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1576U - 红外线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1576U
CN212841576U CN202021415736.2U CN202021415736U CN212841576U CN 212841576 U CN212841576 U CN 212841576U CN 202021415736 U CN202021415736 U CN 202021415736U CN 212841576 U CN212841576 U CN 212841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cover
air inlet
cooker body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57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锡春
黄普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Mingzhi Electrical Appliance & Gas Cook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Mingzhi Electrical Appliance & Gas Cook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Mingzhi Electrical Appliance & Gas Cook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Mingzhi Electrical Appliance & Gas Cook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57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1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1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1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线燃烧器,包括煲体,其包括多个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和压条,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共同围成中空柱状,压条将相邻两个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固定连接;上盖,盖设于煲体的上端;下盖,盖设于煲体的下端,下盖设有进气口;上盖、下盖以及煲体共围形成收容空间;红外线导流罩,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且与煲体间隔设置,其设有多个贯穿其上的通孔;红外线导流罩的上端抵接固定于下盖并完全罩住进气口,红外线导流罩的封闭端与上盖间隔设置,红外线导流罩与煲体及上盖共同围成燃烧空间;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并形成密封,另一端用于连接燃烧气源。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燃烧器辐射范围大且加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红外线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燃烧器。
背景技术
红外线燃烧器主要用于工业加热、烘干、保温,是一种红外线燃烧的新工艺,广泛运用于工业烤漆、印染、食品等行业,也用于家庭及户外取暖。
相关技术的红外线燃烧器主要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煲体、盖设于所述煲体的红外燃烧片、形成于所述煲体内的中管以及贯穿煲体底部并与所述中管连通的进气管。燃气在所述中管内与空气混合后与所述红外燃烧片发生反应燃烧,并由燃烧片向外辐射红外线实现对目标物加热、烘干、保温等。
然而,相关技术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红外燃烧片仅能在单向向上燃烧以辐射红外线,方向单一,辐射范围小,加热效率低。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红外线燃烧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辐射范围大且加热效率高的红外线燃烧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线燃烧器,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包括多个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和压条,多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依次首尾连接并共同围成中空柱状结构,所述压条设置于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外侧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之间,用以将该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固定连接;
上盖,所述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煲体的上端;
下盖,所述下盖盖设固定于所述煲体的下端,所述下盖设有贯穿其上的进气口;所述上盖、所述下盖以及所述煲体共围形成收容空间;
红外线导流罩,所述红外线导流罩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煲体间隔设置,其为一端开口且一端封闭的中空结构且设有多个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红外线导流罩的开口端抵接固定于所述下盖并完全罩住所述进气口,所述红外线导流罩的封闭端与所述上盖间隔设置,所述红外线导流罩与所述煲体及所述上盖共同围成燃烧空间;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并形成密封,另一端用于连接燃烧气源。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包括六片并共同围成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所述煲体,每一所述压条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的连接处并同时贴设于该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的压条本体以及由所述压条本体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并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压条固定壁。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导流罩呈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红外线导流罩。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口的进气管管体、连接于所述进气管管体远离所述进气口一端并密封的进气头以及固定于所述进气头内的进气环。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燃烧器中,通过多个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围成煲体,煲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盖设上盖和下盖以形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内设置红外线导流罩并使红外线导流罩与煲体及上盖均间隔以共同围成燃烧空间,红外线导流罩上设有多个通孔,下盖设进气口并使进气口位于红外线导流罩内,通过气进管连接至进气口用于向红外线导流罩内输入燃气,燃气通过红外线导流罩上的通孔流至燃烧空间内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再与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发生反应并充分燃烧,从而产生红外线辐射,即热辐射,从而实现红外线燃烧器的煲体侧面360度全方位热辐射,有效提高了热辐射范围,改善了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燃烧器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记载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线燃烧器100,包括煲体1、上盖2、下盖3、红外线导流罩4以及进气管5。
所述煲体1包括多个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和压条12,多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依次首尾连接并共同围成中空柱状结构。
所述压条12设置于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外侧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之间,用以将该相邻的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为红外线波纹面型蜂窝陶瓷片,用以增大表面积和燃烧工作面积,从而更好的蓄热助燃作用,提高燃烧效率。
所述上盖2盖设固定于所述煲体1的上端;所述下盖3盖设固定于所述煲体1的下端,所述下盖3设有贯穿其上的进气口31。
所述上盖2、所述下盖3以及所述煲体1共围形成收容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包括六片并共同围成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所述煲体1,所述压条12则也包括六根。
