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6270U -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6270U
CN212716270U CN202020586002.4U CN202020586002U CN212716270U CN 212716270 U CN212716270 U CN 212716270U CN 202020586002 U CN202020586002 U CN 202020586002U CN 212716270 U CN212716270 U CN 212716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roller
connecting rod
hinge mechanism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60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汪小文
倪伟强
朱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Yuanj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Yuanj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Yuanj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60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6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6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6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后背门铰链机构,包括车身本体和后背门,后背门与车身本体铰接,后背门铰链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凸轮,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车身本体铰接,第二连杆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与后背门之间,凸轮与车身本体相连,并位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侧,第二连杆包括第一滚子,后背门上设有滑槽,凸轮靠近滑槽,第一滚子的一部分可活动地设置在滑槽内,第一滚子的另一部分与凸轮相抵,以使第一滚子可沿凸轮的轮廓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能降低机构的摩擦力,并且还可以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

Description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实现行李厢背门自动升起,同时降低其成本,三厢车背门会采用机械结构的方式去实现该功能。现有的后背门铰链机构包括行李厢背门、车身本体、连杆和扭力杆,行李厢背门的一侧铰接在车身本体上,扭力杆的一端铰接在车身本体上,连杆铰接于行李厢背门与扭力杆之间,行李厢背门、连杆和扭力杆三者组成一个平面四杆机构,并且该四杆机构的四杆分别平行,有效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该四杆机构工作原理大致为:扭力杆作为四杆机构中的原动件提供驱动力矩,从而带动连杆,并将运动传递给行李厢背门,实现背门的开启并自动上升。
但现有的行李厢背门铰链机构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行李厢背门开启的角度不佳,使用时候需要手动翻盖,便利性差;在背门最低点升起的一定高度范围内,连杆与背门杆件成一个锐角,而力的作用方向是沿连杆方向的,因此垂直背门杆件的分力较小,受力情况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能能够降低机构的摩擦力,有效增大后背门开启角度,还可以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实现更好的力传递。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背门铰链机构,包括车身本体和后背门,后背门与车身本体铰接,后背门铰链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凸轮,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车身本体铰接,第二连杆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与后背门之间,凸轮与车身本体相连,并位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侧,第二连杆包括第一滚子,后背门上设有滑槽,凸轮靠近滑槽,第一滚子的一部分可活动地设置在滑槽内,第一滚子的另一部分与凸轮相抵,以使第一滚子可沿凸轮的轮廓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后背门铰链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杆和第二滚子,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相连,另一端靠近后背门,第三连杆位于第二连杆上方,第二滚子设置在车身本体上,第三连杆的杆体抵靠第二滚子,以驱使第二滚子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子为机架滚子,机架滚子包括支撑架和滚子本体,滚子本体可活动地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设置在车身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设于第二连杆的端部,第一滚子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呈跑道形。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为机架凸轮,机架凸轮包括支架和凸轮本体,凸轮本体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与车身本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后背门铰链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杆相连,以驱使第一连杆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的后背门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第一滚子,后背门与第二连杆之间为点接触,减小了摩擦力,有效增大后背门开启角度;凸轮可实现预期的运动路径,保证第二连杆回到起初作用力最大的位置,也可保证后背门与第二连杆垂直,使得驱动后背门开启的力增大,进而改善后背门铰链机构各元件间的受力情况;第三连杆和第二滚子做为虚约束,可与后背门垂直,可进一步地改善后背门铰链机构的受力情况,第三连杆与第二滚子之间为点接触,可减少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为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为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为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为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后背门铰链机构10a包括车身本体12、后背门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凸轮16和驱动装置(图未示),后背门13与车身本体12铰接,第一连杆14的一端与车身本体12铰接,第二连杆15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14与后背门13之间,凸轮16与车身本体12相连,并位于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的一侧,第二连杆15包括第一滚子151,后背门13上设有滑槽131,凸轮16靠近滑槽131,第一滚子151的一部分可活动地设置在滑槽131内,第一滚子151的另一部分与凸轮16相抵,以使第一滚子151可沿凸轮16的轮廓运动,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杆14相连,以驱使第一连杆14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具体为电机,可以实现对后背门13无需按钮操作,即可实现自动,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可以为双向电机,可实现后背门13的自动开启与关闭。
具体地的,第二连杆15还包括支撑杆(图未示),支撑杆设于第二连杆15的端部,第一滚子15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杆上。滑槽131呈跑道形,但并不以此为限,优选地,凸轮16为机架凸轮,机架凸轮包括支架(图未示)和凸轮本体161,凸轮本体161设置在支架上,支架与车身本体12相连,进一步地,凸轮本体161固定在支架,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本体161还可以可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将凸轮本体161作为原动件,驱使第二连杆15运动,进而实现后背门铰链机构10a的运动。
本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10a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后背门铰链机构10a包括背门开启状态和背门关闭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为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14为原动件,在第一连杆14的作用下,第一滚子151在滑槽131内运动,第二连杆15在第一滚子151的作用下沿凸轮16的轮廓曲线做上升运动,第二连杆15带动后背门13做顺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后背门13开启。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为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人为外力作用下,后背门13做逆时针旋转,第二连杆15在第一滚子151的作用下沿凸轮16的轮廓曲线做下滑运动,机构回到最初始状态,后背门13关闭。
