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3884U -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3884U
CN213133884U CN202021089916.6U CN202021089916U CN213133884U CN 213133884 U CN213133884 U CN 213133884U CN 202021089916 U CN202021089916 U CN 202021089916U CN 213133884 U CN213133884 U CN 213133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ir
deflector roll
drying
ho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99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静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teng Hairui Tianjin Plastic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teng Hairui Tianjin Plastic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teng Hairui Tianjin Plastic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teng Hairui Tianjin Plastic Packag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899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3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3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3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属于塑料包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烘箱,烘箱内设置有水平贯通的干燥通道,干燥通道内顶部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上导辊,干燥通道内底部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下导辊,下导辊与上导辊平行设置,并与上导辊一一对应,上导辊和下导辊均与烘箱转动连接,烘箱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导辊和下导辊转动的驱动组件,上导辊的上方设置有上热风通道,下导辊的下方设置有下热风通道,上热风通道的底面和下热风通道的顶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达到在不缩短烘干路径的前提下缩短干燥通道的长度,使烘干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并提高烘干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包装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干式复合机在包装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干式复合工艺就是涂胶后将胶水中的有机溶剂通过加热烘干、排气的方法使涂布充分干燥,在相对“干”的状态下,导出干燥通道后再与其他膜层进行复合,然后冷却收卷。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87507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干法复合机,包括涂硅部分、干法复合部分、公共部分和收卷装置,公共部分包括放卷装置、一号导辊、烘干装置、收卷装置、二号导辊和干燥通道,干燥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干燥导辊,若干干燥导辊分别相互平行排列在干燥通道内;从而实现一机两用,干法复合与无溶剂涂硅各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可自由切换,利用率高。
现有的干式复合机干燥通道很长,使得整个烘干装置的尺寸较大,结构十分笨重,设计不合理,且占地面积大,使用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其具有在不缩短烘干路径的前提下缩短干燥通道的长度,使烘干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并提高烘干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包括烘箱,烘箱内设置有水平贯通的干燥通道,干燥通道内顶部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上导辊,干燥通道内底部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下导辊,下导辊与上导辊平行设置,并与上导辊一一对应,上导辊和下导辊均与烘箱转动连接,烘箱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导辊和下导辊转动的驱动组件,上导辊的上方设置有上热风通道,下导辊的下方设置有下热风通道,上热风通道的底面和下热风通道的顶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干燥通道内设置若干个上导辊和下导辊,使薄膜依次绕过每个上导辊和与其对应的下导辊,从而在不缩短烘干路径的前提下,极大地缩短了干燥通道的长度,使烘干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生产过程中,薄膜在干燥通道内逐一绕过上导辊和与其对应的下导辊,上热风通道内的热风从出风口竖直向下吹入干燥通道内,下热风通道内的热风从出风口竖直向上吹入干燥通道内,并分别吹在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薄膜进行干燥,提高了烘干装置对薄膜的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所述上导辊之间均设置有与上热风通道连通的上导风通道,相邻下导辊之间均设置有与下热风通道连通的下导风通道,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的两侧也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