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7112U -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7112U
CN212437112U CN202020759034.XU CN202020759034U CN212437112U CN 212437112 U CN212437112 U CN 212437112U CN 202020759034 U CN202020759034 U CN 202020759034U CN 212437112 U CN212437112 U CN 212437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shell
housing
motor
ce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90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支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90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7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7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7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及连接于主机前端的挤压组件,主机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推杆电机组件,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及设于挤面筒端部的模头,外壳与推杆电机组件之间设有保证推杆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和挤面筒对中性的对中件,对中件可很好的保证推杆电机组件与外壳和挤面筒之间的对中性,首先推杆电机组件与外壳之间保证对中性,在推杆电机组件工作时,可大大提升推杆电机组件做直线运动时的稳定性,即不会出现上下左右晃动的情况发生,且还能对推杆电机组件的径向固定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从而提升推杆电机组件固定的牢固性,进而提升手持式面条机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食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食品加工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面食机就是其中一种,面食机作为一种便捷、健康的制作面条的电器,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到用户家中。
现有一种面食机,先将面和成团后,放入料筒内,靠推杆的直线运动将面团挤出成面条,由于挤面的力较大,采用电动的方式来驱动推杆进行直线运动,而电机推杆进行直线运动,需要保证电机运动过程中对中性良好,否则将使料筒侧壁刮花或者增大前进阻力。因此,亟待出现一种对中性好,以保证面食机工作稳定的面食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及连接于主机前端的挤压组件,主机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推杆电机组件,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及设于挤面筒端部的模头,其中,所述外壳与推杆电机组件之间设有保证推杆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和挤面筒对中性的对中件。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推杆外壳、与电机连接并沿挤面筒轴向往复运动的推杆及与推杆连接以用于挤压挤面筒内面团的压板,对中件包括第一对中件,第一对中件设于外壳内并套于推杆外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前端面设有定位孔,第一对中件为半剖纵截面呈“L”形的密封圈,密封圈包括环形本体及由环形本体的内圈向外凸出形成的环形凸台,密封圈通过环形凸台卡紧于定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前端内表面设有将对第一中件径向限位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外边缘与挤面筒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其单边间隙为C,0.1mm≤C≤0.6mm。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与推杆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电机位于推杆下方,电机通过齿轮减速器与推杆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到位后以将推杆电机组件夹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对中件还包括第二对中件,第二对中件包括设于第一外壳的内侧壁的第一限位筋和设于第二外壳的内侧壁的第二限位筋,第一限位筋与第二限位筋相互配合并紧贴于推杆外壳的周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对中件还包括第三对中件,第三对中件包括设于第一外壳的内侧壁的第三限位筋和设于第二外壳的内侧壁的第四限位筋,第三限位筋与第四限位筋相配合并紧贴于电机的周