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2906U -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2906U
CN220292906U CN202321629523.3U CN202321629523U CN220292906U CN 220292906 U CN220292906 U CN 220292906U CN 202321629523 U CN202321629523 U CN 202321629523U CN 220292906 U CN220292906 U CN 220292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cavity
dough
feeding
di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95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孙家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95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2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2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2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和可拆卸安装于主机的挤压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驱动件和推杆,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所述挤面筒一端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模头设有出面孔,所述推杆的一端设有压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杆沿所述挤面筒做轴向往复运动,所述挤面筒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设置在所述挤面筒中靠近所述模头的一端。本申请的面食机,无需拆卸挤面筒即可进行加面,且能够满足连续加面制面的需求;加料口更靠近模头,可使每次加面时面团均位于推杆前侧,在保证一定加面容量的前提下,方便了推杆进行推面,并且可减小推杆的运动行程,有助于提高制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加工机的种类多种多样,面条机就是其中一种,在解放用户双手的前提下,可用于制作多种面条,为用户提供便利。现有的面条机包括放置式和手持两种,手持式面条机凭借其体积小、便于移动等特点受到广泛使用。
现有一种面条机,如专利CN2255151Y公开的压面机,其包括机壳和设于机壳内的螺旋杆,机壳前端设有漏面板,通过动力结构驱动螺旋杆做旋转运动,可使螺旋杆向前推动面团,面团经由漏面板进行出面;其中,机壳顶部设有加料漏斗,用于向机壳内加面。该压面机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螺旋杆沿轴向占据了几乎整个机壳的内部空间,导致机壳内剩余空间大大减小,需要用户频繁多次加面才能满足用户对一定制面容量的需求,导致用户工作量增大;并且,用户加面时,只能添加面絮,且面絮大小需要与螺旋杆上的螺纹螺距相适配,才能满足螺旋杆将面絮向前推动的要求,换而言之,该压面机无法添加体积相对较大的面团,而添加面絮一方面需要频繁多次加面,使用户工作量增大,另一方面制作出来的面条的口感软绵不劲道,无法满足一些用户对面食口感的需求。
进一步的,上述压面机采用的螺旋杆重量相对较大,导致压面机整体重量大,不适于手持,而当压面机放置于台面使用时,可能存在机壳前端因重量大而倾翻的风险,导致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差。
另有一种面条机,如专利CN212437112U公开的面食机,其包括主机及连接于主机的挤压组件,挤面筒与主机外壳螺纹连接,主机外壳内设有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推杆,推杆用于挤压挤面筒内的面团以实现出面。该面食机采用的推杆结构,相较于上述螺旋杆结构重量减轻,有利于面食机整体的轻量化,可方便用户手持使用,然而,该面食机在加面时需要将挤面筒从主机上拆下,加完面之后需要重新安装挤面筒,对于用户想要制作较大容量的面食需求而言,需要反复多次拆装挤面筒才能实现,极大增加了用户操作量,导致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挤面筒加面不方便,无法满足连续制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面食机,通过在挤面筒上开设加料口,在无需拆卸挤面筒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加面,使用方便,能够满足连续制面需求,且通过优化加料口的设置位置,可提高单次加面容量、减小推杆运动行程等,有利于节省用户操作,提高制面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和可拆卸安装于主机的挤压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驱动件和推杆,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所述挤面筒一端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模头设有出面孔,所述推杆的一端设有压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杆沿所述挤面筒做轴向往复运动,所述挤面筒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设置在所述挤面筒中靠近所述模头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面食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相对所述压板弯折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压板连接且环绕于所述推杆的外侧,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能够遮挡所述加料口2/3以上的面积。
