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6311U - 动力电池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6311U
CN213026311U CN202021477433.3U CN202021477433U CN213026311U CN 213026311 U CN213026311 U CN 213026311U CN 202021477433 U CN202021477433 U CN 202021477433U CN 213026311 U CN213026311 U CN 213026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necting piece
groove
tray
pow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74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杨彬
李彦良
代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74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6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6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6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和车辆,该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箱体、至少两个电池模组和连接件,所述电池箱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两个电池模组间隔排列连接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并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组共同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箱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和车辆,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电池系统的刚度和模态,有力地提升了电池系统的抗振能力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和车辆。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能源问题不断加深,石油产品逐渐紧缺,而对环境的污染也不断加深。如何能行之有效的制造一种替代传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今所有汽车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且,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新能源汽车又可以被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但不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动力电池为其提供动力。而作为能源的动力电池,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各种应用场景下,比如车辆颠簸、急转弯、加减速、刹车、变道等场景下,受到挤压而导致的变形,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刚度和模态,有力地提升了电池系统的抗振能力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箱体、至少两个电池模组和连接件,所述电池箱体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至少两个电池模组间隔排列连接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并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组共同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箱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通过连接件的设置,能够将电池模组连接为一个整体,能够将原本未连接时受力较大位置的应力分散均布,从而能够提高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刚度和模态,进而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抗振能力和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还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于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电池模组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中段设有开孔,在所述第一连接片上对应所述开孔的背面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开孔周边设有沉台,所述沉台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背面延伸;所述第一连接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端,两端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相互背离向外的开口;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等厚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定位槽和减重槽,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背面设有减重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片中段设有扎带安装孔,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背面所述扎带安装孔的周边形成有沉台,所述沉台位于所述减重槽内,所述第二连接片还设有与所述扎带安装孔间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通所述减重槽的底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包括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槽两两相对的布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首尾两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首端的两个定位槽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尾端的两个定位槽并列设置,在四个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重槽的底壁和所述定位槽的底壁等厚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凸筋,所述凸筋上具有多个加厚区,所述多个加厚区间隔分布于所述凸筋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包括边框,所述边框上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被构造为适于加强所述电池箱体的结构形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架设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加强梁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边框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可拆卸地架设于所述边框并承托所述电池模组。