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下周侧壁设有向下伸出的把手,把手与外壳呈“┓”形,把手上设有控制推杆电机组件工作的开关;或者,所述外壳的后端设有握手部,握手部与外壳呈“一”字形,握手部上设有控制推杆电机组件工作的按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面食机,主要是解决推杆电机组件与外壳和挤面筒之间的对中性,以保证推杆电机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面食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通过在外壳与推杆电机组件之间设置对中件,对中件可很好的保证推杆电机组件与外壳和挤面筒之间的对中性,首先,推杆电机组件与外壳之间保证对中性,在推杆电机组件工作时,可大大提升推杆电机组件做直线运动时的稳定性,即不会出现上下左右晃动的情况发生,且还能对推杆电机组件的径向固定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从而提升推杆电机组件固定的牢固性,进而提升手持式面条机的工作稳定性;其次,推杆电机组件与挤面筒之间保证对中性,可很好的保证推杆电机组件外边缘与挤面筒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且稳定,不仅可大大减少挤面筒内侧壁的面团残留,同时又不会产生干涉摩擦,不会将挤面筒的内侧壁刮花,更不会阻碍推杆电机组件做直线运动,以提升挤面筒的耐用性和推杆电机组件工作时的顺畅性。
2、推杆电机组件具体包括电机、推杆外壳、与电机连接并沿挤面筒轴向往复运动的推杆及与推杆连接以用于挤压挤面筒内面团的压板,而对中件具体包括第一对中件,第一对中件设于外壳内并套设于推杆外周,这样电机驱动推杆做直线运动时,能很好的保证压板与挤面筒之间的对中性,以保证压板外边缘与挤面筒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且稳定,从而减少挤面筒内侧壁的面团残留,避免面团浪费,同时又不会产生干涉摩擦,以保证挤面筒和压板的耐用性。
3、在外壳的前端面设置定位孔,以供推杆前端伸出,并可对推杆前端进行径向限位,且第一对中件为半剖纵截面呈“L”形的密封圈,密封圈具体包括环形本体及由环形本体的内圈向外凸出形成的环形凸台,这样密封圈通过环形凸台卡紧于定位孔内,从而与推杆的外周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以很好的保证推杆做直线运动时不会发生径向晃动,而压板是与推杆直接连接的,从而保证压板与挤面筒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且稳定。
4、通过在外壳的前端内表面设有限位台阶,这样可很好的将第一对中件径向限位,以保证推杆在做直线运动并与第一对中件接触时,不会带动第一对中件产生较大的径向晃动,从而保证第一对中件对推杆的径向限位作用,也即是保证推杆与挤面筒之间的对中性。
5、压板的外边缘与挤面筒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其单边间隙为C,0.1mm≤C≤0.6mm,将间隙设置在此范围内,不仅能大大减少残留在挤面筒内侧壁的面团,同时又能避免压板的外边缘与挤面筒的内侧壁之间发生干涉摩擦,以提升压板与挤面筒的耐用性。当C小于0.1mm时,间隙太小,压板容易与挤面筒之间产生干涉摩擦;当C大于0.6mm时,间隙太大,挤面筒的内侧壁容易残留面团。
6、将电机与推杆上下平行设置,这样通过将电机与推杆上下排布设计,以节省了外壳的内部空间,使得外壳的内部结构紧凑,且大大减小了手持式面食机的横向尺寸,更加方便手持,同时通过尺寸减速器实现电机与推杆之间的传动连接,由于上下分布设置,不仅便于换向,以实现电机与推杆之间的传动连接,且传动连接稳定且可靠。
7、通过将外壳设置成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并且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到位后以将推杆电机组件夹紧固定,不仅能很好的将推杆电机组件固定,且方便外壳与推杆电机组件之间的装配。
8、通过设置第二对中件,具体通过设于外壳内侧壁的第一限位筋与第二限位筋相互配合以将推杆外壳的周侧面夹紧并限位固定,从而能更好的保证推杆外壳与外壳之间的对中性,在推杆做直线运动时,推杆外壳不易晃动。
9、通过设置第三对中件,具体通过设于外壳内侧壁的第三限位筋与第四限位筋相互配合以将电机的周侧面夹紧并限位固定,以保证电机的固定可靠性,以保证电机对中性,从而保证推杆电机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以提升手持式面食机的工作稳定性。
10、通过在外壳的下周侧壁设置向下伸出的把手,即把手与外壳呈“┓”形,把手上设有控制推杆电机组件工作的开关,这样方便用户握住面食机,以进行面条的挤压成型,同时开关又对应设置在把手上,方便对面食机进行操作控制,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或者,通过在外壳的后端设置握手部,即握手部与外壳呈“一”字形,握手部上设有控制推杆电机组件工作的按钮,这样在操作面食机时,可使面食机形成自然向下的挤压成型面条,在出面时面条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避免从各个成型孔之间出来的面条粘连在一起,提升制作出面条的质量,大大提升用户制作面条的满意度和接受度,从而提升用户对面食机的喜爱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面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面食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面食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面食机中推杆