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完全遮挡所述加料口。
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的后端与所述加料口的后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大于0且小于10mm。
所述加料口的前端到所述挤面筒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挤面筒的长度为C,1/6C≤A≤1/4C。
所述加料口的直径为B,20mm≤B≤30mm。
所述面食机还包括自所述加料口处向远离所述挤面筒的方向延伸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围合形成加料腔,所述加料腔顶部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加料腔顶部,或所述防尘盖可翻转连接于所述加料腔顶部。
所述挤压组件还包括推料件,所述推料件包括推料部和握持部,所述推料部能够伸入所述加料口内,所述握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加料口的口径,或者,所述加料口处向外延伸形成加料腔,所述握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加料腔顶部开口的口径。
所述加料腔呈圆柱状;或者所述加料腔呈漏斗状并且所述加料腔的上端开口大于其下端开口;或者所述加料腔包括与所述挤面筒连接的第一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上方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呈漏斗状。
所述加料腔垂直于所述挤面筒,或者所述加料腔倾斜设置。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面食机,采用推杆结构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挤压螺杆,推杆结构重量较轻,有利于面食机整体的轻量化,可减轻用户手持负担,方便用户操作;并且,挤面筒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用户可通过加料口向挤面筒中加面,无需拆卸挤面筒即可实现加面,使用方便,可提高加面效率,且对于大容量制面需求,方便通过加料口进行连续加面,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加料口设置在挤面筒中靠近模头的一端,加料口更靠近模头设置,可减小推杆的运动行程,缩短推面距离,有助于提高制面效率;并且在使用初始位置时,推杆可位于加料口后方,当用户通过加料口加面时,加入的面团位于推杆前方,方便了接下来推杆对面团进行挤压,可优化出面效率;并且,在使用初始位置时,推杆位于加料口后方,可使压板前侧的挤面筒内具有较大的空间,以便用户单次加入更多/更大的面团,从而减少总的加面次数,节省用户操作,且能够防止加入的面团体积过小时影响制作出来的面食的口感,以便制作出更劲道的面食,满足用户需求。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相对所述压板弯折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压板连接且环绕于所述推杆的外侧,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能够遮挡所述加料口2/3以上的面积;通过设置遮挡部,其可用于遮挡加料口,并且当推杆移动至最大行程对应的位置处时,遮挡部能够遮挡加料口2/3以上的面积,可阻止通过加料口继续向挤面筒中进面,以免影响压板进行挤面出面,从而保证出面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完全遮挡所述加料口;由此,遮挡部完全遮挡加料口时,可阻止用户继续通过加料口进行加面,以保证推杆沿轴向运动的顺畅性,提高出面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的后端与所述加料口的后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大于0且小于10mm;由此,相较于遮挡部完全遮挡加料口的方案,本方案可缩短遮挡部的长度尺寸,可使推杆复位后压板前侧的挤面筒内空间更大,可增大用户单次加面量,从而减少总的加面次数,减少用户工作量;并且,由于间隙小于10mm,仍可阻止较大体积的面团通过该间隙进入,因而可起到阻止用户继续加面的作用,保证前侧压板挤面的可靠性。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料口的前端到所述挤面筒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挤面筒的长度为C,1/6C≤A≤1/4C;通过限定该尺寸关系,可防止A过小时,导致挤面筒前端的螺纹长度缩短,影响模头安装的紧固效果,同时可防止A过大时,需要延长遮挡部的长度(推杆设有遮挡部的方案中)才能满足推杆运动至最大行程位置时,使遮挡部有效遮挡加料口以阻止进面的要求,然而,遮挡部的长度增大,当推杆复位时,压板会更靠近加料口,导致压板前侧的挤面筒内部容积减小,用户需要频繁多次加面才能满足大容量制面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差,且遮挡部延长将增加推杆加工制造成本。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料口的直径为B,20mm≤B≤30mm;由此,可防止B小于20mm时,导致可添加的面团体积小,用户需频繁多次加面才能满足一定制面容量的需求,且面团过小时将影响最终挤出的面食的口感,使面食缺乏劲道;而当B超过30mm时,需要延长遮挡部的长度,当推杆复位时,压板会更靠近加料口,导致压板前侧的挤面筒内部容积减小,用户需要频繁多次加面才能满足大容量制面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差,且遮挡部延长将增加推杆加工制造成本。