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90842U -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90842U
CN212890842U CN202021676315.5U CN202021676315U CN212890842U CN 212890842 U CN212890842 U CN 212890842U CN 202021676315 U CN202021676315 U CN 202021676315U CN 212890842 U CN212890842 U CN 212890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bag
air bag
box
rubber pa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763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Luhang Marine Airbag And Fend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uhang Marine Airbag And Fend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uhang Marine Airbag And Fend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uhang Marine Airbag And Fend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763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90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90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90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通气管相通的第一气囊,且通气管的中部位置处活动连接有操作箱,所述操作箱包括套接在通气管上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一次开设有反应气囊腔和固定腔,所述反应气囊腔的上表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二闭合门,且反应气囊腔内安装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固定腔内设置有与通气管相连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通过双气囊的设置,既可以对裂痕式的漏洞进行补救,也可以通过固定件根据船体的厚度调节气囊位置,以此来适用船体厚度不同的船,实用性更强,且适应范围更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背景技术
船舶在航行中因碰撞、触礁、搁浅或船壳腐蚀等造成船体破漏而采取的堵塞紧急措施,以保持船舶漂浮状态,船体破损后进水,会使船丧失浮性和稳性,甚至翻沉,因此,船上要装设排水系统,并配备各种堵漏器材,一旦船体破损进水,可以立即组织抢险堵漏。
而现有的船舶堵漏气囊往往不能适用于裂痕式破漏,且在堵漏过程中无法根据船体厚度进行堵漏,若是采用过小的堵漏气囊往往容易引发二次破漏,过大的堵漏气囊往往又造成器材的浪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包括通气管、气囊箱和操作箱,所述气囊箱包括与通气管固定相连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下表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一闭合门,且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通气管相通的第一气囊,且通气管的中部位置处活动连接有操作箱;
所述操作箱包括套接在通气管上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一次开设有反应气囊腔和固定腔,所述反应气囊腔的上表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二闭合门,且反应气囊腔内安装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固定腔内设置有与通气管相连的固定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与箱体一端固定相连的固定板和贯穿箱体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橡胶垫,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把手,且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橡胶垫适配的第一橡胶垫,所述固定杆上靠近第一橡胶垫的位置处固定套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与固定板之间对称设置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套,且橡胶套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闭合门和第二闭合门均采用两扇对开门,且第一闭合门和第二闭合门闭合位置均处对称安装有互相适配的磁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气管下端安装有微型高压储气罐,且微型高压储气罐的上端安装有截止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橡胶垫与第二橡胶垫均为一种弧形结构的构件,且第一橡胶垫与第二橡胶垫的相对面设置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通过双气囊的设置,既可以对裂痕式的漏洞进行补救,也可以通过固定件根据船体的厚度调节气囊位置,以此来适用船体厚度不同的船,实用性更强,且适应范围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中操作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中操作箱的俯视图。
图中:1、通气管;2、气囊箱;21、外壳;22、第一气囊;23、第一闭合门;3、操作箱;31、箱体;32、固定腔;321、固定板;322、弹簧;323、固定杆;324、挡板;325、把手;326、第一橡胶垫;327、第二橡胶垫;33、反应气囊腔;331、加热器;332、第二气囊;333、第二闭合门;4、截止阀;5、微型高压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包括通气管1、气囊箱2和操作箱3,气囊箱2包括与通气管1固定相连的外壳21,外壳21的下表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一闭合门23,且外壳21的内部设置有与通气管1相通的第一气囊22,通过通气管1将气体充入第一气囊22内,当第一气囊22内充气时,在第一气囊22内气体的张力作用下使得第一闭合门23被打开,从而使得第一气囊22抵住船体外侧且通气管1的中部位置处活动连接有操作箱3;
操作箱3包括套接在通气管1上的箱体31,箱体31的内部从上至下一次开设有反应气囊腔33和固定腔32,反应气囊腔33的上表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二闭合门333,且反应气囊腔33内安装有第二气囊332,第二气囊332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器331,通过电性连接控制加热器331工作,使得第二气囊332内的叠氮化钠受热快速分解产生大量氮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N3=2Na+3N2,所产生的钠在空气和氧化铁粉末的所用下,迅速被氧化成氧化钠,且产生的氮气迅速使第二气囊332涨起并使得第二闭合门333被打开,继而使得第二气囊332抵住船体的内壁,固定腔32内设置有与通气管1相连的固定件。