导辊之间设置上导风通道,并在下导辊之间设置下导风通道,使上热风通道内的热风进入上导风通道内,并使下热风通道内的热风进入下导风通道内,从而使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内的热风能够从出风口吹在上导辊和下导辊之间薄膜的两侧,加强了对薄膜的干燥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烘干装置对薄膜的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链轮、链条和驱动电机,链轮设置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导辊和下导辊的一端,链条绕在链轮之间,并与每个链轮配合使用,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链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驱动电机驱动其中一个链轮发生转动,在链条的带动下,使所有链轮同时发生转动,并带动所有上导辊和下导辊在干燥通道内发生转动,从而同时实现对所有上导辊和下导辊的驱动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导风通道上的出风口靠近上导辊的一侧倾斜向下,下导风通道上的出风口靠近下导辊的一侧倾斜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导风通道上的出风口靠近上导辊的一侧倾斜向下,下导风通道上的出风口靠近下导辊的一侧倾斜向上,能够使上导风通道内的热风沿着出风口倾斜向下吹向薄膜的表面,下导风通道内的热风沿着出风口倾斜向上吹向薄膜的表面,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薄膜的干燥作用,提高了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导风通道内固定设置有上隔板,上隔板将上导风通道内分隔为两侧,上隔板的两侧均与上热风通道连通,且上隔板两侧的底端连通;下导风通道内固定设置有下隔板,下隔板将下导风通道内分隔为两侧,下隔板的两侧均与下热风通道连通,且下隔板两侧的顶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内分别设置上隔板和下隔板,将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均分隔为两侧,使热风能够在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的两侧之间流通,从而实现对热风流动过程的引导作用,延长了热风在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内的流动路径,从而加强了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对薄膜的干燥作用,提高了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隔板的顶部与上热风通道的侧壁和顶面均抵接,下隔板的底部与下热风通道的侧壁和底面均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隔板的顶部与上热风通道的侧壁和顶面均抵接,使上热风通道内隔板一侧的热风只能沿着隔板向下流入上导风通道内,再沿着上导风通道的底部从隔板的下方流动至上导风通道内隔板的另一侧,然后向上流动至上热风通道内隔板的另一侧;下隔板的底部与下热风通道的侧壁和底面均抵接,使下热风通道内隔板一侧的热风只能沿着隔板向上流入下导风通道内,再沿着下导风通道的顶部从隔板的上方流动至下导风通道内隔板的另一侧,然后向下流动至下热风通道内隔板的另一侧,从而对上热风通道与上导风通道之间、下热风通道与下导风通道之间的热风的流动过程起到进一步的引导作用,使热风能够沿着既定的路线流动,从而延长了热风的流动路径,提高了热风的利用率和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的高度均不小于上导辊与下导辊距离的一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的高度均不小于上导辊与下导辊距离的一半,增大了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内的热风吹向薄膜表面的面积,确保了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对上导辊与下导辊之间薄膜的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热风通道和下热风通道上均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位于靠近干燥通道出口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风口设置在靠近干燥通道出口的一侧,热风的流动方向与薄膜的传动方向相反,使热风对薄膜的干燥过程中形成逆流流动,增大了热风与薄膜之间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热风对薄膜的干燥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干燥通道内设置若干个上导辊和下导辊,使薄膜依次绕过每个上导辊和与其对应的下导辊,从而在不缩短烘干路径的前提下,极大地缩短了干燥通道的长度,使烘干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2、通过在上导辊之间设置上导风通道,并在下导辊之间设置下导风通道,使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内的热风能够从出风口吹在上导辊和下导辊之间薄膜的两侧,提高了烘干装置对薄膜的烘干效率;
3、通过在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内分别设置上隔板和下隔板,使热风能够在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的两侧之间流通,加强了上导风通道和下导风通道对薄膜的干燥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显示烘箱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烘箱;2、干燥通道;3、上导辊;4、下导辊;5、驱动组件;51、链轮;52、链条;53、驱动电机;6、上热风通道;61、进风口;62、出风口;7、下热风通道;8、上导风通道;81、上隔板;9、下导风通道;91、下隔板;10、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包括烘箱1,烘箱1内设置有干燥通道2,干燥通道2内转动连接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上导辊3和下导辊4。
