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1105U -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1105U
CN212861105U CN202021563530.4U CN202021563530U CN212861105U CN 212861105 U CN212861105 U CN 212861105U CN 202021563530 U CN202021563530 U CN 202021563530U CN 212861105 U CN212861105 U CN 212861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support
eddy current
current retarder
b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35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
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ma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Telma Vehic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lma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ma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lma Automobile Braking Syste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35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61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1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1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涡流缓速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和减震组件,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汽车大梁连接,第二支架连接在第一支架远离汽车大梁的一侧,减震组件包括连接螺栓、衬套和第一软垫,连接螺栓安装于第一支架,第一软垫套设在衬套上并与衬套粘结,第二支架挂设在第一软垫上,衬套套设在连接螺栓上。第二支架能够吊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第一软垫与衬套一体化粘结,第二支架挂设在第一软垫上并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一支架连接,消除了第一软垫与衬套的配合间隙,进而减小了第一软垫与衬套间的摩擦,提高了减震组件的减震效果,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软垫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涡流缓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缓速器是车辆制动系统常用的重要零部件,主要包括电涡流缓速器、磁力缓速器、液力缓速器等类型。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无接触式的减速部件,主要包括单转子的鼓式缓速器、双转子的盘式缓速器。在车辆制动时,电涡流缓速器与传统的制动机构配合,有效提高制动性能,近年来越来越普及。由于电涡流缓速器主要安装在传动轴之间,在车辆行驶时,其安装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车辆传动系统的运转,尤其是对于运载量大的车辆,对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和减震要求更高。橡胶软垫是电涡流缓速器的主要减震零件,但现有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的橡胶软垫是独立设置的,减震效果不佳,此外,由于橡胶软垫是易损件,使用寿命不长,所以后期需要定期维修或更换。
基于上述现状,亟待我们设计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能够提高减震效果,增加减震组件的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包括:
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用于汽车承重的汽车大梁连接,第二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汽车大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安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
减震组件,包括连接螺栓、衬套和第一软垫,所述连接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软垫套设在所述衬套上并与所述衬套粘结,所述衬套套设于所述连接螺栓上并通过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挂设在所述第一软垫上。
具体地,第二支架挂设在第一软垫上并能够吊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第一软垫与衬套一体化粘结并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一支架连接,消除了第一软垫与衬套的配合间隙,减小了相对摩擦,提高了减震组件的减震效果以及增加了第一软垫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第二软垫,所述第二软垫套设在所述衬套延伸出所述第一软垫的部分,所述第二支架压紧于所述第一软垫与所述第二软垫之间。
具体地,第一软垫和第二软垫夹紧固定第二支架,沿连接螺栓的轴线方向为第二支架提供双向的缓冲,提高了减震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软垫包括外折部和抵接部,所述第二支架套设在所述第一软垫的抵接部的外周并抵接所述外折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软垫的抵接部远离所述外折部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软垫的下表面。
具体地,第一软垫的抵接部能够隔离第二支架与衬套,避免了第二支架与衬套的直接接触,减小了噪音与损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外折部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抵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孔的内径。
具体地,抵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能够为第二支架的安装提供导向,同时,抵接部的外径大于第二支架的连接孔的内径,进而第二支架与第一软垫过盈配合,减小了第二支架与第一软垫的配合间隙,提高了减震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软垫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平垫,所述第一软垫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也设置有所述平垫。