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面食机中推杆与挤面筒的配合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的放大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面食机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面食机中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面食机中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00、主机;200、挤压组件;1、外壳;11、定位孔;12、第一外壳;121、第一限位筋;122、第三限位筋;13、第二外壳;131、第二限位筋;132、第四限位筋;14、限位台阶;15、把手;151、安装腔;2、推杆电机组件;21、电机;22、推杆外壳;23、推杆;24、压板;25、齿轮减速器;3、挤面筒;4、模头;51、第一对中件;511、密封圈;5111、环形本体;5112、环形凸台;52、第二对中件;53、第三对中件;6、开关;7、电池;8、电路板;9、装饰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包括主机100及连接于主机100前端的挤压组件200,主机100包括外壳1及设于外壳1内的推杆电机组件2,挤压组件200包括挤面筒3及设于挤面筒3端部的模头4,其中,为了方便挤面筒与模头和外壳之间的连接,可以在挤面筒3的两端设置内螺纹,模头4上对应设有外螺纹,外壳1与挤面筒3连接一端的外周上设有外螺纹,这样通过内外螺纹之间的连接,以实现挤面筒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固定以及模头与挤面筒之间的连接固定,螺纹连接的方式不仅简单,且螺纹自锁性好,连接可靠,不易松脱。
本实施例中,外壳1与推杆电机组件2之间设有保证推杆电机组件2相对于外壳1和挤面筒3对中性的对中件,通过对中件可很好的保证推杆电机组件与外壳和挤面筒之间的对中性,首先,推杆电机组件与外壳之间保证对中性,在推杆电机组件工作时,可大大提升推杆电机组件做直线运动时的稳定性,即不会出现上下左右晃动的情况发生,且还能对推杆电机组件的径向固定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从而提升推杆电机组件固定的牢固性,进而提升手持式面条机的工作稳定性;其次,推杆电机组件与挤面筒之间保证对中性,可很好的保证推杆电机组件外边缘与挤面筒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且稳定,不仅可大大减少挤面筒内侧壁的面团残留,同时又不会产生干涉摩擦,不会将挤面筒的内侧壁刮花,更不会阻碍推杆电机组件做直线运动,以提升挤面筒的耐用性和推杆电机组件工作时的顺畅性。
具体的,推杆电机组件2包括电机21、推杆外壳22、与电机21连接并沿挤面筒3轴向往复运动的推杆23及与推杆23连接以用于挤压挤面筒3内面团的压板24,压板24具体与推杆23一体结构,而推杆23套设于推杆外壳22内,压板24伸出于推杆外壳22,此种结构的推杆电机组件,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结构紧凑,而对中件具体包括第一对中件51,第一对中件51设于外壳1内并套于推杆23外周,这样电机驱动推杆做直线运动时,能很好的保证压板与挤面筒之间的对中性,以保证压板外边缘与挤面筒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且稳定,从而减少挤面筒内侧壁的面团残留,避免面团浪费,同时又不会产生干涉摩擦,以保证挤面筒和压板的耐用性。
且,外壳1的前端面设有定位孔11,而外壳1具体包括第一外壳12和第二外壳13,第一外壳12和第二外壳13固定到位后以将推杆电机组件2夹紧固定,当然,定位孔11具体为圆孔,由于外壳1由两部分组成,因此,定位孔11的一半圆孔位于第一外壳12上,另一半圆孔位于第二外壳13上,在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固定到位后组成完整的定位孔11,此种结构的外壳不仅方便生产加工及装配,又能很好的将推杆电机组件固定,还方便外壳与推杆电机组件之间的装配;当然,能理解的,外壳1为塑料外壳,也即是第一外壳12和第二外壳13均为塑料外壳,具体通过模具注塑形成,同时,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之间通过各自边缘的卡扣相互扣合,以形成固定,还可以为了提升紧固性,还可再通过螺钉以增加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的紧固性。
其中,第一对中件51具体为半剖纵截面呈“L”形的密封圈511,密封圈511包括环形本体5111及由环形本体5111的内圈向外凸出形成的环形凸台5112,也即是环形凸台51112与环形本体5111一体成型以形成密封圈511,且密封圈511为硅胶密封圈,硅胶不仅密封性好,且为食品级材质,保证制作出的面条的卫生性,这样密封圈511通过环形凸台5112卡紧于定位孔11内,从而与推杆23的外周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以很好的保证推杆做直线运动时不会发生径向晃动,而压板是与推杆直接连接的,从而保证压板与挤面筒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且稳定;当然,采用密封圈进行对中限位,还能很好的起到将挤面筒3与推杆23和推杆外壳22之间的密封性,保证面团中的面不会进入推杆外壳内,以方便使用后的清洁。
为了保证密封圈的固定可靠性,可以在外壳1的前端内表面设有将第一对中件51径向限位的限位台阶14,这样可很好的将第一对中件径向限位,以保证推杆在做直线运动并与第一对中件接触时,不会带动第一对中件产生较大的径向晃动,从而保证第一对中件对推杆的径向限位作用,也即是保证推杆与挤面筒之间的对中性。