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加强支撑件,所述加强支撑件凸出于所述托盘的边缘并向外延伸;所述托盘的外缘设有耳部,所述耳部与所述加强支撑件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托盘还设置有多个减重开孔,所述多个减重开孔间隔分布于所述托盘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为钢制件,所述边框为铝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车身和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为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所述车身。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由于具备了前述的动力电池,也同样具备了电池系统抗振能力高和可靠性能强的优点。即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了前述的抗振性能好的动力电池,提升了自身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和车辆的附加方面所带来的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里部分给出,部分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第一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第二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部分示意图。
图8图7中所展示结构的立体拆解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另一部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展示的托盘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动力电池100,
电池箱体10,电池模组20,连接件30,第一连接片31,开孔311,第一凹槽312,沉台313,第二凹槽314,定位孔315,开口316,第二连接片32,定位槽321,减重槽322,扎带安装孔323,底板11,凸筋111,边框12,加强结构13,加强梁131,托盘132,加强支撑件130,耳部140,减重开孔150,支脚160,立柱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到图10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100。该动力电池100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平衡车等产品中。
该动力电池100包括电池箱体10、至少两个电池模组20和连接件30,电池箱体10内具有容置空间,至少两个电池模组20间隔排列连接并设于容置空间内,连接件30连接于至少两个电池模组20之间,并且连接件30与电池模组20共同固定连接于电池箱体1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100,通过连接件30的设置,能够将电池模组20连接为一个整体,能够将原本未连接时受力较大位置的应力分散均布,从而能够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刚度和模态,并且,连接件30与电池模组20共同固定连接于电池箱体10上,能够使电池模组20之间、电池模组20与电池箱体10、连接片与电池箱体10之间稳固连接,防止因外力作用导致的电池模组20之间的位置移动,能够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抗振能力和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池箱体10可以采用铝制部件,由于铝制件的特性,能够使动力电池100整体轻量化,从而能够在保证动力电池100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升动力电池100的能量密度。其中,电池箱体10上还可以设置各种加强凸筋111,或者可以根据应用产品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设计电池箱体10的具体结构,也可以在电池箱体10内增加支撑部件,对电池模组20内质量较大的集中区进行支撑,从而提升动力电池100整体的结构刚度,增加动力电池100的抗振性能。
另外,电池箱体10用来承装电池模组20,通常情况下电池箱体10内的电池模组20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的形式进行电连接。电池模组20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20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固定于电池箱体10内。为使电池模组20之间相对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100设置了连接件30,连接件30可以连接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20,或者连接件30也可以设置为连接相邻的三个或者四个、多个电池模组20的结构,然后,连接件30和电池模组20再分别紧固安装在电池箱体10上,例如电池模组20可以通过长螺钉等连接件30连接在电池箱体10上,连接件30连接电池模组20后再通过长螺杆与电池模组20一起固定在电池箱体10上,于是,连接件30的设置为电池模组20稳定连接在电池箱体10内提供双重保证,以防止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电池模组20之间的位置移动,能够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抗振能力和可靠性。
结合图2和图3,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片31,第一连接片31连接于相邻的任意两个电池模组20之间。该第一连接片31可以提高整个电池系统的刚度和模态,将原先未使用连接片连接的电池模组20受力较大位置的应力分散均布,提升了电池系统的抗振动能力和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31中段设有开孔311,在第一连接片31上对应开孔311的背面设有第一凹槽312,在第一凹槽312内开孔311周边设有沉台313,沉台313远离第一连接片31的背面延伸。第一连接片31设有第二凹槽314,第二凹槽314的底部设有定位孔315,第二凹槽314相对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两端的第二凹槽314具有相互背离向外的开口316。第一凹槽312和第二凹槽314的底壁等厚设置。其中,第一连接片31在中段设置有开孔311,开孔311内可以固定电池模组20内引出的线束使用,比如,开孔311可以作为固定捆扎线束的扎带固定孔。将开孔311设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中段能够方便来自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20内连接走线的分布和捆扎。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片31的正面可以结合图2理解,也就是图2中所展示的第一连接片31的I面,第一连接片31的背面可以结合图3理解,也就是图3中所展示的第一连接片31的II面,在电池模组20的固定中,第一连接片31的正面可以朝上设置。结合图3,在第一连接片31上对应开孔311的背面设有第一凹槽312,在第一凹槽312内开孔311周边设有沉台313,沉台313远离第一连接片31的背面延伸。沉台313的设置利于扎带的捆扎,能够有效防止扎带与开孔311边缘的应力集中,增加第一连接片31的结构强度。例如,第一连接片31可以采用铸造的工艺进行加工,第一连接片31的背面的沉台结构能够便于在铸造过程中加工并且防止结构变形。
另外,第一连接片31设有第二凹槽314,第二凹槽314的底部设有定位孔315,第二凹槽314相对设置于第一连接片31的两端,两端的第二凹槽314具有相互背离向外的开口316。第一连接片31上设置第二凹槽314能够通过第二凹槽314底部的定位孔315将第一连接片31连接在电池模组20的上方,比如,在定位孔315和电池模组20的对应位置设置对螺纹结构,使用长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定位孔315和电池模组20将两者紧固连接。定位孔315设置在第二凹槽314的底壁,第一连接片31从上而下连接电池模组20,还可以起到压紧模组的作用和螺栓防松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100的结构稳定性,有效降低电池模组20在减重后的失效风险,实现较小成本下对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升。
为应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变化,升级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保证电池包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升动力电池100的能量密度是当前各新能源汽车厂工作的重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100,第一连接片31上背面开设第一凹槽312,正面开设第二凹槽314能够为第一连接片31进行减重,从而节省制造成本。由于第一连接片31连接于电池模组20之间,第一连接片31进行减重设计能够减少动力电池100的整体质量,从而增加了动力电池100的能力密度,使动力电池100整体轻量化,进而升级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作为减重作用的第一凹槽312和第二凹槽314,其底壁采用相同厚度的设计,换言之,在第一连接片31正面对应第一凹槽312的部分与第二连接片32背面对应第二凹槽314的部分是等厚的,在加工过程中,第一凹槽312的底壁和第二凹槽314的底壁等厚设计,能够使第一连接片31更易成型,不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避免第一连接片31因为减薄不均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出现变形扭曲等失效风险。