参照图2,干燥通道2水平设置,且贯穿烘箱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导辊3水平设置在干燥通道2的顶部,下导辊4水平设置在干燥通道2的底部,上导辊3和下导辊4的长度相同,且上导辊3和下导辊4的长度方向均与干燥通道2的长度方向垂直,上导辊3与下导辊4的数量相同,上导辊3位于下导辊4的上方,并与下导辊4一一对应,上导辊3和下导辊4均沿着干燥通道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参照图1,烘箱1外侧设置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链轮51、链条52和驱动电机53,链轮51设置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导辊3和下导辊4的一端,链条52绕在所有链轮51的外侧,并与每个链轮51配合使用,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同轴固定在靠近干燥通道2出口一侧的一个链轮51上。
使用时,使薄膜10先绕过靠近干燥通道2一侧的上导辊3的上方,再绕过与该上导辊3对应的下导辊4的下方,然后绕过与该上导辊3相邻的上导辊3的上方,如此重复,使薄膜10依次绕过每个上导辊3和与其对应的下导辊4;驱动电机53驱动与其固定的链轮51发生转动,在链条52的带动下,使所有链轮51同时发生转动,并带动所有的上导辊3和下导辊4在干燥通道2内转动,使薄膜10在干燥通道2内进行传送的同时进行干燥,从而在不缩短烘干路径的前提下,极大地缩短了干燥通道2的长度,使烘干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参照图2,烘箱1内开设有上热风通道6和下热风通道7,上热风通道6和下热风通道7的长度方向与干燥通道2的长度方向相同,上热风通道6和下热风通道7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与烘箱1的两端之间留有距离,上热风通道6位于上导辊3的上方,下热风通道7位于下导辊4的下方,上热风通道6和下热风通道7的宽度与上导辊3的长度相同,上热风通道6和下热风通道7靠近干燥通道2出口的一端均开设有进风口61,进风口61贯穿烘箱1的端面,上热风通道6的底面和下热风通道7的顶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62,出风口62与干燥通道2连通。
参照图2,相邻上导辊3之间均设置有上导风通道8,上导风通道8的长度方向与上导辊3的长度方向相同,且上导风通道8的长度与上导辊3的长度相同,上导风通道8的顶端与上热风通道6连通,上导风通道8的底端向靠近干燥通道2入口的一侧倾斜,上导风通道8的高度不小于上导辊3与下导辊4之间距离的一半,上导风通道8长度方向的两侧也均开设有出风口62,且上导风通道8上的出风口62靠近上导辊3的一侧倾斜向下。上导风通道8内固定设置有上隔板81,上隔板81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上导风通道8的倾斜方向相同,上隔板81的两端分别与上导风通道8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抵接,上隔板81的底端与上导风通道8的底面之间留有距离,上隔板81的顶端延伸至上热风通道6内,且上隔板81顶端与上热风通道6的顶面抵接。
参照图2,相邻下导辊4之间均设置有下导风通道9,下导风通道9的长度方向与下导辊4的长度方向相同,且下导风通道9的长度与下导辊4的长度相同,下导风通道9的底端与下热风通道7连通,下导风通道9的顶端向远离干燥通道2入口的一侧倾斜,下导风通道9的高度不小于上导辊3与下导辊4之间距离的一半,下导风通道9长度方向的两侧也均开设有出风口62,且下导风通道9上的出风口62靠近下导辊4的一侧倾斜向上。下导风通道9内固定设置有下隔板91,下隔板91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与下导风通道9的倾斜方向相同,下隔板91的两端分别与下导风通道9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抵接,下隔板91的顶端与下导风通道9的顶面之间留有距离,下隔板91的底端延伸至下热风通道7内,且下隔板91底端与下热风通道7的顶面抵接。
使用时,热风从进风口61分别进入上热风通道6和下热风通道7内,并沿着与薄膜10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然后分别从上热风通道6底面的出风口62竖直向下吹向薄膜10,或者从下热风通道7顶面的出风口62竖直向上吹向薄膜10,当上热风通道6内的热风流动至上隔板81的一侧时,会沿着上隔板81的一侧向下流动至上导风通道8内,然后继续向下流动,并沿着上导风通道8的底端流动至上隔板81的另一侧,再沿着上隔板81的另一侧向上流动,上导风通道8内的热风从出风口62倾斜向下分别流动至上导风通道8两侧薄膜10的表面,其余热风流动至上热风通道6内上隔板81的另一侧;当下热风通道7内的热风流动至下隔板91的一侧时,会沿着下隔板91的一侧向上流动至下导风通道9内,然后继续向上流动,并沿着下导风通道9的顶端流动至下隔板91的另一侧,再沿着下隔板91的另一侧向下流动,下导风通道9内的热风从出风口62倾斜向上分别流动至下导风通道9两侧薄膜10的表面,其余热风流动至下热风通道7内下隔板91的另一侧,如此循环往复,使热风能够对薄膜10的两侧均进行充分的干燥,提高了烘干装置对薄膜10的烘干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使薄膜10先绕过靠近干燥通道2一侧的上导辊3的上方,再绕过与该上导辊3对应的下导辊4的下方,然后绕过与该上导辊3相邻的上导辊3的上方,如此重复,使薄膜10依次绕过每个上导辊3和与其对应的下导辊4;驱动电机53驱动与其固定的链轮51发生转动,在链条52的带动下,使所有链轮51同时发生转动,并带动所有的上导辊3和下导辊4在干燥通道2内转动,使薄膜10在干燥通道2内进行传送;热风从进风口61分别进入上热风通道6和下热风通道7内,然后从上热风通道6底面的出风口62竖直向下吹向薄膜10,或者从下热风通道7顶面的出风口62竖直向上吹向薄膜10,当上热风通道6内的热风流动至上隔板81的一侧时,会沿着上隔板81的一侧向下流动至上导风通道8内,然后沿着上导风通道8的底端流动至上隔板81的另一侧,上导风通道8内的热风从出风口62倾斜向下分别流动至上导风通道8两侧薄膜10的表面,其余热风流动至上热风通道6内上隔板81的另一侧;当下热风通道7内的热风流动至下隔板91的一侧时,会沿着下隔板91的一侧向上流动至下导风通道9内,然后沿着下导风通道9的顶端流动至下隔板91的另一侧,下导风通道9内的热风从出风口62倾斜向上分别流动至下导风通道9两侧薄膜10的表面,其余热风流动至下热风通道7内下隔板91的另一侧,如此循环往复,对薄膜10的两侧均进行充分的干燥,从而在不缩短烘干路径的前提下,极大地缩短了干燥通道2的长度,使烘干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并提高了烘干装置对薄膜