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05088U - 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05088U
CN212705088U CN202021215412.4U CN202021215412U CN212705088U CN 212705088 U CN212705088 U CN 212705088U CN 202021215412 U CN202021215412 U CN 202021215412U CN 212705088 U CN212705088 U CN 212705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wing
box
typ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154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udi Zhong Yuan new mate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154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05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05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05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其中,箱型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相对设置,第一底板和/或第一顶板上设有第一对接焊缝;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第一底板、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合围出箱型结构;第一加强件,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其中,第一加强件在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一对接焊缝的两侧,第一加强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提升了臂架的箱型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还提升了臂架连接位置处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第一对接焊缝、第二对接焊缝开裂的现象。

Description

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型结构、一种臂架和一种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如混凝土泵车、消防车的臂架上,底板一般采用厚薄板对接,通常把厚底板11对接端铣薄至与薄底板12等厚后再焊接,但是在臂架反勾施工及偏载作用下,沿第一对接焊缝16长度方向上应力梯度变化大,仍然存在从第一对接焊缝16应力大一端先开裂,裂纹沿第一对接焊缝 16扩展的同时,逐渐导致本体侧板14超载开裂的情况。
如图2所示,臂架具有头部20,臂架的头部侧板22和本体侧板14也采用厚薄板对接,头部加强板24未延伸超出头部侧板22上的第二对接焊缝26,偏载使头部侧板22和本体侧板14之间的第二对接焊缝26从应力大的一侧且与头部顶板28焊接位置先开始开裂,裂纹沿焊缝扩展的同时,逐渐导致头部顶板28超载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臂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机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型结构,包括:第一底板;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相对设置,第一底板和/或第一顶板上设有第一对接焊缝;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第一底板、第一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合围出箱型结构;第一加强件,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其中,第一加强件在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一对接焊缝的两侧,第一加强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对接焊缝位置设置第一加强件,且第一加强件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相连,这样对整个箱型结构起到了加强的作用,尤其是第一加强件横跨第一对接焊缝,并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相连,这样可以分担第一对接焊缝位置处因为偏载等因素受到的应力,从而减少第一对接焊缝开裂的情况,进而减少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因为超载开裂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一翼板,第一加强板在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一对接焊缝的两侧,第一翼板设置于第一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其中,第一加强板与第一底板贴靠,第一翼板向第一顶板方向延伸;或第一加强板与第一顶板贴靠,第一翼板向第一底板方向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翼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呈燕尾状延伸。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翼板沿弧线向第一顶板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焊接固定;第一底板在第一对接焊缝处焊接相连;和/或第一顶板在第一对接焊缝处焊接相连;第一底板和第一顶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或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第一底板和第一顶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臂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箱型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箱型结构,从而具有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臂架还包括:连接部,设于本体的一端,连接部具有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且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围合出连接部;第三侧板与箱型结构的第一侧板之间设有第二对接焊缝;和/或第四侧板与箱型结构的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二对接焊缝;第二加强件,设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第二加强件在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