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1928U - 电煎锅 - Google Patents

电煎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1928U
CN210611928U CN201920794203.0U CN201920794203U CN210611928U CN 210611928 U CN210611928 U CN 210611928U CN 201920794203 U CN201920794203 U CN 201920794203U CN 210611928 U CN210611928 U CN 210611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
control device
electric frying
temperature control
po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42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慧
杨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42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1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1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1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煎锅,包括外壳以及嵌装于所述外壳中的锅体,所述外壳与所述锅体的外底面之间还装设有温控装置,所述锅体的底部朝向锅口方向内凹,所述温控装置导热连接于该内凹的处,由于锅体的底部朝向锅口方向内凹,当锅体出现干烧时,锅底内凹处的水会最先烧干,温控装置设置于此处,可以使其更灵敏地感测到锅体的干烧状况,从而更可靠的避免电煎锅由于干烧而导致的局部温度过高的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电煎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煎锅。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厨房中的家用电器层出不穷。其中,电煎锅以其能够同时实现煎、煮、炒等多种烹饪功能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相关现有技术中披露的电煎锅一般包括底壳以及嵌装于底壳中用于盛放食物的锅体,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元件一般设置于底壳与锅体外底面之间。为控制锅体的加热温度,电煎锅中一般还设置有位于锅体底面中心处的温控器,当锅体温度超过预设值时,该温控器能够控制电加热元件断电,以停止对锅体的加热。但是,电煎锅的锅体底面一般为平面,当锅体内仅中心处积水或积存有油液,而其他位置均已出现干烧时,设置于锅体中心处的温控器控制电加热元件断电会出现一定时间的延迟,导致锅体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煎锅,该电煎锅能够在锅体干烧时及时断电,避免出现锅体局部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
一种电煎锅,包括外壳以及嵌装于所述外壳中的锅体,所述外壳与所述锅体的外底面之间还装设有温控装置,所述锅体的底部朝向锅口方向内凹,所述温控装置导热连接于该内凹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装置导热连接于该内凹的顶点处。
如此设置,由于锅体的底部朝向锅口方向内凹,当锅体出现干烧时,锅底内凹位置的水会最先烧干,温控装置设置于此处,可以使其更灵敏地感测到锅体的干烧状况,从而更可靠的避免电煎锅由于干烧而导致的局部温度过高的安全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底部整体朝向锅口方向内凹形成弧形内凹的锅底。
如此设置,锅体的底部整体内凹,可以保持锅底本身的整体性,以满足锅底的煎烤功能的需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锅体之间还装设有用于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固定连接至所述锅体外底壁上的加热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加热管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锅体导热接触,所述温控装置装设于所述安装架上。
如此设置,加热管与锅体的外底壁之间固定,从而使得安装架与锅体的底部导热接触,温控装置装设于安装架上,可以简化温控装置与锅体之间的装配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设置为圆环形,所述安装架包括自该圆环的中心辐射至所述加热管上的多根架体,所述温控装置装设于多根所述架体的交汇处。
如此设置,安装架与加热管之间的固定更加可靠,进而使得温控装置与锅体之间的导热连接更加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外底面于所述加热管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外壳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的第三连接柱。
如此设置,锅体与外壳之间的连接位置距离锅体底部内凹的顶点较远,可以避免锅体温度升高时导致第二连接柱和/或第三连接柱受热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柱和所述第三连接柱对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环绕所述加热管间隔布置。
如此设置,可以使锅体与外壳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锅体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板,所述温控装置安装于所述隔热板上并与所述锅体底部的内凹处导热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利用电煎锅内的结构用以安装温控装置,并保持温控装置与锅体底部内凹处导热连接,以简化电煎锅的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设置有穿透所述外壳底壁的散热孔。
如此设置,可以使锅体产生的热量迅速自该散热孔散出,避免锅体与外壳之间的元器件受到高温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侧壁上端具有朝向所述外壳延伸的支撑缘,所述支撑缘能够与所述外壳的上边缘插接。
如此设置,可以在电煎锅外表面形成近似一体的侧壁,插接结构可以美化产品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煎锅的剖面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电煎锅的分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第三连接柱;11、散热孔;2、锅体;20、第二连接柱;21、支撑缘;3、温控装置;4、加热装置;40、加热管;41、安装架;410、架体;42、连接板体;420、第一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煎锅,包括外壳1以及嵌装于外壳1中的锅体2,其中:锅体2的外底面上设置有用于对锅体2的底面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4,以及用于控制锅体2的工作温度的温控装置3。加热装置4与外部电源连接通电后,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锅体2进行加热,当锅体2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温控装置3工作并断开加热装置4的电连接,避免锅体2的温度进一步升高。
锅体2的底部朝向锅口方向内凹,温控装置3导热连接至该内凹的处。较佳地,温控装置3导热连接于该内凹的顶点处。锅体2底部的内凹处可能为一个较大面积的弧形表面,并不强调温控装置3严格位于该内凹的几何意义上的顶点处,其也可以偏离该顶点一定的距离,较佳地,温控装置3上的导热连接位置覆盖该内凹的顶点,以更加灵敏地感测锅体2内的干烧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2底部可以是小区域的局部内凹,以在锅体2的底面形成一个朝向锅口方向微凸的结构,当锅体2内的水或汤汁减少至可能发生干烧时,锅体2底部的这一位置处首先露出水面,此后,加热装置4继续工作,锅体2底面的这一位置温度升高最快,由于温控装置3设置于此,因此,其可以迅速检测到锅体2的这一状况并及时断开加热装置4的电连接,从而避免锅体2发生干烧。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2的底部整体朝向锅口方向内凹形成弧形内凹的锅底。这种实施方式同样可以使温控装置3灵敏地检测到锅体2的干烧状况。相比于锅体2底面局部内凹的实施方式,整体内凹的方式可以使锅体2的底面保持基本平整,以避免影响锅体2作为煎锅使用。
