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7687U - 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7687U
CN212637687U CN202021527205.2U CN202021527205U CN212637687U CN 212637687 U CN212637687 U CN 212637687U CN 202021527205 U CN202021527205 U CN 202021527205U CN 212637687 U CN212637687 U CN 212637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fender
car
boundary beam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72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梦阳
吴维
沈亮
许明达
何君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72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7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7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76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翼子板支架设于汽车边梁之上,翼子板支架呈字母“L”形设置,翼子板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一弯折部进行连接,弯折部设有一开口状的压溃结构,第一连接板连接至汽车边梁的侧面,第二连接板的水平面高于汽车边梁的上表面且朝向汽车机舱内部延伸,第二连接板的下端面与汽车边梁的上端面之间构成压溃空间,汽车机舱盖的边缘搭接于第二连接板之上,当汽车机舱盖受到撞击时,第二连接板朝向压溃空间内溃缩。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翼子板支架Z向刚度过大、导致对人体伤害值偏高的问题,并提升了翼子板中部位置的抗凹性能。

Description

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行人保护是C-NCAP三大测试板块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际交通事故中,大多数严重伤亡的情况是由于行人与汽车发动机罩、挡风玻璃、保险杠等位置发生碰撞所造成,因此,如何通过行人保护研究来降低行人在碰撞的致死伤残率已经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研究重点。C-NCAP行人保护试验分为头型试验和腿型试验,其中头型试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降低前舱盖部位头型撞击点的刚度值,减小头部撞击加速度,从而降低假人头部伤害值。经过试验得出,翼子板安装点是头型试验伤害值偏高的部位。
造成上述不足的原因具体是:现有的翼子板安装板采用“几”字形支架,Z向刚度偏大,这将导致机舱盖在受到人体头部撞击后向下溃缩行程不足,人体头部与该位置接触后加速度较大,伤害值也就越高。另外,传统的翼子板仅上部边沿通过翼子板支架与车身边梁连接,翼子板的中部位置缺乏相应支撑,导致翼子板的中部抗凹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子板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翼子板支架Z向刚度过大,导致该部位对人体伤害值偏高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翼子板中部位置抗凹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翼子板支架,设于汽车边梁之上以固定汽车翼子板,所述翼子板支架呈字母“L”形设置,所述翼子板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一弯折部进行连接,所述弯折部上设有一开口状的压溃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至所述汽车边梁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汽车边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汽车机舱内部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汽车边梁的上端面之间构成压溃空间,汽车机舱盖的边缘搭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上,当所述汽车机舱盖受到撞击时,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压溃空间内溃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翼子板支架通过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设置为字母“L”形,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弯折部设有一开口状的压溃结构,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汽车边梁的上表面之间构成压溃空间,汽车机舱盖的边沿部分搭接于第二连接板之上,当汽车机舱盖受到撞击时,汽车机舱盖的边沿部分促使第二连接板朝向溃缩空间内溃缩,通过弱化翼子板支架Z向刚度,有效减小对人体的伤害值;同时,该翼子板支架的第一连接板与汽车翼子板连接,提高了汽车翼子板中部位置的抗凹性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溃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汽车边梁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溃结构的开口形状呈“U”形或“V”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边缘向外延伸设有边梁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边梁连接板连接至所述汽车边梁的侧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边梁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过渡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边梁连接板上设有两条第二加强筋,两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连,每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向所述边梁连接板的外侧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边梁连接板与所述汽车边梁通过焊接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贯穿设有第一通孔,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至所述汽车翼子板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板贯穿设有第二通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汽车翼子板的唇边连接至所述第二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来一种翼子板总成,包括汽车翼子板,所述翼子板总成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翼子板支架,所述翼子板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翼子板支架分别设于所述汽车边梁之上,两个所述翼子板支架分别用于固定所述汽车翼子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来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翼子板总成,所述翼子板总成为两组,两组所述翼子板总成分别设于汽车机舱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翼子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翼子板支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翼子板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翼子板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与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与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翼子板支架,该翼子板支架100设于汽车边梁300之上以用于固定汽车翼子板200,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支架100,能够稳定的将汽车翼子板200安装于上述的汽车边梁300之上。
在本实施例当中,翼子板支架100呈字母“L”形设置,翼子板支架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0与第二连接板20,第一连接板10与第二连接板20通过一弯折部30进行连接,弯折部30上设有一开口状的压溃结构31,第一连接板10固定至汽车边梁300的侧面,第二连接板20的水平面高于汽车边梁300的上表面且朝向汽车机舱内部延伸,第二连接板20的下端面与汽车边梁300的上端面之间构成压溃空间32,汽车机舱盖400的边缘搭接于第二连接板20之上。
通过将第一连接板10与第二连接板20设置成字母“L”形,且第一连接板10与第二连接板20之间的弯折部30设置一开口状的压溃结构31,这样便可以使得,假设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时,人体头部落在汽车机舱盖400上被翼子板支架100所支撑的区域时,由于汽车机舱盖400搭接于第二连接板20之上,第二连接板20在受到冲击时便可向压溃空间32内溃缩,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减小了头部撞击时所产生的加速度,从而减小对人体头部的伤害值。
