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8765U - 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8765U
CN213008765U CN202021145397.0U CN202021145397U CN213008765U CN 213008765 U CN213008765 U CN 213008765U CN 202021145397 U CN202021145397 U CN 202021145397U CN 213008765 U CN213008765 U CN 213008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fixedly connected
sleeve
head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53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志忠
管伟
黄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cheng Aviation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cheng Aviation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cheng Aviation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cheng Aviation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53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8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8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8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属于航空座椅技术领域,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上端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座板包括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外侧壁套接有皮套,所述固定腔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套筒,多个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元件,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套筒,多个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吸能元件,当飞机下降或者发生事故与地面撞击时,乘客下降过程中对座板施加压力,对下压产生的力进行缓冲并吸能,进而对座板上端的乘客下落时进行吸能缓冲,从而有效的对飞机下降和发生撞击时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乘客免受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背景技术
飞机上使用的航空座椅-般包括座垫、靠背、扶手、支板组件、前椅管、后椅管、前椅腿、后椅腿等部件,支板组件与前、后椅管连接,座垫、靠背、扶手设置在支板组件上方:前椅腿的上端与前椅管连接,后椅腿的上端与后椅管连接,前、后椅腿的下端与飞机的地板连接。
现有的吸能航空座椅,当飞机下降或者发生事故与地面撞击时,乘客下降过程中对座板施加压力,座板不能对下压产生的力进行缓冲并吸能,进而不能对飞机下降和发生撞击时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容易造成乘客免受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能航空座椅,旨在解决现有的吸能航空座椅,当飞机下降或者发生事故与地面撞击时,乘客下降过程中对座板施加压力,座板不能对下压产生的力进行缓冲并吸能,进而不能对飞机下降和发生撞击时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容易造成乘客免受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上端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座板包括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外侧壁套接有皮套,所述固定腔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套筒,多个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元件,多个所述缓冲元件的下端均延伸至第二套筒的下方,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套筒,多个所述第一套筒分别位于多个第二套筒的正下方,多个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吸能元件,多个所述吸能元件的直径均大于多个缓冲元件的直径。
为了方便根据乘客的身高调整头枕的高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优选的,所述靠背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控伸缩杆,两个所述电控伸缩杆的上端面安装有头枕。
为了带动固定腔的上端面以及多个缓冲元件恢复至原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优选的,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分别位于多个第一套筒之间。
为了头枕进行吸能缓冲,对乘客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优选的,所述头枕的结构与座板的相同。
为了对乘客的头部具有按摩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优选的,所述头枕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按摩凸珠。
为了提高该座椅的缓冲和吸能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优选的,多个所述缓冲元件均为橡胶件,多个所述吸能元件均为蜂窝状结构件。
为了方便乘客背靠靠背和头靠头枕的贴合程度,降低乘客左右摇晃的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优选的,所述靠背和头枕均呈弧形状。
为了方便控制两个电控伸缩杆的开启与关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优选的,位于右侧的扶手的右侧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与两个电控伸缩杆之间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飞机下降或者发生事故与地面撞击时,乘客下降过程中对座板施加压力时,固定腔的上端面下压,进而带动多个缓冲元件与多个吸能元件接触,进而对下压产生的力进行缓冲并吸能,进而对座板上端的乘客下落时进行吸能缓冲,从而有效的对飞机下降和发生撞击时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乘客免受伤害;
2.根据乘客的身高,乘客需要头靠头枕进行休息和缓冲吸能时,开启两个电控伸缩杆,两个电控伸缩杆带动头枕升降到相应的高度,从而该座椅方便根据乘客的身高调整头枕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能航空座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板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靠背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剖面图。
图中:1、座板;101、固定腔;102、皮套;103、第一套筒;104、吸能元件;105、第二套筒;106、缓冲元件;107、弹簧;2、靠背;201、卡槽;202、安装槽;203、电控伸缩杆;3、扶手;4、头枕;401、按摩凸珠;5、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包括座板1,座板1的上端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靠背2,靠背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3,座板1包括固定腔101,固定腔101的外侧壁套接有皮套102,固定腔10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套筒105,多个第二套筒10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元件106,多个缓冲元件106的下端均延伸至第二套筒105的下方,固定腔10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套筒103,多个第一套筒103分别位于多个第二套筒105的正下方,多个第一套筒10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吸能元件104,多个吸能元件104的直径均大于多个缓冲元件106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当飞机下降或者发生事故与地面撞击时,乘客下降过程中对座板1施加压力时,固定腔101的上端面下压,进而带动多个缓冲元件106与多个吸能元件104接触,进而对下压产生的力进行缓冲并吸能,进而对座板1上端的乘客下落时进行吸能缓冲,从而有效的对飞机下降和发生撞击时对乘客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乘客免受伤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靠背2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201,卡槽201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两个安装槽202,两个安装槽202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控伸缩杆203,两个电控伸缩杆203的上端面安装有头枕4。
