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0651U - 一种取暖炉桌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暖炉桌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70651U CN213370651U CN202021744177.XU CN202021744177U CN213370651U CN 213370651 U CN213370651 U CN 213370651U CN 202021744177 U CN202021744177 U CN 202021744177U CN 213370651 U CN213370651 U CN 213370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onnecting plate
- hole
- upper cover
- table 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 fire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取暖炉桌板,包括桌面和多个支撑件,支撑件由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组成,第一连接板和支撑板呈角度设置,第二连接板和支撑板呈角度设置,第一连接板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取暖炉的上盖板,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桌面,支撑件使得桌面可以可拆卸地固定在取暖炉上,同时支撑件的形状使得桌面远离高温的上盖板,减少了桌板直接和上盖板的接触面积,减少了上盖板传导给桌面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桌面因高温破裂变形损坏的概率,此外还不需要更改取暖炉上盖板的形状结构,仅需多开设几个螺孔即可,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炉,尤其涉及一种取暖炉桌板。
背景技术
取暖炉是日常生活中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炉一般会配合设置在取暖炉上方的桌板使用,在取暖炉工作时,人们可围坐在取暖炉旁,在桌板上进行用餐、工作等活动。但在使用时,取暖炉产生的热量会通过桌板与取暖炉上盖板的接触面直接传导到桌板上,会造成桌板受热变形、损坏等问题。现有的改进方案为:通过在取暖炉上盖板上增加凸起结构,将桌板架设在凸起结构之上,以减少桌板和上盖板的接触面积,但此种结构又会导致上盖板的结构变的复杂,需要开设更复杂的模具,使取暖炉的成本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取暖炉桌板,该取暖炉桌板在减少了桌面和取暖炉的接触面积同时,又使得取暖炉上盖板的结构变得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取暖炉桌板,包括桌面和多个支撑件,其中:每个支撑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支撑板呈角度设置,第二连接板和支撑板呈角度设置;第一连接板用于可拆卸连接取暖炉的上盖板,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桌面。
可选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两侧。
可选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平行于桌面。
可选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通孔,桌面和上盖板上均开设有多个螺孔,每个第一连接板上的通孔对应一个上盖板上的螺孔,每个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对应一个桌面上的螺孔,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并旋入螺孔固定连接上盖板,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并旋入螺孔固定连接桌面。
可选的,支撑件还包括两个支撑件侧板,第一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的一边连接支撑板,两个支撑件侧板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两个支撑件侧板均和第一连接板垂直,两个支撑件侧板均位于第一连接板背离桌面的一侧,两个支撑件侧板上背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用于贴合取暖炉的上盖板。
可选的,支撑件还包括两个加强筋,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边连接第一连接板,两个加强筋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两个加强筋均和支撑板垂直,两个加强筋位于支撑板背离桌面的一侧,每个加强筋沿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一个支撑件侧板,每个加强筋沿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
可选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第二边和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的一边相连,第一凹槽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凹槽位于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第二凹槽沿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凹槽位于第二连接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均背离桌面,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连通。
