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9049U -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9049U
CN212859049U CN202021505024.XU CN202021505024U CN212859049U CN 212859049 U CN212859049 U CN 212859049U CN 202021505024 U CN202021505024 U CN 202021505024U CN 212859049 U CN212859049 U CN 212859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grinding machine
core rod
assembl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502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传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Maisit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Maisit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Maisit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Maisit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502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9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9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9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ging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属于磨簧机技术领域,所述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包括:磨簧机主体;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活动设置在所述磨簧机主体上;弹簧基座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上;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组件;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基座;翻转轴,所述翻转轴活动设置在翻转基座上,芯棒设置在翻转轴上;所述芯棒可穿设在弹簧内;机械手组件,所述机械手组件可活动,所述机械手组件设置在所述芯棒和所述弹簧基座之间。达到弹簧上料顺畅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磨簧机对弹簧端面的工作方式是:将弹簧置入到转动盘上,转动盘转动过程中会经过磨簧机主体内部的砂轮,通过转动盘使得砂轮对弹簧的端部进行打磨。其中,弹簧的上料方式是振动盘配合输送软管,振动盘将弹簧的形态有序排列,并推动排列后的弹簧顺着输送软管落于转动盘上。
但是振动盘配合输送软管的方式只适用在小直径的弹簧上,在实际试验过程中,直径超过15mm的大弹簧沿输送软管运动非常容易出现堵塞。具体来说,在输送软管内相邻弹簧容易出现前后错位卡死,也容易出现相邻弹簧的前后弹簧端部相互勾连。
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大直径弹簧容易堵塞在输送软管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直径弹簧容易堵塞在输送软管内的技术问题;达到弹簧上料顺畅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所述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包括:磨簧机主体;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活动设置在所述磨簧机主体上,且所述转动盘的局部位于所述磨簧机主体的内部;弹簧基座,所述弹簧基座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上;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组件,所述振动盘组件可容置弹簧,且所述振动盘组件包括对外输出口,通过对外输出口使得弹簧对外输出;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基座;翻转轴,所述翻转轴活动设置在翻转基座上;翻转动力源,所述翻转动力源连接并作用在所述翻转轴上,以及芯棒,所述芯棒设置在翻转轴上;所述芯棒可穿设在弹簧内;机械手组件,所述机械手组件可活动,所述机械手组件设置在所述芯棒和所述弹簧基座之间;其中,所述芯棒相对于所述振动盘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芯棒朝向所述振动盘组件的对外输出口;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芯棒位于所述机械手组件的活动轨迹上,且所述芯棒朝向所述机械手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振动盘组件位于所述磨簧机主体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芯棒上设置有外凸的凸台,通过凸台使得弹簧套设在芯棒内的最大深度被限定。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设置在翻转基座上,且所述接近开关相对所述芯棒设置;其中,所述接近开关具有一个检测距离,所述芯棒到接近开关的距离大于所述检测距离,当芯棒上穿设有弹簧时,该弹簧到接近开关的距离小于等于检测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芯棒的凸台对应所述接近开关设置有缺口,通过缺口使得凸台和接近开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检测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导料架,所述导料架设置在翻转组件和振动盘组件之间,且所述导料架直接或间接和所述翻转基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导料架内具有两端贯通的弹簧通道,所述弹簧通道内可供弹簧通行;所述弹簧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振动盘组件的对外输出口,所述弹簧通道的另一端对应所述芯棒。