结合图4和图5,连接件30包括第二连接片32,第二连接片32上设有定位槽321和减重槽322,第二连接片32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321,第二连接片32的背面设有减重槽32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片32的首尾两端可以结合图4中的左右两端来理解。当然,第二连接片32的首尾两端也可以是右左两端或其他方位,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片32上的定位槽321和减重槽322,均具备减重的作用,能够使第二连接片32整体轻量化,从而使内部采用第二连接片32连接电池模组20的动力电池100整体轻量化,以提高产品的能力密度。其中,第二连接片32上可以设置多个定位槽321,定位槽321可以用于定位不同维度的电池模组20,比如,第二连接片32可以是片状结构,第二连接片32上设置四个定位槽321,在每个定位槽321的上方或者下方固定连接电池模组20,从而可以实现一个第二连接片32定位连接四个电池模组20的作用,换言之,由于第二连接片32设置四个定位槽321,能够定位四个电池模组20,利于减少连接电池模组20的连接件30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便于电池模组20的连接。第二连接片32上的定位槽321排布、定位槽321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电池模组20的排布进行设置,具体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
另外,第二连接片32中段可以设置扎带安装孔323,在第二连接片32的背面扎带安装孔323的周边形成有沉台,沉台位于减重槽322内,第二连接片32还设有与扎带安装孔323间隔的定位孔315,定位孔315贯通减重槽322的底壁。同样地,沉台的设置利于扎带的捆扎,能够有效防止扎带与扎带安装孔323边缘的应力集中,增加第二连接片32的结构强度。例如,第二连接片32可以采用铸造的工艺进行加工,第二连接片32的背面的沉台结构能够便于在铸造过程中加工成型并且防止结构变形。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100还可以利用与扎带安装孔323间隔设置的定位孔315,与电池箱体10进行紧固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长螺栓贯穿定位孔315与电池箱体10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使第二连接片32不只用于固定电池模组20,还可以固定电池箱体10,以进一步增加动力电池100内部结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第二连接片32的结构形式,定位槽321包括四个,四个定位槽321两两相对的布置于第二连接片32的首尾两端,其中,第二连接片32的首端的两个定位槽321并列设置,第二连接片32的尾端的两个定位槽321并列设置,在四个定位槽321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315。在图4中,第二连接片32的首端和尾端可以参考图4示的左端和右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处的方位仅作为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中,减重槽322的底壁和定位槽321的底壁等厚设置。换言之,第二连接片32本体是等厚设置的,在加工过程中,减重槽322的底壁和定位槽321的底壁等厚设计,能够使第二连接片32更易成型,不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避免第二连接片32因为减薄不均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出现变形扭曲等失效风险。
结合图6,电池箱体10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设有位于容置空间内的凸筋111,凸筋111上具有多个加厚区,多个加厚区间隔分布于凸筋111上。电池箱体10包括底板11,电池模组20安装于电池箱体10内,底板11承重根据电池模组20的质量排布势必有受力较大的位置,例如安装电机的位置等,对应在底板11上受力较大的位置设置凸筋111,并在凸筋111位置进行局部加厚,能够有效的提升动力电池100整体的结构刚度,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优点。其中,在凸筋111上设置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加厚区,能够有效节省耗材,并且能够起到加强结构13刚度的作用。
结合图7、图8和图9,电池箱体10包括边框12,边框12上设有加强结构13,加强结构13被构造为适于加强电池箱体10的结构刚度的形式。电池箱体10的边框12可以为环形结构,比如方环形、圆环形或者其他异形的环形结构。其中,加强结构13可以是加强梁131、加强立筋、加强托架、加强托盘等结构。例如,在电池箱体10的边框12上加装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或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梁,能够加强电池箱体10结构强度。
结合图7和图8所示示例,加强结构13包括加强梁131,加强梁131可将电池箱体10内的容置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均放置有电池模组20,加强梁131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加强梁131能够将电池箱体10内的容置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加强梁131可拆卸地连接在边框12上。其中,加强梁131可以是横梁或者纵梁,加强梁131架设于边框12的相对两端,加强梁131可以采用卡扣、抵接或者对螺纹连接的形式与边框12固定,例如,在加强梁131的相对两端设有折弯卡接部,对应地在边框12的两端设有卡孔或者卡槽,加强梁131的两端卡入至边框12的卡孔内以实现加强梁131与边框12的固定连接。或者,加强梁131用螺栓固定在箱体底板11上,可以提升整个电池系统的模态,同时,这些可拆卸的加强梁131可以根据电池模组20数量及位置的不同进行灵活拆卸,可以满足平台化电池箱体10的设计需求,避免电池箱体10在平台化应用时出现的过盈设计,具有平台化兼容性高的优势。
在某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13还可以包括托盘132,结合图9和图10,托盘132可拆卸地架设于边框12并承托电池模组20。
可选地,在托盘132上设置有加强支撑件130,加强支撑件130凸出于托盘132的边缘并向外延伸。托盘132的外缘设有耳部140,耳部140与加强支撑件13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托盘132还设置有多个减重开孔150,多个减重开孔150间隔分布于托盘132上。其中,加强支撑件130凸处于托盘132的外缘,能够支撑电机等重量较大的部件。位于托盘132相对两端的耳部140上,平行设置有安装孔,托盘13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160,支脚160被构造为下宽上细的结构,支脚160的顶面上形成有对应的连接孔,托盘132通过紧固件贯通安装孔和连接孔固定于边框12上。另外,托盘132的底面上还连接有多个立柱170,多个立柱170与托盘132连接并支撑于边框12上。支脚160和立柱170可以采用铝合金型材或铸铝件,可以将托盘132灵活便捷的固定在电池箱体10上或模组上。
上述实施例中,加强结构13为钢制件,边框12为铝制件。加强结构13如托盘132、加强梁131等构件为强度大的钢制部件,以加强托盘132的结构强度。边框12为铝制件可以轻量化动力电池100,两者配合使用,具有设计灵活、拆装方便、强度高、稳定性好,零部件兼容性优的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的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和动力电池100,该动力电池100为前述的动力电池100,动力电池100安装在车身。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的车辆,通过对其动力电池100内部的多种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如在电池箱体10底板11上设置加强筋、加强梁131、支撑托架等有效的提高了减重后电池箱体10、模组、内部支撑件和内部托盘132等主要部件的模态和刚度,降低了电池包主要结构件在减重后的失效风险,实现了最小成本下对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升。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内具有容置空间;
