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8934U -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8934U
CN213138934U CN202021994509.XU CN202021994509U CN213138934U CN 213138934 U CN213138934 U CN 213138934U CN 202021994509 U CN202021994509 U CN 202021994509U CN 213138934 U CN213138934 U CN 213138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vehicle body
body platform
lower vehic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45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eich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945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8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8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8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包括沿下车体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中通道本体和横梁组合,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沿下车体平台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包括前段、后段和尾段;中通道本体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两个后段中间位置,沿下车体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横梁组合包括沿下车体平台宽度方向设置的前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前地板横梁设置在中通道本体两侧,后地板横梁设有至少两根,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尾段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下车体平台进行结构改进和优化,降低了下车体平台的重量,实现结构的轻量化;改善动力电池容量空间,为电池包预留出更多的空间,实现动力电池多容量布置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如何提高电动车的续驶里程成为行业重点关注问题,各生产厂家纷纷从提高电池质能比、采用新材料、采用高效控制系统、优化整车架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来提高电动轿车的续驶里程。
现有的小型电动轿车的下车体平台的结构普遍为:底板下部增加左右纵梁纵梁与前舱左右纵梁及后地板左右纵梁进行连接,形成从前到后的受力结构,且侧围的强度没有全部利用,导致下车体平台重量较大,同时动力电池布置区域空间受限,导致动力电池容量无法提升;同时整个下车体结构的平台化、模块化、通用化低,无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轴距车型的拓展和改性升级,制约小型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下车体平台进行结构改进和优化,有效降低了下车体平台的重量,在满足正碰、侧碰法规标准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实现下车体平台结构的轻量化;改善动力电池容量空间布置有限的缺陷,为电池包预留出更多的合理安装空间,实现动力电池多容量布置方案;搭建出一种新型的下车体平台,实现不同轴距车型的平台化、提高了模块化、通优化程度,有效促进了小型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包括:
沿下车体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沿下车体平台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包括前段、后段和尾段,所述后段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前段和尾段与后段的连接位置分别向上方弯曲后沿水平延伸设置,使左纵梁和右纵梁构成贯穿下车体平台的结构形态;
中通道本体,所述中通道本体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两个后段中间位置,沿下车体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
横梁组合,所述横梁组合包括沿下车体平台宽度方向设置的前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所述前地板横梁设置在所述中通道本体两侧,所述后地板横梁设有至少两根,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尾段相连;
贯穿式的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与所述横梁组合及中通道本体相互连接,构成承载电动汽车的下车体平台结构。
进一步的,在下车体平台的长度方向,所述前地板横梁设置两根,使所述中通道本体两侧各设置有两根所述前地板横梁,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相互连接组合,用于承载设置在下车体平台顶面的前地板。
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横梁设有三根,其中一根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尾段相连,另外两根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相连,所述后地板横梁靠近所述下车体平台的尾部设置,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相互连接组合,用于承载设置在下车体平台顶面的后地板。
进一步的,沿下车体平台的前部向后部方向,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相对所述中通道本体向两侧延展设置,使后段的前部与中通道本体的间距小于后段的后部与中通道本体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段、后段和尾段之间搭接焊合。
进一步的,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延展设置形成安装电池包的安装位置,以容纳更大体积的电池包。
进一步的,还包括左门槛内板和右门槛内板,所述左门槛内板和右门槛内板分别与前地板横梁、前地板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段顶部相连,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段端部设置前防撞梁总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减震盒总成,所述减震盒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围板的两侧位置,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相连,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上方设有散热器上横梁,所述散热器上横梁的两端经连接板和所述减震盒总成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设有多个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下车体平台进行结构改进和优化,有效降低了下车体平台的重量,在满足正碰、侧碰法规标准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实现下车体平台结构的轻量化;改善动力电池容量空间布置有限的缺陷,为电池包预留出更多的合理安装空间,实现动力电池多容量布置方案;搭建出一种新型的下车体平台,实现不同轴距车型的平台化、提高了模块化、通优化程度,有效促进了小型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纵梁;2、右纵梁;3、前段;4、后段;5、尾段;6、中通道本体;7、前地板横梁;8、后地板横梁;9、电池包;10、左门槛内板;11、右门槛内板;12、前围板;13、前防撞梁总成;14、减震盒总成;15、散热器上横梁;16、连接板;17、前地板;18、后地板;19、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包括沿下车体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中通道本体6和横梁组合,左纵梁1和右纵梁2分别沿下车体平台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左纵梁1和右纵梁2分别包括前段3、后段4和尾段5,后段4沿水平方向设置,前段3和尾段5与后段4的连接位置分别向上方弯曲后沿水平延伸设置,使左纵梁1和右纵梁2构成贯穿下车体平台的结构形态;中通道本体6设置在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两个后段4中间位置,沿下车体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横梁组合包括沿下车体平台宽度方向设置的前地板横梁7和后地板横梁8,前地板横梁7设置在中通道本体6两侧,后地板横梁8设有至少两根,分别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后段4、尾段5相连;贯穿式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与横梁组合及中通道本体6相互连接,构成承载电动汽车的下车体平台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下车体平台进行结构改进和优化,将左右纵梁优化为前后贯穿式结构,采用前、后、尾三段式结构相互连接贯穿下车体平台,方便生产安装,搭配合理的横梁设计,相互交叉构成下车体平台的骨架,有效降低了下车体平台的重量,在满足正碰、侧碰法规标准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实现下车体平台结构的轻量化;搭建出一种新型的下车体平台,实现不同轴距车型的平台化、提高了模块化、通优化程度,有效促进了小型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下车体平台的长度方向,前地板横梁7设置两根,使中通道本体6两侧各设置有两根前地板横梁7,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相互连接组合,用于承载设置在下车体平台顶面的前地板17。左右纵梁和中通道本体6之间通过多个前地板横梁7有序连接,构建出整个前地板17的支撑结构,稳定可靠,结构设计合理轻量化。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后地板横梁8设有三根,其中一根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尾段5相连,另外两根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后段4相连,后地板横梁8靠近下车体平台的尾部设置,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相互连接组合,用于承载设置在下车体平台顶面的后地板18。