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14976U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14976U CN212914976U CN202020105691.2U CN202020105691U CN212914976U CN 212914976 U CN212914976 U CN 212914976U CN 202020105691 U CN202020105691 U CN 202020105691U CN 212914976 U CN212914976 U CN 2129149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exhaust pipe
- cyclone
- cylinder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部,旋风除尘部包括旋风直筒、支撑柱、旋风锥筒和排尘件,旋风直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旋风锥筒设置在旋风直筒上,排尘件设置在旋风锥筒上;旋转动力部,旋转动力部包括动力件和旋转件,动力件和旋转件均设置在旋风直筒上;动力件包括支架、第一电机和主动轮,支架设置在旋风直筒上,第一电机设置在支架上,主动轮设置在第一电机上;布袋部,布袋部包括布袋笼、布袋和除尘件,布袋笼和除尘件均设置在旋转件上,布袋设置在布袋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旋风除尘和布袋除尘的优点,显著提高废气除尘效率,并且能够避免过滤后粉尘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雾霾天气严重,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雾霾中含有的PM2.5是直接危害源。
在燃烧发电过程中,由于物质燃烧不充分,排放的气体携带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微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传统的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但是旋风除尘器对粒径较大的粉尘颗粒有较好的除去效果,但对细颗粒物作用甚微;布袋除尘器过滤较大直径粉尘颗粒时,往往受大直径颗粒摩擦大,容易造成布袋破损,降低除尘效率。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旋风除尘和布袋除尘的优点,显著提高废气除尘效率,并且能够避免过滤后粉尘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的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包括:
旋风除尘部,所述旋风除尘部包括旋风直筒、支撑柱、旋风锥筒和排尘件,所述旋风直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旋风锥筒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排尘件设置在所述旋风锥筒上。
旋转动力部,所述旋转动力部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旋转动力部包括动力件和旋转件,所述动力件和所述旋转件均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动力件包括支架、第一电机和主动轮,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上。
布袋部,所述布袋部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布袋部包括布袋笼、布袋和除尘件,所述布袋笼和所述除尘件均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布袋设置在所述布袋笼上。
优选地,所述旋风直筒呈筒状,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开放;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圆心处设置有旋转贯穿孔;所述旋风直筒一端侧壁水平固定贯通设置有废气入风管;所述支撑柱呈柱状,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多根,所述支撑柱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并且所述支撑柱轴线与所述旋风直筒轴线平行。
所述旋风锥筒呈圆锥筒状,所述旋风锥筒大端外径与所述旋风直筒外径相同,所述旋风锥筒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柱长度;所述旋风锥筒大端与所述旋风直筒另一端固定贯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排尘件包括排尘管、蝶阀和粉尘收集箱,所述排尘管设置在所述旋风锥筒上,所述蝶阀和所述粉尘收集箱均设置在所述排尘管上。
所述排尘管呈Y形,所述排尘管外径与所述旋风锥筒小端外径相同,所述排尘管一端固定贯通连接在所述旋风锥筒的小端口上;所述蝶阀设置有两个,所述蝶阀分别逐一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排尘管另一端的两个风管上;所述粉尘收集箱呈箱形,所述粉尘收集箱设置有两个,所述粉尘收集箱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排尘管另一端的两个风管端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支腿和支撑面,所述支腿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支撑面设置在所述支腿上;所述支腿设置有多根,所述支腿均匀分布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上;所述支撑面呈板状,所述支撑面中心设置有转轴贯穿孔,所述支撑面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支腿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转轴贯穿孔;所述主动轮为齿轮,所述主动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
优选地,所述旋转件包括从动轮、第一推力球轴承、旋转筒和叶片,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上,所述旋转筒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旋转筒上。