每一所述压条12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的连接处并同时贴设于该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的压条本体121以及由所述压条本体121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并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的压条固定壁122,从而形成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之间及与上盖2和下盖3的固定。
当然,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一整体结构,但会提高加工难度和成本。或者为两片、三片、七片等,这都是可行的。
所述红外线导流罩4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煲体1间隔设置,其为一端开口且一端封闭的中空结构且设有多个贯穿其上的通孔41。
所述红外线导流罩4的开口端抵接固定于所述下盖3并完全罩住所述进气口31,所述红外线导流罩4的封闭端与所述上盖2间隔设置。所述红外线导流罩4与所述煲体1及所述上盖2共同围成燃烧空间。
所述通孔41用于将红外线导流罩4内的燃气流入至所述燃烧空间内。更优的,所述通孔41均匀分布于所述红外线导流罩4,从而使得红外线导流罩4内的气体更均匀的进入燃烧空间,使得燃烧空间内各位置的燃烧效率一致,即产生的红外线辐射强度一致,加热效果更均匀。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线导流罩4呈圆柱状结构,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为方柱状或其它形状。
燃气通过红外线导流罩4上的通孔41流至燃烧空间内并与燃烧空间内的空气充分混合,再与红外线陶瓷燃烧片11发生反应并充分燃烧,从而产生红外线辐射,即热辐射,从而实现红外线燃烧器100的煲体1侧面360度全方位热辐射,有效提高了热辐射范围,改善了加热效率。
当然,所述上盖2也可为红外线陶瓷燃烧片结构。
所述进气管5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31连通并形成密封,另一端用于连接燃烧气源,用于将气源输入至红外线导流罩4内。
具体的,所述进气管5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口31并形成密封的进气管管体51、连接于所述进气管管体51远离所述进气口31一端并与进气口形成密封的进气头52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气头52内并固定的进气环53。
因所用燃气为天然气或液化气或人工煤气进行烧煤,无烟环保。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燃烧器中,通过多个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围成煲体,煲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盖设上盖和下盖以形成收容空间,收容空间内设置红外线导流罩并使红外线导流罩与煲体及上盖均间隔以共同围成燃烧空间,红外线导流罩上设有多个通孔,下盖设进气口并使进气口位于红外线导流罩内,通过气进管连接至进气口用于向红外线导流罩内输入燃气,燃气通过红外线导流罩上的通孔流至燃烧空间内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再与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发生反应并充分燃烧,从而产生红外线辐射,即热辐射,从而实现红外线燃烧器的煲体侧面360度全方位热辐射,有效提高了热辐射范围,改善了加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参照附图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此外,除上下文另有所指外,以单数形式出现的词包括复数形式,反之亦然。另外,除非特别说明,那么任何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结合任何其它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来使用。

Claims (5)

1.一种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包括多个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和压条,多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依次首尾连接并共同围成中空柱状结构,所述压条设置于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外侧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之间,用以将该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固定连接;
上盖,所述上盖盖设固定于所述煲体的上端;
下盖,所述下盖盖设固定于所述煲体的下端,所述下盖设有贯穿其上的进气口;所述上盖、所述下盖以及所述煲体共围形成收容空间;
红外线导流罩,所述红外线导流罩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煲体间隔设置,其为一端开口且一端封闭的中空结构且设有多个贯穿其上的通孔;所述红外线导流罩的开口端抵接固定于所述下盖并完全罩住所述进气口,所述红外线导流罩的封闭端与所述上盖间隔设置,所述红外线导流罩与所述煲体及所述上盖共同围成燃烧空间;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并形成密封,另一端用于连接燃烧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包括六片并共同围成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所述煲体,每一所述压条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的连接处并同时贴设于该两个所述红外线陶瓷燃烧片的压条本体以及由所述压条本体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并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压条固定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导流罩呈圆柱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红外线导流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口的进气管管体、连接于所述进气管管体远离所述进气口一端并密封的进气头以及固定于所述进气头内的进气环。
CN202021415736.2U 2020-07-17 2020-07-17 红外线燃烧器 Active CN212841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5736.2U CN212841576U (zh) 2020-07-17 2020-07-17 红外线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5736.2U CN212841576U (zh) 2020-07-17 2020-07-17 红外线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1576U true CN212841576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7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5736.2U Active CN212841576U (zh) 2020-07-17 2020-07-17 红外线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15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3856A (zh) * 2022-06-21 2022-09-06 东莞市昊鸿户外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取暖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3856A (zh) * 2022-06-21 2022-09-06 东莞市昊鸿户外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取暖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87321B2 (en) Burner plate assembly for a gas oven
CA2740574C (en) Parallel tube burner with improved cooling and reduced size
CN212841576U (zh) 红外线燃烧器
CN104266231B (zh) 一种燃气灶环保节能罩
CN104566481A (zh) 可再生生物质燃料燃烧炉
CN103776063A (zh) 高效低排放生物质节能炉
CN202253785U (zh) 商用节能灶
CN205746834U (zh) 一种多孔辐射燃烧器
CN213370651U (zh) 一种取暖炉桌板
WO201706296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urning a lean, pre-mixed flame
CN212930083U (zh) 一种取暖炉
CN201688460U (zh) 家用燃气灶
JP2013127342A (ja) 熱供給窯
CN214701284U (zh) 一种压铸式热交换器
CN213178422U (zh) 一种新型取暖炉
KR101431387B1 (ko) 적층구조를 갖는 야외용 스토브
CN214791256U (zh) 一种供暖、做饭一机两用的新型家用秸秆锅炉
CN203162995U (zh) 一种节能炉具
CN215570638U (zh) 一种移动式取暖烤炉
CN111998340B (zh) 灶具燃烧器
CN210035590U (zh) 一种燃烧器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CN110608434B (zh) 一种基于液体燃料燃烧的温差发电炉
CN212377969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0004395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0775101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