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0725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0725U
CN212650725U CN202020570170.4U CN202020570170U CN212650725U CN 212650725 U CN212650725 U CN 212650725U CN 202020570170 U CN202020570170 U CN 202020570170U CN 212650725 U CN212650725 U CN 212650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achine body
heat dissipation
cooking appliance
isolation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01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刚
林达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01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0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0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0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机体、盖体以及电源线,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电源线自所述机体的内部伸出并延伸至所述盖体之外;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底部与所述盖体之间的隔离盖,所述隔离盖上开设有用于允许所述电源线通过的连通孔;所述隔离盖与所述机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隔热腔,且所述连通孔连通于所述隔热腔。该烹饪器具,通过将隔离盖设置于机体与盖体之间,并使隔离盖与机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隔热腔,从而使得电源线处于快速散热的环境中。如此设置,不仅能够相应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够提高烹饪器具运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通常需要机体在高温下对食物进行烹制,因此,机体内通常设有加热元件。为机体供电的电源线自机体内部向外延伸,并插接至外部电源处。靠近热源位置的电源线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极易使电源线外部的绝缘层迅速老化或甚至出现焦烧电源线的危急情况。如此,不仅影响电源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影响烹饪器具运行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烹饪器具,通过将隔离盖设置于机体与盖体之间,并使隔离盖与机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隔热腔,从而使得设置于隔热腔内的电源线能够处于相对较大的散热空间内,且机体内的电源线通过隔热腔放置于台面上,以使得电源线处于快速散热的环境中。如此设置,不仅能够相应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够提高烹饪器具运行的安全性。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机体、盖体以及电源线,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电源线自所述机体的内部伸出并延伸至所述盖体之外;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底部与所述盖体之间的隔离盖,所述隔离盖上开设有用于允许所述电源线通过的连通孔;所述隔离盖与所述机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隔热腔,且所述连通孔连通于所述隔热腔。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盖与所述机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隔热腔通过所述散热通道连通外部。如此设置,使得隔热腔内的热量能够快速地逸散至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开设于所述隔离盖的侧部。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散热通道能够外露于机体,从而能够使隔热腔内的热量快速逸散。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在所述隔离盖的侧部上相互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使得隔热腔内的热量不仅能够快速逸散,同时还能够防止外部的杂质或者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隔热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盖中的至少两个侧部与所述机体的底部之间均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两个所述散热通道之间相对设置。如此设置,隔热腔内的热量能够通过两个相对侧部上的散热通道形成对流,以使隔热腔内的热量更加快速地逸散至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盖中的四个侧部与所述机体的底部之间均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四个所述散热通道之间两两相对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加速隔热腔内的散热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孔位于所述隔离盖中相对远离所述机体中心位置的半区内。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穿设于连通孔内的电源线尽可能的远离热源,并能够相应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孔的孔型与所述电源线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如此设置,使得电源线便于穿设在连通孔内并且不易在连通孔内产生明显的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盖上开设有供所述电源线伸出的出线孔,所述出线孔位于所述隔离盖的侧部。如此设置,能够使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的电源线能够顺利伸出隔离盖。