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直振器,所述直振器连接设置在导料架上,所述直振器作用在导料架上,并通过直振器使得所述导料架内的弹簧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导料架的弹簧通道和处于第一状态下的芯棒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通道为一硬质的直线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磨簧机主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自动上料的磨簧机还包括: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基座,所述推动基座和所述磨簧机主体固定连接;推动动作件,所述推动动作件设置在推动基座上,且所述推动动作件朝向所述转动盘上的弹簧基座运动;以及推动头,所述推动头位于所述弹簧基座的上方,且所述推动头连接在所述推动动作件上,通过推动动作件使得推动头相对于弹簧基座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磨簧机主体上设置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组件、翻转组件以及机械手组件,先是振动盘组件将原来杂乱的弹簧有序的对外输出;翻转组件对接振动盘组件,再利用翻转组件上的芯棒穿设在弹簧内,使得弹簧可随芯棒从水平状态翻转到垂直状态,使得经过翻转组件后的弹簧处于机械手组件的抓取范围内,最后利用机械手组件将弹簧置入到转动盘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直径弹簧容易堵塞在输送软管内的技术问题;达到弹簧上料顺畅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翻转组件上设置接近开关,利用接近开关判断芯棒上的弹簧置入情况,当弹簧置入到一定深度时,通过接近开关使得翻转轴转动,使得芯棒带动弹簧向机械手组件运动;保证翻转组件的每次翻转都可以为机械手组件提供弹簧。
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振动盘组件和翻转组件之间设置导料架,导料架和翻转基座固定连接,使得翻转组件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和导料架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一致,使得导料架和翻转组件之间中心共线,以使得弹簧都能稳定的套设在芯棒上,避免弹簧和芯棒之间的不适配的问题。
4、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为导料架设置直振器,使得位于导料架内的弹簧可以顺畅的朝芯棒一侧运动,加快弹簧套设在芯棒上的效率,使得整个上料装置的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的轴测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的主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的俯视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在传输机构上的右轴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在传输机构上的左轴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翻转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弹簧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机构的侧视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4中F处的放大图;
图14为图4中E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图5中G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上料机构;11、振动盘组件;12、导料架;121、导料视窗;13、直振器;14、翻转组件;141、翻转基座;142、翻转轴;143、中间套体;144、芯棒;1441、凸台;1442、缺口;145、翻转动力源;146、接近开关;1461、接近开关基座;15、机械手组件;2、传输机构;21、传输动力组件;22、转动盘;23、弹簧基座;231、挂耳;232、容置腔;24、托板; 25、固定件;3、推动机构;31、推动基座;32、推动动作件;33、推动头; 4、磨簧机主体;5、下料机构;51、下料动作件;52、下料抽板;6、弹簧、 61、弹簧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通过对不同直径弹簧的研究和测试,发型大直径弹簧由于弹簧的直径大,内径也大,在弹簧端部没有打磨的情况下,弹簧端部粗糙且有些带毛边、毛刺;其中,大弹簧出现毛边和毛刺的比例和大小都远超于小弹簧出现毛边和毛刺的比例和大小。通过在磨簧机主体4上设置上料机构1,上料机构1包括振动盘组件11、翻转组件 14以及机械手组件15,先是振动盘组件11将原来杂乱的弹簧有序的对外输出;翻转组件14对接振动盘组件11,再利用翻转组件14上的芯棒144穿设在弹簧内,使得弹簧可随芯棒144从水平状态翻转到垂直状态,使得经过翻转组件14后的弹簧处于机械手组件15的抓取范围内,最后利用机械手组件 15将弹簧置入到转动盘22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直径弹簧容易堵塞在输送软管内的技术问题;达到弹簧上料顺畅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包括:磨簧机主体4、传输机构2、上料机构1、推动机构3以及下料机构5。其中,磨簧机主体4上设置有砂轮,传输机构2设置在磨簧机主体4上,且传输机构2带着弹簧经过砂轮,利用砂轮打磨弹簧端部;此外,上料机构1用于为传输机构2上料,下料机构5用于为传输机构2下料。而推动机构3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在上料机构1上料后,对弹簧进行向下的推击,使得弹簧稳定的处于传输机构2中,使得整个传输机构2上的弹簧处于同一位置状态;二是在下料机构5下料时,对弹簧进行向下的推击,使得弹簧顺畅的向下脱离传输组件。