二对接焊缝,第二加强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焊接连接,以及与箱型结构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焊接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强件包括第二加强板和第二翼板,第二加强板在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二对接焊缝,第二翼板设置于第二加强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其中,位于连接部一侧的第二翼板向第二底板沿弧线延伸,位于本体一侧的第二翼板向箱型结构的第一底板沿弧线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翼板呈燕尾状设置;和/或第二加强板与第二顶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包括:车体,具有臂架,臂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箱型结构;或车体;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臂架,设于车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体的臂架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箱型结构,从而具有了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或者车体采用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臂架,从而具有了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作业机械为消防车或起重机或混凝土泵车,或其它具有臂架的任何一种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个箱型结构的局部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一个臂架的局部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厚底板,12薄底板,14本体侧板,16第一对接焊缝,20头部,22头部侧板,24头部加强板,26第二对接焊缝,28头部顶板;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箱型结构的局部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箱型结构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箱型结构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臂架的局部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臂架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臂架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加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作业机械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作业机械的结构示意框图。
其中,图3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箱型结构,10本体,100第一底板,1000厚底板,1002薄底板,102 第一对接焊缝,104第一侧板,106第二侧板,108第一顶板,110第一加强件,112第一加强板,114第一翼板,1140第一侧翼,1142第二侧翼,200连接部,202第二顶板,204第三侧板,206第四侧板,208第二对接焊缝,210 第二加强件,212第二加强板,214第二翼板,216第二底板,3臂架,4作业机械,4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3至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一个箱型结构1,包括:第一底板100、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和第一顶板108,这四者围合出箱型结构1,箱型结构1还包括第一加强件110,其中,第一加强件 110和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分别焊接连接。
具体地,第一底板100包括厚底板1000和薄底板1002,厚底板1000 和薄底板1002相互焊接连接,厚底板1000和薄底板1002之间的焊缝为第一对接焊缝102,厚底板1000和薄底板1002沿箱型结构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对接焊缝102沿第一底板100的宽度方向设置。
如图5所示,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分别设于第一底板100的两侧,也就是第一底板100位于两个侧板之间;第一对接焊缝102沿第一侧板104到第二侧板106的方向设置,也就是沿第一底板100的宽度方向设置。
第一顶板108设于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之间,并与第一底板 100相对。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加强件110设置在箱型结构1内,第一侧板 104和第二侧板106之间,并位于第一对接焊缝102位置处,第一加强件 110在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一对接焊缝102的两侧,或者说,第一加强件 11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对接焊缝102的宽度方向设置,另外,第一加强件 11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焊接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对接焊缝102位置设置第一加强件110,第一加强件110横跨第一对接焊缝102的两侧,且第一加强件110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焊接,这样对整个箱型结构1起到了加强的作用,尤其是第一加强件110横跨第一对接焊缝102,并与第一侧板 104和第二侧板106焊接连接,这样可以分担第一对接焊缝102位置处因为偏载等因素受到的应力,从而减少第一对接焊缝102开裂的情况,进而减少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因为超载开裂的情况。
可以理解,第一加强件110和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之间的焊接为连续焊接,以确保第一加强件110和第一侧板104,以及第一加强件 110和第二侧板106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4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加强件110包括第一加强板112 和第一翼板114,第一加强板112与第一底板100贴靠,并在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一对接焊缝102的两侧;第一加强板112在第一对接焊缝10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也就是第一加强板112自身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翼板114,第一翼板114向第一顶板108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翼板114向第一顶板108方向延伸,使得整个第一加强件110和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不仅在箱型结构1的长度方向上有连接,在箱型结构1的高度方向也有连接,从多个方向上的对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进行了加强,有利于优化箱型结构1的受力状态,提升箱型结构1的刚度,还可以优化两个侧板和第一对接焊缝102的应力结构,减少第一对接焊缝102位置处的应力,降低第一对接焊缝102位置处的应力梯度,减小第一对接焊缝102开裂的情况。