加热装置4包括固设至锅体2外底壁上的加热管40以及连接于该加热管40上的安装架41,该安装架41与锅体2导热接触,温控装置3装设于安装架41上。锅体2的外底壁与加热管40之间可以采用铆接固定,进而将安装架41导热连接于锅体2的外底壁上,这样,在固定加热装置4的同时可以将温控装置3安装至锅体2上。
加热管40可以设置为圆环形,安装架41包括自该圆环形的中心辐射至加热管40上的多根架体410,温控装置3装设于多根架体410的交汇处。进一步地,多根架体410的交汇处还设置有连接板体42,该连接板体42背向锅体2外底面的方向凸设有第一连接柱420,温控装置3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至该第一连接柱420上。
安装架41本身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是多根架体410相互焊接固定形成的整体,相似地,连接板体42与架体410之间可以分体成型并固定,也可以一体制造形成位于整体的安装架41,只要能够保证锅体2的温度能够可靠传导至连接板体42上装设的温控装置3即可。
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体1与锅体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隔热板(图未示),温控装置3安装至所述的隔热板上,并保持温控装置3与锅体2底面的内凹处导热连接。这样,可以不必对锅体2底部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而利用电煎锅原有结构对温控装置3进行安装定位,从而简化电煎锅的装配过程。
锅体2的外底面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柱20,外壳1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柱20对应的第三连接柱10,选择适当的连接件穿连于第二连接柱20余第三连接柱10之间即可固定锅体2于外壳1内部。第二连接柱20可以对应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二连接柱20间隔环绕布置于加热管40外,从而使锅体2与外壳1之间连接的拉紧力均匀分布。
外壳1的底部还设置有穿透外壳1的散热孔11,通过该散热孔11可以散出外壳1与锅体2之间积蓄的热量,避免两者之间温度过高影响电煎锅的用电安全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锅体2的侧壁上端具有朝向外壳1延伸的支撑缘21,该支撑缘21与外壳1的上边缘插接,如此,在这个位置装配到位后,锅体2与外壳1的侧壁能够形成为一个连续表面,电煎锅整体的美观度更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煎锅,包括外壳(1)以及嵌装于所述外壳(1)中的锅体(2),所述外壳(1)与所述锅体(2)的外底面之间还装设有温控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底部朝向锅口方向内凹,所述温控装置(3)导热连接于该内凹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3)导热连接于该内凹的顶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底部整体朝向锅口方向内凹形成弧形内凹的锅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锅体(2)之间还装设有用于对所述锅体(2)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至所述锅体(2)外底壁上的加热管(40)以及连接于所述加热管(40)上的安装架(41),所述安装架(41)与所述锅体(2)导热接触,所述温控装置(3)装设于所述安装架(4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0)设置为圆环形,所述安装架(41)包括自该圆环的中心辐射至所述加热管(40)上的多根架体(410),所述温控装置(3)装设于多根所述架体(410)的交汇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外底面于所述加热管(40)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柱(20),所述外壳(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柱(20)连接的第三连接柱(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柱(20)和所述第三连接柱(10)对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柱(20)环绕所述加热管(40)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锅体(2)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板,所述温控装置(3)安装于所述隔热板上并与所述锅体(2)底部的内凹处导热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还设置有穿透所述外壳(1)底壁的散热孔(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煎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侧壁上端具有朝向所述外壳(1)延伸的支撑缘(21),所述支撑缘(21)能够与所述外壳(1)的上边缘插接。
CN201920794203.0U 2019-05-29 2019-05-29 电煎锅 Active CN210611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4203.0U CN210611928U (zh) 2019-05-29 2019-05-29 电煎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4203.0U CN210611928U (zh) 2019-05-29 2019-05-29 电煎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1928U true CN210611928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5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4203.0U Active CN210611928U (zh) 2019-05-29 2019-05-29 电煎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1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2112A (zh) 一种新型电饭锅控温总成及应用该控温总成的电饭锅
US6593550B1 (en) Energy savings circumferential base for cooking utensils
CN210611928U (zh) 电煎锅
CN210611914U (zh) 一种防烫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0075628U (zh) 一种聚磁电磁发热装置及电磁灶具
CN210204505U (zh) 烤盘组件及其煎烤机
CN212089275U (zh) 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611837U (zh) 电热锅
CN208973296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榨汁机
CN211795822U (zh) 一种电炖锅的发热结构及电炖锅
KR200159705Y1 (ko) 가스버너의 버너바디
CN214433767U (zh) 一种多功能煎烤炉
CN210399021U (zh) 一种电磁灶
KR101754358B1 (ko) 휴대용 전기 조리기기
CN212037149U (zh) 烹饪器具
CN215127574U (zh) 一种具有底部加热系统的空气炸锅
CN214180148U (zh) 一种超薄的饭菜加热板
KR101778880B1 (ko) 고효율 구조의 전기로스터
CN212650725U (zh) 烹饪器具
CN211299474U (zh) 一种多功能火锅炉
CN214284435U (zh) 一种电火锅
CN214964691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密封结构
CN213850180U (zh) 一种支撑牢固的空气炸锅
CN215777494U (zh) 煎烤机
CN21522677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