磨簧机主体4,磨簧机主体4为现有技术,主要结构是砂轮、砂轮动力源以及机架。可以理解的是,磨簧机主体4类似于一个大型的砂轮机。本申请中的磨簧机主体4可以是单面磨簧机主体4,也可以是双面磨簧机主体4。
传输机构2,参考说明书附图3-5;传输机构2包括:转动盘22、传输动力组件21、弹簧基座23、托板24以及固定件25;其中,传输机构2可容置弹簧,并将弹簧朝磨簧机主体4的砂轮运输,以使得弹簧端部被砂轮打磨。
转动盘22,为一盘体,转动盘22活动设置在磨簧机主体4上,且转动盘 22的局部位于磨簧机主体4的内部,以使得转动盘22可以带着弹簧通过砂轮。转动盘22连接传输动力组件21,通过传输动力组件21使得转动盘22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动力组件21包括伺服电机和行星减速机。
弹簧基座23,参考说明书附图12-13;弹簧基座23内设置有贯通的容置腔232,利用容置腔232可以容置下弹簧。弹簧基座23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弹簧基座23圆周等间隔的设置在转动盘22上。具体来说,转动盘22相对于弹簧基座23留有贯通的通槽,弹簧基座23的外侧面设置挂耳231,在弹簧基座23置入转动盘22的通槽后,挂耳231和转动盘22的上端面之间贴合,以使得弹簧基座23的高度位置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固定件25 来进一步压紧弹簧基座23的位置,具体的方式可以是固定件25的上部作用在挂耳231的上端面,且固定件25的下部和转动盘22之间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簧基座23过盈配合在转动盘22的通槽内,以使得弹簧基座23的位置稳定。
托板24,托板24设置在转动盘22的下方,托板24对应弹簧基座23,且托板24固定不动,用来承托弹簧基座23内的弹簧,以使得转动盘22在带动弹簧基座23转动的过程中,弹簧一直出于弹簧基座23内,避免弹簧向下脱离弹簧基座23。需要说明的是,托板24相对于下料机构5设置有下料口,当下料机构5和托板24之间的组合关系解除时,下料口敞开,此时,弹簧失去支撑而下落,达到下料的目的。
上料机构1,参考说明书附图2-5;上料机构1包括:振动盘组件11、导料架12、直振器13、翻转组件14以及机械手组件15。上料机构1可容置大量弹簧,并对弹簧进行整理,使得大量的弹簧被有序的置入到传输机构2上。
振动盘组件11,参考说明书附图1-2;振动盘组件11为现有技术,振动盘组件11可容置弹簧,通过振动盘组件11的振动使得弹簧逐个排列,且振动盘组件11包括对外输出口,通过对外输出口使得弹簧逐个对外输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振动盘组件11位于磨簧机主体4的外侧,振动盘组件11具有独立的支撑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振动盘组件11和磨簧机主体4连接为一体。
翻转组件14,参考说明书附图4、6以及7;翻转组件14包括:翻转基座141、翻转轴142、翻转动力源145、套体、芯棒144以及接近开关146。翻转组件14设置在振动盘组件11和机械手组件15之间,翻转组件14将原本水平状态的弹簧改为竖直状态,以便于机械手抓取弹簧。此外,翻转组件 14减轻了机械手将弹簧置入弹簧基座23的难度,减少机械手的位移组件数量,使得机械手的自由度减少,工作稳定性增强。
翻转基座141;翻转基座141固定连接在磨簧机主体4上,以使得芯棒144和弹簧基座23之间的位置关系稳定,使得机械手可以准确的抓取和准确的释放。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转基座141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磨簧机主体4上,且优选翻转基座141位于转动盘22的下方,以降低机械手设置的高度,使得整个装置的重心位于下部。
翻转轴142,为一轴体,翻转轴142的两端设置有轴承,并通过轴承使得翻转轴142活动设置在翻转基座141上。翻转轴142可以直接连接芯棒144,也可以先连接一套体,再利用套体连接芯棒144。采用套体的优点在于,便于在套体上设置多个芯棒144,且相邻芯棒144之间的间距大,便于芯棒144可以稳定的承托大直径弹簧。
翻转动力源145,翻转动力源145连接并作用在翻转轴142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转动力源145为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一联轴器连接翻转轴 142,以便于翻转组件14的每次翻转的角度可控,使得芯棒144可以稳定保持水平状态和/或竖直状态。
芯棒144,参考说明书附图6-7;芯棒144设置在翻转轴142上;芯棒144 可穿设在弹簧内。其中,芯棒144相对于振动盘组件1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芯棒144朝向振动盘组件11的对外输出口,以使得芯棒144位于振动盘组件11对外输出弹簧的轨迹上;在第二状态下,芯棒144 位于机械手组件15的活动轨迹上,且芯棒144朝向机械手组件15。需要说明的是,芯棒144上设置有外凸的凸台1441,通过凸台1441使得弹簧套设在芯棒144内的最大深度被限定。芯棒144的凸台1441对应接近开关146设置有缺口1442,通过缺口1442使得凸台1441和接近开关146之间的距离大于检测距离,以避免凸台1441干扰接近开关146的正常运作。需要说明的是,芯棒144活动设置在翻转轴142上,根据待磨簧的弹簧规格不同,芯棒144可以替换。在一个实施例中,芯棒144设置有四组,且四组芯棒144相对于翻转轴142等分设置,以使得翻转组件14每次翻转都可以配合振动盘组架和机械手组件15。
接近开关146,参考说明书附图9-10;接近开关146设置在设置在翻转基座141上,且接近开关146相对芯棒144设置;其中,接近开关146具有一个检测距离,芯棒144到接近开关146的距离大于检测距离,当芯棒144上穿设有弹簧时,该弹簧到接近开关146的距离小于等于检测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接近开关146具体为光电开关,且检测距离为4mm。
机械手组件15,参考说明书附图4和11;机械手组件15可活动,机械手组件15设置在芯棒144和弹簧基座2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机械手组件15 包括基座、一个或多个位移组件以及抓取爪。在一个实施例中,机械手组件 15包括两个位移组件,一个位移组件用来上下运动,另一个用来左右移动;先是向上使得弹簧脱离芯棒144,再移动,最后向下将弹簧置入到弹簧基座 23内。