可选的,桌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桌板圆孔,桌板圆孔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垫圈,隔热垫圈的横截面为C形,C形的一端抵接桌面的上表面,C形的另一端抵接桌面的下表面。
可选的,隔热垫圈包裹住桌板圆孔的内壁,隔热垫圈不接触桌板圆孔的内壁,隔热垫圈和桌板圆孔的内壁形成空腔。
可选的,多个支撑件环绕桌面的中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取暖炉桌板,因具有支撑件,支撑件可拆卸地连接上盖板和桌面,使得桌面可以可拆卸地固定在取暖炉上,同时支撑件的形状使得桌面远离高温的上盖板,减少了桌板直接和上盖板的接触面积,减少了上盖板传导给桌面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桌面因高温破裂变形损坏的概率,此外还不需要更改取暖炉上盖板的形状结构,仅需多开设几个螺孔即可,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略去取暖炉桌板的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上盖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炉膛和炉膛盖板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炉身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进料管道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排烟道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烤箱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包括底板的进风箱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暖炉桌板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暖炉桌板的支撑件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暖炉桌板的桌面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炉,包括炉座1、取暖炉炉体2、炉膛3和进料管道4,其中:
炉座1位于取暖炉下方,工作时炉座1水平设置在地面或其他工作平面上;取暖炉炉体2设置于炉座1上,取暖炉炉体2包括上盖板21、炉身22、底板23和十二个角码24,其中:上盖板21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211;底板23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231;炉身22呈筒状,炉身22的上端嵌设于第一环形凹槽211内,炉身22的下端嵌设于第二环形凹槽231内;第一环形凹槽211与第二环形凹槽231的轮廓形状均和炉身22沿炉身22高度方向的断面形状相同;炉身22上开设有十二个炉身连接孔,上盖板上开设有六个上盖板连接孔,底板上开设有六个底板连接孔,炉身连接孔、上盖板连接孔和底板连接孔用于伸入螺栓和角码连接,角码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每个角码24由两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构成,十二个角码24分成两组,每六个为一组,第一组角码2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盖板21和炉身22的上端,第二组角码2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板23和炉身22的下端,在装配时,通过螺栓的拧紧,使得炉身22和上盖板21之间、炉身22和底板23之间存在一个垂直方向的压紧力,螺栓、角码24、第一环形凹槽211和第二环形凹槽231的共同作用减少了炉身22和上盖板21、炉身22和底板23之间的空隙,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密封效果,从而炉膛3在取暖炉炉体2内部燃烧产生的热量便可存储在取暖炉炉体2内部,减少了热损失,同时使用者不会直接接触到高温的炉膛3,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炉膛3设置在底板23上,炉膛3设置于取暖炉炉体2内部;进料管道4穿过炉身22后和炉膛3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情况,角码24的个数并不限定于12个,可根据取暖炉的实际尺寸或对封闭效果的具体要求来进行调整,当角码24的个数调整时,炉身连接孔、上盖板连接孔和底板连接孔的数量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此外,紧固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的角码,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选择密封胶作为紧固件。
进一步地,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的炉膛3为圆形套筒形状,圆形套筒的轴线垂直于底板23,炉膛3的下端与底板23抵接,炉膛3下方的开口为第一进风孔31,底板23上有四个限位凸起可以限制炉膛的位置,第一进风孔31抵接在限位凸起的外侧,底板23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孔232,第二进风孔232位于炉膛3在底板23的投影的范围内,第一进风孔31和第二进风孔232连通炉膛3的内部空间和取暖炉炉体2的外部空间;炉膛3还包括炉桥32,炉桥32设置于炉膛3内部,炉桥32将炉膛3内部空间沿取暖炉炉体2高度方向分为一燃烧室和一落灰室,燃烧室位于落灰室上方;所燃烧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进料连通孔33,进料管道4插设于进料连通孔33中。工作时,使用者可将木柴秸秆等燃料通过进料管道4送入炉膛3的燃烧室中,燃料燃烧后剩余的炉灰可通过炉桥32落入落灰室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时,炉膛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套筒,在达到相同功能的条件下,可以为方形套筒形状。