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内圈直径大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从动轮为齿轮,所述从动轮的齿轮内孔直径小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所述从动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上,并且所述从动轮轴线与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旋转筒呈筒状,所述旋转筒外径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相同,所述旋转筒长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长度,所述旋转筒两端均开放,所述旋转筒侧壁上设置有呈规则分布的多个疏通贯穿孔,所述疏通贯穿孔直径不大于15mm;所述旋转筒一端分别先后穿过所述旋转贯穿孔和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固定设置所述从动轮上,并且所述旋转筒轴线与所述从动轮轴线重合。
所述叶片呈矩形,所述叶片设置有多片,所述叶片宽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的二分之一半径长度;所述叶片侧边沿所述旋风直筒轴线方向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
优选地,所述布袋笼包括纵向支撑杆和连接杆,所述纵向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杆上。
所述纵向支撑杆呈杆状,所述纵向支撑杆长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长度;所述纵向支撑杆设置有多根,所述纵向支撑杆一端围绕所述从动轮圆心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并且所述纵向支撑杆与所述从动轮圆心间距小于所述旋转贯穿孔内径。
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多根,所述连接杆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杆另一端上,使所述纵向支撑杆另一端两两连接;所述布袋为废气除尘布袋,所述布袋套装在所述布袋笼上。
优选地,所述除尘件包括排气管和往复除尘件,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往复除尘件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
所述排气管包括下侧排气管、中部排气管和上侧排气管,所述下侧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中部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下侧排气管上,所述上侧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上;所述下侧排气管呈管状,所述下侧排气管外径与所述从动轮的齿轮内孔直径相同;所述下侧排气管一端上固定套装有支撑板,同时所述下侧排气管一端上套装有第二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至所述下侧排气管一端面最近距离不小于50mm;所述下侧排气管一端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轮内孔内,所述下侧排气管通过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支撑在所述从动轮上。
所述中部排气管呈管状,所述中部排气管内径不小于所述下侧排气管内径两倍;所述中部排气管通过第一异径管连接在所述下侧排气管另一端上;所述上侧排气管呈管状,所述上侧排气管一端通过第二异径管连接在所述中部排气管上,所述上侧排气管另一端连通至废气处理的下一道工艺。
优选地,所述往复除尘件包括悬挂杆、第二电机、往复螺杆、螺母、刮尘杆、刮尘环和减摩擦环,所述悬挂杆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悬挂杆上,所述往复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上,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往复螺杆上,所述刮尘杆设置在所述螺母上,所述刮尘环设置在所述刮尘杆上,所述减摩擦环设置在所述刮尘环上。
所述悬挂杆呈十字状,所述悬挂杆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上;所述第二电机为耐高温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悬挂杆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轴承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并且所述第二电机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机旋转速度,所述第二电机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机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电机能够控制所述刮尘环的除尘速度和频率。
所述往复螺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轴承上,并且所述往复螺杆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螺母套装在所述往复螺杆上,并且所述螺母与所述往复螺杆配合。
优选地,所述刮尘杆长度大于所述纵向支撑杆至所述从动轮圆心距离,所述刮尘杆设置有多根,所述刮尘杆一端均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母上。
所述刮尘环呈圆环状,所述刮尘环内径大于所述纵向支撑杆至所述从动轮圆心距离;所述刮尘环套装在所述布袋笼上,并且所述刮尘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刮尘杆上,同时所述刮尘环位于所述布袋内。
所述减摩擦环呈圆环状,所述减摩擦环设置有多个,所述减摩擦环均匀套装在所述刮尘环上,使刮尘环与布袋的接触由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旋风除尘和布袋除尘的优点,显著提高废气除尘效率,并且能够避免过滤后粉尘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2)本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设置了旋风除尘部和布袋部,将旋风除尘部和布袋部一体式设计能够充分发挥每种类型除尘器的除尘优点,显著提高了废气除尘效率;