为了避免挤面筒内面团残留,可以在压板24的外边缘与挤面筒3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由于压板24与挤面筒3均为圆形的,将其单边间隙C设定在0.1mm至0.6mm之间,C具体为0.35mm,将间隙设置在此范围内,不仅能大大减少残留在挤面筒内侧壁的面团,同时又能避免压板的外边缘与挤面筒的内侧壁之间发生干涉摩擦,以提升压板与挤面筒的耐用性。
为了减小面食机的横向尺寸,可以将电机21的中心轴线与推杆23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并将电机21设于推杆23下方,同样也是位于推杆外壳22下方,这样通过将电机与推杆上下排布设计,以节省了外壳的内部空间,使得外壳的内部结构紧凑,且大大减小了手持式面食机的横向尺寸,更加方便手持,而同时电机21通过齿轮减速器25与推杆23实现传动连接,由于上下分布设置,不仅便于换向,以实现电机与推杆之间的传动连接,且传动连接稳定且可靠。
为了对推杆电机组件进行更好的对中限位,对中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对中件52,第二对中件52包括设于第一外壳12的内侧壁的第一限位筋121和设于第二外壳13的内侧壁的第二限位筋131,第一限位筋121与第二限位筋131相互配合并紧贴于推杆外壳22的周侧面,如此设置,不仅方便将推杆外壳对中限位,又能更好的保证推杆外壳与外壳之间的对中性,且在推杆做直线运动时,推杆外壳不易晃动;当然,为了便于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与推杆外壳的周侧面之间的配合,将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二限位筋131设置呈弧形筋,这样能更好的贴合于推杆外壳22的周侧面,从而更好的对推杆外壳进行对中限位。
为了对推杆电机组件进一步的对中限位,对中件还可以包括第三对中件53,第三对中件53包括设于第一外壳12的内侧壁的第三限位筋122和设于第二外壳13的内侧壁的第四限位筋132,第三限位筋122与第四限位筋132相配合并紧贴于电机21的周侧面,如此设置,以保证电机的固定可靠性,以保证电机对中性,从而进一步保证推杆电机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以提升手持式面食机的工作稳定性;同理,为了便于第三限位筋和第四限位筋与电机的周侧面之间的配合,将第三限位筋122和第四限位筋132设置呈弧形筋,这样能更好的贴合于电机21的周侧面,从而更好的对电机进行对中限位。
且,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三限位筋122可连接为一体并且连续设置,即两个弧形筋间隔且连续设置,同样的,第二限位筋131和第四限位筋132也可连接为一体并且连续设置,即两个弧形筋间隔且连续设置,使得第一限位筋121和第三限位筋122形成一体及第二限位筋131和第四限位筋132形成一体,这样在对推杆外壳和电机进行限位时,可一同限位,即推杆外壳和电机同时被限位,这样可进一步提升对中性;当然,能理解的,为了更好的保证对中性,可以将第二对中件和第三对中件沿外壳的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以保证推杆外壳和电机多处被限位固定,且各处受力均匀,对中性更好。
为了方便操作面食机,可以在外壳1的下周侧壁设有向下伸出的把手15,把手15与外壳1呈“┓”形,把手15上设有控制推杆电机组件2工作的开关6,由于外壳1由第一外壳12和第二外壳13组成,同样的,把手15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即把手15一半设于第一外壳12上,另一半设于第二外壳13上,在第一外壳12与第二外壳13相互扣合固定后,以形成完整的把手15,当然,能理解的,把手15的两半是与第一外壳12和第二外壳13一体注塑成型的,这样方便用户握住面食机,以进行面条的挤压成型,同时开关又对应设置在把手上,方便对面食机进行操作控制,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还有,为了更好的提升面食机的操作体验及便携式,可以在把手15内设有安装腔151,安装腔151内设有电池7,面食机整体通过电池7向电机及开关6供电,即采用直流供电,此时可无需设置电源线,这样用户可携带至户外时使用,比如露营野餐时携带这样一种面食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也为了提升面食机整体的品质及外观,可以在外壳1内设置一电路板8,电路板8与电池7、电机21及开关6电连接,电路板8设于外壳后端内部,且电路板8上设有充电口和指示灯,指示灯设有多个且颜色不同设置,其不同颜色显示电池的电量及电池的工作状态,也即是充电状态、低电量状态和满电状态,以提醒用户需不需要充电,大大提升了面食机的使用体验及品质,外壳1后端外部设有装饰罩9,装饰罩9设有供指示灯的光透出的显示孔及供充电口露出的插孔,通过装饰罩将外壳1后端罩住并遮盖住电路板8,使得外观也大大提升,从而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可以理解的,C也可以为0.1mm、0.15mm、0.2mm、0.25mm、0.3mm、0.4mm、0.45mm、0.5mm、0.55mm、0.6mm等。
可以理解的,面食机也可以直接采用电源线对面食机进行供电;或者,电源线和电池都有,可供用户自由选择供电模式。
