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7780U - 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7780U
CN213137780U CN202022032286.5U CN202022032286U CN213137780U CN 213137780 U CN213137780 U CN 213137780U CN 202022032286 U CN202022032286 U CN 202022032286U CN 213137780 U CN213137780 U CN 213137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ressing
hot
cool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22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钊
郭依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azh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azh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azh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azh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22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7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7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7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内的送料机构、对称设置在送料机构两侧的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设置在机架内远离上料机构一侧的出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沿同侧的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的分布方向设置,并延伸至出料机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送料机构、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冷却机构及出料机构,实现物料加工的集成化,通过各机构之间的配合作用,有效解决物料的热压及冷却成型问题,同时合理的结构布局能够有效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及冷却成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热压是工业生产中最简单、普遍的加工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加热加工模具后,以压力将模型固定于加热板,控制试料之熔融温度及时间,以达融化后硬化,通过冷却实现最终的成型,再予以取出模型成品即可。
针对不同的产品结构,其对应的热压设备结构也大不相同,如何针对产品的结构,实现热压成型的高稳定性、高精度、高效率是行业所需不断追求的;其全自动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上料、热压、冷却及出料,过程中还涉及到物料的转移,由于物料在变形前后的结构不相同,因此如何针对产品的结构特性设计合理的转移送料设备也是关键的技术之一,而现有技术中针对集成化的设备,仍具有足够的进步空间,例如:设备无法实现完全的集成自动化,还需配合人工进行操作;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不强,占用空间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热压及冷却成型的设备集成化设计合理性相对较差,以及整体结构空间占用率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内的送料机构、对称设置在送料机构两侧的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设置在机架内远离上料机构一侧的出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沿同侧的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的分布方向设置,并延伸至出料机构上方。
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导向座、安装在导向座两侧的一对吸附夹料组件以及驱动吸附夹料组件沿导向座运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吸附夹料组件包括吸料盘、固定在吸料盘两侧的一对夹爪气缸以及驱动吸料盘实现升降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双料仓、驱动双料仓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驱动双料仓内物料实现上升的第四驱动件;所述热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底座、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两侧的第一侧压模及驱动第一侧压模运动的第五驱动件、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上方的热压头及驱动热压头升降的第六驱动件;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底座、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两侧的第二侧压模及驱动第二侧压模运动的第七驱动件、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上方的冷压头及驱动冷压头升降的第八驱动件;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沿垂直于吸附夹料组件运动方向设置的传送带及驱动传送带运动的第九驱动件。
优选的,所述吸料盘可沿导向座依次运动至双料仓、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及传送带上方;所述吸料盘下端面两侧呈水平状,并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一吸料口;所述吸料盘下端面中部呈内凹圆弧状,并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二吸料口,呈内凹圆弧状的结构与物料热压变形后上端面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双料仓、一对第一侧压模及一对第二侧压模在水平面内的运动方向均与吸附夹料组件的运动方向垂直;一对所述第一侧压模及热压头向第一支撑底座运动,用于实现物料的热压变形;一对所述第二侧压模及冷压头向第二支撑底座运动,用于实现热压变形物料的冷却。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九驱动件均选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及第六驱动件均选用电缸驱动,所述第三驱动件、第七驱动件及第八驱动件均选用气缸驱动。
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一个,则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均设置两组,并对称设置在送料机构两侧,所述传送带沿垂直于送料机构方向设置,沿运动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在机架外侧的出料导板。
