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09817U - 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09817U CN212709817U CN202021651774.8U CN202021651774U CN212709817U CN 212709817 U CN212709817 U CN 212709817U CN 202021651774 U CN202021651774 U CN 202021651774U CN 212709817 U CN212709817 U CN 2127098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connecting rod
- frame
- seismic
- buff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包括前叉联接架、上梁架、前梁架、下梁架和后尾联接架;前梁架、下梁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联接弯架,联接弯架上连接有缓冲连接装置,联接弯架连接有抗震缓冲板,所缓冲连接装置包括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缓冲抗震滑槽,三者的另一端部皆分别与抗震缓冲板进行铰接;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上分别设置有上部缓冲弹簧,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上分别设置有下部缓冲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抗震缓冲板上的撞击力进行弹力抵消、从而避免路面产生的撞击直接作用在车架上,进一步提高车架的安全性以及行驶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目前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摩托车架是摩托车中最为重要的支撑部件,摩托车车架不但要承受各个安装总成的重量,还要承受驾驶者以及乘坐者的重量,因此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刚度、强度等尤其重要。
摩托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路况,例如坑洼不平、路面坡度凸起等路况,在面临这种路况时,一般摩托车的前轮通过性没有问题,但是往往在前轮通过后、路面的凸起会碰撞在摩托车架的下端前部处即下梁架与前梁架的交叉部位;现有的车架上没有能够有效抗震缓冲掉这种路况产生撞击的结构,产生的撞击力直接作用在车架上、从而容易导致车架出现变形甚至断裂,进而影响到行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包括前叉联接架、上梁架、前梁架、下梁架和后尾联接架,所述前梁架、下梁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联接弯架,联接弯架上连接有缓冲连接装置,联接弯架通过缓冲连接装置连接有抗震缓冲板,所述缓冲连接装置包括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所述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与联接弯架实现相对滑动连接的缓冲抗震滑槽,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三者的另一端部皆分别与抗震缓冲板进行铰接;所述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与联接弯架连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上部缓冲弹簧,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与联接弯架连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下部缓冲弹簧;所述上部缓冲弹簧、下部缓冲弹簧三者通过所连接的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使抗震缓冲板在不受到外部力的情况下保持有缓冲抗震间隙。
所述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三者在设有缓冲抗震滑槽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弹簧挂耳,所述联接弯架上分别设置有上弹簧挂柱、下弹簧挂柱,所述上部缓冲弹簧、下部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缓冲弹簧挂耳、以及上弹簧挂柱或下弹簧挂柱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三者上缓冲抗震滑槽的长度相等,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用螺栓通过其自身的缓冲抗震滑槽与联接弯架实现相对滑动连接,并可以沿各自上的抗震滑槽相对于联接弯架发生不同的角度变化。
所述联接弯架上设置有可与中部缓冲连杆实现对应抵靠抗震定位弧板。
所述抗震定位弧板与中部缓冲连杆对应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层。
所述缓冲抗震间隙的宽度与缓冲抗震滑槽的长度相等。
采用以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联接弯架处于整体车架的下端前部,路面的撞击会首先作用在联接弯架上的抗震缓冲板上,由于抗震缓冲板是与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杆三者之间铰接的,作用在抗震缓冲板上的撞击力会使其向前上方向运动、或者后下方向发生运动,不管哪个方向的运动皆会带动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杆发生运动;抗震缓冲板向前上方向运动时,会使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发生的移动拉伸上部缓冲弹簧、中部缓冲弹簧,从而对撞击作用在抗震缓冲板进行抵消缓冲,抗震缓冲板向后下方向运动时,会使中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发生的移动拉伸中部缓冲弹簧、下部缓冲弹簧,从而对撞击作用在抗震缓冲板进行抵消缓冲;不管抗震缓冲板向哪个方向运动,都可以通过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杆带动相应的缓冲弹簧对抗震缓冲板上的撞击力进行抵消,从而避免路面产生的撞击直接作用在车架上,进一步提高车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的阐述。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包括前叉联接架1、上梁架2、前梁架3、下梁架4和后尾联接架5,所述前梁架3、下梁架4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联接弯架6,联接弯架6上连接有缓冲连接装置,联接弯架6通过缓冲连接装置连接有抗震缓冲板7,所述缓冲连接装置包括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所述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与联接弯架6实现相对滑动连接的缓冲抗震滑槽11,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三者的另一端部皆分别与抗震缓冲板7进行铰接;因此在抗震缓冲板7上受到撞击发生移动时,会带着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通过自身的缓冲抗震滑槽11相对于联接弯架6发生不同角度、距离的移动。
所述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与联接弯架6连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上部缓冲弹簧12,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与联接弯架6连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下部缓冲弹簧13;在正常行驶不受到路面撞击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的上部缓冲弹簧12、下部缓冲弹簧13所连接的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使抗震缓冲板7在不受到外部力的情况下保持有缓冲抗震间隙14;在抗震缓冲板7受到撞击时,会发生移动、使缓冲抗震间隙14变小,同时会带着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杆o发生移动,三者的移动会拉伸各自所连接的缓冲弹簧,从而通过缓冲弹簧的弹力对抗震缓冲板受到撞击移动进行缓冲抵消。