可以理解的,外壳的后端设有握手部,握手部与外壳呈“一”字形,握手部上设有控制推杆电机组件工作的按钮,这样在操作面食机时,可使面食机形成自然向下的挤压成型面条,在出面时面条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避免从各个成型孔之间出来的面条粘连在一起,提升制作出面条的质量,大大提升用户制作面条的满意度和接受度,从而提升用户对面食机的喜爱度。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及连接于主机前端的挤压组件,主机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推杆电机组件,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及设于挤面筒端部的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推杆电机组件之间设有保证推杆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和挤面筒对中性的对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推杆外壳、与电机连接并沿挤面筒轴向往复运动的推杆及与推杆连接以用于挤压挤面筒内面团的压板,对中件包括第一对中件,第一对中件设于外壳内并套于推杆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端面设有定位孔,第一对中件为半剖纵截面呈“L”形的密封圈,密封圈包括环形本体及由环形本体的内圈向外凸出形成的环形凸台,密封圈通过环形凸台卡紧于定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端内表面设有将第一对中件径向限位的限位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外边缘与挤面筒的内侧壁之间设有间隙,其单边间隙为C,0.1mm≤C≤0.6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中心轴线与推杆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电机位于推杆下方,电机通过齿轮减速器与推杆实现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到位后以将推杆电机组件夹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件还包括第二对中件,第二对中件包括设于第一外壳的内侧壁的第一限位筋和设于第二外壳的内侧壁的第二限位筋,第一限位筋与第二限位筋相互配合并紧贴于推杆外壳的周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件还包括第三对中件,第三对中件包括设于第一外壳的内侧壁的第三限位筋和设于第二外壳的内侧壁的第四限位筋,第三限位筋与第四限位筋相配合并紧贴于电机的周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下周侧壁设有向下伸出的把手,把手与外壳呈“┓”形,把手上设有控制推杆电机组件工作的开关;或者,所述外壳的后端设有握手部,握手部与外壳呈“一”字形,握手部上设有控制推杆电机组件工作的按钮。
CN202020759034.XU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Active CN212437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9034.XU CN212437112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9034.XU CN212437112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7112U true CN212437112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65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9034.XU Active CN212437112U (zh) 2020-05-08 2020-05-08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7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14725U (zh) 一种双泵吹泡红外感应洗手液机
CN203914723U (zh) 一种红外线自动感应吹泡洗手液机
CN210580738U (zh) 一种手持式压面机
CN212437112U (zh) 一种工作稳定的手持式面食机
CN213127818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手持式面食机
CN213127817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01996423U (zh) 一种红外线洗手液挤出器
CN104161073B (zh) 面条机
CN106983393B (zh) 一种厨师机
CN213958243U (zh) 一种无线控制的智能开关
CN212911449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14964418U (zh) 直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开关以及包括该控制开关的果汁机
CN212877372U (zh) 一种手持式面条机
CN205284828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面条机
CN204032197U (zh) 面条机
CN108371469A (zh) 一种手持式电动压榨机
CN203467531U (zh) 一种带收纳装置的面条机
CN210094495U (zh) 一种压面机
CN213153696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16438419U (zh) 面食机及面食机的垂直出面装置
CN213587295U (zh) 一种立式压面机
CN2214091Y (zh) 全自动家用面条机
CN216702375U (zh) 一种厨用压制机
CN214962261U (zh) 一种面絮残留少的面食机
CN211746537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