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则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依次对应每个送料机构对称设置两组,所述传送带沿垂直于送料机构的方向设置,并沿若干送料机构的分布方向运动,相邻的冷却机构之间设置有安装在传送带外侧边,并用于检测传送带上是否有物料经过的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设处在相邻冷却机构之间偏向传送带运动方向末端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送料机构、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冷却机构及出料机构,实现物料加工的集成化,通过各机构之间的配合作用,有效解决物料的热压及冷却成型问题,同时合理的结构布局能够有效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2)送料机构能够实现物料整个过程中的工位变化,无需人工参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投入;上料机构设置的双料仓能够实现物料的不间断上料,也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热压机构工作时由于需对物料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因此通过电缸进行驱动,工作稳定,运动精度高;冷压机构用于对已经变形的产品进行冷却,对其运动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因此采用气缸驱动,整体结构相对热压机构更加简单,在能够保证达到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结构的轻便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吸料盘下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冷却机构及出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热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
2、送料机构;
21、导向座,22、吸附夹料组件,221、吸料盘,222、夹爪气缸,223、第二驱动件,224、第一吸料口,225、第二吸料口,23、第一驱动件;
3、上料机构;
31、双料仓,32、第三驱动件,33、第四驱动件;
4、热压机构;
41、第一支撑底座,42、第一侧压模,43、第五驱动件,44、热压头,45、第六驱动件;
5、冷却机构;
51、第二支撑底座,52、第二侧压模,53、第七驱动件,54、冷压头,55、第八驱动件;
6、出料机构;
61、传送带,62、出料导板,63、激光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用于实现板状物料的热压及冷却成型,其结构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内的送料机构2、对称设置在送料机构2两侧的上料机构3、热压机构4及冷却机构5、设置在机架1内远离上料机构3一侧的出料机构6。
送料机构2沿同侧的上料机构3、热压机构4及冷却机构5的分布方向设置,并延伸至出料机构6上方;如图3所示,送料机构2包括导向座21、安装在导向座21两侧的一对吸附夹料组件22以及驱动吸附夹料组件22沿导向座21运动的第一驱动件23;第一驱动件23选用电机,该电机驱动一皮带进行转动;吸附夹料组件22包括吸料盘221、固定在吸料盘221两侧的一对夹爪气缸222以及驱动吸料盘221实现升降运动的第二驱动件223;该第二驱动件223选用电缸,电缸与导向座21滑动配合并与皮带固定连接,从而通过皮带的运动能够带动电缸沿导向座21进行运动;该电缸的驱动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吸料盘221与电缸传动连接,从而也能实现升降运动;如图4所示,吸料盘221下端面两侧呈水平状,并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一吸料口224;吸料盘221下端面中部呈内凹圆弧状,并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二吸料口225,呈内凹圆弧状的结构与物料热压变形后上端面的形状相同;当物料处于未变形状态下,即从上料机构3运送至热压机构4处时,通过第一吸料口224吸住物料,然后通过一对夹爪气缸222夹住物料两端进行物料的运输;当物料处于变形状态下,即从热压机构4运送至冷却机构5、以及从冷却机构5运送至出料机构6上时,通过第二吸料口225吸住物料,然后通过一对夹爪气缸222夹住物料两端进行物料的运输。
如图5所示,送料机构2同侧的上料机构3、热压机构4及冷却机构5并列设置,其中,如图6所示,上料机构3包括双料仓31、驱动双料仓31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件32以及驱动双料仓31内物料实现上升的第四驱动件33;双料仓31下端面呈中空状,内部用于堆叠放置若干呈板状的物料;第三驱动件32选用气缸,并推动双料仓31沿垂直于吸附夹料组件22的运动方向设置;第四驱动件33选用电缸,上端连接有顶升块,该顶升块延伸至双料仓31下端的物料处,并与最下层的物料相抵,用于推动物料上升,当每取走一块物料,则顶升块上升一个物料的厚度,从而实现了物料的定点取料。
如图7所示,热压机构4包括第一支撑底座41、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41两侧的第一侧压模42及驱动第一侧压模42运动的第五驱动件43、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41上方的热压头44及驱动热压头44升降的第六驱动件45;热压头44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棒;一对第一侧压模42的运动方向与吸附夹料组件22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五驱动件43及第六驱动件45均选用电缸,当物料被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41上之后,首先第六驱动件45推动热压头44下压,然后第五驱动件43推动一对第一侧压模42向第一支撑底座41方向运动,从而使物料在第一支撑底座41与热压头44及一对第一侧压模42之间实现热压变形;本实施例中选用电缸的目的在于,使物料发生变形需要对其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同时需要确保精度,而电缸是一种将伺服电机与丝杠组合起来的模块化产品,其具有高稳定性,且运动高精度,因此能够有效保证物料热压变形的高效性。
如图8所示,冷却机构5包括第二支撑底座51、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51两侧的第二侧压模52及驱动第二侧压模52运动的第七驱动件53、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51上方的冷压头54及驱动冷压头54升降的第八驱动件55;冷压头54内部可通入冷却水,用于实现快速冷却;一对第二侧压模52的运动方向与吸附夹料组件22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七驱动件53及第八驱动件55均选用气缸,当物料被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51上之后,首先第七驱动件53推动冷压头54下压,然后第八驱动件55推动一对第二侧压模52向第二支撑底座51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变形的物料在第二支撑底座51与冷压头54及一对第二侧压模52之间进行冷却硬化。