设置压溃结构31的原理在于:该压溃结构31通过适当弱化弯折部30的结构强度,以弱化第二连接板20的Z向刚度,这样便可以使得汽车发生碰撞时,该翼子板支架100易于被压溃及吸能。进一步的,上述提到的压溃结构31的开口朝向汽车边梁300一侧,能够有效防止第一连接板10与第二连接板20之间受冲击断裂。为了获得良好的压溃性能,本实施例当中,压溃结构31的开口呈字母“U”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该压溃结构31是通过设置一开口来实现弱化第二连接板20的Z向刚度,其它具有开口状结构的压溃结构31(如字母“V”形)也应当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增加翼子板支架100与汽车边梁300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并不通过第一连接板10与汽车边梁300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0的边沿向外延伸设置边梁连接板40,该翼子板支架100通过边梁连接板40与汽车边梁300进行连接;优选的,该边梁连接板40通过激光焊接至汽车边梁300的侧面。
具体的,第一连接板10与边梁连接板40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50过渡连接,该第一加强筋50的截面呈圆弧状,这样便可以提升第一连接板10与边梁连接板40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第一加强板的Y向强度;本实施例当中通过提升第一加强板Y向形变的阀值,当第一加强板连接至汽车翼子板200的中部位置时,有效增加汽车翼子板200中部位置的抗凹性能。
而为了增加边梁连接板40的局部强度,边梁连接板40上设有两条第二加强筋60,两条第二加强筋60分别与第一加强筋50相连,每条第二加强筋60向边梁连接板40的外侧延伸;上述两条第二加强筋60均呈弯折状,以提升边梁连接板4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当中,汽车翼子板200是这样固定至翼子板支架100的:第一连接板10贯穿设有第一通孔11,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11连接至汽车翼子板200的中部位置,可有效增加对汽车翼子板200中部位置的支撑作用,以提升汽车翼子板200中部位置的抗凹性能。相同的,第二连接板20贯穿设有第二通孔21,紧固件穿过汽车翼子板200的唇边201连接至第二通孔21内。这样能够保证汽车翼子板200的顶部获得良好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出来一种翼子板总成,该翼子板总成包括汽车翼子板200以及第一实施例中的翼子板支架100,每组翼子板总成中,翼子板支架1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翼子板支架100分别设于汽车边梁300之上,两个翼子板支架100分别用于固定汽车翼子板200。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出来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翼子板总成,翼子板总成为两组,两组翼子板总成分别设于汽车发动机舱的两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与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与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翼子板支架,设于汽车边梁之上以固定汽车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支架呈字母“L”形设置,所述翼子板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一弯折部进行连接,所述弯折部上设有一开口状的压溃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至所述汽车边梁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汽车边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汽车机舱内部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汽车边梁的上端面之间构成压溃空间,汽车机舱盖的边缘搭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上,当所述汽车机舱盖受到撞击时,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压溃空间内溃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结构的开口朝向所述汽车边梁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结构的开口形状呈“U”形或“V”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边缘向外延伸设有边梁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边梁连接板连接至所述汽车边梁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边梁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连接板上设有两条第二加强筋,两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连,每条所述第二加强筋向所述边梁连接板的外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连接板与所述汽车边梁通过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贯穿设有第一通孔,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至所述汽车翼子板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板贯穿设有第二通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汽车翼子板的唇边连接至所述第二通孔内。
9.一种翼子板总成,包括汽车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总成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支架,所述翼子板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翼子板支架分别设于所述汽车边梁之上,两个所述翼子板支架分别用于固定所述汽车翼子板。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翼子板总成,所述翼子板总成为两组,两组所述翼子板总成分别设于汽车机舱的两侧。
CN202021527205.2U 2020-07-28 2020-07-28 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37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7205.2U CN212637687U (zh) 2020-07-28 2020-07-28 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7205.2U CN212637687U (zh) 2020-07-28 2020-07-28 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7687U true CN212637687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64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720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37687U (zh) 2020-07-28 2020-07-28 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7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23642U (zh) 车辆电池包安装结构、用于车辆电池包的保护支架和车辆
CN206589655U (zh) 一种车辆电池包防护装置及使用该防护装置的车辆
CN208698886U (zh) 一种前顶横梁连接板
KR100747029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부 구조
CN212637687U (zh) 翼子板支架、翼子板总成及汽车
CN21214902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机罩外板的支撑结构
CN111516626A (zh) 前保险杠底部护板结构
CN103129628B (zh) 汽车的车身
CN212148755U (zh) 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盖及车辆
CN112810701B (zh) 一种汽车前端安装骨架
CN212796774U (zh) 一种前保险杠支架及车辆
CN210212310U (zh) 一种汽车空调通风格栅系统及其汽车
CN201494511U (zh) 汽车前围上挡板
CN202557627U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支架
CN207466786U (zh) 汽车侧围前围板总成
CN214930117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580437U (zh) 前罩抗凹支架及前罩结构
CN218367658U (zh) 汽车前流水槽装饰板总成及其安装结构
CN212099070U (zh) 一种前风窗下横梁结构及汽车
CN213323360U (zh) 一种空气室结构
CN220199425U (zh) 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9584126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CN218777597U (zh) 一种前端框架支撑结构
CN210212322U (zh) 一种汽车前端模块及车辆
CN214001565U (zh) 前防撞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