3)本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设置了旋转动力部,该旋转动力部能够提高旋风直筒内废气旋转运动速度,提高旋风除尘部除尘效率;该旋转动力部能够带动该布袋部沿周向旋转,并且使布袋部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与废气的旋转方向和速度相同,能够促进旋风除尘部和布袋部充分发挥其除尘优点,避免各自除尘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的第一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的第二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中布袋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旋风直筒,2-支撑柱,3-旋风锥筒,4-废气入风管,5-排尘管,6-蝶阀,7-粉尘收集箱,8-第一电机,9-主动轮,10-支腿,11-支撑面,12-从动轮,13-第一推力球轴承,14-旋转筒,15-叶片,16-布袋,17-第二推力球轴承,18-往复螺杆,19-螺母,20-刮尘杆,21-刮尘环,22-减摩擦环,23-下侧排气管,24-中部排气管,25-上侧排气管,26-悬挂杆,27-第二电机,28-支撑板,29-底端固定板,30-纵向支撑杆,3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根据图1-图5所示,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部、旋转动力部和布袋部,所述旋转动力部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部上,所述布袋部设置在所述旋转动力部上。
所述旋风除尘部包括旋风直筒1、支撑柱2、旋风锥筒3和排尘件,所述旋风直筒1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旋风锥筒3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上,所述排尘件设置在所述旋风锥筒3上。
所述旋风直筒1呈筒状,所述旋风直筒1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开放。所述旋风直筒1一端面圆心处设置有旋转贯穿孔。所述旋风直筒1一端侧壁水平固定贯通设置有废气入风管4,所述废气入风管4用于向所述旋风直筒1中输入废气。
所述支撑柱2呈柱状,所述支撑柱2设置有三根,所述支撑柱2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上,并且所述支撑柱2轴线与所述旋风直筒1轴线平行。
所述支撑柱2底端面均水平固定设置有底端固定板29,所述底端固定板29上均匀设置有四个锚固贯穿孔。所述支撑柱2通过锚固贯穿孔能够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以防止所述工业废气除尘装置除尘过程中发生位移或震动。
所述旋风锥筒3呈圆锥筒状,所述旋风锥筒3大端外径与所述旋风直筒1外径相同,所述旋风锥筒3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柱2长度。所述旋风锥筒3大端与所述旋风直筒1另一端固定贯通连接。
所述排尘件包括排尘管5、蝶阀6和粉尘收集箱7,所述排尘管5设置在所述旋风锥筒3上,所述蝶阀6和所述粉尘收集箱7均设置在所述排尘管5上。
所述排尘管5呈Y形,所述排尘管5外径与所述旋风锥筒3小端外径相同,所述排尘管5一端固定贯通连接在所述旋风锥筒3的小端口上。所述蝶阀6设置有两个,所述蝶阀6分别逐一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排尘管5另一端的两个风管上。
所述粉尘收集箱7呈箱形,所述粉尘收集箱7设置有两个,所述粉尘收集箱7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排尘管5另一端的两个风管端上。
所述工业废气除尘装置除尘时,将一侧蝶阀6打开,另一侧蝶阀6关闭,使从废气中分离的粉尘由排尘管5进入一侧粉尘收集箱7中。当此一侧粉尘收集箱7收集满后,关闭一侧蝶阀6,开启另一侧蝶阀6,此时从废气中分离的粉尘将由排尘管5进入另一侧粉尘收集箱7中,同时对一侧粉尘收集箱7进行排尘处理。此设计即能够不间断对废气进行除尘处理,又能够对分离后的粉尘进行密封处理,避免粉尘再次污染空气。
所述旋转动力部包括动力件和旋转件,所述动力件和所述旋转件均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上。所述动力件包括支架、第一电机8和主动轮9,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上,所述第一电机8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主动轮9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8上。
所述支架包括支腿10和支撑面11,所述支腿10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上,所述支撑面11设置在所述支腿10上。所述支腿10设置有四根,所述支腿10均匀分布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一端面上。所述支撑面11呈板状,所述支撑面11中心设置有转轴贯穿孔,所述支撑面11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支腿10上。
所述第一电机8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面11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机8的转轴穿过所述转轴贯穿孔。所述主动轮9为齿轮,所述主动轮9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8的转轴上。
所述旋转件包括从动轮12、第一推力球轴承13、旋转筒14和叶片15,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13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上,所述从动轮12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13上,所述旋转筒14设置在所述从动轮12上,所述叶片15设置在所述旋转筒14上。
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13内圈直径大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13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一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13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从动轮12为齿轮,所述从动轮12的齿轮内孔直径小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所述从动轮12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13上,并且所述从动轮12轴线与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13轴线重合。