后地板横梁8和左右纵梁相互连接,构成汽车尾部的后地板承载结构,确保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连接可靠性,提高后地板承载结构的稳定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沿下车体平台的前部向后部方向,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后段4相对中通道本体6向两侧延展设置,使后段4的前部与中通道本体6的间距小于后段4的后部与中通道本体6的间距。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延展设置,使左纵梁1和右纵梁2在承载上方车体时,支撑覆盖面积更大,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前段3、后段4和尾段5之间搭接焊合。为了保证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三段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前段3、后段4和尾段5之间采用搭接焊合的连接方式。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后段4延展设置形成安装电池包9的安装位置,以容纳更大体积的电池包9。通过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结构优化设计,既保证了下车体的结构和稳定性,又扩充了电池包9的安装空间,改善动力电池容量空间布置有限的缺陷,为电池包预留出更多的合理安装空间,实现动力电池多容量布置方案。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左门槛内板10和右门槛内板11,左门槛内板10和右门槛内板11分别与前地板横梁7、前地板相连。左门槛内板10和右门槛内板11的设置,一是设计需要,方便和后续的车门进行配合,二是能够增加下车体平台的稳定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前围板12,前围板12和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前段3顶部相连,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前段3端部设置前防撞梁总成13。通过前围板12和防撞梁总成13的组合设置,使下车体平台前端构成防撞和吸能结构,提高下车体平台的安全性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减震盒总成14,减震盒总成14设置在前围板12的两侧位置,分别与左纵梁1和右纵梁2相连,前防撞梁总成13的上方设有散热器上横梁15,散热器上横梁15的两端经连接板16和减震盒总成13相连。进一步的,在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前端侧边设置减震盒总成13,能够有效阻挡斜侧对车头和驾驶室位置的冲击,缓冲冲击的能量,提高安全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后地板18设有多个减重孔19。减重孔19的设计能够在不影响后地板18强度和支撑性能的前提下,减轻自身重量。尾部的后地板18作为汽车后尾厢的承载结构,不会承载乘客,因此通过减重孔19的设计,既保证了结构强度,也减轻了下车体平台的质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下车体平台长度方向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沿下车体平台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包括前段、后段和尾段,所述后段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前段和尾段与后段的连接位置分别向上方弯曲后沿水平延伸设置,使左纵梁和右纵梁构成贯穿下车体平台的结构形态;
中通道本体,所述中通道本体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两个后段中间位置,沿下车体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
横梁组合,所述横梁组合包括沿下车体平台宽度方向设置的前地板横梁和后地板横梁,所述前地板横梁设置在所述中通道本体两侧,所述后地板横梁设有至少两根,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尾段相连;
贯穿式的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与所述横梁组合及中通道本体相互连接,构成承载电动汽车的下车体平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在下车体平台的长度方向,所述前地板横梁设置两根,使所述中通道本体两侧各设置有两根所述前地板横梁,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相互连接组合,用于承载设置在下车体平台顶面的前地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横梁设有三根,其中一根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尾段相连,另外两根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相连,所述后地板横梁靠近所述下车体平台的尾部设置,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相互连接组合,用于承载设置在下车体平台顶面的后地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沿下车体平台的前部向后部方向,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相对所述中通道本体向两侧延展设置,使后段的前部与中通道本体的间距小于后段的后部与中通道本体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段、后段和尾段之间搭接焊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后段延展设置形成安装电池包的安装位置,以容纳更大体积的电池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门槛内板和右门槛内板,所述左门槛内板和右门槛内板分别与前地板横梁、前地板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段顶部相连,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段端部设置前防撞梁总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减震盒总成,所述减震盒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围板的两侧位置,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相连,所述前防撞梁总成的上方设有散热器上横梁,所述散热器上横梁的两端经连接板和所述减震盒总成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设有多个减重孔。
CN202021994509.XU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Active CN213138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4509.XU CN213138934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4509.XU CN213138934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8934U true CN213138934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11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4509.XU Active CN213138934U (zh) 2020-09-11 2020-09-11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8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KR20220111280A (ko) 측면 부재 및 종방향 부재가 장착된 차량 본체의 후방부 구조체
CN114228833B (zh) 一种汽车小偏置碰撞的吸能结构及汽车
CN218640671U (zh) 用于车辆的结构总成
CN113998009A (zh) 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
CN212401376U (zh)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3138934U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下车体平台
CN218858529U (zh) 车身后部桁架结构及汽车
CN1141323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20948168U (zh) 汽车前纵梁及具有其的车架结构和汽车
CN219215172U (zh) 前舱总成及车辆
CN219406618U (zh) 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7146150U (zh) 前副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8806107U (zh) 一种纵梁车架以及电动汽车的行驶底座
CN219406620U (zh)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18112771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1316373U (zh) 前减震塔的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7515238U (zh) 一种车身组件及车辆
CN218907376U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21049776U (zh) 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0947893U (zh) 车架组件及具有该车架组件的汽车
US20240034138A1 (en) Structural assembly and vehicle having structural assembly
CN220948190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9806875U (zh) 前副车架和设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76000 No.1 Yanhe Road, Xiuzhen River, Pingshang Town,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Leichi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253500 No.66, Yingbin stree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ngcheng District,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LI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