进一步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机体底部的支撑件,所述盖体的底面与所述支撑件的底面相对所述机体平齐。如此设置,能够使得设置有隔离盖的机体能够平稳地放置于台面,且烹饪器具不易发生倾倒。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将隔离盖设置于机体与盖体之间,并使隔离盖与机体的底部之间形成隔热腔,从而使得设置于隔热腔内的电源线能够处于相对较大的散热空间内,且机体内的电源线通过隔热腔放置于台面上,以使得电源线处于快速散热的环境中。如此设置,不仅能够相应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够提高烹饪器具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部分的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烹饪器具在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00、烹饪器具;10、机体;11、第一烤盘组件;12、第二烤盘组件;13、安装槽;14、过线孔;15、固定柱;20、盖体;30、隔离盖;31、底壁;32、侧部;33、隔热腔;34、连通孔;35、散热通道;36、延伸部;361、第一腔体;362、出线孔;37、安装孔;4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部分的拆解示意图。
烹饪器具100通常用于烹煮食材。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烹饪器具100为煎烤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100还可以是其他厨房电器,例如电饭锅、电烤箱、电高压锅等电器设备。这些烹饪器具100需要通电后对内部进行加热使用。
烹饪器具100包括机体10、电源线(图未示)及盖体20,机体10为烹饪器具100的壳体,电源线自机体10内部伸出并延伸至盖体20外,盖体20设置于机体10的底部。此外,机体10内部还设有加热元件(未标号),以供烹饪器具100烹饪食材。机体10用于容置加热元件,电源线用于将机体10内的加热元件电性连接至外部电源,盖体20用于盖设机体10底部的电源线出线处。
本实施例中,机体10可以指烹饪器具100的电器本体或者仅指烹饪器具100的外壳。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烹饪器具100对食材进行煎烤,机体10还可以设有第一烤盘组件11、第二烤盘组件12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电线组件(未标号)。其中,第一烤盘组件11与第二烤盘组件12相互铰接,且通过电线组件实现第一烤盘组件11与第二烤盘组件12之间的电性连接。第一烤盘组件11与第二烤盘组件12两个相对的面用于直接接触食材并能够通过自身的温度煎烤食材。
为了便于使食材均匀受热且缩短对应的烹饪时间,第一烤盘组件11及第二烤盘组件12内均设置有对应的加热元件,例如加热管或者加热板。电源线对应电性连接于第二烤盘组件12内的加热元件,并通过电线组件电性连接于第一烤盘组件11。
在具体使用时,将第一烤盘组件11通过翻转打开,将食材放置在第一烤盘组件11与第二烤盘组件12之间,将电源线插接至外部电源并接通,加热元件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发热后即将热量传递至第一烤盘组件11及第二烤盘组件12上,从而实现对位于第一烤盘组件11及第二烤盘组件12之间的食物加热的目的。
当然,煎烤机还会设置导热元件、温度计或者其他的元件来提高煎烤的效率或者辅助控制功能的实现,这些功能元件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作赘述。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由于烹饪器具100的功能不同,其对应设置的内部元件也相应不同。因此,第一烤盘组件11、第二烤盘组件12以及电线组件不是必要的元件,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完善煎烤机本身的功能,而作为具体实施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机体10大致呈箱形,机体10用于容置第二烤盘组件1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机体10的形状可以根据其内部需要安装的元件而相应设置。
在烹饪器具100中,机体10大致设置于烹饪器具100中的底部位置,用于容纳及承载烹饪器具100中的其他元件。
进一步地,机体10的底部部分向外延伸并围设形成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开设有过线孔14;过线孔14贯穿机体10底部。机体10内部与安装槽13之间通过过线孔14相互连通。安装槽13用于与盖体20相互盖设并容置部分电源线,过线孔14用于使电源线从机体10内部伸出。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3大致为方形槽;过线孔14大致为圆形孔,过线孔14的直径略大于电源线的横截面积,使得电源线便于穿设于过线孔14并且不易在过线孔14内相对晃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3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的槽体,例如圆形槽,只要能够与盖体20相配合并盖设安装槽13的开口即可;过线孔14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槽,只要能够实现穿设电源线的功能即可。
考虑到机体10底部设有能够伸出电源线的安装槽13及过线孔14,为了防止液体通过过线孔14进入机体10内,机体10上对应设置有盖体20。盖体20大致呈板状,盖体20的形状与安装槽13的开口大小及形状相匹配,且盖体20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安装于机体10并覆盖安装槽13的开口。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2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机体10,例如胶固或者卡接等,只要能够使盖体20相对固定于机体10的底部即可。
电源线包括导线及包覆于导线外表面的绝缘层。电源线还连接有用于插接外部电源的插头。电源线由机体10内部从安装孔37伸出且延伸至盖体20外,并通过插头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2及图3,图2为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组装后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烹饪器具100在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现有的烹饪器具中,由于机体与加热元件距离较近,且在烹饪器具0开机运行后,机体底部一直贴靠于放置烹饪器具的台面上。因此,电源线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位于安装槽内的电源线一直处于一个相对温度较高的使用环境中,使得靠近热源位置的电源线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极易使电源线外部的绝缘层迅速老化或甚至出现焦烧电源线的危急情况。如此,不仅影响电源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影响烹饪器具运行的安全性。