所述旋转筒14呈筒状,所述旋转筒14外径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相同,所述旋转筒14长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1长度,所述旋转筒14两端均开放,所述旋转筒14侧壁上设置有呈规则分布的六十个疏通贯穿孔,所述疏通贯穿孔直径不大于15mm。所述旋转筒14一端分别先后穿过所述旋转贯穿孔和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13固定设置所述从动轮12上,并且所述旋转筒14轴线与所述从动轮12轴线重合。
所述叶片15呈矩形,所述叶片15设置有四片,所述叶片15宽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1的二分之一半径长度。所述叶片15侧边沿所述旋风直筒1轴线方向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1上。
当所述旋转筒14沿周向旋转时能够通过所述叶片15提高所述旋风直筒1内的废气螺旋运动速度,借助离心力作用将提高废气中的粉尘分离效率。
所述布袋部包括布袋笼、布袋16和除尘件,所述布袋笼和所述除尘件均设置在所述从动轮12上,所述布袋16设置在所述布袋笼上。
所述布袋笼包括纵向支撑杆30和连接杆31,所述纵向支撑杆30设置在所述从动轮12上,所述连接杆31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杆30上。
所述纵向支撑杆30呈杆状,所述纵向支撑杆30长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1长度。所述纵向支撑杆30设置有六根,所述纵向支撑杆30一端围绕所述从动轮12圆心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轮12上,并且所述纵向支撑杆30与所述从动轮12圆心间距小于所述旋转贯穿孔内径。
所述连接杆31设置有三根,所述连接杆31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杆30另一端上,使所述纵向支撑杆30另一端两两连接。所述布袋16为废气除尘布袋,所述布袋16套装在所述布袋笼上。具体的,所述布袋16口部通过扎带固定设置在所述布袋笼上,使废气经过布袋16过滤除尘后方能经旋转贯穿孔排出,以提高废气过滤效率。
所述除尘件包括排气管和往复除尘件,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从动轮12上,所述往复除尘件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
所述排气管包括下侧排气管23、中部排气管24和上侧排气管25,所述下侧排气管23设置在所述从动轮12上,所述中部排气管24设置在所述下侧排气管23上,所述上侧排气管25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24上。
所述下侧排气管23呈管状,所述下侧排气管23外径与所述从动轮12的齿轮内孔直径相同。所述下侧排气管23一端上固定套装有支撑板28,同时所述下侧排气管23一端上套装有第二推力球轴承17,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17至所述下侧排气管23一端面最近距离不小于50mm。具体的,所述支撑板28呈板状,所述支撑板28中心设置有支撑贯穿孔,所述支撑贯穿孔直径与所述下侧排气管23外径相同。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17内圈直径大于所述下侧排气管23外径。
所述下侧排气管23一端插入所述从动轮12的齿轮内孔内,所述下侧排气管23通过支撑板28和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17支撑在所述从动轮12上。
所述中部排气管24呈管状,所述中部排气管24内径不小于所述下侧排气管23内径两倍。所述中部排气管24通过第一异径管连接在所述下侧排气管23另一端上。所述上侧排气管25呈管状,所述上侧排气管25直径与所述下侧排气管23直径相同。所述上侧排气管25一端通过第二异径管连接在所述中部排气管24上,所述上侧排气管25另一端连通至废气处理的下一道工艺。
所述往复除尘件包括悬挂杆26、第二电机27、往复螺杆18、螺母19、刮尘杆20、刮尘环21和减摩擦环22,所述悬挂杆26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24上,所述第二电机27设置在所述悬挂杆26上,所述往复螺杆18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27上,所述螺母19设置在所述往复螺杆18上,所述刮尘杆20设置在所述螺母19上,所述刮尘环21设置在所述刮尘杆20上,所述减摩擦环22设置在所述刮尘环21上。
所述悬挂杆26呈十字状,所述悬挂杆26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24上。所述第二电机27为耐高温电机,所述第二电机27固定设置在所述悬挂杆26上,所述第二电机27的轴承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并且所述第二电机27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机8旋转速度,所述第二电机27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机8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电机27能够控制所述刮尘环的除尘速度和频率。
所述往复螺杆18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27的轴承上,并且所述往复螺杆18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螺母19套装在所述往复螺杆18上,并且所述螺母19与所述往复螺杆18配合。
所述刮尘杆20长度大于所述纵向支撑杆30至所述从动轮12圆心距离,所述刮尘杆20设置有两根,所述刮尘杆20一端均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母19上。
所述刮尘环21呈圆环状,所述刮尘环21内径大于所述纵向支撑杆30至所述从动轮12圆心距离。所述刮尘环21套装在所述布袋笼上,并且所述刮尘环21固定设置在所述刮尘杆20上,同时所述刮尘环21位于所述布袋16内。当螺母19围绕所述往复螺杆18上下旋转运动时,螺母19将通过刮尘杆20带动所述刮尘环21沿着所述布袋笼上下运动,以实现刮除布袋16外贴附的粉尘。
所述减摩擦环22呈圆环状,所述减摩擦环22至少设置有二十二个,所述减摩擦环22均匀套装在所述刮尘环21上,使刮尘环21与布袋16的接触由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以减少刮尘环21在刮除布袋16上粉尘时对布袋16的摩擦,提高布袋16使用寿命和保持布袋16除尘质量。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风除尘部,所述旋风除尘部包括旋风直筒、支撑柱、旋风锥筒和排尘件,所述旋风直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旋风锥筒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排尘件设置在所述旋风锥筒上;