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面食机还包括自所述加料口处向远离所述挤面筒的方向延伸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围合形成加料腔,所述加料腔顶部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加料腔顶部,或所述防尘盖可翻转连接于所述加料腔顶部;通过形成加料腔,可方便面团逐渐沿加料腔的内壁进入到挤面筒中,可防止仅设置加料口时面团容易粘到挤面筒的外壁上而影响加面效率;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防尘盖,当面食机使用完之后,可利用防尘盖封堵加料腔,可防止灰尘、液体、杂质等进入挤面筒中影响挤面筒内部卫生,当用户未及时清洗挤面筒时,将影响下次制面的面食卫生,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防尘盖与加料腔的装配方式可灵活设置,方便用户操作即可。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挤压组件还包括推料件,所述推料件包括推料部和握持部,所述推料部能够伸入所述加料口内,所述握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加料口的口径,或者,所述加料口处向外延伸形成加料腔,所述握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加料腔顶部开口的口径;通过设置推料件,用户将面团的一部分放入加料口或加料腔之后,仍有一部分面团露在外面,此时用户可借助推料件进行推面,使面团逐渐加入挤面筒中,可防止用户长时间用手推面时存在面团粘手或部分面团粘到手上导致面团难以正常推进而影响加面效率、且造成部分面团浪费的问题,从而提高加面的效率与可靠性;并且,握持部始终外露保证了用户的手持效果,可避免推料件整体掉入挤面筒而影响推料件使用,且即使用户松手时也能保证握持部卡在加料口或加料腔的外侧,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料腔呈圆柱状;或者所述加料腔呈漏斗状并且所述加料腔的上端开口大于其下端开口;或者所述加料腔包括与所述挤面筒连接的第一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上方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呈漏斗状;本申请对加料腔的形状不做具体要求,只要能够满足对一定体积的面团进行加面即可。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加料腔垂直于所述挤面筒,或者所述加料腔倾斜设置;由此,加料腔的延伸方向可灵活设置,使得挤面筒加工更灵活,便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手持式面食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挤面筒与模头组成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手持式面食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推杆移动至极限位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下的加料腔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下的加料腔的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推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1-推杆,12-挤面筒,13-模头,111-压板,112-遮挡部,131-模头支架,132-模片,121-外螺纹;
20-加料口,21-加料腔,22-防尘盖,23-推料件,231-推料部,232-握持部,211-第一腔体,212-第二腔体,221-盖主体,222-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的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渡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和可拆卸安装于主机的挤压组件,主机包括壳体10、设于壳体10内的驱动件和推杆11,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12,挤面筒12一端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模头13可拆卸连接,模头13设有出面孔,推杆11的一端设有压板111,驱动件驱动推杆11沿挤面筒12做轴向往复运动,挤面筒12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20,加料口20设置在挤面筒12中靠近模头13的一端。
具体的,本申请可通过加料口20向挤面筒12中加入提前和好的面团,然后通过推杆11运动将面团推到模头13的位置,通过压板111挤压面团即可使一定形状的面食通过模头13上的出面孔输出,从而实现制作面食。挤面筒12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以及模头13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将挤面筒12单独拆出以对其进行清洗。挤面筒12与壳体10可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挤面筒12与模头13可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同时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以防止出面过程中模头13松动而影响正常使用。
关于模头13上的出面孔,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模头13包括模头支架131以及与模头支架131可拆卸安装的模片132,模片132安装在模头支架131远离挤面筒12的一端,模片132上设有多个出面孔。进一步的,挤面筒12前端设有外螺纹121,模头支架131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121相配合的内螺纹,以实现模头支架131与挤面筒12螺纹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模头13为一体式结构,模头13远离挤面筒12的一端的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出面孔,由此可简化模头13结构,同时可节省装配工序。