在本实施例中:电控伸缩杆203的型号为:MAL4025,根据乘客的身高,乘客需要头靠头枕4进行休息和缓冲吸能时,开启两个电控伸缩杆203,两个电控伸缩杆203带动头枕4升降到相应的高度,从而该座椅方便根据乘客的身高调整头枕4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固定腔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107,多个弹簧107分别位于多个第一套筒10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座板1对乘客吸能缓冲之后,多个弹簧107根据自身的弹性带动固定腔101的上端面以及多个缓冲元件106恢复至原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头枕4的结构与座板1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头枕4的结构与座板1的相同,进而当乘客在飞机下降过程中由于惯性乘客身体前倾,停止后头部与头枕4接触后,头枕4进行吸能缓冲,对乘客的头部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头枕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按摩凸珠401。
在本实施例中:当乘客头靠头枕4时,多个按摩凸珠401对乘客的头部具有按摩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多个缓冲元件106均为橡胶件,多个吸能元件104均为蜂窝状结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缓冲元件106均为橡胶件,多个吸能元件104均为蜂窝状结构件,进而提高了该座椅的缓冲和吸能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靠背2和头枕4均呈弧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靠背2和头枕4均呈弧形状,进而方便乘客背靠靠背2和头靠头枕4的贴合程度,降低乘客左右摇晃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位于右侧的扶手3的右侧安装有开关5,开关5与两个电控伸缩杆203之间为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开关5,进而方便控制两个电控伸缩杆203的开启与关闭。
工作原理:根据乘客的身高,乘客需要头靠头枕4进行休息和缓冲吸能时,按压开关5开启两个电控伸缩杆203,两个电控伸缩杆203带动头枕4升降到相应的高度,当飞机下降或者发生事故与地面撞击时,乘客下降过程中对座板1施加压力时,固定腔101的上端面下压,进而带动多个缓冲元件106与多个吸能元件104接触,进而对下压产生的力进行缓冲并吸能,进而对座板1上端的乘客下落时进行吸能缓冲,乘客在飞机下降过程中由于惯性乘客身体前倾,停止后头部与头枕4接触后,头枕4进行吸能缓冲,对乘客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当座板1对乘客吸能缓冲之后,多个弹簧107根据自身的弹性带动固定腔101的上端面以及多个缓冲元件106恢复至原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包括座板(1),所述座板(1)的上端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靠背(2),所述靠背(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包括固定腔(101),所述固定腔(101)的外侧壁套接有皮套(102),所述固定腔(10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套筒(105),多个所述第二套筒(105)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元件(106),多个所述缓冲元件(106)的下端均延伸至第二套筒(105)的下方,所述固定腔(10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套筒(103),多个所述第一套筒(103)分别位于多个第二套筒(105)的正下方,多个所述第一套筒(10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吸能元件(104),多个所述吸能元件(104)的直径均大于多个缓冲元件(106)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的上端面开设有卡槽(201),所述卡槽(201)的内部底端开设有两个安装槽(202),两个所述安装槽(202)的内部均安装有电控伸缩杆(203),两个所述电控伸缩杆(203)的上端面安装有头枕(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107),多个所述弹簧(107)分别位于多个第一套筒(10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4)的结构与座板(1)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按摩凸珠(4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缓冲元件(106)均为橡胶件,多个所述吸能元件(104)均为蜂窝状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 和头枕(4)均呈弧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航空座椅,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的扶手(3)的右侧安装有开关(5),所述开关(5)与两个电控伸缩杆(203)之间为电性连接。
CN202021145397.0U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Active CN213008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5397.0U CN213008765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5397.0U CN213008765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8765U true CN213008765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7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5397.0U Active CN213008765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87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88185A (en) Aircraft seat having improved user lumbar load characteristics during a crash event
CN203032420U (zh) 具有侧向防撞系统的儿童座椅
CN101234612A (zh) 儿童座椅
CN210175137U (zh) 减震防弹直升机驾驶员座椅
CN213008765U (zh) 一种吸能航空座椅
KR200463979Y1 (ko) 차량용 시트 완충장치
JP5336678B1 (ja) 鉄道車両用の、エネルギー吸収手段が設けられた運転操作卓
CN108248868B (zh) 一种通航飞机用飞行员座椅防撞保护装置
KR102107009B1 (ko) 차량시트의 후방추돌 충격완화 장치
CN21379935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后靠背的外连接支架
CN212951141U (zh) 一种防护性能强的航空座椅
CN212829089U (zh) 一种用于航天飞机具有减震功能的航空座椅
CN215042277U (zh) 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09852127U (zh) 一种座椅缓冲吸能装置
CN202378733U (zh) 机动车碰撞安全座椅
CN208842269U (zh)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CN211567735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02782769U (zh) 后排座椅
CN215436105U (zh) 一种缓冲式车载儿童安全座椅
CN216762180U (zh) 一种用于弹射座椅的减震缓冲装置
CN211033040U (zh) 一种精加工双导向椅腿
CN112009693B (zh) 一种空乘座椅防护装置
CN217099749U (zh) 儿童安全座椅
CN217496233U (zh) 婴儿车用橡塑海绵前防护结构
CN105438203A (zh) 一种动车组座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