进一步地,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的炉身22包括四个依次相连的侧板,四个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221、第二侧板222、第三侧板223和第四侧板224,相邻的两个侧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二侧板222包括第一直板2221、弧形板2222和第二直板2223,弧形板2222在底板23上的投影为弧形,第一直板2221、弧形板2222和第二直板2223在取暖炉炉体2宽度方向上依次相连;弧形板2222的凸起方向朝向炉身22的外侧;第二侧板222和第四侧板224形状相同,第二侧板222和第四侧板224轴对称设置;两个弧形板222的轴线均和炉膛3的轴线重合。第一直板2221背离弧形板22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棱,第一凸棱的高度和第一直板2221的高度相同;第二直板2223背离弧形板22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棱,第二凸棱的高度和第二直板2223的高度相同;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均为空心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弧形板2222、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可在装配时起到防呆的作用,此外在使用时,可在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外侧架设隔热板,防止人直接接触到炉身,进一步地提高了取暖时的安全性。弧形板222又进一步地增大了取暖炉炉体的体积,使得取暖炉炉体可以存储更多的热能,弧形板222和炉膛同轴设置又保证了炉身的侧板受热均匀,进而延长取暖炉寿命。
进一步地,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的炉身22上开设有一个方形进料孔,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孔位于第三侧壁223上,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情况,进料孔的位置可位于其他侧壁上,实际生产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改。炉身22上还开设有四个第一连接孔。四个第一连接孔环绕进料孔的轮廓设置,四个第一连接孔位于进料孔的四个角处;进料管道4包括管道盖41、管道体42、凸缘43和第一压紧板44,管道体42穿过炉身22的进料孔后和炉膛3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管道体形状为方形筒状;凸缘43沿周向环绕连接管道体42,凸缘43的一个端面与炉身22抵接;第一压紧板44为方形的环形,第一压紧板44沿周向环绕套接在进料管道4体外侧,第一压紧板44抵接凸缘43的另一个端面,第一压紧板44上开设有四个个第二连接孔,四个第二连接孔位于第一压紧板的四角处,第一压紧板44和炉身22通过螺栓一一对应地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管道盖41铰接于管道体42背离炉膛3的一端,管道盖41可操作性的封闭管道体42背离炉膛3的一端。当螺栓拧紧时,凸缘43在第一压紧板44的压力下部分嵌入到进料孔中,达到过盈配合的状态以封闭凸缘43和炉身22的接触处,减少了炉身22内存储热量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管道体42的形状并不限于方形筒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圆形筒状,同样地,为了配合管道体42达到封闭的效果,进料孔、凸缘43可为圆形,第一压紧板可为环形。此外,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
进一步地,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的取暖炉还包括排烟道5,排烟道5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第一壳体51包括两个横板511、两个纵板512和分隔板513,分隔板513。分隔板513的长度方向和炉身22的高度方向平行,分隔板513的宽度方向和炉身22的宽度方向平行,两个横板511分别位于分隔板51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纵板512分别位于分隔板51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炉身22上开设有排烟孔,本实施例中排烟孔设置在第一侧板221上,排烟孔的高度和炉身的高度相同,排烟孔的宽度小于第一侧板221,排烟孔的轮廓和第一壳体51的分隔板513轮廓相同,第一壳体51插设于排烟孔中,分隔板513位于取暖炉炉体2外侧。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排烟孔可设置在炉身22的其他侧板上,排烟孔的尺寸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尺寸,例如排烟孔的高度可以小于炉身22的高度。纵板512背离分隔板的一边设置有支板514,支板514和纵板512呈角度设置,支板514位于取暖炉炉体2内侧,支板514和炉身22贴合,纵板512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壳体51外侧的壳体凸棱515,壳体凸棱515沿炉身22高度方向设置;分隔板513上开设有回风孔和出烟孔,出烟孔位于回风孔下方;第二壳体52包括两个第二壳体侧板521,两个第二壳体侧板521均沿取暖炉炉体2高度方向设置,两个第二壳体侧板521中相对的两面上均开设有壳体凹槽522,壳体凹槽522沿取暖炉炉体2高度方向设置,第一壳体51插设于第二壳体52中,壳体凸棱515嵌入壳体凹槽522中;第二壳体52上放开设有一烟管连接口。在取暖炉安装后便很少拆卸,壳体凸棱515和壳体凹槽522配合后便不会再分开,因此很少有磨损,可保持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密封性,使燃烧烟尘和热量不会外泄。本实施例中的一个第二壳体侧板521上还设置有回风孔盖板插槽,其中可插入一个回风孔盖板来盖住回风孔,当炉膛内开始生火时,不盖住回风孔,此时可以加快点火速度,当炉膛内的火焰到达一定程度时,便可插入回风孔盖板盖住回风孔,这样可以保证烟尘从出烟口排出,其中较大的烟尘颗粒都聚集再排烟道下方,方便清理。
