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2805U - 一种薄膜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膜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2805U
CN213042805U CN202022353911.6U CN202022353911U CN213042805U CN 213042805 U CN213042805 U CN 213042805U CN 202022353911 U CN202022353911 U CN 202022353911U CN 213042805 U CN213042805 U CN 213042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electrode
mounting surface
electrode member
electrod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39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小光
董成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Nachu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Nach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Nachu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Nach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539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2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2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2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体、电极构件、电容器外壳和树脂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电极构件由铜螺栓和冲压好形状的铜片焊接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了导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器芯体组由三个或者两个电容器芯体并联而成,使整个电容器的ESR和ESL降低,提高了电容的滤波效果和过电流能力,并且散热效果和也优于单个芯体的产品,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中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和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均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使得逆变电路主回路接线效率提高,安装便捷,主回路减少各类不良寄生参数,布局趋于更加合理。

Description

一种薄膜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IGBT逆变主回路的滤波薄膜电容,一般都是单芯结构,由于工作时纹波电流较大,因电容的温升过高和过流能力不够,制作工艺稍有缺陷,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比例的早期失效产品;另外现有的电容器电极构件安装面较高,如果和IGBT模块连接时,需要弯曲走线,线路过长,并且连线效率不高;综上所述,现有的IGBT逆变回路滤波电容一方面内部性能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外形尺寸设计要更科学,安装方式要快捷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解决了现有的IGBT逆变回路滤波电容一方面内部性能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外形尺寸设计要更科学,安装方式要快捷高效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电容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电容器芯体、电极构件、电容器外壳和树脂层;所述电容器芯体为数个,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两侧端部均设有金属导电端面,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并联组合而成电容器芯体组,且电容器芯体组两侧端部的金属导电端面均通过对应的电极构件固定连接一起;所述电容器芯体组和电极构件的下侧均通过树脂层固定连接在电容器外壳上侧内部;所述电极构件由铜片折弯九十度而成,且铜片上面设有电极构件安装面;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上面固定连接有铜螺栓,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和铜螺栓均位于树脂层上面外侧;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与电容器外壳底面之间的距离为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且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为两个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电容器芯体为二个。
作为优选,所述电容器芯体为三个。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构件为电极构件A型或电极构件B型。
作为优选,所述电容器外壳的长为91mm、宽为60mm和高为29mm,所述电容器外壳两侧中央下侧均设有U型底脚。
作为优选,所述U型底脚的底面低于电容器外壳的底面。
作为优选,所述铜片、电极构件安装面和铜螺栓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电极构件由铜螺栓和冲压好形状的铜片焊接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了导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器芯体组由三个或者两个电容器芯体并联而成,使整个电容器的ESR和ESL降低,提高了电容的滤波效果和过电流能力,并且散热效果和也优于单个芯体的产品,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得到提高。
(3)本实用新型中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和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均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使得逆变电路主回路接线效率提高,安装便捷,主回路减少各类不良寄生参数,布局趋于更加合理。
(4)本实用新型中U型底脚的底面低于电容器外壳的底面,使得安装便捷,底部腾空设计,有利于工作时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款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款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品前视图。
图4为第一款两芯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第一款三芯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第二款两芯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7为电极构件A立体图。
图8为电极构件A展开图。
图9为电极构件B立体图。
图10为电极构件B展开图。
图11为电容外壳立体图。
图12为电容外壳前视图。
图13为电容外壳俯视图。