具体地,第二支架能够安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平垫的设置有利于调节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倾角,提高了安装精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衬套的顶部与所述平垫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腔。
具体地,第一减震腔的设置能够使衬套和第一软垫同时向靠近第一支架的方向运动,减少了衬套与第一软垫的相对运动,避免第一软垫与衬套脱离,提高了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软垫的底部与所述平垫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腔。
具体地,第二减震腔的设置为第一软垫向远离第一支架的方向的压缩预留了空间,避免了第一软垫过度形变,提高了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自锁螺母,所述自锁螺母连接于所述连接螺栓的末端。
具体地,自锁螺母与连接螺栓螺纹连接,压紧第一软垫于第二软垫上,进一步地,能够将第二支架固定于第一软垫与第二软垫之间,提高了防松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为“L形”,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大梁的外侧连接。
具体地,第一支架设置为“L形”,一端与汽车大梁连接,另一端能够安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第二支架挂设在第一软垫上并能够吊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第一支架连接汽车大梁,第一软垫套设在衬套上并与衬套粘结,衬套套设于连接螺栓上并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一支架连接,消除了第一软垫与衬套的配合间隙,提高了减震效果,进而减小了第一软垫与衬套间的摩擦,增加了第一软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第二软垫和套设于衬套上的第一软垫的爆炸图。
图1至图3中:
1、支架组件;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
2、减震组件;21、连接螺栓;22、衬套;23、第一软垫;231、外折部;232、抵接部;24、第二软垫;25、平垫;26、第一减震腔;27、第二减震腔;28、自锁螺母;
3、汽车大梁;
4、中置电涡流缓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包括支架组件1和减震组件2,支架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第一支架11与用于汽车承重的汽车大梁3连接,第二支架12连接在第一支架11远离汽车大梁3的一侧,第二支架12能够安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减震组件2包括连接螺栓21、衬套22和第一软垫23,连接螺栓21安装于第一支架11,第一软垫23套设在衬套22上并与衬套22粘结,衬套22套设于连接螺栓21上并通过连接螺栓21与第一支架11连接,第二支架12挂设在第一软垫23上。第一支架11与汽车大梁3连接,第二支架12挂设在第一软垫23上并位于第一支架11的下方,能够吊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第一软垫23与衬套22一体化粘结并通过连接螺栓21与第一支架11连接。当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晃动时,第一软垫23的形变为衬套22提供减震作用,衬套22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软垫23与连接螺栓21的配合间隙,而且第一软垫23和衬套22粘结消除了第一软垫23与衬套22的配合间隙,减少了部件间的相对运动,提高了减震效果,进而减弱了第一软垫23和衬套22整体与连接螺栓21以及第一软垫23与衬套22间的摩擦,减小了损耗,提高了减震组件2的使用寿命。
于本实施例中,减震组件2还包括第二软垫24,第二软垫24套设在衬套22延伸出第一软垫23的部分,第二支架12压紧于第一软垫23与所述第二软垫24之间。第一软垫23和第二软垫24夹紧固定第二支架12,在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晃动时,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能够沿连接螺栓21的轴线方向为第二支架12提供双向的减震作用,提高了减震效果。
如图3所示,第一软垫23包括外折部231和抵接部232,第二支架12套设在第一软垫23的抵接部232的外周并抵接外折部231的上表面,第一软垫23的抵接部232远离外折部231的一端抵接第二软垫24的下表面。第一软垫23的外折部231和第二软垫24的下表面夹紧固定第二支架12,并且第二软垫24的抵接部232抵接第二软垫24的下表面将第二支架12与衬套22隔离,避免了在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晃动时,第二支架12与衬套22直接接触,减小了噪声与损耗,进一步地,提高了使用寿命。
于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32远离外折部231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抵接部232的外径大于第二支架12的连接孔的内径。一方面,抵接部232的外周与第二支架12过盈配合,能够消除配合间隙,提高减震效果;另一方面,抵接部232的端部设置有倒角,能够为第二支架12的连接孔提供导向,有利于第二支架12的安装。
如图2所示,第二软垫24与所述第一支架11之间设置有平垫25,所述第一软垫23远离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侧也设置有平垫25。一方面,平垫25的设置有利于锁紧连接螺栓21;另一方面,当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安装失衡时,可以通过调节左右两侧的平垫25的数量来调整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的安装倾角,提高安装精度,进一步地,消除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由于失衡造成的晃动。
衬套22的顶部与平垫25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腔26,第一软垫23的底部与平垫25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腔27。由于第一软垫23与第一支架11是柔性接触,第一软垫23有靠近第一支架11运动的趋势,第一减震腔26的设置为衬套22向靠近第一支架11方向的运动预留了空间,当第一软垫23和衬套22受到靠近第一支架11方向的力时,能够使一体化的衬套22和第一软垫23同时向第一支架11的方向运动,避免衬套22与第一软垫23错位并脱离,提高了可靠性。当第一软垫23受到第二支架12施加的远离第二软垫24方向的力时,第一软垫23向远离第二软垫24的方向压缩,第二减震腔27的设置为第一软垫23向远离第二软垫24方向的压缩预留了空间,避免第一软垫23过度形变,提高了减震效果和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减震组件2还包括自锁螺母28,自锁螺母28连接于连接螺栓21的末端。