挤面筒12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20,用户可通过加料口20向挤面筒12中加面,无需拆卸挤面筒12即可实现加面,使用方便,可提高加面效率,且对于大容量制面需求,方便通过加料口20进行连续加面,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加料口20设置在挤面筒12中靠近模头13的一端,加料口20更靠近模头13设置,可减小推杆11的运动行程,缩短推面距离,有助于提高制面效率;并且在使用初始位置时,推杆11可位于加料口20后方,当用户通过加料口20加面时,加入的面团位于推杆11前方,方便了接下来推杆11对面团进行挤压,可优化出面效率;并且,在使用初始位置时,推杆11位于加料口20后方,可使压板111前侧的挤面筒12内具有较大的空间,以便用户单次加入更多/更大的面团,从而减少总的加面次数,节省用户操作,且能够防止加入的面团体积过小时影响制作出来的面食的口感,以便制作出更劲道的面食,满足用户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加料口20的中心轴线到模头13的前端面的垂直距离为L1,加料口20的中心轴线到挤面筒12的后端面的垂直距离为L2,由于加料口20设置在挤面筒12中靠近模头13的一端,那么L1小于L2。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压板111朝向壳体10的一侧设有相对压板111弯折的遮挡部112,遮挡部112与压板111连接且环绕于推杆11的外侧,推杆11朝向模头13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遮挡部112能够遮挡加料口202/3以上的面积。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通过设置遮挡部112,随着推杆11朝向模头13运动过程中,当推杆11运动至遮挡部112遮挡加料口20的位置时,遮挡部112可阻挡上方的面团下落,以保证推杆11正常推面进行出面,提高了制面的可靠性。
其中,上述极限位置是指推杆11沿挤面筒12能够运动到的最远位置,即推杆11的最大行程位置,此时压板111正好将面团挤出模头13。
优选的,遮挡部112为环绕于推杆11外侧的柱状结构。当挤面筒12也为柱状结构时,通过使遮挡部112和挤面筒12所在的圆(即纵截面)构成同心圆,可利于遮挡部112在遮挡加料口20时能够更贴合加料口20,从而优化遮挡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实施例中,推杆11朝向模头13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遮挡部112完全遮挡加料口20。
在该实施例中,遮挡部112的长度尺寸能够满足,推杆11运动至最大行程位置时,此时遮挡部112正好完全遮挡住加料口20,由此可阻止任意大小的面团继续通过加料口20进入到挤面筒12中。
在本实施方式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推杆11朝向模头13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遮挡部112的后端与加料口20的后端之间留有间隙D,间隙D大于0且小于10mm。
相较于前一实施例,由于存在间隙D,有助于缩短遮挡部112的长度尺寸,可使推杆11复位后压板111前侧的挤面筒12内空间更大,可增大用户单次加面量,从而减少总的加面次数,减少用户工作量;并且,由于间隙小于10mm,仍可阻止较大体积的面团通过该间隙落入挤面筒12,因而可起到阻止用户继续加面的作用,保证前侧压板111挤面的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料口20的前端到挤面筒12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A,挤面筒12的长度为C,1/6C≤A≤1/4C。
具体的,当A过小时,将导致挤面筒12前端的螺纹长度缩短,影响模头13安装的紧固效果。当A过大时,需要延长遮挡部112的长度(推杆11设有遮挡部112的方案中)才能满足推杆11运动至最大行程位置时,使遮挡部112有效遮挡加料口20以阻止进面的要求,然而,遮挡部112的长度增大,当推杆11复位时,压板111会更靠近加料口20,导致压板111前侧的挤面筒12内部容积减小,用户需要频繁多次加面才能满足大容量制面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差,且遮挡部112延长将增加推杆加工制造成本。
优选的,20mm≤A≤30mm。相应的,挤面筒12的长度C可适应性设置。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料口20的直径为B,20mm≤B≤30mm。
加料口20例如呈圆形,通过限定其直径范围,可优化加面的面团体积,同时可优化其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当B小于20mm时,导致可添加的面团体积小,用户需频繁多次加面才能满足一定制面容量的需求,且面团过小时将影响最终挤出的面食的口感,使面食缺乏劲道;而当B超过30mm时,需要延长遮挡部112的长度,当推杆11复位时,压板111会更靠近加料口20,导致压板111前侧的挤面筒12内部容积减小,用户需要频繁多次加面才能满足大容量制面需求,导致用户体验差,且遮挡部112延长将增加推杆加工制造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加料口20的形状不限于圆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等。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面食机还包括自加料口20处向远离挤面筒12的方向延伸的环形壁,环形壁围合形成加料腔21,加料腔21顶部设有防尘盖22。
如图5或图6所示,通过形成加料腔21,可方便面团逐渐沿加料腔21的内壁进入到挤面筒12中,可防止仅设置加料口时面团容易粘到挤面筒12的外壁上而影响加面效率;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防尘盖22,当面食机使用完之后,可利用防尘盖22封堵加料腔21,可防止灰尘、液体、杂质等进入挤面筒12中影响挤面筒12内部卫生,当用户未及时清洗挤面筒12时,将影响下次制面的面食卫生,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关于防尘盖22与加料腔21的装配方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尘盖22与加料腔21可拆卸安装,防尘盖22能够取下以完全脱离加料腔21,因而有利于防尘盖22的单独清洗。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防尘盖22可翻转连接于加料腔21的顶部,对于这种装配方式,防尘盖22打开后防尘盖22仍可连接于加料腔21的一侧,可省略用户拆卸防尘盖22的步骤,且能够防止用户将防尘盖22取下后放置到其他位置不易找到的问题,可提高防尘盖22使用的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挤压组件还包括推料件23,推料件23包括推料部231和握持部232,推料部231能够伸入加料口20内,握持部232供用户握持以便操作推料件23。