在图3和图4中,固定件包括与箱体31一端固定相连的固定板321和贯穿箱体31的固定杆323,固定板32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橡胶垫327,固定杆323的一端设置有把手325,把手325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套,且橡胶套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且固定杆3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橡胶垫327适配的第一橡胶垫326,固定杆323上靠近第一橡胶垫326的位置处固定套接有挡板324,挡板324的两端与固定板321之间对称设置有弹簧322,通过拉动把手325使得固定杆323带动挡板324和第一橡胶垫326移动,从而使得操作箱3可在通气管1的外部活动,选取合适位置放开把手325,在弹簧322的作用下,使得挡板324靠近通气管1,从而使得第一橡胶垫326与第二橡胶垫327相抵,从而使操作箱在通气管1上固定。
第二气囊332内部放置有制氮剂叠氮化钠、陶土以及氧化铁粉末,通过电性连接控制加热器331工作,使得第二气囊332内的叠氮化钠受热快速分解产生大量氮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N3=2Na+3N2,所产生的钠在空气和氧化铁粉末的所用下,迅速被氧化成氧化钠,且产生的氮气迅速使第二气囊332涨起并使得第二闭合门333被打开,继而使得第二气囊332抵住船体的内壁。
在图2中,第一闭合门23和第二闭合门333均采用两扇对开门,且第一闭合门23和第二闭合门333闭合位置均处对称安装有互相适配的磁铁,可以配合收纳第一气囊22和第二气囊332,通过磁铁可确保在第一气囊22和第二气囊332充气时方便打开第一闭合门23和第二闭合门333。
在图2中,通气管1下端安装有微型高压储气罐5,且微型高压储气罐5的上端安装有截止阀4,控制微型高压储气罐5内的气体流向第一气囊22内。
在图4中,第一橡胶垫326与第二橡胶垫327均为一种弧形结构的构件,且第一橡胶垫326与第二橡胶垫327的相对面设置有防滑纹,便于固定件将操作箱3固定在通气管1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将本装置的气囊箱2穿过漏洞,通过拉动把手325使得固定杆323带动挡板324和第一橡胶垫326移动,从而使得操作箱3可在通气管1的外部活动,选取合适位置放开把手325,在弹簧322的作用下,使得挡板324靠近通气管1,从而使得第一橡胶垫326与第二橡胶垫327相抵,从而使操作箱在通气管1上固定,打开截止阀4,微型高压储气罐5通过通气管1将气体充入第一气囊22内,当第一气囊22内充气时,在第一气囊22内气体的张力作用下使得第一闭合门23被打开,从而使得第一气囊22抵住船体外侧,此时通过电性连接控制加热器331工作,使得第二气囊332内的叠氮化钠受热快速分解产生大量氮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N3=2Na+3N2,所产生的钠在空气和氧化铁粉末的所用下,迅速被氧化成氧化钠,且产生的氮气迅速使第二气囊332涨起并使得第二闭合门333被打开,继而使得第二气囊332抵住船体的内壁,从而堵住船体的漏洞。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包括通气管(1)、气囊箱(2)和操作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箱(2)包括与通气管(1)固定相连的外壳(21),所述外壳(21)的下表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一闭合门(23),且外壳(21)的内部设置有与通气管(1)相通的第一气囊(22),且通气管(1)的中部位置处活动连接有操作箱(3);
所述操作箱(3)包括套接在通气管(1)上的箱体(31),所述箱体(31)的内部从上至下一次开设有反应气囊腔(33)和固定腔(32),所述反应气囊腔(33)的上表面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第二闭合门(333),且反应气囊腔(33)内安装有第二气囊(332),所述第二气囊(332)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器(331),所述固定腔(32)内设置有与通气管(1)相连的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与箱体(31)一端固定相连的固定板(321)和贯穿箱体(31)的固定杆(323),所述固定板(32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橡胶垫(327),所述固定杆(323)的一端设置有把手(325),且固定杆(3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橡胶垫(327)适配的第一橡胶垫(326),所述固定杆(323)上靠近第一橡胶垫(326)的位置处固定套接有挡板(324),所述挡板(324)的两端与固定板(321)之间对称设置有弹簧(3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25)的外部包裹有橡胶套,且橡胶套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合门(23)和第二闭合门(333)均采用两扇对开门,且第一闭合门(23)和第二闭合门(333)闭合位置均处对称安装有互相适配的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1)下端安装有微型高压储气罐(5),且微型高压储气罐(5)的上端安装有截止阀(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垫(326)与第二橡胶垫(327)均为一种弧形结构的构件,且第一橡胶垫(326)与第二橡胶垫(327)的相对面设置有防滑纹。
CN202021676315.5U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Active CN212890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6315.5U CN212890842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76315.5U CN212890842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90842U true CN212890842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4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76315.5U Active CN212890842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90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5948B (zh) 救生舱
CN106005311B (zh) 一种深海自适应上浮装置
CN204432974U (zh) 海上应急救援及打捞用气囊装置
CN212890842U (zh)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气囊
US2341923A (en) Safety device for submarine crews
WO2015126184A1 (ko) 침몰 방지용 압축공기 탱크
CN216660208U (zh) 一种船舶用液压舱口盖
CN102074149B (zh) 演示灭火器
KR101661626B1 (ko) 선박의 자동 부력 공급 장치
CN115303457A (zh) 一种载人缓冲式水下逃生装置
CN211810144U (zh) 海洋应急救生装置
CN205589434U (zh) 一种可以防止船体沉没的海洋工程船
US3045622A (en) Submarine escape device
JPH076095U (ja) 脱出用カプセル付き船体
CN201865701U (zh) 一种软质通道
CN202098545U (zh) 压力舱救生艇
CN204916109U (zh) 新型安全船舶
JP2005343440A (ja) 水難救助具
CN204722430U (zh) 一种箱式救生艇
CN207583128U (zh) 一种充气式的锁具锁芯孔防护器
CN206087239U (zh) 一种定位精确的应急救援装置
KR20090052405A (ko) 구명보트
JPH09111742A (ja) 汚濁水拡散防止膜体
CN211252103U (zh) 一种水陆两用车快速打捞装置
CN218234913U (zh) 一种充气式双气囊气密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