旋转动力部,所述旋转动力部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旋转动力部包括动力件和旋转件,所述动力件和所述旋转件均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动力件包括支架、第一电机和主动轮,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上;
布袋部,所述布袋部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布袋部包括布袋笼、布袋和除尘件,所述布袋笼和所述除尘件均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所述布袋设置在所述布袋笼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直筒呈筒状,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开放;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圆心处设置有旋转贯穿孔;所述旋风直筒一端侧壁水平固定贯通设置有废气入风管;所述支撑柱呈柱状,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多根,所述支撑柱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并且所述支撑柱轴线与所述旋风直筒轴线平行;
所述旋风锥筒呈圆锥筒状,所述旋风锥筒大端外径与所述旋风直筒外径相同,所述旋风锥筒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柱长度;所述旋风锥筒大端与所述旋风直筒另一端固定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件包括排尘管、蝶阀和粉尘收集箱,所述排尘管设置在所述旋风锥筒上,所述蝶阀和所述粉尘收集箱均设置在所述排尘管上;
所述排尘管呈Y形,所述排尘管外径与所述旋风锥筒小端外径相同,所述排尘管一端固定贯通连接在所述旋风锥筒的小端口上;所述蝶阀设置有两个,所述蝶阀分别逐一对应固定设置在所述排尘管另一端的两个风管上;所述粉尘收集箱呈箱形,所述粉尘收集箱设置有两个,所述粉尘收集箱逐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排尘管另一端的两个风管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腿和支撑面,所述支腿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支撑面设置在所述支腿上;所述支腿设置有多根,所述支腿均匀分布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上;所述支撑面呈板状,所述支撑面中心设置有转轴贯穿孔,所述支撑面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支腿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转轴贯穿孔;所述主动轮为齿轮,所述主动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从动轮、第一推力球轴承、旋转筒和叶片,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上,所述旋转筒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旋转筒上;
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内圈直径大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从动轮为齿轮,所述从动轮的齿轮内孔直径小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所述从动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上,并且所述从动轮轴线与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筒呈筒状,所述旋转筒外径与所述旋转贯穿孔直径相同,所述旋转筒长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长度,所述旋转筒两端均开放,所述旋转筒侧壁上设置有呈规则分布的多个疏通贯穿孔,所述疏通贯穿孔直径不大于15mm;所述旋转筒一端分别先后穿过所述旋转贯穿孔和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固定设置所述从动轮上,并且所述旋转筒轴线与所述从动轮轴线重合;
所述叶片呈矩形,所述叶片设置有多片,所述叶片宽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的二分之一半径长度;所述叶片侧边沿所述旋风直筒轴线方向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笼包括纵向支撑杆和连接杆,所述纵向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杆上;
所述纵向支撑杆呈杆状,所述纵向支撑杆长度大于所述旋风直筒长度;所述纵向支撑杆设置有多根,所述纵向支撑杆一端围绕所述从动轮圆心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并且所述纵向支撑杆与所述从动轮圆心间距小于所述旋转贯穿孔内径;
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多根,所述连接杆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杆另一端上,使所述纵向支撑杆另一端两两连接;所述布袋为废气除尘布袋,所述布袋套装在所述布袋笼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件包括排气管和往复除尘件,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往复除尘件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
所述排气管包括下侧排气管、中部排气管和上侧排气管,所述下侧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中部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下侧排气管上,所述上侧排气管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上;所述下侧排气管呈管状,所述下侧排气管外径与所述从动轮的齿轮内孔直径相同;所述下侧排气管一端上固定套装有支撑板,同时所述下侧排气管一端上套装有第二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至所述下侧排气管一端面最近距离不小于50mm;所述下侧排气管一端插入所述从动轮的齿轮内孔内,所述下侧排气管通过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支撑在所述从动轮上;