进一步地,参考图9,本实施例中的取暖炉还包括烤箱6,炉身22上开设有一方形烤箱孔,在本实施例中,烤箱孔位于第二直板2223上,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情况,进料孔的位置可位于其他位置,如第四侧壁224。炉身22上还开设有四个第三连接孔,四个第三连接孔环绕烤箱孔方形轮廓设置;烤箱6包括箱体61、烤箱盖62和第二压紧板63,其中:箱体61为方形桶状,箱体61插设在烤箱孔中,箱体61的开口朝向炉身22的外侧,箱体61开口处的桶侧壁边缘设置有翻边611,翻边611和桶侧壁外侧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翻边611朝向炉身22的一面抵接接在烤箱孔处;第二压紧板63为环形,第二压紧板63的外轮廓大于翻边611远离烤箱孔的边缘围成的轮廓,第二压紧板63内轮廓小于箱体61开口的轮廓,翻边611远离炉身22的一面抵接第二压紧板63,第二压紧板63上开设有多个第四连接孔,第二压紧板63和炉身22通过螺栓一一对应地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固定连接;烤箱盖62铰接于第二压紧板63,烤箱盖62可操作性的封闭烤箱6背离炉身22的一端。在取暖炉安装时,通过拧紧螺栓使翻边611在第二压紧板63的压力下部分嵌入到进料孔中,达到过盈配合的状态以封闭翻边611和炉身22的接触处,减少了炉身22内存储热量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在保证密封效果的情况下,第三连接孔及第四连接孔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至此,在第一环形凹槽211、第二环形凹槽231、凸缘43、壳体凸棱515、壳体凹槽522、翻边611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取暖炉炉体2封闭的程度,减少了各部件之间的空隙,使热量存储在取暖炉炉体2内不易流失,减少了热损失。
进一步地,根据图10,本实施例中的炉座1包括进风箱11和底盘12,进风箱11包括四个进风箱侧板,四个进风箱侧板依次相连行成筒状,进风箱侧板和底板23垂直,进风箱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底板23的下端面,进风箱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底盘12的上表面,进风箱11侧板上开设有多个进风栅格。需要说明的使,根据实际需要,进风箱侧板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四个,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为六个或圆筒形状。在本实施例的进风箱3中,和第二侧板222和第四侧板224平行的两个进风箱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三行四列的进风栅格。由于进风箱11的存在,炉膛3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进而在炉膛3内的燃料燃烧时,炉膛3可通过进风箱吸入更多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本实施例的进风箱11中和第三侧板223平行且远离第一侧板221的一个进风箱侧板上还开设有一个灰斗插孔,其中可插入一个灰斗,灰斗位于第二进风孔232的下方,用以收集炉膛3内落下的炉灰。
进一步地,根据图11及图12,本实施例中的取暖炉还包括取暖炉桌板7,取暖炉桌板7平行设置于上盖板21的上端面,取暖炉桌板7包括桌面71和四个支撑件72,其中:每个支撑件7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板721、支撑板722和第二连接板723;第一连接板721和支撑板722呈角度设置,第二连接板723和支撑板722呈角度设置;第一连接板721平行于桌面71,第二连接板723平行于桌面71,第一连接板721和第二连接板723上分别开设有一个通孔,桌面71和上盖板21上均开设有多个螺孔,每个第一连接板721上的通孔对应一个上盖板21上的螺孔,每个第二连接板723上的通孔对应一个桌面71上的螺孔,第一连接板721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并旋入螺孔固定连接上盖板21,第二连接板723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并旋入螺孔固定连接桌面71。在使用时,取暖炉桌板7需要设置在取暖炉上方,人们可以在取暖炉上方进行吃饭娱乐等活动,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72使得桌面71不会直接接触取高温的上盖板21,从而保护桌面71不会发生变形破裂等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721和第二连接板723分别位于支撑板722两侧,方便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设计中,可根据需要设计成第一连接板721和第二连接板723位于支撑板722同侧。此外,支撑件72和桌面71或上盖板21的连接方式也并不限定于螺栓连接,也可以通过在桌面71或上盖板21上开设插槽,使支撑件72插入来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还包括两个支撑件侧板724,第一连接板721长度方向上的一边连接支撑板722,两个支撑件侧板724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721宽度方向上的两边,两个支撑件侧板724均和第一连接板721垂直,两个支撑件侧板724均位于第一连接板721背离桌面71的一侧,两个支撑件侧板724上背离第一连接板721的一端用于贴合取暖炉的上盖板。