需要指出,第一加强件1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底板100、第一顶板 108以及箱型结构1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翼板114包括:第一侧翼 1140和第二侧翼1142,第一侧翼1140和第二侧翼1142间隔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少第一翼板114所使用的材料,减轻第一翼板114的重量,实现臂架3轻量化要求,还有利于减少第一侧翼1140和第二侧翼1142在焊接时的相互影响,优化箱型结构1上的应力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侧翼1140与第一侧板104焊接,第二侧翼 1142与第二侧板106焊接,也就是第一加强件11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焊接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侧翼1140和第二侧翼1142呈燕尾状延伸,这样既可以确保第一侧翼1140和第二侧翼1142间隔设置,且燕尾状延伸使得第一侧翼1140、第二侧翼1142和第一加强板112之间交界的位置处,大致为弧形,这样有利于减少界面突变,优化应力结构,减小应力。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翼板114沿弧线向第一顶板108方向延伸,有利于减少界面突变,优化应力结构,减小应力。
可以理解,第一底板100在第一对接焊缝102处,为焊接连接,也就是第一底板100包括厚底板1000和薄底板1002这两部分,厚底板1000 和薄底板1002在第一对接焊缝102处焊接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08上设有第一对接焊缝102,第一顶板108在第一对接焊缝102处焊接连接。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08、第一底板100上均设有第一对接焊缝10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位于第一顶板108 和第一底板100之间。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臂架3,包括:本体10,本体10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箱型结构1。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箱型结构1,从而具有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臂架3还包括:连接部200,设于本体10的一端,连接部2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顶板202和第二底板216,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204和第四侧板206,第二顶板202、第二底板216、第三侧板204和第四侧板206围合出连接部200;第三侧板204与箱型结构1的第一侧板104之间设有第二对接焊缝208;和/或第四侧板206与箱型结构1的第二侧板106之间设有第二对接焊缝208;第二加强件210,设于第三侧板204和第四侧板206之间,第二加强件210 在其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二对接焊缝208,第二加强件210与第三侧板 204和第四侧板206焊接连接,第二加强件210还与箱型结构1的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焊接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加强件210,并与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06均焊接连接,使得连接部200和本体10之间,不仅可以通过第二对接焊缝208连接在一起,还通过第二加强件210连接在一起,大幅提升了臂架3连接位置处的刚度,优化了连接位置处的受力,降低了偏载对于第二对接焊缝208的影响,有利于减少第二对接焊缝208的开裂,进而可以降低第二顶板202的开裂。
如图8和图10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加强件210包括第二加强板 212和第二翼板214,第二加强板212在其长度方向上横跨第二对接焊缝 208,也就是第二加强板212的长度方向沿第二对接焊缝208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加强板212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翼板214;位于连接部200一侧的第二翼板214向第二底板216沿弧线延伸,位于本体 10一侧的第二翼板214向箱型结构1的第一底板100沿弧线延伸。
需要指出,第二底板216可以和第一底板100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即第一底板100和第二底板216是同一块板一体成型,仅仅是位置不同,以便于进行区分。
在该实施例中,位于连接部200一侧的第二翼板214向第二底板216 延伸,从多个方向上对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06进行了加强;位于本体10一侧的第二翼板214向第一底板100延伸,对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进行了加强,进一步地使连接部200和本体10的连接位置处从多个方向得到了强化,受力结构得到优化,有利于减少第二对接焊缝208 的开裂;第二翼板214呈沿弧线延伸,有利于减少界面突变,从而减少局部应力过大的现象,并降低偏载对第二对接焊缝208的影响,从而减少第二对接焊缝208和第二顶板202开裂的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翼板214呈燕尾状设置;和/或第二加强板212 与第二顶板202的距离为预设距离;一般而言,预设距离小于第三侧板 204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翼板214呈燕尾状设置,燕尾大致呈弧形,同样可以减少界面突变,从而减小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第二加强板212与第二顶板20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侧板204的宽度的二分之一,使得第二加强板212到第二顶板202的距离,小于第二加强板212到第二底板216 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二加强板212靠近第二顶板202设置,这样有利于适应臂架3的偏载,减小第二顶板202处的应力,从而减小第二顶板202 因第二对接焊缝208开裂而撕裂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底板216和第二顶板202位于第三侧板204和第四侧板206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板204和第四侧板206位于第二底板216和第二顶板202之间。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4,例如混凝土泵车、消防车,包括:车体40,具有臂架3,臂架3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箱型结构1;或如图12所示,作业机械4包括车体40;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臂架3,设于车体40 上。