10的烘干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包括烘箱(1),烘箱(1)内设置有水平贯通的干燥通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通道(2)内顶部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上导辊(3),干燥通道(2)内底部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下导辊(4),下导辊(4)与上导辊(3)平行设置,并与上导辊(3)一一对应,上导辊(3)和下导辊(4)均与烘箱(1)转动连接,烘箱(1)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导辊(3)和下导辊(4)转动的驱动组件(5),上导辊(3)的上方设置有上热风通道(6),下导辊(4)的下方设置有下热风通道(7),上热风通道(6)的底面和下热风通道(7)的顶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上导辊(3)之间均设置有与上热风通道(6)连通的上导风通道(8),相邻下导辊(4)之间均设置有与下热风通道(7)连通的下导风通道(9),上导风通道(8)和下导风通道(9)的两侧也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链轮(51)、链条(52)和驱动电机(53),链轮(51)设置有若干个,并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导辊(3)和下导辊(4)的一端,链条(52)绕在链轮(51)之间,并与每个链轮(51)配合使用,驱动电机(53)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链轮(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通道(8)上的出风口(62)靠近上导辊(3)的一侧倾斜向下,下导风通道(9)上的出风口(62)靠近下导辊(4)的一侧倾斜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通道(8)内固定设置有上隔板(81),上隔板(81)将上导风通道(8)内分隔为两侧,上隔板(81)的两侧均与上热风通道(6)连通,且上隔板(81)两侧的底端连通;下导风通道(9)内固定设置有下隔板(91),下隔板(91)将下导风通道(9)内分隔为两侧,下隔板(91)的两侧均与下热风通道(7)连通,且下隔板(91)两侧的顶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81)的顶部与上热风通道(6)的侧壁和顶面均抵接,下隔板(91)的底部与下热风通道(7)的侧壁和底面均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风通道(8)和下导风通道(9)的高度均不小于上导辊(3)与下导辊(4)距离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风通道(6)和下热风通道(7)上均设置有进风口(61),进风口(61)位于靠近干燥通道(2)出口的一侧。
CN202021089916.6U 2020-06-13 2020-06-13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Active CN213133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9916.6U CN213133884U (zh) 2020-06-13 2020-06-13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9916.6U CN213133884U (zh) 2020-06-13 2020-06-13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3884U true CN213133884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2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9916.6U Active CN213133884U (zh) 2020-06-13 2020-06-13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38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0182A (zh) * 2021-09-30 2023-03-31 海成帝爱斯株式会社 卷盘到卷盘组件干燥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0182A (zh) * 2021-09-30 2023-03-31 海成帝爱斯株式会社 卷盘到卷盘组件干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80133U (zh) 一种布料烘干装置
CN213133884U (zh) 一种干法复合机的烘干装置
CN109744330A (zh) 一种茶叶综合做青机及做青方法
CN217512239U (zh) 一种涂布机匀风系统
CN213873726U (zh) 一种用于生产线上的玻璃瓶烘干机
CN111974648B (zh) 一种具有混合加热功能的干燥箱
CN113432406A (zh) 一种热风干燥房
CN115295249A (zh) 一种电缆涂漆生产方法
CN214211156U (zh) 一种回转烘干涂布设备
CN112157842A (zh) 一种能够对聚酯薄膜进行清洗收卷的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8854764U (zh) 一种涂布机烘干装置
CN208306041U (zh) 单面贴面生产线
CN115138535A (zh) 一种tpu复合面料的涂层机用烘干装置
CN216443942U (zh) 一种包装纸箱加工用自动纸箱包装机
CN212778446U (zh) 一种涂层用复合面料的生产加工设备
CN110509612B (zh) 一种纸筒高效快速烘干设备
CN202053577U (zh) 一种生产蜂窝纸芯用超导定型机
CN214637866U (zh) 一种双面涂布机
CN217465293U (zh) 一种热泵连续烘干设备
CN212512332U (zh) 一种铝卷用烘干设备
CN219273578U (zh) 一种轮毂烘干装置
CN21375690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鞋子烘干装置
CN210512511U (zh) 烘干用新型隧道窑
CN218973165U (zh) 一种印染布料烘干设备
CN216583263U (zh) 用于覆盖膜生产的收卷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