支撑件侧板724进一步地减少了支撑件72和上盖板21的接触面积,减少了上盖板21传导给桌面71的热量,进一步地保护了桌面7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72还包括两个加强筋725,支撑板722长度方向上的第一边连接第一连接板721,两个加强筋725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板722宽度方向上的两边,两个加强筋725均和支撑板722垂直,两个加强筋725位于支撑板722背离桌面的一侧,每个加强筋725沿支撑板722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一个支撑件侧板,每个加强筋725沿支撑板722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723。支撑板722上还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板723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支撑板722长度方向上的第二边和第二连接板723长度方向上的一边相连,第一凹槽沿支撑板72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凹槽位于支撑板72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第二凹槽沿第二连接板72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凹槽位于第二连接板723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均背离桌面71,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支撑板722和第二连接板723的连接处连通。加强筋725和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共同作用,提高了支撑件的零件强度,使用支撑件72不易发生弯折,支撑力更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上盖板21上开设有上盖板圆孔,上盖板21还包括盖火圈212,盖火圈212可拆卸固定在上盖板圆孔处;取暖炉桌板7上开设有桌板圆孔,上盖板圆孔的圆心及桌板圆孔的圆心均位于炉膛3的轴线上;多个支撑件72均匀围绕桌板圆孔设置。桌板圆孔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垫圈73,隔热垫圈73的横截面为C形,C形的一端抵接桌面71的上表面,所述C形的另一端抵接桌面71的下表面。隔热垫圈73包裹住桌板圆孔的内壁,隔热垫圈73不接触桌板圆孔的内壁,隔热垫圈73和桌板圆孔的内壁形成空腔。当盖火圈212盖上时,盖火圈212可防止取暖炉炉体2内的炉灰随热气扩散到取暖炉炉体外部,当盖火圈212打开时,人们可在取暖炉桌板7的桌板圆孔上架设锅具,锅具可接触到炉膛3内的明火,使得人们可以在取暖炉上进行烧水、吃火锅等日常活动,同时,隔热垫圈73的设置使得炉膛3内的明火或锅具的高温不会损伤桌面71。本实施例中的取暖炉还包括炉膛盖板8,炉膛盖板8设置在炉膛3的上开口处,炉膛盖板8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炉膛盖板8连接了一个连杆,连杆延伸至取暖炉炉体2外侧,使用者可从取暖炉炉体2外侧移动炉膛盖板8,炉膛盖板8可盖住炉膛3的上开口,使炉膛3内的火焰快速熄灭。
本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的使用方法为:将木柴、秸秆等燃料通过进料管道4送至炉膛3内并点燃,此时不插入回风孔盖板,通过进风箱11和回风孔吸入的空气进行快速点燃。当火焰旺盛时便可将回风孔盖板插入,此时烟尘从下方的出烟口排出,若烟管连接口连接了排烟管道,烟尘便可沿排烟管道疏导到室外。此时若将盖火圈212拆卸掉,便可在桌板圆孔上架设烧水壶进行烧水,或假设锅具进行烹饪。烤箱6内也可放入食物进行烘烤。若将盖火圈212安装上,同时将管道盖41和烤箱盖62紧闭,便可将热量封闭在取暖炉炉体2内部,实现取暖的效果。当需要取暖炉停止工作时,便可操作连杆使炉膛盖板8盖住炉膛3上方的开口,可使火焰熄灭。本实施例中的取暖炉生产需要的装配方式大部分为螺栓装配,生产快速且成本低廉,取暖炉的结构使得热损失小,进风箱11使得燃料燃烧更加充分,此外,连接件72以及炉身22的形状设计使得取暖炉不易损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和多个支撑件,其中:每个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支撑板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取暖炉的上盖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平行于所述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桌面和所述上盖板上均开设有多个螺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通孔对应一个所述上盖板上的螺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通孔对应一个所述桌面上的螺孔,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旋入螺孔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旋入螺孔固定连接所述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两个支撑件侧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的一边连接所述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件侧板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两个所述支撑件侧板均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两个所述支撑件侧板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桌面的一侧,两个所述支撑件侧板上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用于贴合所述取暖炉的上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