为了提升机体10底部的散热效率,使得电源线处的热量能够得到相应的缓解,机体10的底部与盖体20之间还设有隔离盖30,通过隔离盖30与安装槽13壁面之间形成一个隔热腔33,使得设有电源线的散热空间变大,且不直接贴靠于放置烹饪器具100的台面上,从而能够相应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提高烹饪器具100运行的安全性。
隔离盖30大致呈方形盖,且与安装槽13的开口相匹配。隔离盖30能够盖设于安装槽13,并与安装槽13的壁面相抵接。隔离盖30包括底壁31及围设于底壁31的四个侧部32;底壁31用于盖设安装槽13并与安装槽13的壁面形成隔热腔33,侧部32用于抵接安装槽13的壁面并与底壁31配合形成隔热腔33。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隔离盖30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截面为圆形的盖体,只要能够实现与机体10的底部之间围设并形成隔热腔33即可;安装槽13不是必要的设置,隔离盖30可以与机体10的底部连接,并与机体10的底部直接形成隔热腔33。
本实施方式中,隔离盖30的底壁31开设有连通孔34,连通孔34与隔热腔33相连通,并用于允许电源线通过。优选地,连通孔34的位置与过线孔14的位置相应设置,即使得连通孔34中心到达过线孔14中心的距离最短,以使得电源线在隔热腔33内的长度最短,且便于电源线伸出隔离盖3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通孔34还可以开设于侧部32上,只要能够实现电源线从隔离盖30伸出的隔热腔33即可;连通孔34还可以贯通整个底壁31,即不设置隔离盖30的底壁31,隔离盖30的腔体与安装槽13的腔体完全贯通,只要能够实现扩大电源线的散热空间且同时能够使得电源线伸出即可。
考虑到烹饪器具100的加热元件通常设置于机体10的中心位置,为了使电源线的设置位置尽量远离热源,连通孔34设置于隔离盖30中相对远离机体10中心的半区(半区是指连通孔34的中心位于相对远离机体10中心的半扇区域)内,以延长连通孔34内电源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连通孔34的孔型与电源线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得电源线便于穿设在连通孔34内并且不易在连通孔34内产生明显的晃动。
为了使隔热腔33内的热量能够快速逸散,隔离盖30与安装槽13壁面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35,散热通道35可以设置于隔离盖30及/或安装槽13的壁面上,也可以是贯穿壁面的孔洞或者凹槽,只要能够实现使隔热腔33内部的热量逸散至外部即可。
由于安装槽13的壁面凸设于机体10的底部,隔离盖30对应抵接于安装槽13的壁面,使得隔热腔33超出机体10底部所在的平面,从而使得设置于隔离盖30与安装槽13壁面之间的散热通道35外露于机体10底部。如此设置,使得隔热腔33内的热量能够快速地逸散至外部。
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通道35设置于隔离盖30中的两个相对的侧部32,隔热腔33内的热量能够通过两个相对侧部32上的散热通道35形成对流,以使隔热腔33内的热量更加快速地逸散至外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散热通道35也可以设置在隔离盖30的四个侧部32上,且散热通道35两两相对设置;若隔离盖30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则散热通道35以隔离盖30的圆心呈轴对称设置,只要散热通道35的设置位置能够便于形成热量的对流即可。
具体地,为了使得散热通道35便于加工成型,隔离盖30的侧部32开设有散热孔(未标号),散热孔的壁面与机体10的安装槽13壁面之间形成散热通道35。优选地,散热孔的数量为多个,且位于同一侧部32上的多个散热孔相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使得隔热腔33内的热量不仅能够快速逸散,同时还能够防止外部的杂质或者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隔热腔33内。
进一步地,开设于两个相对侧部32上的散热孔在同一平面的投影一致。如此设置,两个相对侧部32上的散热孔形成较短的快速对流通道,使得隔热腔33内的热量能够通过快速对流通道进行快速散热。
为了使隔离盖30便于连接至盖体20并相应增加散热空间,隔离盖30的侧部32还包括延伸部36。隔离盖30的侧部32朝向远离机体1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延伸部36,延伸部36用于与盖体20相连接并形成第一腔体361。延伸部36不仅能够用于与盖体20相连接,而且还能够使电源线的散热空间也相应增加,以提升电源线的散热效率;不仅如此,延伸部36还能够将机体10底部垫高,并使机体10底部与放置烹饪器具100台面之间的空间增加,以使得机体10底部的散热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
进一步地,为了使设置于第一腔体361内的电源线能够顺利伸出隔离盖30,隔离盖30的延伸部36上开设有与电源线相匹配的出线孔362,电源线自机体10内部依次穿过过线孔14、连通孔34及出线孔362并伸出隔离盖3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线孔362还可以开设于侧部32的其他位置或者盖体20上,只要能够实现电源线伸出机体10的目的即可。
为了便于隔离盖30的加工成型,隔离盖30的侧部32之间设有圆倒角。
为了使隔离盖30安装在机体10底部,隔离盖30的底壁31开设有四个安装孔37,且四个安装孔37对应设置于隔离盖30靠近四个圆倒角的位置;对应地,安装槽13的对应位置与还设置有四个固定柱15,隔离盖30通过四个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于固定柱15,以使得隔离盖30与机体10底部之间相对固定,且能够通过拆除螺纹紧固件使隔离盖30与机体10相分离。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隔离盖3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机体10底部,例如胶粘或卡接,只要能够实现隔离盖30于机体10底部相对固定即可。
为了便于盖体20安装于隔离盖30,隔离盖30采用上述相同的螺纹连接方式固定于盖体20,在此不做赘述。
考虑到隔离盖30的机体10能够平稳地放置于台面,机体10底部远离隔离盖30的一侧安装有支撑件40,支撑件40大致呈“U”形,且支撑件40的两端朝向机体10机体10底部发生弯折并与机体10的底部固定连接,“U”形支撑件40的中部位置用于形成与放置台面之间的支撑接触点。当然,支撑件40可以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及要求相应设置。