在该实施例中,车体40的臂架3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箱型结构1,从而具有了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或者车体40采用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臂架3,从而具有了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作业机械4不仅限于混凝土泵车,也可以是消防车、起重机等任意一种具有臂架3的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臂架3的箱型结构1,其第一底板100上对接焊缝位置处设有加强结构,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3所示,第一底板100分为两部分,厚底板1000和薄底板1002,厚、薄是这两者相对而言,即厚底板1000的厚度,大于薄底板1002的厚度;厚底板1000的对接端铣薄至与薄底板1002等厚后对接满焊在一起,焊后第一对接焊缝102双面打磨平整。以第一底板100的中心线为参照对称放置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并点焊定位。然后第一加强板112 放置在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之间,且第一加强板112紧贴在第一底板100的第一对接焊缝102上;第一加强板112在长度方向上,以第一对接焊缝102为中心对称放置,宽度方向上,第一翼板114和第一侧板 104紧贴,第二翼板214和第二侧板106紧贴,并连续焊接。第一加强板 112与第一底板100接触边不焊接。
第一加强板112两端呈燕尾型,也就是第一翼板114和第二翼板214 共同呈燕尾型,并以弧形延伸向侧板中性层,也就是以弧形向第一顶板 108方向延伸,但不超过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的中心。接着放置第一顶板108并点焊定位,最后采用手工焊或机器人焊接的方式,焊接厚底板1000、薄底板1002、第一顶板108和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 之间的连续焊缝。
如图7所示,提出了一种臂架3的头部连接部200的第二顶板202及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06的第二对接焊缝208的加强结构,其实施方式如下:
第三侧板204和第一侧板104对接满焊在一起,形成第二对接焊缝 208;第四侧板206和第二侧板106对接满焊在一起,形成另一条第二对接焊缝208。
焊后,第二对接焊缝208双面打磨平整,以第二底板216的中心线为参照对称放置第二底板216,并点焊定位。放置臂架3头部轴套后,二层板,也就是第二加强件210,放置在第三侧板204和第四侧板206之间,第二加强件210的两侧,也就是第三侧边、第四侧边分别与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06紧贴并连续焊接。
二层板,也就是第二加强件210的两端均呈燕尾状,即第二翼板214 成燕尾状,第二加强件210上位于连接部200一侧的第二翼板214以弧形延伸向臂架3的头部连接部200,位于本体10一侧的第二翼板214延伸过第二对接焊缝208,并以弧形延伸向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6的中性层,也就是向第一底板100方向延伸。
为起到加强的作用,二层板,即第二加强件210的中间部分除两端弧形延伸部分,或者说第二加强板212,与第二顶板202的距离应控制在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06的宽度的一半以内,一半而言,是控制在 100mm以内。
接着放置第二顶板202并点焊定位,最后通过手工焊接或机器人焊接顶板、第二底板216与第三侧板204、第四侧板206的连续焊缝。
本具体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图3中的结构优点:在箱型结构的内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对接焊缝贴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两端的第一翼板以燕尾状延伸向侧板中性层,一方面降低第一对接焊缝整体应力水平,同时局部刚性得到加强,第一对接焊缝两端的应力梯度也减小,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臂架轻量化的要求。
图7中的结构优点:二层板延伸超出侧板的第二对接焊缝,燕尾状的第二翼板延伸向侧板中性层,降低第二顶板拉应力的同时,头部,也就是连接部的刚性得到加强,降低了偏载对侧板第二对接焊缝的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效地提升了臂架的箱型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还提升了臂架连接位置处的强度和刚度,减少了第一对接焊缝、第二对接焊缝开裂的现象。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箱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板(100);
第一顶板(108),与所述第一底板(10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100)和/或所述第一顶板(108)上设有第一对接焊缝(102);
第一侧板(104);
第二侧板(106),与所述第一侧板(10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板(100)、所述第一顶板(108)、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合围出所述箱型结构(1);
第一加强件(110),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110)在长度方向上横跨所述第一对接焊缝(102)的两侧,所述第一加强件(11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件(110)包括第一加强板(112)和第一翼板(114),所述第一加强板(112)在长度方向上横跨所述第一对接焊缝(102)的两侧,所述第一翼板(114)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112)与所述第一底板(100)贴靠,所述第一翼板(114)向所述第一顶板(108)方向延伸;或