具体地,所述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三者在设有缓冲抗震滑槽11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弹簧挂耳15,所述联接弯架6上分别设置有上弹簧挂柱16、下弹簧挂柱17,所述上部缓冲弹簧12、下部缓冲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缓冲弹簧挂耳15、以及上弹簧挂柱16或下弹簧挂柱17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各个缓冲弹簧的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三者上缓冲抗震滑槽11的长度相等,因此保证各缓冲连杆受到的移动距离的平衡,上述的上缓冲连杆8、中部缓冲连杆9、下部缓冲连杆10用螺栓通过其自身的缓冲抗震滑槽11与联接弯架6实现相对滑动连接,并可以沿各自上的抗震滑槽相对于联接弯架发生不同的角度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联接弯架6上设置有可与中部缓冲连杆9实现对应抵靠抗震定位弧板18,抗震定位弧板18可以对中部缓冲连杆9移动起到定位作用、避免中部缓冲连杆9发生过多的移动;并在抗震定位弧板18与中部缓冲连杆9对应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层19,当中部缓冲连杆9的移动抵靠在缓冲层19上、缓冲层可以对其起到抵靠缓冲作用,从而更好提高抗震缓冲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抗震间隙14的宽度与缓冲抗震滑槽11的长度相等,此时缓冲抗震间隙14的宽度指的是抗震缓冲板未受到外力撞击时其自然状态下的宽度、如图1与图2中所示即为自然状态下,通过对抗震缓冲板的可移动距离、缓冲抗震滑槽的长度进行限定,从而对各缓冲连杆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防止在缓冲的过程中各缓冲连杆地洞过多距离对其他连接不加造成撞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包括前叉联接架、上梁架、前梁架、下梁架和后尾联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架、下梁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联接弯架,联接弯架上连接有缓冲连接装置,联接弯架通过缓冲连接装置连接有抗震缓冲板,所述缓冲连接装置包括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所述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与联接弯架实现相对滑动连接的缓冲抗震滑槽,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三者的另一端部皆分别与抗震缓冲板进行铰接;所述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与联接弯架连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上部缓冲弹簧,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与联接弯架连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下部缓冲弹簧;所述上部缓冲弹簧、下部缓冲弹簧三者通过所连接的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使抗震缓冲板在不受到外部力的情况下保持有缓冲抗震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三者在设有缓冲抗震滑槽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弹簧挂耳,所述联接弯架上分别设置有上弹簧挂柱、下弹簧挂柱,所述上部缓冲弹簧、下部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缓冲弹簧挂耳、以及上弹簧挂柱或下弹簧挂柱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三者上缓冲抗震滑槽的长度相等,上缓冲连杆、中部缓冲连杆、下部缓冲连杆用螺栓通过其自身的缓冲抗震滑槽与联接弯架实现相对滑动连接,并可以沿各自上的抗震滑槽相对于联接弯架发生不同的角度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弯架上设置有可与中部缓冲连杆实现对应抵靠抗震定位弧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定位弧板与中部缓冲连杆对应的内侧设置有缓冲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抗震间隙的宽度与缓冲抗震滑槽的长度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51774.8U CN212709817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51774.8U CN212709817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09817U true CN212709817U (zh) | 2021-03-16 |
Family
ID=7491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51774.8U Active CN212709817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09817U (zh) |
-
2020
- 2020-08-11 CN CN202021651774.8U patent/CN2127098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712399C2 (ru) |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подвеска оси для задней ос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KR20020019386A (ko) | 차량의 스윙 아암식 현가(懸架) 장치 | |
CN110549807A (zh) | 一种前钢板弹簧悬架系统 | |
CN204506396U (zh) | 横置多片板簧的断开式独立悬挂后桥总成 | |
KR101315489B1 (ko) |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 |
CN104149571A (zh) | 一种四连杆两气囊空气悬架装置 | |
CN210101233U (zh) | 一种悬架系统及汽车 | |
CN212709817U (zh) | 一种抗震缓冲摩托车架 | |
CN203580545U (zh) | 新型前桥轴管板簧座固定结构 | |
CN202491650U (zh) | 重卡驱动桥双簧片杆空气悬架结构 | |
CN203111334U (zh) | 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KR101573114B1 (ko) | 제설장치 | |
CN116873057A (zh) | 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及商用车 | |
CN111422213A (zh) | 空铁转向架用悬吊结构及空铁车辆 | |
KR20070021443A (ko) | 캡 리어 마운팅장치 | |
CN102381372B (zh) | 一种双向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9441127U (zh) | 一种少片钢板弹簧悬架系统 | |
JP4595799B2 (ja) | アーム部材の取り付け装置 | |
CN102941788B (zh) | 机动车悬挂总成及其三轮摩托车 | |
CN202491653U (zh) | 一种带有新型横向稳定装置的空气悬架 | |
CN205736746U (zh) | 车身稳定平衡装置 | |
CN201501264U (zh) | 工程车后悬挂的铰接式连杆机构 | |
GB816048A (en) | Improvements in wheel carrying structure for monorail vehicles | |
CN204020469U (zh) | 一种托臂总成、车辆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 |
CN219650958U (zh) | 一种悬架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