导料架12,参考说明书附图3-6;导料架12设置在翻转组件14和振动盘组件11之间,导料架12的设置使得振动盘组件11和翻转组件14可以有一个长间隔,以避免振动盘组件11本身或者工作时的振动影响到其他部件。具体来说,避免振动盘组件11影响磨簧机主体4的开闭;避免振动影响弹簧向芯棒144运动,避免振动影响接近开关146检测芯棒144上的弹簧位置是否合适。导料架12直接或间接和翻转基座141固定连接,以使得导料架12内的弹簧和芯棒14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稳定,提高导料架12内弹簧套设入芯棒144上的概率和稳定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导料架12内具有两端贯通的弹簧通道,导料架12的弹簧通道和处于第一状态下的芯棒144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弹簧通道内可供弹簧通行;弹簧通道的一端连通振动盘组件11的对外输出口,弹簧通道的另一端对应芯棒144。需要说明的是,导料架12和振动盘组件11连通的一端可以为扩口状,以便于振动盘组件11在振动的情况下稳定的接收来自振动盘组件11输出的弹簧。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料架12为一金属框架,弹簧通道为一硬质的直线通道,且弹簧通道只能容许弹簧首尾抵触式的逐个通行,以保证弹簧的运动过程中不出现堵塞,且限制弹簧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使得弹簧可以稳定的套设在芯棒144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料架12上开设有导料视窗121,以便于观察弹簧通道内的弹簧排列情况,以便于快速的排查堵塞。
直振器13,参考说明书附图4-5;直振器13为现有技术,可推动导轨内的物体直线运动。直振器13连接设置在导料架12的下方,直振器13作用在导料架12上,并通过直振器13使得导料架12内的弹簧运动。
推动机构3,参考说明书附图4和14;推动机构3包括:推动基座31、推动动作件32以及推动头33;推动机构3作用在弹簧基座23上,用来推动弹簧基座23内的弹簧,使得弹簧落位或者落料。推动基座31和磨簧机主体4 固定连接;推动动作件32设置在推动基座31上,且推动动作件朝向转动盘 22上的弹簧基座23运动;推动头33位于弹簧基座23的上方,且推动头33 连接在推动动作件32上,通过推动动作件32使得推动头33相对于弹簧基座 23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动头33的端部横截面积小于弹簧基座23的容置腔232的横截面积,且推动头33的端部横截面积大于弹簧的横截面积,以便于推刀头推动弹簧进入弹簧基座23。
下料机构5,参考说明书附图5和15;下料机构5包括:下料抽板52和下料动作件51,下料抽板52位于托板24上的下料口处,下料动作件51连接下料抽板52,以控制下料口的开闭,达到弹簧从弹簧基座23内向下落料的目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机构3设置在下料机构5的正上方,以便于推动机构3拍打弹簧,使得原本卡在弹簧基座23内的弹簧可以稳定下落。
工作原理:
将弹簧倒入振动盘组件11内,利用振动盘组件11将弹簧规整且逐个的输出到导料架12内,利用直振器13快速的推动导料架12内的弹簧套设入芯棒144。当接近开关146检测到物体时,表明弹簧已经置入到芯棒144的合适位置,暂停振动盘组件11和直振器13,利用翻转轴142使得芯棒144翻转 90度,使得弹簧从水平状态改为竖直状态。再利用机械手组件15将弹簧抓取并置入到弹簧基座23内。转动盘22转动,使得推动机构3的推动头33从上向下拍打到弹簧基座23内的弹簧,使得弹簧在弹簧基座23内位置统一。转动盘22接着转动,使得磨簧机主体4内的砂轮对转动盘22上的弹簧打磨;转动盘22接着转动,当位于下料机构5处,下料抽板52打开,弹簧下落,并通过推动机构3保证弹簧的下落。
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磨簧机主体上设置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组件、翻转组件以及机械手组件,先是振动盘组件将原来杂乱的弹簧有序的对外输出;翻转组件对接振动盘组件,再利用翻转组件上的芯棒穿设在弹簧内,使得弹簧可随芯棒从水平状态翻转到垂直状态,使得经过翻转组件后的弹簧处于机械手组件的抓取范围内,最后利用机械手组件将弹簧置入到转动盘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直径弹簧容易堵塞在输送软管内的技术问题;达到弹簧上料顺畅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翻转组件上设置接近开关,利用接近开关判断芯棒上的弹簧置入情况,当弹簧置入到一定深度时,通过接近开关使得翻转轴转动,使得芯棒带动弹簧向机械手组件运动;保证翻转组件的每次翻转都可以为机械手组件提供弹簧。
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振动盘组件和翻转组件之间设置导料架,导料架和翻转基座固定连接,使得翻转组件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和导料架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一致,使得导料架和翻转组件之间中心共线,以使得弹簧都能稳定的套设在芯棒上,避免弹簧和芯棒之间的不适配的问题。
4、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为导料架设置直振器,使得位于导料架内的弹簧可以顺畅的朝芯棒一侧运动,加快弹簧套设在芯棒上的效率,使得整个上料装置的效率提高。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包括:
磨簧机主体;
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
转动盘,所述转动盘活动设置在所述磨簧机主体上,且所述转动盘的局部位于所述磨簧机主体的内部;
弹簧基座,所述弹簧基座设置在所述转动盘上;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振动盘组件,所述振动盘组件可容置弹簧,且所述振动盘组件包括对外输出口,通过对外输出口使得弹簧对外输出;
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