所述第一加强板(112)与所述第一顶板(108)贴靠,所述第一翼板(114)向所述第一底板(100)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翼板(11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翼(1140)和第二侧翼(1142),所述第一侧翼(1140)和所述第二侧翼(1142)呈燕尾状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箱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翼板(114)沿弧线向所述第一顶板(108)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箱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件(11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底板(100)在所述第一对接焊缝(102)处焊接相连;和/或所述第一顶板(108)在所述第一对接焊缝(102)处焊接相连;
所述第一底板(100)和所述第一顶板(108)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之间;或
所述第一侧板(104)和所述第二侧板(106)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00)和所述第一顶板(108)之间。
6.一种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箱型结构(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部(200),设于所述本体(10)的一端,所述连接部(200)具有第二顶板(202)、第二底板(216)、第三侧板(204)和第四侧板(206),且所述第二顶板(202)、第二底板(216)、第三侧板(204)和第四侧板(206)围合出所述连接部(200);
所述第三侧板(204)与所述箱型结构(1)的第一侧板(104)之间设有第二对接焊缝(208);和/或所述第四侧板(206)与所述箱型结构(1)的第二侧板(106)之间设有第二对接焊缝(208);
第二加强件(210),设于所述第三侧板(204)和所述第四侧板(206)之间,所述第二加强件(210)在长度方向上横跨所述第二对接焊缝(208),所述第二加强件(21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204)和所述第四侧板(206)焊接连接,以及与所述箱型结构(1)的第一侧板(104)、第二侧板(106)分别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强件(210)包括第二加强板(212)和第二翼板(214),所述第二加强板(212)在长度方向上横跨所述第二对接焊缝(208),所述第二翼板(214)设置于所述第二加强板(21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其中,位于所述连接部(200)一侧的所述第二翼板(214)向所述第二底板(216)沿弧线延伸,位于所述本体(10)一侧的所述第二翼板(214)向所述箱型结构(1)的第一底板(100)沿弧线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臂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翼板(214)呈燕尾状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板(212)与所述第二顶板(20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10.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40),具有臂架(3),所述臂架(3)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箱型结构(1);或
车体(40);
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臂架(3),设于所述车体(40)上。
CN202021215412.4U 2020-06-28 2020-06-28 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 Active CN212705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5412.4U CN212705088U (zh) 2020-06-28 2020-06-28 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5412.4U CN212705088U (zh) 2020-06-28 2020-06-28 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05088U true CN212705088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3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15412.4U Active CN212705088U (zh) 2020-06-28 2020-06-28 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05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87143B1 (ko) 접합 구조체
JP3857324B2 (ja) ボックス・ブーム・ローダー機構
US9187875B2 (en) Arm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KR100591423B1 (ko) 버킷식 굴삭기의 부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40056677A1 (en) Boom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10773845A (zh)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分段的装焊方法
EP0993529B1 (en) Box boom lift arm assembly
KR100979429B1 (ko) 건설기계의 상부프레임
CN212705088U (zh) 箱型结构、臂架和作业机械
JP4752895B2 (ja) 作業機械
JP3836683B2 (ja) 作業機械の作業腕構造
CN210235234U (zh) 一种上层建筑吊运装置
JP3221515U (ja) ブーム支持構造
JP2000199240A (ja) 油圧ショベルのブ―ム構造
JPH10121505A (ja) 油圧ショベルの作業機
JP2008184820A (ja) 建設機械のアッパーフレーム
CN209924002U (zh) 挖掘装载机
CN220927989U (zh) 铲斗和挖掘机
CN217201792U (zh) 一种支腿箱结构及起重机
CN220868330U (zh) 一种挖掘装载机车架
CN212473654U (zh) 装载机后车架
CN221477267U (zh) 一种骨架车纵向大梁和前挑梁的连接结构
JP2007205138A (ja) 溶接構造体
CN110588898A (zh) 一种甲板救生艇吊机基座底部加强结构及工艺方法
JP4031682B2 (ja) 接合構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3

Address after: 417100 Majiajing Village, Shimashan Town, Lianyuan City,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People's East Road)

Patentee after: Loudi Zhong Yuan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31 industrial city,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atentee befor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