214962261U (zh)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CN203152377U (zh) 搅压式和面机
CN205649419U (zh)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面条机
CN208403049U (zh) 一种挤面负载小的面条机
CN213127817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05284828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面条机
CN204707854U (zh) 一种无残留面条机
CN214382159U (zh) 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面食机
CN108770897A (zh) 和面机、和面机的和面刀
CN215687143U (zh) 一种方便清洁的食品加工机
CN218354379U (zh) 面条机的模头片、挤面装置及面条机
CN205511932U (zh) 一种挤压效果好的面条机
CN207940285U (zh) 一种制面快速的面条机
CN213153696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04014916U (zh) 一种耐用的面条机
CN208404080U (zh) 一种耐用的螺杆挤压式榨汁机
CN217488395U (zh) 和面刀和料理机
CN108113506B (zh) 挤压桶及食物处理机
CN216219847U (zh) 一种高效挤面成型装置及面食机
CN220936523U (zh) 一种面条搅拌挤出组件以及面条机
CN212911431U (zh) 和面机刀片
CN206866493U (zh) 一种无残留的立式家用面条机
CN213995580U (zh) 一种具有搅拌结构的食品加工装置
CN217364461U (zh) 挤面装置及面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