1-电容器芯体;2-电极构件;3-电容器外壳;4-树脂层;23-铜片;21-电极构件安装面;22-铜螺栓;21H-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W-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A-电极构件A型;2B-电极构件B型;31-U型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体1、电极构件2、电容器外壳3和树脂层4;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数个,这里电容器芯体1是先由两片蒸镀了锌和铝的金属化聚丙烯膜经卷绕后,形成圆柱体芯子,电容器芯子再经热压定型处理后,变成扁圆柱体,最后两个端面再通过金属喷涂形成两个扁圆形金属导电端面,也就是具有两个平面和两个曲面的形状,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两侧端部均设有金属导电端面,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并联组合而成电容器芯体组,且电容器芯体组两侧端部的金属导电端面均通过对应的电极构件2固定连接一起;所述电容器芯体组和电极构件2的下侧均通过树脂层4固定连接在电容器外壳3上侧内部;所述电极构件2由铜片23折弯九十度而成,且铜片23上面设有电极构件安装面21;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上面固定连接有铜螺栓22,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和铜螺栓22均位于树脂层4上面外侧;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与电容器外壳3底面之间的距离为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H,且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H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1W为两个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1W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
其中,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二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三个。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电极构件2为电极构件A型2A或电极构件B型2B。
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电容器外壳3的长为91mm、宽为60mm和高为29mm,所述电容器外壳3两侧中央下侧均设有U型底脚31;所述U型底脚31的底面低于电容器外壳3的底面。
其中,所述铜片23、电极构件安装面21和铜螺栓22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电极构件2由铜螺栓22和冲压好形状的铜片23焊接成一个整体,从而确保了导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将两个电极构件分别通过特殊的定位模具焊接在电容器芯体组金属导电端面的两端,而后将焊接好电极构件2的电容器芯体1组放置在电容器外壳3内,并用配好的树脂灌入上述电容器外壳3中,填补电容器外壳3内剩余的空间,完全覆盖芯体组,电极构件2只有部分铜螺栓22露在外面,当树脂4完全固化后形成一个整体的绝缘密封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或通过现有的自动化技术进行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芯体(1)、电极构件(2)、电容器外壳(3)和树脂层(4);
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数个,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两侧端部均设有金属导电端面,数个所述电容器芯体(1)并联组合而成电容器芯体组,且电容器芯体组两侧端部的金属导电端面均通过对应的电极构件(2)固定连接一起;
所述电容器芯体组和电极构件(2)的下侧均通过树脂层(4)固定连接在电容器外壳(3)上侧内部;
所述电极构件(2)由铜片(23)折弯九十度而成,且铜片(23)上面设有电极构件安装面(21);
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上面固定连接有铜螺栓(22),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和铜螺栓(22)均位于树脂层(4)上面外侧;
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与电容器外壳(3)底面之间的距离为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H),且电极构件安装面高度(21H)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
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1W)为两个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21)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电极构件安装面间距(21W)与其相连接的IGBT模块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二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体(1)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构件(2)为电极构件A型(2A)或电极构件B型(2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外壳(3)的长为91mm、宽为60mm和高为29mm,所述电容器外壳(3)两侧中央下侧均设有U型底脚(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底脚(31)的底面低于电容器外壳(3)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23)、电极构件安装面(21)和铜螺栓(22)之间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CN202022353911.6U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薄膜电容器 Active CN213042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3911.6U CN213042805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薄膜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3911.6U CN213042805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薄膜电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2805U true CN213042805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36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3911.6U Active CN213042805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薄膜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28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47768B2 (ja) コンデンサ構造
JPS629210B2 (zh)
CN21027208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薄膜电容
CN213042805U (zh) 一种薄膜电容器
WO2016117441A1 (ja) コンデンサ構造
CN201327777Y (zh) 具有高散热功率的电容器
CN216980352U (zh) 电容器及其电极结构
CN216928980U (zh) 一种汽车电子水泵控制器
CN212209243U (zh) 一种低热阻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滤波薄膜电容器
CN214848220U (zh) 一种用于集成式启发电机控制器的新型电容装置
CN213093057U (zh) 一种基于大功率高速散热的铝电解电容器
CN210896990U (zh) 一种直流电容器封装结构
CN210429562U (zh) 一种薄膜电容器及电机驱动器
CN219626484U (zh) 一种牛角型直四棱柱体铝电解电容器
CN101517676B (zh) 片式滤波器
JP4803749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215871952U (zh) 电机驱动器模组及其pcb板
CN213366403U (zh) 一种扁平式双层贴片铝电解电容器
WO2017150151A1 (ja)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214378401U (zh) 一种基于梯度功能复合材料封装的压接型igbt功率模块
CN217690804U (zh) 一种新型片状固态电容器
CN219085817U (zh) 一种高散热性汽车电容器
CN210245321U (zh) 一种贴片电容
CN218918654U (zh) 集成式电容器、电机控制装置和车辆
CN218385427U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