所述中部排气管呈管状,所述中部排气管内径不小于所述下侧排气管内径两倍;所述中部排气管通过第一异径管连接在所述下侧排气管另一端上;所述上侧排气管呈管状,所述上侧排气管一端通过第二异径管连接在所述中部排气管上,所述上侧排气管另一端连通至废气处理的下一道工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除尘件包括悬挂杆、第二电机、往复螺杆、螺母、刮尘杆、刮尘环和减摩擦环,所述悬挂杆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上,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悬挂杆上,所述往复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上,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往复螺杆上,所述刮尘杆设置在所述螺母上,所述刮尘环设置在所述刮尘杆上,所述减摩擦环设置在所述刮尘环上;
所述悬挂杆呈十字状,所述悬挂杆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部排气管上;所述第二电机为耐高温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悬挂杆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轴承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并且所述第二电机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机旋转速度,所述第二电机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机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电机能够控制所述刮尘环的除尘速度和频率;
所述往复螺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轴承上,并且所述往复螺杆轴线与所述旋转贯穿孔轴线重合;所述螺母套装在所述往复螺杆上,并且所述螺母与所述往复螺杆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尘杆长度大于所述纵向支撑杆至所述从动轮圆心距离,所述刮尘杆设置有多根,所述刮尘杆一端均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母上;
所述刮尘环呈圆环状,所述刮尘环内径大于所述纵向支撑杆至所述从动轮圆心距离;所述刮尘环套装在所述布袋笼上,并且所述刮尘环固定设置在所述刮尘杆上,同时所述刮尘环位于所述布袋内;
所述减摩擦环呈圆环状,所述减摩擦环设置有多个,所述减摩擦环均匀套装在所述刮尘环上,使刮尘环与布袋的接触由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05691.2U CN212914976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05691.2U CN212914976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14976U true CN212914976U (zh) | 2021-04-09 |
Family
ID=7529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05691.2U Active CN212914976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149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7251A (zh) * | 2020-01-17 | 2020-05-19 | 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
2020
- 2020-01-17 CN CN202020105691.2U patent/CN2129149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7251A (zh) * | 2020-01-17 | 2020-05-19 | 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CN111167251B (zh) * | 2020-01-17 | 2023-11-21 | 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914976U (zh)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
CN112191311B (zh) | 一种建筑工程垃圾破碎装置 | |
CN113813715A (zh) | 一种组合式旋转滤筒废气净化系统 | |
CN107823995B (zh) | 一种螺旋微孔式多级连续除尘装置 | |
CN205307995U (zh) | 离心式除尘器 | |
CN215088876U (zh) | 一种用于超微细纳米粉的筛分装置 | |
CN212348156U (zh) | 一种工业废气一体化除尘装置 | |
CN214913988U (zh) | 一种工业废弃物固液分离装置 | |
CN109174895A (zh) | 用于水泥原料粉末的高效收尘器 | |
CN111111366B (zh) | 一种工业废气一体化除尘装置 | |
CN111167251B (zh) | 一种用于发电机废气除尘装置 | |
CN218962941U (zh) | 一种材料粉碎机除尘系统 | |
CN219091476U (zh) | 一种烟尘油雾净化装置 | |
CN216261359U (zh) | 一种防爆式高压静电除尘器 | |
CN215439920U (zh) | 一种污水固液分离处理装置 | |
CN215782144U (zh) | 一种离心分离无尘集料仓 | |
CN209005400U (zh) | 一种超重力脱除气体中的细颗粒物的装置 | |
CN109011855B (zh) | 一种超重力脱除气体中的细颗粒物的装置 | |
CN207951757U (zh) | 粉料出口旋风分离器 | |
CN110681230A (zh) | 一种废气环保处理用除尘装置 | |
CN111389723A (zh) | 一种除杂效果好的环保型风选机 | |
CN218011779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旋转式rto | |
CN21508555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袋式除尘器 | |
CN219942116U (zh) | 无水氯化锶回收装置 | |
CN220370643U (zh) | 一种转盘旋转型的袋式收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58, Jinrui Road, Taiping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Sh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4th floor, 82 Jincheng Road, Taiping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SH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