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所述至少两个电池模组间隔排列连接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并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组共同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池箱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片中段设有开孔,在所述第一连接片上对应所述开孔的背面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开孔周边设有沉台,所述沉台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背面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端,两端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相互背离向外的开口;
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等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定位槽和减重槽,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背面设有减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中段设有扎带安装孔,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背面所述扎带安装孔的周边形成有沉台,所述沉台位于所述减重槽内,所述第二连接片还设有与所述扎带安装孔间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贯通所述减重槽的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包括四个,四个所述定位槽两两相对的布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首尾两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首端的两个定位槽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尾端的两个定位槽并列设置,在四个所述定位槽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的底壁和所述定位槽的底壁等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凸筋,所述凸筋上具有多个加厚区,所述多个加厚区间隔分布于所述凸筋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包括边框,所述边框上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被构造为适于加强所述电池箱体的结构刚度的形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架设于两个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加强梁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边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可拆卸地架设于所述边框并承托所述电池模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加强支撑件,所述加强支撑件凸出于所述托盘的边缘并向外延伸;
所述托盘的外缘设有耳部,所述耳部与所述加强支撑件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托盘还设置有多个减重开孔,所述多个减重开孔间隔分布于所述托盘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钢制件,所述边框为铝制件。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和
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所述车身。
CN202021477433.3U 2020-07-23 2020-07-23 动力电池和车辆 Active CN213026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7433.3U CN213026311U (zh) 2020-07-23 2020-07-23 动力电池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7433.3U CN213026311U (zh) 2020-07-23 2020-07-23 动力电池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6311U true CN213026311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517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7433.3U Active CN213026311U (zh) 2020-07-23 2020-07-23 动力电池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63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9862A (zh) * 2021-04-26 2022-10-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系统、动力电池总成和车辆
WO2023098682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快换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9862A (zh) * 2021-04-26 2022-10-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防护系统、动力电池总成和车辆
WO2023098682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快换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1101B2 (en) Fuel cell stack,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fuel cell stack, method of transporting fuel cell stack, and method of mounting fuel cell stack on vehicle
CN213026311U (zh) 动力电池和车辆
CN103855341A (zh) 蓄电池组
CN212277323U (zh) 电池托盘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5680867U (zh) Bms安装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216958345U (zh) 电池系统、底盘和作业机械
CN210970936U (zh) 一种固定支架及其组成的电池包与运输工具
CN212182411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和电池包
CN205097909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及具有该悬置组件的车辆
CN210149269U (zh) 一种蓄电池托盘总成结构
CN210912602U (zh)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CN216354384U (zh) 电池包
CN219904034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06897U (zh) 一种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9106390U (zh) 电池包和电动车辆
CN220114461U (zh) 充电机的安装结构和皮卡
CN219214925U (zh) 蓄电池箱体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69682U (zh) 具有快换连接器安装支架的电动汽车
CN219513181U (zh) 集成电池管理系统及高压直流配电柜的电池包的支架
CN220544119U (zh) 一种托架总成及电池箱
CN219360952U (zh) 蓝牙模块的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8055360U (zh) 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7753897U (zh) 前地板总成结构及仓储式电池集成系统
CN219739161U (zh) 双层模组的支撑结构及电池包
CN220209121U (zh) 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