如图8所示,通过设置推料件23,用户将面团的一部分放入加料口20之后,仍有一部分面团露在外面,此时用户可借助推料件23进行推面,使面团逐渐加入挤面筒12中,可防止用户长时间用手推面时存在面团粘手或部分面团粘到手上导致面团难以正常推进而影响加面效率、且造成部分面团浪费的问题,从而提高加面的效率与可靠性。
如图8所示,使用推料件23时,用户手握住握持部232,然后通过推料部231的前端推动面团逐渐进入挤面筒12。对于加料口20处设有加料腔21的方案,即使有面团粘到加料腔21的内壁上时,也可通过推料部231伸入加料腔21中将面团从加料腔21的内壁上剥离,提高了加面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推料件23整体掉入挤面筒12中,且保证握持部232始终位于挤面筒12的外侧以供用户握持,可通过限定握持部232与加料口20或加料腔21的尺寸关系来达到该目的。对于加料口20而言,握持部232的外径大于加料口20的口径,从而握持部232无法通过加料口20掉入挤面筒12。对于加料腔21而言,握持部232的外径大于加料腔21顶部开口的口径,从而握持部232无法通过加料腔21掉入挤面筒12。并且,即使当用户松手时也能保证握持部232卡在加料口20或加料腔21的外侧,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在加料口20处设有加料腔21的方案中,本申请对加料腔21的形状/形态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加料腔21呈圆柱状,既便于加工,又能增加面食机的外观美感。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料腔21呈漏斗状并且加料腔21的上端开口大于其下端开口。在该实施例中,加料腔21呈漏斗状,使得加料腔21的内壁形成一定坡度,有利于面团沿加料腔21的内壁滑落进入挤面筒12,可提高加面的顺畅性;并且加料腔21的上端开口较大,可一定程度降低用户将面团对准加料腔21的难度,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加面,提高加面效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料腔21包括与挤面筒12连接的第一腔体211以及设于第一腔体211上方的第二腔体212,第二腔体212呈漏斗状。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腔体211的形状不做限定,例如第一腔体211可呈圆柱状,方便加工,而第二腔体212设置成漏斗状,一方面的,第二腔体212沿靠近第一腔体211的方向其内径逐渐缩小,即第二腔体212顶部的开口最大,有利于降低用户将面团对准加料腔21的难度,从而提高加面效率,另一方面的,第二腔体212的内侧壁成一定倾斜角,防尘盖22例如包括水平延伸的盖主体221和沿盖主体221斜向下延伸的配合部222,配合部222的倾斜角与第二腔体212的内侧壁的倾斜角一致,防尘盖22装配时,第二腔体212可引导配合部222滑入,且通过配合部222与第二腔体212的内侧壁相抵接配合可加强对加料腔21的封闭,从而改善防尘效果,此外,制面过程中,也可利用防尘盖22暂时封闭加料腔21来阻止机器内部噪音传出,因而有利于降低机器工作噪音。
进一步的,关于加料腔21的延伸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加料腔21垂直于挤面筒12,具体的,当挤面筒12呈水平延伸时,加料腔21则呈竖直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当挤面筒12与加料腔21一体成型时,由于两者相互垂直设置,更方便加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加料腔21倾斜设置,具体的,当挤面筒12呈水平延伸时,加料腔21的一侧与挤面筒12之间形成锐角夹角,该夹角的范围例如为45度~90度(包含45度,但不包含90度)。在该实施例中,加料腔21的内壁形成斜面,有利于对面团进行导向以使面团顺畅地滑入挤面筒12中,可降低面团粘连到加料腔21内壁的概率,从而提高加面效率和可靠性。
本申请的上述手持式面食机的使用流程为:当面食机所有部件装配完成后,初始时推杆11位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此时用户通过加料口20向挤面筒12中加入提前和好的面团,实现第一次加面;紧接着,驱动件如电机驱动推杆11朝向模头13的一端运动进行推面,使面团通过模头13上的出面孔输出为面条;然后,驱动件驱动推杆11沿远离模头13的一端运动使推杆11复位,此时用户可通过加料口20进行第二次加面,然后重复上述动作,从而实现连续加面、制面。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次以及之后的加面过程中,驱动件的状态可以处于暂停状态,也可以处于非暂停状态,例如,驱动件驱动推杆11复位过程中,当推杆11到达加料口20的中心位置时,此时可减慢推杆11的运动速率,而无需暂停驱动件,与此同时,用户可以开始加面,避免了用户每次加面时需要暂停驱动件而增加用户操作量,同时可增加连续加面、制面的连贯性。