本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10a的后背门13与第二连杆15之间设置第一滚子151,后背门13与第二连杆15之间为点接触,减小了摩擦力,有效增大后背门13开启角度;凸轮16可实现预期的运动路径,保证第二连杆15回到起初作用力最大的位置,也可保证后背门13与第二连杆15垂直,使得驱动后背门13开启的力增大,进而改善后背门铰链机构10a各元件间的受力情况。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10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10a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在于,本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10b包括第三连杆17和第二滚子18。
具体地,第三连杆17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4相连,进一步地,第三连杆17与第一连杆14进行铰接,第三连杆17的另一端靠近后背门13,第三连杆17位于第二连杆15上方,第二滚子18设置在车身本体12上,第三连杆17的杆体抵靠第二滚子18,以驱使第二滚子18转动。优选地,第二滚子18为机架滚子,机架滚子包括支撑架和滚子本体,滚子本体可活动地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设置在车身本体12上,优选地,支撑架与车身本体1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10b的工作原理大致为:后背门铰链机构10b包括背门开启状态和背门关闭状态,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为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连杆14为原动件,在第一连杆14的作用下,第一滚子151在滑槽131内运动,第二连杆15在第一滚子151的作用下沿凸轮16的轮廓曲线做上升运动,同时第三连杆17左端缓缓上移,上升一定高度后,第三连杆17与后背门13贴合,并与第二连杆15一起带动后背门13做顺时针旋转,从而实现后背门13开启。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为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人为外力作用下,后背门13做逆时针旋转,第二连杆15在第一滚子151的作用下沿凸轮16的轮廓曲线做下滑运动,第三连杆17慢慢与后背门13贴合处分离,机构回到最初始状态,后背门13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杆17和第二滚子18为虚约束,可与后背门13垂直,可进一步地改善后背门铰链机构10b的受力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铰链机构10a、10b的后背门13与第二连杆15之间设置第一滚子151,后背门13与第二连杆15之间为点接触,减小了摩擦力,有效增大后背门13开启角度;凸轮16可实现预期的运动路径,保证第二连杆15回到起初作用力最大的位置,也可保证后背门13与第二连杆15垂直,使得驱动后背门13开启的力增大,进而改善后背门铰链机构10a、10b各元件间的受力情况;第三连杆17和第二滚子18做为虚约束,可与后背门13垂直,可进一步地改善后背门铰链机构10b的受力情况,第三连杆17与第二滚子18之间为点接触,可减少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10a、10b。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8)

1.一种后背门铰链机构,包括车身本体和后背门,所述后背门与所述车身本体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铰链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凸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本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后背门之间,所述凸轮与所述车身本体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一滚子,所述后背门上设有滑槽,所述凸轮靠近所述滑槽,所述第一滚子的一部分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滚子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凸轮相抵,以使所述第一滚子可沿所述凸轮的轮廓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铰链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杆和第二滚子,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相连,另一端靠近所述后背门,所述第三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上方,所述第二滚子设置在所述车身本体上,所述第三连杆的杆体抵靠所述第二滚子,以驱使所述第二滚子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子为机架滚子,所述机架滚子包括支撑架和滚子本体,所述滚子本体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车身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所述第一滚子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呈跑道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为机架凸轮,所述机架凸轮包括支架和凸轮本体,所述凸轮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车身本体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铰链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相连,以驱使所述第一连杆运动。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背门铰链机构。
CN202020586002.4U 2020-04-17 2020-04-17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Active CN212716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6002.4U CN212716270U (zh) 2020-04-17 2020-04-17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6002.4U CN212716270U (zh) 2020-04-17 2020-04-17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6270U true CN212716270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3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6002.4U Active CN212716270U (zh) 2020-04-17 2020-04-17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6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8792B1 (en) Articulated tonneau cover
US7334833B2 (en) Tailgate assembly
US6182952B1 (en) Acuator for a trunk-cover, a hood, a door, a rear door of vehicles, especially of automobiles
JP4562397B2 (ja) クーペ型自動車の折りたたみ屋根
KR100947705B1 (ko) 강체 접이식 루프를 구비한 컨버터블 차랑용 후방 패키지선반 시스템
EP2334505B1 (en) Skirt for slide-glide door
CN101037083A (zh) 全景车顶
JPS6387314A (ja) 乗用車の折りたたみ屋根
JP4507423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US20020158488A1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ng door of truck
US5707102A (en) Automotive sun roof device
JP2002370538A (ja) 開放可能な車両ルーフ
CN212716270U (zh) 后背门铰链机构及汽车
US11214997B1 (en) Multi-linkage vehicle door hinge
CN212579582U (zh) 天窗装置
JPH03227721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21765255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剪刀门的铰链
KR100494727B1 (ko) 자동차용 테일게이트의 자동개폐장치
US20060279104A1 (en) Cabriolet vehicle
CN217515072U (zh) 一种双向开启电动扶手
JPH04243623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5645639B2 (ja) 車両のカバー用の支承部
CN210792763U (zh) 一种汽车用对开滑移门机构
JP4141033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フレクタ
JP3199453B2 (ja) ポップアップルー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