翻转基座;
翻转轴,所述翻转轴活动设置在翻转基座上;
翻转动力源,所述翻转动力源连接并作用在所述翻转轴上,以及
芯棒,所述芯棒设置在翻转轴上;所述芯棒可穿设在弹簧内;
机械手组件,所述机械手组件可活动,所述机械手组件设置在所述芯棒和所述弹簧基座之间;
其中,所述芯棒相对于所述振动盘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芯棒朝向所述振动盘组件的对外输出口;在第二状态下,所述芯棒位于所述机械手组件的活动轨迹上,且所述芯棒朝向所述机械手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盘组件位于所述磨簧机主体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上设置有外凸的凸台,通过凸台使得弹簧套设在芯棒内的最大深度被限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
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在设置在翻转基座上,且所述接近开关相对所述芯棒设置;其中,所述接近开关具有一个检测距离,所述芯棒到接近开关的距离大于所述检测距离,当芯棒上穿设有弹簧时,该弹簧到接近开关的距离小于等于检测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的凸台对应所述接近开关设置有缺口,通过缺口使得凸台和接近开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检测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
导料架,所述导料架设置在翻转组件和振动盘组件之间;
其中,所述导料架内具有两端贯通的弹簧通道,所述弹簧通道内可供弹簧通行;所述弹簧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振动盘组件的对外输出口,所述弹簧通道的另一端对应所述芯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
直振器,所述直振器连接设置在导料架上,所述直振器作用在导料架上,并通过直振器使得所述导料架内的弹簧运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架的弹簧通道和处于第一状态下的芯棒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通道为一硬质的直线通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的磨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的磨簧机还包括:
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推动基座,所述推动基座和所述磨簧机主体固定连接;
推动动作件,所述推动动作件设置在推动基座上,且所述推动动作件朝向所述转动盘上的弹簧基座运动;以及
推动头,所述推动头位于所述弹簧基座的上方,且所述推动头连接在所述推动动作件上,通过推动动作件使得推动头相对于弹簧基座运动。
CN202021505024.XU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Active CN212859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5024.XU CN212859049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5024.XU CN212859049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9049U true CN212859049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7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5024.XU Active CN212859049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9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5324B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JP4624563B2 (ja) 溶接方法および溶接装置
US10625330B2 (en) Machine tools and methods for ejecting workpiece parts
TWI331552B (zh)
CN111644598A (zh) 发动机缸体装配线
CN211540199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装配设备
CN212859049U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磨簧机
CN114755181A (zh) 视觉检测设备
CN115026651A (zh) 一种输出轴的全自动加工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CN107309567B (zh) 一种用于实现电池换向焊接的焊接装置
CN218193305U (zh) 焊接机
CN216582964U (zh) 磨边轮卸料输送装置
KR101621492B1 (ko) 환형소재 가공용 cnc 선반
CN207479999U (zh) 自动转盘式电磁阀动杆缓冲垫压入机
CN215316797U (zh) 一种全自动组装设备
KR20200021118A (ko) 고속 부직포 자동 공급장치
CN211641121U (zh) 一种绿色环保瓦楞机的下料装置
CN218110117U (zh) 一种磁材自动上料装置
KR101635532B1 (ko) 환형소재 가공용 cnc 선반
CN110606362A (zh) 培养瓶自动传输堆垛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2669539U (zh) 对接机自动取放料装置
CN218426747U (zh) 钼针插针装置以及半电池组装系统
CN114749708B (zh) 一种多型号适用的弯头加工装置
CN203411057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机
CN220738569U (zh) 一种产品径向尺寸自动检测、装盘一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