出料机构6包括沿垂直于吸附夹料组件22运动方向设置的传送带61及驱动传送带61运动的第九驱动件,第九驱动件选用电机,通过电机的工作实现传送带61的运动,传送带61沿运动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在机架1外侧的出料导板62,用于将从冷却机构5运送至传送带61上的物料移出至机架1外侧。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结构工作的合理性,吸料盘221可沿导向座21依次运动至双料仓31、第一支撑底座41、第二支撑底座51及传送带61上方,从而实现在每一个工位的取料动作;工作时,初始状态下,双料仓31内均为满料状态,通过吸料盘221吸附并夹取物料,移动至第一支撑底座41上,利用热压头44及一对第一侧压模42对物料进行热压成型;接着继续通过吸料盘221吸附并夹取物料移动至第二支撑底座51上,利用冷压头54及一对第二侧压模52对成型的物料进行冷却;最终通过吸料盘221吸附并夹取物料转移至传送带61上,通过传送带61将成型的物料转移至机架1外侧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如图9、图10所示,送料机构2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本实施例中送料机构2共设置两个,则上料机构3、热压机构4及冷却机构5依次对应每个送料机构2对称设置两组,传送带61沿垂直于送料机构2的方向设置,并沿若干送料机构2的分布方向运动,相邻的冷却机构5之间设置有安装在传送带61外侧边,并用于检测传送带61上是否有物料经过的激光传感器63;该激光传感器63处在相邻冷却机构5之间偏向传送带61运动方向末端的一侧,当吸料盘221夹取物料并转移至传送带61上方之后,若激光传感器63检测到对应位置处的传送带61上有物料经过时,则吸料盘221不进行放料动作,若激光传感器63检测到对应位置处的传送带61上没有物料经过时,则吸料盘221进行放料动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内的送料机构、对称设置在送料机构两侧的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设置在机架内远离上料机构一侧的出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沿同侧的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的分布方向设置,并延伸至出料机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导向座、安装在导向座两侧的一对吸附夹料组件以及驱动吸附夹料组件沿导向座运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吸附夹料组件包括吸料盘、固定在吸料盘两侧的一对夹爪气缸以及驱动吸料盘实现升降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双料仓、驱动双料仓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件以及驱动双料仓内物料实现上升的第四驱动件;所述热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底座、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两侧的第一侧压模及驱动第一侧压模运动的第五驱动件、设置在第一支撑底座上方的热压头及驱动热压头升降的第六驱动件;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底座、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两侧的第二侧压模及驱动第二侧压模运动的第七驱动件、设置在第二支撑底座上方的冷压头及驱动冷压头升降的第八驱动件;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沿垂直于吸附夹料组件运动方向设置的传送带及驱动传送带运动的第九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盘可沿导向座依次运动至双料仓、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及传送带上方;所述吸料盘下端面两侧呈水平状,并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一吸料口;所述吸料盘下端面中部呈内凹圆弧状,并均布设置有若干第二吸料口,呈内凹圆弧状的结构与物料热压变形后上端面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料仓、一对第一侧压模及一对第二侧压模在水平面内的运动方向均与吸附夹料组件的运动方向垂直;一对所述第一侧压模及热压头向第一支撑底座运动,用于实现物料的热压变形;一对所述第二侧压模及冷压头向第二支撑底座运动,用于实现热压变形物料的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九驱动件均选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及第六驱动件均选用电缸驱动,所述第三驱动件、第七驱动件及第八驱动件均选用气缸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设置一个,则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均设置两组,并对称设置在送料机构两侧,所述传送带沿垂直于送料机构方向设置,沿运动方向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在机架外侧的出料导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设置的数量大于一个,则上料机构、热压机构及冷却机构依次对应每个送料机构对称设置两组,所述传送带沿垂直于送料机构的方向设置,并沿若干送料机构的分布方向运动,相邻的冷却机构之间设置有安装在传送带外侧边,并用于检测传送带上是否有物料经过的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设处在相邻冷却机构之间偏向传送带运动方向末端的一侧。
CN202022032286.5U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Active CN213137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2286.5U CN213137780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2286.5U CN213137780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7780U true CN213137780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16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2286.5U Active CN213137780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7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2451B (zh) 全自动伺服冲压生产线
CN109591301B (zh) 一种汽车天窗框架螺母机器人自动熔焊系统
CN219378717U (zh) 一种应用于车辆天窗的冲压设备
CN111112449B (zh) 一种高效钣金冲压设备
CN111739721A (zh) 一种超薄电感热压塑形工艺连线设备
CN111674940A (zh) 一种智能家具板材双面钻孔设备及加工方法
CN109079047B (zh) 冲压机器人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13137780U (zh) 一种集成式热压及冷却成型装置
CN213058716U (zh) 一种双料仓上料机构
CN109435213B (zh) 一种多层材料热合定型机及其多层材料热合定型工艺
CN211539131U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用冲压设备
CN217551671U (zh) 一种汽车部件自动压装的机械手自动化设备
CN210655156U (zh) 一种模具输入输出机构
CN218134540U (zh) 一种自动加工模具
CN218361728U (zh) 板料冲压输送平台
JP3295004B2 (ja) 低高型プレス装置
CN219585274U (zh) 一种可翻转加工板材的接料装置
CN219335499U (zh) 一种连续自动折弯与绝缘耐压检测一体式装备
CN21376370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面板整形模具
CN214976944U (zh) 冲压机器人的冲压连线机构
CN211941305U (zh) 一种多层热压板机
CN214562313U (zh) 双供料平板硫化机
CN220661767U (zh) 一种双工位铆钉机
JP4352303B2 (ja) トランスファープレス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213317267U (zh) 一种用于螺丝的上料铆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