两个加强筋,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加强筋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上的两边,两个所述加强筋均和所述支撑板垂直,两个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桌面的一侧,每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一个所述支撑件侧板,每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第二边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长度方向上的一边相连,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支撑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陷方向均背离所述桌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的中心处设置有桌板圆孔,所述桌板圆孔的内壁上设置有隔热垫圈,所述隔热垫圈的横截面为C形,所述C形的一端抵接所述桌面的上表面,所述C形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桌面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圈包裹住所述桌板圆孔的内壁,所述隔热垫圈不接触所述桌板圆孔的内壁,所述隔热垫圈和所述桌板圆孔的内壁形成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取暖炉桌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件环绕所述桌面的中心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44177.XU CN213370651U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一种取暖炉桌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44177.XU CN213370651U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一种取暖炉桌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70651U true CN213370651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207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4417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370651U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一种取暖炉桌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706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01196A (zh) * | 2021-09-27 | 2021-11-26 | 浙江惠文美炉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可增压助燃明火炉 |
-
2020
- 2020-08-19 CN CN202021744177.XU patent/CN2133706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01196A (zh) * | 2021-09-27 | 2021-11-26 | 浙江惠文美炉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可增压助燃明火炉 |
CN113701196B (zh) * | 2021-09-27 | 2022-08-23 | 浙江惠文美炉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可增压助燃明火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370651U (zh) | 一种取暖炉桌板 | |
CN212930083U (zh) | 一种取暖炉 | |
CN213178422U (zh) | 一种新型取暖炉 | |
CN205579658U (zh) | 一种燃气灶 | |
CN2272976Y (zh) | 高效公用燃气灶燃烧器 | |
CN210532678U (zh) | 一种轻便多功能节能桶 | |
CN210532450U (zh) | 多功能取暖炉 | |
CN209445353U (zh) | 一种高效能转换甲醇燃料燃烧器 | |
CN111219745A (zh) | 一种聚能灶具及烟机系统 | |
CN217109714U (zh) | 一种大锅灶炉膛用反射体 | |
CN221666109U (zh) | 一种红外线灶具炉头 | |
CN215982532U (zh) | 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 |
CN216897396U (zh) | 一种烧火炉 | |
CN221801780U (zh) | 一种燃气结构及燃烧器 | |
CN221526673U (zh) | 户外柴火炉的烟气二次燃烧器 | |
CN212777527U (zh) | 一种聚热节能燃气灶 | |
CN216693556U (zh) | 一种二次焚烧炉 | |
CN213599425U (zh) | 一种户外炉 | |
CN211695011U (zh) | 一种聚能灶具及烟机系统 | |
CN216693549U (zh) | 一种焚烧炉 | |
CN216010836U (zh) | 一种猛火炉燃烧器 | |
CN217382914U (zh) | 一种桌面柴火颗粒炉 | |
CN218763534U (zh) | 一种颗粒加料炉导火结构 | |
CN214425987U (zh) | 一种钣金结构旋焰燃烧器及装用该燃烧器的商用燃气灶 | |
CN110207127B (zh) | 一种异形分火器及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