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包括主机和可拆卸安装于主机的挤压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驱动件和推杆,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面筒,所述挤面筒一端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模头设有出面孔,所述推杆的一端设有压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杆沿所述挤面筒做轴向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面筒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设置在所述挤面筒中靠近所述模头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相对所述压板弯折的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压板连接且环绕于所述推杆的外侧,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能够遮挡所述加料口2/3以上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完全遮挡所述加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模头运动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遮挡部的后端与所述加料口的后端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大于0且小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料口的前端到所述挤面筒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挤面筒的长度为C,1/6C≤A≤1/4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料口的直径为B,20mm≤B≤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食机还包括自所述加料口处向远离所述挤面筒的方向延伸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围合形成加料腔,所述加料腔顶部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加料腔顶部,或所述防尘盖可翻转连接于所述加料腔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组件还包括推料件,所述推料件包括推料部和握持部,所述推料部能够伸入所述加料口内,所述握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加料口的口径,或者,所述加料口处向外延伸形成加料腔,所述握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加料腔顶部开口的口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料腔呈圆柱状;或者,
所述加料腔呈漏斗状并且所述加料腔的上端开口大于其下端开口;或者,
所述加料腔包括与所述挤面筒连接的第一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上方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呈漏斗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持式面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料腔垂直于所述挤面筒,或者所述加料腔倾斜设置。
CN202321629523.3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Active CN220292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9523.3U CN220292906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9523.3U CN220292906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2906U true CN220292906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5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9523.3U Active CN220292906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2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92906U (zh) 一种手持式面食机
CN116849290A (zh) 一种大豆拉丝蛋白双螺杆挤出机
CN208404079U (zh) 一种易拆装的螺杆挤压式榨汁机
CN214547125U (zh) 一种食品3d打印机挤出装置
CN205511932U (zh) 一种挤压效果好的面条机
CN220936522U (zh) 一种容面桶以及面条机
CN203424761U (zh) 一种挤压式榨汁机
CN112237210B (zh) 一种强度均匀的面食机
CN210961617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面食机
CN217136652U (zh) 一种面食机
CN213153696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13127818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手持式面食机
CN21530519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新型面条机
CN113116191B (zh) 具有挤面功能的厨师机
CN112237211B (zh) 一种出面均匀的面食机
CN116762840A (zh) 一种安全的面食机
CN215013093U (zh) 一种挤面组件
CN216438419U (zh) 面食机及面食机的垂直出面装置
CN211746537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CN217136650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面食机
CN215455040U (zh) 面条机
CN211703412U (zh) 一种家用切面机
CN216601460U (zh) 出面模头组件及面条机
CN219781392U (zh) 一种面条机
CN212911449U (zh) 一种便携式面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