为了使机体10能够大致平行地放置于台面,支撑件40的底面与盖体20的底面相对机体10平齐。具体地,支撑件40底面相对于机体10底面高度与盖体20的底面相对于机体10底面的高度大致等高,或者上述两者分别距离机体10底部之间的高度差设置在5%~10%。如此设置,设置有隔离盖30的机体10能够平稳地放置于台面、且不易发生倾翻。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100,通过将隔离盖30设置于机体10与盖体20之间,使得隔离盖30与机体10的底部之间形成隔热腔33,进而使得设置于隔热腔33内的电源线能够处于相对较大的散热空间内,且机体10内的电源线通过隔热腔33放置于台面上,以使得电源线处于快速散热的环境中。如此设置,不仅能够相应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够提高烹饪器具100运行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一些能够表示方位的名词,例如“上”、“下”、“底部”、“内”、“外”等,是针对烹饪器具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放置位置而言,而并非是该部件设置的绝对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机体(10)、盖体(20)以及电源线,所述盖体(20)盖设于所述机体(10)的底部,所述电源线自所述机体(10)的内部伸出并延伸至所述盖体(20)之外;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10)的底部与所述盖体(20)之间的隔离盖(30),所述隔离盖(30)上开设有用于允许所述电源线通过的连通孔(34);所述隔离盖(30)与所述机体(10)的底部之间形成隔热腔(33),且所述连通孔(34)连通于所述隔热腔(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盖(30)与所述机体(10)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35),所述隔热腔(33)通过所述散热通道(35)连通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35)开设于所述隔离盖(30)的侧部(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35)包括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在所述隔离盖(30)的侧部(32)上相互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盖(30)中的至少两个侧部(32)与所述机体(10)的底部之间均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35),两个所述散热通道(35)之间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盖(30)中的四个侧部(32)与所述机体(10)的底部之间均形成有所述散热通道(35),四个所述散热通道(35)之间两两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34)位于所述隔离盖(30)中相对远离所述机体(10)中心位置的半区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34)的孔型与所述电源线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盖(30)上开设有供所述电源线伸出的出线孔(362),所述出线孔(362)位于所述隔离盖(30)的侧部(3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机体(10)底部的支撑件(40),所述盖体(20)的底面与所述支撑件(40)的底面相对所述机体(10)平齐。
CN202020570170.4U 2020-04-16 2020-04-1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2650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0170.4U CN212650725U (zh) 2020-04-16 2020-04-1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0170.4U CN212650725U (zh) 2020-04-16 2020-04-1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0725U true CN212650725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5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0170.4U Active CN212650725U (zh) 2020-04-16 2020-04-1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0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14713B2 (en) Electric waffle maker or steak grill
CN105078283A (zh) 多煎烤模式的煎烤器
US6362459B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roaster oven with digital control assembly
CN205410953U (zh) 烹饪器具
US8344289B2 (en) Terminal block cool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ic cooking range
CN205514194U (zh) 烹饪设备
CN110859523A (zh) 空气炸锅
CN212650725U (zh) 烹饪器具
US4216370A (en) Electric countertop cooking appliance
EP4094644B1 (en) Air fryer having basket with detachable cover plate
CN21774406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KR20200008518A (ko) 전기 로스터
CN211299594U (zh) 空气炸锅
CN113907619A (zh) 底座组件及烹饪装置
CN111329333A (zh) 便携式加热容器
JP5896951B2 (ja) 加熱調理容器
CN220546168U (zh) 烹饪器具
JP3150323U (ja) 加熱調理器の蓋と電熱型加熱モジュールとが着脱可能な加熱装置
US2775684A (en) Cooking utensil
JP2008215767A (ja) 加熱調理器
KR102319351B1 (ko) 전기 로스터
CN210611928U (zh) 电煎锅
CN217090390U (zh) 一种蒸汽式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器安装结构
CN213075385U (zh) 便携式加热容器
CN211155323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