自锁螺母28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栓21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端,自锁螺母28通过抵压平垫25,锁紧第一软垫23和第二软垫24,进而能够将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连接,提高了防松效果。于其它实施例中,自锁螺母28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栓21靠近第一支架11的一端,连接螺栓21的头部通过抵压平垫25,锁紧第一软垫23和第二软垫24,进而能够将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为“L形”,第一支架11远离第二支架12的一端与汽车大梁3的外侧连接。“L形”的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汽车大梁3连接,另一端能够吊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结构紧凑,而且“吊装”的安装方式拆装更加简单,简化了减震组件2的检修操作。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与用于汽车承重的汽车大梁(3)连接,第二支架(12)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11)远离所述汽车大梁(3)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12)能够安装中置电涡流缓速器(4);
减震组件(2),包括连接螺栓(21)、衬套(22)和第一软垫(23),所述连接螺栓(21)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一软垫(23)套设在所述衬套(22)上并与所述衬套(22)粘结,所述衬套(22)套设于所述连接螺栓(21)上并通过所述连接螺栓(21)与所述第一支架(11)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2)挂设在所述第一软垫(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还包括第二软垫(24),所述第二软垫(24)套设在所述衬套(22)延伸出所述第一软垫(23)的部分,所述第二支架(12)压紧于所述第一软垫(23)与所述第二软垫(2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垫(23)包括外折部(231)和抵接部(232),所述第二支架(12)套设在所述第一软垫(23)的抵接部(232)的外周并抵接所述外折部(23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软垫(23)的抵接部(232)远离所述外折部(231)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软垫(24)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232)远离所述外折部(231)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23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架(12)的连接孔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垫(24)与所述第一支架(11)之间设置有平垫(25),所述第一软垫(23)远离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侧也设置有所述平垫(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22)的顶部与所述平垫(25)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腔(2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垫(23)的底部与所述平垫(25)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腔(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还包括自锁螺母(28),所述自锁螺母(28)连接于所述连接螺栓(21)的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为“L形”,所述第一支架(11)远离所述第二支架(12)的一端与所述汽车大梁(3)的外侧连接。
CN202021563530.4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Active CN212861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3530.4U CN212861105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3530.4U CN212861105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1105U true CN212861105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2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3530.4U Active CN212861105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1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65235B1 (en) Strut type suspension
CN110925345B (zh) 一种隔振器
CN208149065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装置
CN212861105U (zh) 一种中置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装置
CN211852639U (zh) 一种橡胶减震套
CN211230757U (zh) 一种压缩机用减震装置
CN201190763Y (zh) 减振器
CN211390875U (zh) 一种车辆支撑座
CN2905594Y (zh) 驾驶室半浮前悬置装置
CN210454444U (zh) 一种汽车增程器
CN202481068U (zh) 电动汽车真空助力泵固定安装架
CN110864062A (zh) 一种车辆双通道式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N220248771U (zh) 一种侧装的单级隔振压缩机悬置支架
CN215634620U (zh) 一种汽车底盘悬挂减震器
CN110562034A (zh) 一种新型变速箱悬置
CN211468099U (zh) 一种利用率高的新型悬架总成
CN216231547U (zh) 具有减震功能的下摆臂
CN211574123U (zh) 一种车辆双通道式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N215720422U (zh) 一种具有隔音降噪功能的汽车减震器用底盖
CN219605918U (zh) 一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N220517918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总成
CN219221046U (zh) 带缓冲垫的减震器轴承
CN213501719U (zh) 一种被悬架弹簧以及安装盘组件包裹的悬架总成
CN207931483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胶垫
CN209507366U (zh) 电梯用平衡补偿链应力消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